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山群峰—黄山归来不看岳(一)
黄 山 群 峰—黄山归来不看岳(一)
来     源 / 网     络
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
【塞上齐翁按】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这几乎已经成为众多旅游者的共识。黄山、九寨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奇,她的幽,更在于她的自然,在于她的浑然天成,在于她的天然去雕饰。
我曾于56岁、66岁时二上黄山,也曾二上庐山,还登过泰山、峨眉山,唯对黄山情有独钟。二上黄山时曾对同行的朋友立志扬言:75岁时三上黄山。或许是老天不同意我的 “宏图大志”,73岁岁尾,我的疑是重症肌无力复发,语音障碍、咀嚼无力、吞咽困难,“进口” 出了问题,体重在短时间内急剧掉了30斤,只剩下110斤(与 “110” 报警巧合,岂不是天意?)。掉30斤,两大盆肉啊!乖乖!我的体质几乎垮了,三上黄山,已成黄粱一梦。
我喜欢摄影,一直想用自己拍的照片编几篇黄山的图文日志。但是,二上黄山用的都是胶片相机,想把底片变成数字文件,若自己买高质量带底扫的扫描仪,价格昂贵,又不经常用,划不来。送图片社,不知道人家的扫描仪质量如何,况且,扫底虽然我们觉得收费颇高,但利润较底,恐怕人家不会给你认真做。我曾去试扫了10几张,质量真的是惨不忍睹。
黄山,让我魂牵梦萦,割舍不下。于是乎把曾经在网上收集的黄山图片翻出来,筛选整理、缩放为统一尺寸,进行简单的光影处理,又把网上收集的文字重新编撰,编辑成《黄山归来不看岳》,共五集,与大家共享。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景区由市辖),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
黄山原称“黟山”,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升仙。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六日改名黄山,这一天还被唐玄宗钦定为黄山的生日。
黄山为道教圣地,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遗址遗迹众多,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以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五绝”(也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之说)著称;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黄山是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大大小小的峰峦,千姿百态的古松,惟妙惟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黄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巨幅画卷,赋予了黄山艺术的魅力,塑造了黄山永恒的灵性、神奇的风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山中有温泉、云谷、松谷、北海、玉屏、钓桥六大景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黄山,以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独特魅力名扬遐迩,成为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疗养胜地;国家5A级旅游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评选为首批 “世界地质公园”,黄山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三大世界桂冠的旅游胜地!
黄山,作为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历来享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美誉。
郦道元、李白、徐霞客等古今名士都曾在此留下壮美的诗篇和历史的足迹。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黄   山   群   峰    (风光图片 28 P )
黄山的美,首先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群峰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独具神韵。史上已先后命名的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平旷的光明顶1841米、险峻的天都峰1810米、三大主峰雄居景区中心,风姿独秀的始信峰1683米雄居北海之东,素有“不登始信峰,不知黄山松”之说。游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向景区周边铺展延伸,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或深壑幽谷,或峰峦峭壁,群峰叠翠,错落有致,天然巧成,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有韵律,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黄  山   36  大  峰   之   前   12   峰
1、 莲花峰   海拔1864米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是黄山最高峰,华东地区第三高峰。
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明代吴怅曾有诗赞曰:
“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
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
清代吴梦印亦有诗云:
“莲峰秀拔迥称尊,凡欲高呼达帝阍。举目江山如带砺,低头峦蚰似儿孙。
风生绝献应回雁,日落悬岩不度猿。翠影岚光千万状,我虽能到未能言。”
