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题阅读:根本性书籍的读法-木舟读《里尔克......》第三封信

主题阅读:根本性书籍的读法

(一)

关于这封信,撇开具体所指而言,我更认为是对上一封信的补充。在上一封信中,里尔克向青年提出了找到自己根本性书籍的建议,而这一封信,重点在于讲如何阅读根本性的书籍,特别是针对雅阔布生的书而言。

最近正好在阅读美国人艾德勒和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觉得就里尔克的建议而言,可以用书中的最后一个阅读层次(主题阅读)来解释。所谓主题阅读,是指我们知道自己想要认识某一个主题(如信中里尔克建议的雅阔布生的书),围绕它阅读相关的书籍。在做主题阅读时,第一个要求是必须知道,对一个特定的主题而言,所牵涉的绝不是一本书而已。第二个要求是:要知道就总的来说,你应该先分析应该阅读哪些书?当然,第二个要求比第一个要求更加难以做到。

(二)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将主题阅读分为五个步骤。步骤一:针对主题找到相关的章节(或书目),你及你所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本身;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这个阶段你其实有一个大致的猜想,也就是关于主题你已经建立了模糊的共识,你要从不同的作品中寻找你的共识,而不是跟着不同的资料走;步骤三:厘清问题。你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理清这个主题是如何被发现,或者这个概念是如何出现的,也就是说这个概念到底说的是什么问题;步骤四:界定议题。可能对于你所理清的主题,不同的作者或文本有不同的阐述,你要分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或描述;步骤五:分析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时,我们才可以说这本书是你的了。

主题阅读可以是针对一本书,也可以是针对一个概念。比如在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曾有一个概念:被动的能动性。对于初次阅读者而言,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其实在书中,正如佐藤学所言,他是将“被动的能动性”作为教与学的理想状态的。对于教和学而言,都具有被动的能动性这样的特点。我在阅读这一个概念时,也可以说是用了主题阅读的“技巧”。从纵向来讲,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被动的能动性”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作者“鞭笞”目前流行于东亚各国的“主体性神话”之后,也就是将教学的过程过多地强调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层面,而忽视了教学的环境、教材、教师等其它因素。提出这个概念之后,作者主要谈解决的策略:应对,并且将应对主要解释为“倾听”,为了达到良好的“倾听”,提出了“润泽的教室”的概念。也就是说,被动的能动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作者用它来理清教与学的特点,为自己后面的观点铺路。这就是在原文中这个概念的作用。

当然,为了界定这个议题,我还参阅了其它的一些论述。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还有《孟子》中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觉得都是在说类似的问题。被动性,和卢梭的“枷锁”、孟子的“规矩”,具有类似的含义。能动性,和“自由”以及“方圆”内涵也相通,只是由于阐述者的语境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词语而已。此之谓“界定主题”。

其实,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被动的能动性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特点,还是人生在世很多事情的特点,具有普遍性。如对人而言,你的出身、家庭、包括长相,你没有选择权,所以是被动的。但是人之为人,你可以自己掌握是在以上被动中怨天尤人,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学识,组织自己的生活,渡过并深化自己的人生,却又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正如里尔克在信中所言“任何人都帮不了你。”这又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所以,经过分析讨论,我们可以将被动的能动性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的内涵扩大至此,这就是主题阅读的意义所在。如此,才可以说这个词(主题)是你的了。因为你可以在你知道需要的时候应用。比如,在第一封信中,里尔克曾说:“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望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行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其实里尔克这里所讲的话也可以用被动的能动性来阐释。

(三)

正如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讲到:“要深入阅读一本经典,一定要去读它——一遍又一遍地读。阅读任何经典书籍是一生的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你得花一生的时间来阅读伟大的经典,而是这些经典本身值得再三玩味。而在放下这部经典的时候,我们对这本经典的体会,可能更超过我们的认知。”这也就是里尔克所讲的在自己的行囊中,有几本书是一直都在的。对于根本性书籍的阅读,正应如此。

当然,用主题阅读的方式阅读自己的根本性书籍,不是为了学得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在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后,它至少有这样两方面的益处。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是懂得如何阅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这就是拥有自己根本性书籍的目的之所在。

(四)

根本性书籍,需要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结果。正如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中曾看到(大意)的那样,美国有教育学者研究发现,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不是智商、情商,而是“韧性”,也就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勇气,以及由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所产生的那种遇到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此,我深表赞同。

在这封信中,里尔克也提到:“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只有经过这样的阅读体验,我们才能将一些经典书籍形成为自己的根本性书籍。这是一个时间上的“量”到理解力上的“质”转变的一个过程。