峰上有飞龙松、倒挂松等奇松。绝顶处方圆丈余,名曰 “石船”,中有一池,一称 “香沙池”。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在晴朗的日子,可以东望天目,西瞻匡庐,北窥九华与长江。雨后初晴,四面八方的云海尽收眼底,无比壮观。据传,古代峰顶常有“天马”出没 。
2、光明顶     海拔1860米,
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 位于黄山中部,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 峰顶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
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
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
这里地势平坦,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3、炼丹峰     海拔1827米,
炼丹峰 在黄山中部,紧连光明顶,旧志列为36大峰之首。传说因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此炼丹而得名。
黄帝是我国人民的始祖,原为远古时代黄河流域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打败炎帝族,统一了我国北方,创造了我国的原始文化。相传黄帝为了要长生不老,向他的两位大臣容成和浮丘请教炼丹之术。浮丘公说;“炼金成丹,必假山水。山秀水正,丹药乃灵。臣尝遍历名岳,唯黟山为神仙都会,云凝碧汉,山高林茂,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黄帝听后很高兴,立即命驾前往,并由浮丘公、容成子偕行。经八个甲子,丹始炼成,吞服七粒,身轻体爽,沐温泉浴后,皱皮脱落,白发转黑,以后又乘坐天降的白龙去了仙界。 今炼丹峰上,尚有石室,室内有炼丹灶,峰前为炼丹台。此台皆紫石,平舒旷衍,可容万人。台上有丹池,台下有深壑即炼丹源,源中巧石林立,佳木茂密,源下为洗药溪。与炼丹台隔谷相对的是晒药台。
炼丹台前更有玉屏、天都、莲花诸峰及大悲顶耸立。明末清初鲁人刘正学诗有句曰;
“黄帝炼丹处,高峰面面开。”正是赞美了这一壮丽景象。
明代冯梦帧在《初霁登炼丹峰》中亦曾咏道:
“耸身到峰顶,下界烟蒙蒙。环坐松石间,翠色澄心胸。
雾消山递呈,青紫殚妍容。安得乘日车,踏遍高低峰。”
4、石门峰    海拔1823米,
石门峰自明、清以来就是名门望族福荫后代的风水宝地,占地2000余亩,位于黄山风景区中部,在光明顶与棋石峰之间,为黄山第四高峰,位居全国十大典范陵园之列,是“公墓变公园”全国示范公墓之一。
此峰中间分开,峰顶两壁夹峙如门,故名。形成石门的两山相通,山半有一大石横架,两边各有一大石床,状如龟形,横石长数丈,人可通行。相传为容成子、浮丘公侍轩辕黄帝寝室之所,故在民间传说中,石门峰亦为神游之处。宋代歙人吴弘钰有诗赞曰:
“横石架广门,天风自来去。夜半闻洞萧,知是神游处。”
石门峰上有个四层的大石塔,正圆如月,塔围6.7米。高10米,上大下小,状若削成。半壁有澡瓶泉,峰腰有猿猴岩、狼豹洞,峰下有石门源、石门溪,其水一直流入黄山东部的石门水电站。
此峰雄峙中天,高耸云表,若晴天登临,可看到百里外的歙县县城。
5、天都峰    海拔1810米。
从山南  北望天都峰
向南望  鲫鱼背  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古称“群仙所都” ,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
此峰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 。
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
“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亦登峰顶。后人即从天都西侧凿石成道,登峰者始增。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根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了游人安全攀登绝顶。
天都峰顶平阔如掌,奇景很多。峰壁巨岩上有 “登峰造极” 石刻,有天然石室嵌立,可容数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 “仙人把洞门”。
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在峰顶极目远望,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巧石献奇。若烟云乍起,披霞驭风,如入仙境。古诗有句:
“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今有民谣:“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 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
1983年,浙江温岭石工队又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的腰南侧峰壁上,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全长1050米,共2175级台阶。沿途风光奇绝,为黄山增添了许多新的景点。
6、鳌鱼峰         海拔1773米,
从光明顶看鳌鱼峰: “鳌鱼驮金龟”
从百步云梯看鳌鱼峰  在鳌鱼嘴下,游人分两路,一路向右进鳌鱼洞,一路前行过 “一线天” ,相会于 “百步云梯” 下
鳌鱼峰位于黄山中部,从平天罡能攀至峰顶,因形状极像鳌鱼而得名,
峰顶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有“天造”二字,洞内有梯道,游人可从洞中穿过。古人有诗云:
“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
峰前有数石,远望似螺蛳,构成 “鳌鱼吃螺蛳”、“老鳌下蛋” 等奇景。峰背有龟形大石,名“鳌鱼驮金龟”。
鳌鱼峰另侧峰壁上,刻有“大块文章”四字,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登鳌鱼峰,左可见莲花峰高耸云霄,右可眺西海仙桃石(即飞来石,角度不同景色不同)。前面南海宽阔,后为天海、光明顶。景色雄伟而开阔,清江南华亭(今属上海)人、太常寺少卿沈宗敬游鳌鱼峰有诗曰:
“黄海山如海,神奇靡不收。虬松能破壁,灵石欲吞舟。
无意抟鹏翮,容谁下钩钩?云涛时起伏,任尔自昂头。”
诗中通过鳌鱼能吞舟的传说和《列子》所载天帝曾命十五只鳌鱼背负五座神山,后被龙伯国人钩去六只,造成两座神山漂走北极的神话,突出无人能将黄山这鳌鱼钩起,反映了鳌鱼峰“任你云涛起伏,我自昂首而立” 的磅礴气势。
鳌鱼峰为黄山前后山必经之地,也是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
7、莲蕊峰    海拔1770米。
莲蕊峰位于黄山中部。傍莲花峰耸立,此峰若含苞待放的莲花,故名。其势峥嵘,奇峭难攀。清歙人、户部尚书曹文埴有诗曰:
“一茎分得蕊相鲜,太华休夸少华莲。应有花将开并蒂,方知藕更大于船。
心空本是玲珑石,性净仍含浑沌天。四面松盘圆似盖。风摇认作叶田田。”
今人亦有诗咏道:
“奇峰突起似莲房,云浪无涯胜藕塘,顶上扁舟才出海,南风吹拂泛荷香。”
莲蕊峰,时有云雾在峰顶缭绕,故又名“渡云峰”。峰上有奇石 “采莲船”、“孔雀戏莲花”、“蚰上壁”,峰下有“金龟探海”,均惟妙惟肖,极耐玩味。
8、玉屏峰    海拔1716米。
玉屏峰南麓  玉屏蹬道
玉屏峰顶  玉屏睡佛
玉屏峰介于天都、莲花峰间,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
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峰上为文殊菩萨建有文殊院,今在其旧址建王屏楼宾馆,楼距峰巅36米。
明徐霞客游此,赞叹不已:“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手可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评述:一光明顶之旷,桃花源之幽,石笋矼之奇,各擅其异,唯文殊院兼收之。”
1996年9月开通的玉屏索道,又为玉屏峰增添新景。索道上站房设在玉屏楼分部处,下站房设在慈光阁西侧的白砂岗上,全线长2010米,设10座支架,单线自动循环车厢式,每车乘坐6人,一次行程仅6分钟。有句云:
“长索牵锦绣,凌空上玉屏。”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登台四眺,景色奇绝。清人汪土宏有诗赞曰:
“玉屏峙霄汉,鸟道度松门。昨日登临处,诸峰展底存;
云今甘在下,嶂出尔何尊。极目无穷尽,空青抹一痕。”
玉屏峰顶远远望去宛若一座睡佛,人称 “玉屏睡佛”。峰壁有毛泽东“江山如此多娇”和朱德“风景如画”的手迹石刻,狮石上刻有刘伯承所题《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的诗篇,又有“一览众山小”、“黄山第一处”、“云海大千”、“宇宙大观”、“别有天”、“佛陀境”等大量古今石刻,内容气势磅碍,书法艺术精湛,是绝好的人文景观。旧有谚语。
“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9、佛掌峰    海拔1690米。
佛掌峰又名“仙掌峰”,位于黄山风景区天都峰背左侧,从白鹅岭下云谷寺道中遥望,峰上有五石嵯峨,宛如伸开的巨掌,故而得名。清代曾来复有诗云:
“灵秀甲天下,佛来大欢喜。伸手数奇峰,已先屈一指。”
清黟县人、著名文士余鸿更也有诗赞曰:
“奇峰缥缈云亭亭,仙掌生成插官冥。羞向汉宫承玉露,高插天际数天星。”
当云雾萦绕时,峰顶裂开的巨石,又构成 “五老荡船” 的奇景。从缆车中俯视,但见“五老”逆水行舟,奋力拼搏,姿态尤为动人。
10、 狮子峰    海拔1690米
狮子峰,位于黄山北海,因其形如卧地雄狮,故而得名。
雄狮头西尾东,绵延数里。狮首昂指丹霞峰,清凉台处是狮子的腰身,曙光亭是狮子的尾巴;狮子张嘴的地方是狮林精舍。附近有宝塔、麒麟等奇松古柏,又有四季喷涌的天眼泉和古木参天的万松林,山石雄奇,峰峦变幻,古木葱郁。今人有诗云
“曾经万亿年,常卧翠微巅。渴饮南山雨,饥吞北海烟。
风雷吼四面,日月绕双肩。背负文殊座,雄威震大千”。
11、 耕云峰    海拔1685米。
耕云峰位黄山前海景区,傍天都峰西侧而立,峰顶有巨石,从峰脚看,仿佛犁头,云雾缭绕时,似在耕云犁雾,故名“耕云峰”。
站在玉屏楼前向东望去,耕云峰顶的怪石,又如同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想越过万丈深渊,跃上高耸入云的天都峰,于是又叫做 “松鼠跳天都”。
12、始信峰     海拔1683米
始信峰晨曦
始信峰顶
始信峰在黄山北海散花坞东,凸起于绝壑之上。这里巧石争艳,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
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后渐渐名传遐迩。
登峰环顾,确有 “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 之感。“始信”之名,千载叫绝。
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故俗称:
“不到始信峰,不识黄山松。”
此峰与东南一峰中隔丈许,古时曾断木为桥,游人手扶 “接引松” 而渡。如今已建石桥,名为 “渡仙桥”,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桥畔。
风     光     无     限
附:黄山72峰
三十六大峰:莲花峰 光明顶 炼丹峰 石门峰 天都峰 鳌鱼峰 莲蕊峰 玉屏峰 佛掌峰 狮子峰 耕云峰 始信峰 云外峰 丹霞峰 轩辕峰 笔架峰 云门峰 笔峰   圣泉峰 仙人峰 翠微峰 青鸾峰 石床峰 老人峰 棋石峰 清潭峰 九龙峰 叠嶂峰 牌坊峰 钵盂峰 桃花峰 布水峰 朱砂峰 芙蓉峰 石人峰 紫石峰
三十六小峰:白鹅峰 鼻牛峰 青蛙峰 观音峰 石笋峰 浮丘峰 薄刀峰 紫云峰 仙女峰 虾蟆峰 云际峰 飞龙峰 石鼓峰 金炉峰 望仙峰 鸡公峰 仙都峰 上升峰 五老峰 引针峰 石柱峰 驼背峰 合掌峰 容成峰 卧云峰 骆驼峰 眉毛峰 书箱峰 宝塔峰 槛窗峰 罗汉峰 采石峰 枕头峰 道人峰 香炉峰 醉翁峰
三十六大峰简况:
1、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 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他仅凭目测便能得出如此正确的结论,在当时确是了不起的发现。他是指出莲花峰为黄山最高峰的第一人。
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明代吴怅曾有诗赞曰:
“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
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
清代吴梦印亦有诗云:
“莲峰秀拔迥称尊,凡欲高呼达帝阍。举目江山如带砺,低头峦蚰似儿孙。
风生绝献应回雁,日落悬岩不度猿。翠影岚光千万状,我虽能到未能言。”
峰上有飞龙、倒挂等奇松。绝顶处方圆丈余,名曰“石船”,中有一池,一称“香沙池”。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在晴朗的日子,可以东望天目,西瞻匡庐,北窥九华与长江。雨后初晴,四面八方的云海尽收眼底,无比壮观。据传,古代峰顶常有“天马”出没 。
2、 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 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 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
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3、炼丹峰 在黄山中部,紧连光明顶,海拔1827米,旧志列为36大峰之首。传说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此炼丹而得名。黄帝是我国人民的始祖,原为远古时代黄河流域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打败炎帝族,统一了我国北方,创造了我国的原始文化。相传黄帝为了要长生不老,向他的两位大臣容成和浮丘请教炼丹之术。浮丘公说;“炼金成丹,必假山水。山秀水正,丹药乃灵。臣尝遍历名岳,唯黟山为神仙都会,云凝碧汉,山高林茂,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黄帝听后很高兴,立即命驾前往,并由浮丘公、容成子偕行。经八个甲子,丹始炼成,吞服七粒,身轻体爽,沐温泉浴后,皱皮脱落,白发转黑,以后又乘坐天降的白龙去了仙界。 今炼丹峰上,尚有石室,室内有炼丹灶,峰前为炼丹台。此台皆紫石,平舒旷衍,可容万人。台上有丹池,台下有深壑即炼丹源,源中巧石林立,佳木茂密,源下为洗药溪。与炼丹台隔谷相对的是晒药台。炼丹台前更有玉屏、天都、莲花诸峰及大悲顶耸立。明末清初鲁人刘正学诗有句;“黄帝炼丹处,高峰面面开。”正是赞美了这一壮丽景象。明代冯梦帧在《初霁登炼丹峰》中亦曾咏道:
“耸身到峰顶,下界烟蒙蒙。环坐松石间,翠色澄心胸。
雾消山递呈,青紫殚妍容。安得乘日车,踏遍高低峰。”
4、石门峰自明、清以来就是名门望族福荫后代的风水宝地,占地2000余亩,海拔1823米,位于黄山风景区中部,在光明顶与棋石峰之间,为36大峰之一,为黄山第四高峰,位居全国十大典范陵园之列,是“公墓变公园”全国示范公墓之一。
此峰中间分开,峰顶两壁夹峙如门,故名。形成石门的两山相通,山半有一大石横架,两边各有一大石床,状如龟形,横石长数丈,人可通行。相传为容成子、浮丘公侍轩辕黄帝寝室之所,故在民间传说中,石门峰亦为神游之处。宋代歙人吴弘钰有诗赞曰:
“横石架广门,天风自来去。夜半闻洞萧,知是神游处。”
石门峰上有个四层的大石塔,正圆如月,塔围6.7米。高10米,上大下小,状若削成。半壁有澡瓶泉,峰腰有猿猴岩、狼豹洞,峰下有石门源、石门溪,其水一直流入黄山东部的石门水电站。
此峰雄峙中天,高耸云表,若晴天登临,可看到百里外的歙县县城。
5、天都峰,海拔1810米。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古称“群仙所都” ,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
此峰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 。
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时,攀登于石壁外无路,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与古今中外探险家相比,也未必逊色。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
“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亦登峰顶。后人即从天都西侧凿石成道,登峰者始增。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根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了游人安全攀登绝顶。
天都峰顶平阔如掌,奇景很多。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极”石刻,有天然石室嵌立,可容数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
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在峰顶极目远望,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巧石献奇。若烟云乍起,披霞驭风,如入仙境。古诗有句:
“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今有民谣:“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
1983年,浙江温岭石工队又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的腰南侧峰壁上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全长1050米,共2175级台阶。沿途风光奇绝,为黄山增添了许多新的景点。
6、鳌鱼峰位于黄山中部,从平天罡能攀至峰顶,海拔1773米,因形状极像鳌鱼而得名,为黄山三十六小峰之首。
峰顶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有“天造”二字,洞内有梯道,游人可从洞中穿过。古人有诗云:
“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
峰前有数石,远望似螺蛳,构成“鳌鱼吃螺蛳”、“老鳌下蛋”等奇景。峰背有龟形大石,名“鳌鱼驮金龟”。
鳌鱼峰另侧峰壁上,刻有“大块文章”四字,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登鳌鱼峰,左可见莲花峰高耸云霄,右可眺西海仙桃石(即飞来石,角度不同景色不同)。前面南海宽阔,后为天海、光明顶。鳌鱼峰一带景色雄伟而美丽,清江南华亭(今属上海)人、太常寺少卿沈宗敬游鳌鱼峰有诗曰:
“黄海山如海,神奇靡不收。虬松能破壁,灵石欲吞舟。
无意抟鹏翮,容谁下钩钩?云涛时起伏,任尔自昂头。”
诗中通过鳌鱼能吞舟的传说和《列子》所载天帝曾命十五只鳌鱼背负五座神山,后被龙伯国人钩去六只,造成两座神山漂走北极的神话,突出无人能将黄山这鳌鱼钩起,反映了鳌鱼峰“任你云涛起伏,我自昂首而立”的磅礴气势。
鳌鱼峰为黄山前后山必经之地,也是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
7、莲蕊峰位于黄山中部。傍莲花峰耸立,海拔1770米。此峰状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故名。其势峥嵘,奇峭难攀。清歙人、户部尚书曹文埴有诗曰:
“一茎分得蕊相鲜,太华休夸少华莲。应有花将开并蒂,方知藕更大于船。
心空本是玲珑石,性净仍含浑沌天。四面松盘圆似盖。风摇认作叶田田。”
今人亦有诗咏道:
“奇峰突起似莲房,云浪无涯胜藕塘,
顶上扁舟才出海,南风吹拂泛荷香。”
莲蕊峰时有云雾在峰顶缭绕,故又名“渡云峰”。峰上有奇石“采莲船”、“孔雀戏莲花”、“蚰上壁”,峰下有“金龟探海”,均惟妙惟肖,极耐玩味。
8、玉屏峰介于天都、莲花峰间,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
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峰上为文殊菩萨建有文殊院,今在其旧址建王屏楼宾馆,楼距峰巅36米。
明徐霞客游此,赞叹不已:“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手可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评述:一光明顶之旷,桃花源之幽,石笋矼之奇,各擅其异,唯文殊院兼收之。”
1996年9月开通的玉屏索道,又为玉屏峰增添新景。索道上站房设在玉屏楼分部处,下站房设在慈光阁西侧的白砂岗上,全线长2010米,设10座支架,单线自动循环车厢式,每车乘坐6人,一次行程仅6分钟。有句云:“长索牵锦绣,凌空上玉屏。”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登台四眺,景色奇绝。清人汪土宏有诗赞曰:
“玉屏峙霄汉,鸟道度松门。昨日登临处,诸峰展底存;
云今甘在下,嶂出尔何尊。极目无穷尽,空青抹一痕。”
玉屏峰顶远远望去宛若一座睡佛,人称“玉屏睡佛”。峰壁有毛泽东“江山如此多娇”和朱德“风景如画”的手迹石刻,狮石上刻有刘伯承所题《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的诗篇,又有“一览众山小”、“黄山第一处”、“云海大千”、“宇宙大观”、“别有天”、“佛陀境”等大量古今石刻,内容气势磅碍,书法艺术精湛,是绝好的人文景观。旧有谚语。
“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9、佛掌峰又名“仙掌峰”,位于黄山风景区天都峰背左侧,海拔1690米。从白鹅岭下云谷寺道中遥望,峰上有五石嵯峨,宛如伸开的巨掌,故而得名。清代曾来复曾有诗云:
“灵秀甲天下,佛来大欢喜。伸手数奇峰,已先屈一指。”
清黟县人、著名文士余鸿更有诗赞曰:
“奇峰缥缈云亭亭,仙掌生成插官冥。羞向汉宫承玉露,高插天际数天星。”
当云雾萦绕时,峰顶裂开的巨石,又构成“五老荡船”的奇景。从缆车中俯视,但见“五老”逆水行舟,奋力拼搏,姿态尤为动人。
10、 狮子峰,位于黄山北海,因其形如卧地雄狮,故而得名。海拔1690米
雄狮头西尾东,绵延数里。狮首昂指丹霞峰,清凉台处是狮子的腰身,曙光亭是狮子的尾巴;狮子张嘴的地方是狮林精舍。附近有宝塔、麒麟等奇松古柏,又有四季喷涌的天眼泉和古木参天的万松林,山石雄奇,峰峦变幻,古木葱郁。今人有诗云
“曾经万亿年,常卧翠微巅。渴饮南山雨,饥吞北海烟。
风雷吼四面,日月绕双肩。背负文殊座,雄威震大千”。
11、 耕云峰位黄山前海景区,傍天都峰西侧而立,海拔1685米。峰顶有巨石,从峰脚看,仿佛犁头,云雾缭绕时,似在耕云犁雾,故名“耕云峰”。
站在玉屏楼前向动望去,可以看见耕云峰顶一怪石,如同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想越过万丈深渊,跃上高耸入云的天都峰。这也就是“松鼠跳天都”。
12、始信峰在黄山北海散花坞东,凸起于绝壑之上,海拔1683米。
这里巧石争艳,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
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后渐名传遐迩。
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始信”之名,千载叫绝。
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故俗称:
“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此峰与东南一峰中隔丈许,古时曾断木为桥,游人手扶“接引松”而渡。如今已建石桥,名为“渡仙桥”,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桥畔。
13、云外峰在黄山风景区正西端。丹霞峰旁,为36大峰之一, 海拔1680米。山势高耸。穿出云外,特别是云海形成时,千峰俱隐,唯此峰浮出云外。又因天都、莲花诸峰奇峻,此峰则象散逸在云外而不被重视,故名。清歙人、名士程之竣有诗曰:“缥缈离奇峙碧空,浑凝云外复云中。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今人亦有诗云:“此峰高耸太空虚,云底生根云外居。恰似仙姑羞见客,娇容初露却又无。” 云外峰下有杏花源,源中杏树很多,杏于皆为猴子所食。峰上黄山杜鹃甚多,开时极为艳丽;雨天有瀑布,飞挂数十丈,颇为壮观。
14、丹霞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64米。峰壁为赭色,霞光落照,色彩斑斓,故名“丹霞峰”。丹霞峰位于黄山西海大峡谷东端,石鼓峰至西海门途中。峰下有红水源,水入丹霞溪。峰前有“达摩面壁”,东边有“白马驮经”,两石惟妙惟肖,其态可掬。丹霞峰已从排云今新辟两条盘道,可攀至峰顶,既能观日出,又可看晚霞。立在峰巅,西海群峰可尽收眼底。
15、  轩辕峰在安徽省黄山的北海景区,位于黄山东北部,与夫子峰、飞龙峰相毗邻,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64米。轩辕峰,传说轩辕黄帝游感于此,故名。清人吴瞻泰有诗曰:“轩辕一峰峰势殊。高四千们凌天都。晴空厅里碧云远,宛如返海浮方显。石势险怪孩路黑,树上不敢贸栖乌。旭光日午淡襟袖,山气四月寒肌肤、天风万壑度流问,珠帘直下光模糊。山底潭深老龙卧,岩巅瀑落霜猿呼。积藓过雨在愈翠。登徒轻便望崎岖。愿上层崖揖轩帝,自采云叶供丹炉。青芝红术手可抵伐毛洗髓非凡大。”今人亦有诗云:“出世撑天北海东,黎明常见曙光红。浮丘煮石成仙侣,黄帝吞丹跨五龙;信有清风摩日月,更无勇士步虚空。青山遥望二来去,相件游人觅古踪。”
峰顶有石仙室、石油座,传为的帝受胎息于容成了之所。峰腰有神仙洞,峰麓有福固寺遗址,周围景色幽邃迷人。峰下有紫芝源,《周书异记》说拉帝炼丹时常于源中采紫芝,至今仍有生长。还有紫云溪、滴翠潭诸名胜。
16、  笔架峰位于黄山北海散花坞中,海拔1650米。因一峰突起,顶分五岔,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峰”。恰好又与笔峰相对。一坞之中,有“笔”有“架”,妙趣天成。是黄山著名观赏景点。今人有诗赞曰:“斗毫孤耸架更奇,天公方设是何时?谁能借此生化笔。填尽黄山万景词?”
17、  云门峰位于黄山西南部,石柱峰南面,与云际峰、浮丘峰相毗邻,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45米。此峰岩壁分开如门,相对而工,高入天际,唯有云气可从中穿梭而过,故名“云门峰”、因两壁对峙。似一把剪刀,又名“剪刀峰”。明福建长乐人、文学家、曾任广西右布政使的谢肇制有诗曰:“寒流泱泱草蒙茸,翠壁丹梯千万重。天外云门相对出,居人指是剪刀峰。”明代龙膺亦有诗曰:“千帐莲开映碧空,两峰壁立断长虹。只容白鹤双飞入,直接星河一道通。”峰上有“笠人石”、“狮虎争食”等奇景,峰下有云门源、云门溪,水自“门”中流出,向东南而去。
18、一枝书法家的斗笔。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游人称此景为“梦笔生花”,为黄山胜景。清人项黻有诗赞曰:“石骨棱棱气象殊,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 70年代初松树枯死,现在是仿制的塑料松树。笔峰旁有笔架峰、上升峰。
19、 圣泉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27米。此峰两端大,中间小,形如腰鼓,险不可攀。据清康熙十三年《黄山志》记载:其顶有汤池,虽人不能到,但登邻峰之巅远望,可见“池中波浪腾沸”,从池中涌出一水,向峰顶东南而下,入场泉源,下桃花溪。《周书异记》亦云;一乳山中峰之顶,上有汤池,其味甘美,可以炼丹煮石。”所说汤池即指此泉。因泉在峰顶,人不能至,掺人神奇传说,故有“圣泉峰”名。
20、 仙人峰位于黄山北海景区,轩辕峰之西,宝塔峰之东,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10米。峰顶有二巨石形如石人,相对而坐,宛如刻成。旧有神话传说,轩辕黄帝与浮丘游想至此,灵气升天后化为石人。故名。石人中俗谓南向者为轩辕,北向者为浮匠。其下石壁高五百余例,猿猴亦不能到。明人有诗曰:“高峰人碧落,峭壁飞流泉。上有两人石,相对如谈玄。”清代程羽宸亦有诗咏道:“双峰疑人幻未真,餐霞吸露足精神。漫传轩后浮丘伯,南向为君北向臣。”峰下有仙人洞,因峰而得名。
21、 翠微峰位于徽州黄山西北端,云外峰北,洋湖矼南,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89米,是黄山群峰中一座形态奇妙的孤峰。此峰上下,松林密布,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故名“翠微峰”。峰脚旧有翠微寺,为唐代麻衣和尚所建,久废后于近年恢复。从翠微寺看翠微峰,诸峰皆隐而不见,唯有翠微卓然独秀,时有时无,仿佛又是一个蓬莱仙境。宋赣县人、著名高士、包拯先师陈炳有诗:“麻衣体作狮子吼,门外泉声正拍空。三十六峰浑不见,翠微真在有无中。” 峰下有翠微源、翠微洞、青牛溪等景观。相传古人曾在此追一青牛,牛入溪水后即不见。据《汉书》及《玄中记》载,此青牛乃千年树精变化而成。宋人鲍溢斋有诗云:“翠微峰上翠重重,异事多应采药逢。溪畔青牛何处觅?分明入水化为龙。”今人亦有诗云: 一峰孤耸众峰底,直插苍穹色翠微。钟罄声随松径绕,炉香烟逐殿牙飞。青牛溪涨三千尺,贝叶经翻二六时。灭佛风雷停息后,高僧犹自着麻衣。
22、青鸾峰在朱砂峰东北,天都峰东南,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89米、整座山峰状若青鸾蹲立,故名。站在立马亭前眺望,它又酷似一匹腾空而立的战马,所以又名“立马峰”。宋人有诗曰:“卓立峋岩鸾风形,翩翩舞翠炫花纹。冲霄千载飞腾处,犹剩峰头一片云。”从对面山上眺望,峰顶有一巨石,如大臣端笏而立,又若天女靓妆觐帝。步移景换,妙趣横生。峰顶有“仙人打坐”石景,峰壁有“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石刻大字。在立马桥上仰视,可见峰腰有第四纪冰川擦痕。峰下有采药源,相传黄帝在黄山炼丹时曾来此处采药。
23、 石床峰 海拔1574米。据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载,顶上有石床,长一丈三尺,宽五尺,如白玉琢成,其平如砥,行住坐卧皆宜。又有紫石床三张,碧石枕三个,传说是容成、浮丘二仙陪同黄帝游憩之所。石床峰因此而得名,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74米。峰下有石室,深约30米,俗名“观音崖”,室内有“观音打坐”石
24、 老人峰位于黄山东部,天都峰东侧,为36小峰之一,海拔1530米。峰顶有数石如老人,摩肩接踵,向天都峰攀登,名为“五老上天都”。前面一石为五老之首,作前导状,称“老人峰”。明歙人、诸生许楚有文记其险:“峰小而锐,壁立无阶。即攀茅挽葛而上,遇险必矜慎置足。”又清歙人、康熙丁丑年状元、文学家汪士鋐有诗云:“旧雨分鲐背,新花映鹤颠。戒恭从磐折,习懒任人牵。”今人亦有诗赞道:“人间几度田成海,峰上老翁寿万年。石破天惊颜未改,寒来暑往貌昂然。”在对面朱砂峰北,有高矮两石如人,亦称“老人峰”,应注意识别。
25、 棋石峰位于黄山中部,北接贡阳山,西南邻石门峰,东为白鹅峰,为三十六大峰之一,海拔1512米。峰势险峭,境界幽奇。四面景物,各有特色:北奇峭,南敦厚,东幽深,西隐秀。峰顶有巨石平整如台,名仙棋石,台上有小石如棋子。峰上奇松苍翠,怪石峥嵘。相传这棋石峰曾是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下围棋之处。 旧传唐朝天宝年间,有人至,见一名棋,布子相当,两无胜负,便拨动了棋子。但回视时却见棋子布局又回复到原来样子,后人不知其处。又传,仙棋石是浮丘与黄帝对弈之所。棋石峰因此而得名。此峰因居黄山的中央,故又名中峰。宋歙人、程元凤从弟、工部侍郎程元岳有诗曰:传闻棋石在中峰,曾有樵夫得一逢。自后世人无处觅,云溪花洞几重重。清人来定业有诗云:人世围场遍九州,千年狠石睹孙刘。只看峰顶棋抨在,烂尽樵柯局未收。作者借棋枰石,对人间无休止的争斗发出一番感慨。此峰今已辟为黄山电视台。峰下为棋石源,源水绕石门峰麓汇入石门溪。
26、   清潭峰 海拔1512米,位于黄山东南部,为36大峰之一。峰的西侧有水源,所出山泉顺千尺悬岩而下,形成百丈瀑布(又称百丈泉),瀑下为清潭和百丈潭,潭水流人逍遥溪,峰以潭而得名。
27、 九龙峰 海拔1510米。因峰势婉蜒起伏,如九龙相缠,飞向远方,故名。诗云:“西边遥峙一奇峰,起伏婉蜒似九龙。背负青云凌浩志,头昂碧落驭长空;山岚荡涤烟如海,天马飞腾气若虹。我欲骑君游宇宙,扬鞭跃进广寒门。”峰下有九龙岩、九龙洞、九龙源、九龙溪诸景。
28、叠障峰位于黄山北部,松谷庵南,九龙峰东,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00米。峰壁上下层层皱叠,如层霞累玉,其峰形宛若屏障,故名“叠障峰”。宋人焦翠峰有诗云:“架空睥睨三千界,叠起棱层十二楼。明月上来遮不得,翠光浮动万山秋。”清代程羽宸亦有诗赞道:“叠叠层层会一峰,岩前搞乳响淙淙。阴云一片忽成雨,先出层峦护白龙。”据旧本《黄山志》载,峰下有石乳岩,岩中长滴石乳,其白如雪,四季不绝。宋人邓宗度有诗写道:“石壁碎寒流,行人暮己愁。更倾风月耳,无水不生秋。”
29、   牌坊峰在安徽省黄山的白云景区,西海门左群峰中,排云亭前方,海拔1500米。牌坊峰因峰状如一座巨石牌坊,拔地而起,故名。近旁有“仙人晒靴”、“武松打虎”等巧石景观.
30、 钵盂峰俗名“木鱼峰”,位于黄山中部,云谷寺西,青鸾峰东,峰腰与天都相连,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96米。峰上有巨石,状如覆钵,故名。“覆钵”似从紧邻的天都高峰上扔下,宋景祐《黄山图经》载有东国奇僧在此掷钵的神异传说,故又名“掷钵峰”。峰腰有两处石景,右边一处酷似一位古代官吏,左边一处则像一匹高头大马,马侧有位形似书童的人侍立,将两处合而为一,正好是一组“下马揽胜”的奇丽景观。清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雍正间詹事张鹏翀曾有诗描绘此峰曰:“谁家白足僧,作此天际想;高钵矗丛霄,烟云足供养。”又有古德偈云:“忆昔降龙没处收,那时掷却覆峰头。而今正好掀翻看,为云为雨作大流。”在钵盂与紫石峰间有一长方形的石矼紧紧相连,为一自然屏障横亘在两峰的峡谷,峰东烟云弥漫,峰西清朗如洗,景观异常奇特,故称“烟浪屏”。峰顶有两潭相并,中有虬松间隔,颇有情趣。
31、 桃花峰位于黄山南端,西连云门峰,与紫石峰隔汤泉溪相望,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60米。此峰土质肥沃,草木繁盛。早先峰上多桃树,人称“十里桃花峰”,至今仍盛开不衰。每年3~4月,桃花山峰麓层层开至峰顶,如同锦霞,分外艳丽。前人曾有诗形容:“花开十万树,峰似绎霞披。”花谢之时,满山红瓣流入桃花溪,名曰“桃花汤”。峰便由此而得名。清黟县人、雍正间举人、名士胡与高有诗曰:“山头桃花开,山中玉女笑。帝乡无尽春,日日斜阳照。”诗中将桃花盛开和玉女欢笑糅在一起,给桃花峰抹上了一层春色长驻的浪漫色彩。关于峰上的桃树为何人所栽,有两种传说:一说当年轩辕黄帝来黄山炼丹时,看到桃花峰上缺花少木,乃令众臣遍栽桃树,点车上观之,更能看出它独卧壑外,不与众峰相接。故有诗云:“一峰贪枕自离群,万古山中卧白云。盛世人皆争贡献,汝甘壑外不人群?”
32、布水峰位于黄山东麓,在潭家桥西、仙都峰东北,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59米。峰上有瀑布,飞泻峰下红泉溪,其水飘曳如练,高出云端,十分壮丽,故名“布水峰”。峰上多云,峰下险崖夹峙如门。在峰被云没、险崖独现时,景观奇特,令人叫绝。古人评日:“布水峰之奇,奇以云。”若云卷峰隐,布水亦隐,则别是一番景象。明代福建闽侯人、安徽太平县令陈恭有诗曰:“谁将飞沫挂危峦?长使穷黎穿眼看。我欲帛成真制练,年年被与此山寒。”今人亦有诗云:“终年雾掩白云封,高耸黟山后海东。万丈悬崖连碧落,千寻市水挂长空。”
33、 朱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370米。此峰宛如削成,岩成赤色,因而得名。传说轩辕黄帝与浮丘公曾在此采朱砂炼丹。峰之半壁,有朱砂岩,岩上有朱砂洞,峰下有朱砂源、朱砂溪。
34、 芙蓉峰位于黄山北端,东连磨盘峰,西接探头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335米。山势挺拔秀逸,形若芙蓉出水,故名。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攀上此峰求仙,为一片秀色所迷,几乎乐而忘返。唐代人程杰有诗记其胜:“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立四时开。清霄皓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清代释音可亦有诗赞道:“巧样如花红入眼,茎生玉露湿秋风。长年艳丽无人摘,引得仙娥下月宫。”峰南有芙蓉岭,下有白马源、白马溪。传说黄帝进山采药经过此地。附近有留下马蹄迹的马蹄石。
35、石人峰位于黄山西南部,石床峰之西,近石柱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310米。峰体小而险峻,峰顶有石酷似两位相对而坐的老人。餐风饮露,沧海变迁,始终不改,由此得名。宋人焦翠峰有诗曰:“石为肌骨应成假,铁作肝肠未必真。当日容成丹就去,何当点化作仙人。”作者认为,石人峰乃容成丹就点化而成,这样就赋予石人峰以神奇的色彩,增添了它引人的魁力。明人陈恭亦有诗写道:“口口烟霞望里收,项强曾有一低头?高岩独立真千古,愧杀人间软美流。”
36、 紫石峰位于黄山南部,邻近青鸾峰,与桃花峰隔溪相峙,为36大峰之一,海拔1122米。因整个山峰皆为紫色的花岗岩体,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故名“紫石峰”。峰下有汤泉溪,溪畔有温泉浴室和温泉游泳池,还有黄山宾馆、工人疗养院等建筑。山麓多有名贵花木,春季芳气袭人,香飘数里;山上常有金丝猴成群结队采集野果,或互相嬉戏,不避游人。
黄山36小峰名录:
1、白鹅峰 海拔1768米    2、鼻牛峰 海拔1695米    3、青蛙峰 海拔1695米     4、观音峰 海拔1686米     5、石笋峰 海拔1683米
6、浮丘峰 海拔1683米    7、薄刀峰 海拔1677米     8、紫云峰 海拔1665米    9、仙女峰 海拔1650米   10、云际峰 海拔1645米
11、虾蟆峰 海拔1642米  12、飞龙峰 海拔1627米  13、石鼓峰 海拔1590米  14、金炉峰 海拔1560米   15、望仙峰 海拔1544米
16、鸡公峰 海拔1520米  17、仙都峰 海拔1513米  18、上升峰 海拔1510米  19、五老峰 海拔1485米   20、引针峰 海拔1481米
21、石柱峰 海拔1477米  22、驼背峰 海拔1469米  23、合掌峰 海拔1455米  24、容成峰 海拔1450米    25、卧云峰 海拔1438米
26、骆驼峰 海拔1436米  27、眉毛峰 海拔1430米  28、书箱峰 海拔1386米  29、宝塔峰 海拔1314米    30、槛窗峰 海拔1222米
31、罗汉峰 海拔1157米  32、采石峰 海拔1122米  33、枕头峰 海拔1005米  34、醉翁峰 海拔1004米    35、道人峰 海拔988米
36、香炉峰 海拔945米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山雪景银装素裹
[老年感悟]:(167)醒?世?咏
11种QQ技术?,让你?QQ?高手
黑妞有百媚
冷枚宫画
感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