如此,根本性的书籍才会成为自己内在的一部分。

附件:《第三封信》原文及木舟批注

亲爱的、尊敬的先生,你复活节的来信给我许多欢喜;因为它告诉我许多关于你的好消息,并且像你对于雅阔布生伟大而可爱的艺术所抒发的意见也可以证明,我把你的生活和生活上的许多问题引到这丰富的世界里来,我并没有做错。[1]

现在你该读《尼尔·律内》了,那是一部壮丽而深刻的书;越读越好像一切都在书中,从生命最轻妙的芬芳到它沉重的果实的厚味。这里没有一件事不能被我们去理解、领会、经验,以及在回忆的余韵中亲切地认识;没有一种体验是过于渺小的,就是很小的事件的开展都像是一个大的命运,并且这命运本身像是一块奇异的广大的织物,每条线都被一只无限温柔的手引来,排在另一条线的旁边,千百条互相持衡。你将要得到首次读这本书时的大幸福,通过无数意料不到的惊奇仿佛在一个新的梦里。可是我能够向你说,往后我们读这些书时永远是个惊讶者,它们永不能失去它们的魅力,连它们首次给予读者的童话的境界也不会失掉。[2]

我们只在那些书中享受日深,感激日笃,观察更为明确而单纯,对于生的信仰更为深沉,在生活里也更幸福博大。[3]

往后你要读那部叙述马丽·葛鲁伯夫人的运命与渴望的奇书,还有雅阔布生的信札、日记、片断,最后还有他的诗(纵使是平庸的德文翻译),也自有不能磨灭的声韵(这时我要劝告你,遇机会时可以去买一部雅阔布生的全集,一切都在里边。共三册,译文很好,莱比锡外根·笛得利许Eugen Diederichs书店出版,每册据我所知只卖五六个马克)。

关于那篇非常细腻而精练的短篇小说《这里该有蔷薇……》,你对于作序者不同的意见实在很对。顺便我劝你尽可能少读审美批评的文字,——它们多半是一偏之见,已经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毫无意义;不然就是乖巧的卖弄笔墨,今天这派得势,明天又是相反的那派。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望其边际的了。只有爱能够理解它们,把住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4]——面对每个这样的说明、评论或导言,你要想念你自己和你的感觉;[5]万一你错误了,你内在的生命自然的成长会慢慢地随时使你认识你的错误,把你引到另外一条路上。让你的判断力静静地发展,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6]

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地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夏天终归是会来的。但它只向着忍耐的人们走来;他们在这里,好像永恒总在他们面前,无忧无虑地寂静而广大。我天天学习,在我所感谢的痛苦中学习:“忍耐”是一切![7]

谈到理洽特·德美尔:他的书(同时也可以说他这个人,我泛泛地认识他),我觉得是这样,每逢我读到他的一页好诗时,我常常怕读到第二页,又把前边的一切破坏,将可爱之处变得索然无味。你把他的性格刻画得很对:“情欲地生活,情欲地创作。”——其实艺术家的体验是这样不可思议地接近于性的体验,接近于它的痛苦与它的快乐,这两种现象本来只是同一渴望与幸福的不同的形式。[8]若是可以不说是“情欲”,——而说是“性”,是博大的、纯洁的、没有被教会的谬误所诋毁的意义中的“性”,那么他的艺术或者会很博大而永久地重要。[9]他诗人的力是博大的,坚强似一种原始的冲动,在他自身内有勇往直前的韵律爆发出来像是从雄浑的山中。

但我觉得,这企图并不永远是完全直率的,不无装腔作态(这对于创造者实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必须永远不曾意识到、不曾预感到他最好的美德,如果他要保持住那美德的自然而混元的境地)。现在这个鼓动着他的本性的力向性的方面进发,但是它却没有找到它所需要的那个纯洁的人。[10]那里没有一个成熟而纯洁的性的世界,只有一个缺乏广泛的“人性”,而只限于“男性”的世界,充满了情欲、迷醉与不安,为男人旧日的成见与傲慢的心所累,使爱失却了本来的面目。[11]因为他只是作为男人去爱,不是作为人去爱,所以在他的情的感觉中有一些狭窄、粗糙、仇恨、无常,没有永久性的成分存在,减低艺术的价值,使艺术支离晦涩。这样的艺术不会没有污点,它被时代与情欲所渲染,很少能持续存在(多数的艺术却都是这样)。虽然,我们也可以享受其中一些卓绝的地方,可是不要沉溺失迷,变成德美尔世界中的信徒;他的世界是这样无穷地烦恼,充满了奸情、迷乱,同真实的命运距离太远了;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暂时的忧郁使人更多地担受痛苦,但也给人以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向着永恒。[12]

最后关于我的书,我很愿意送你一整份你所喜欢的。但我很穷,并且我的书一出版就不属于我了。我自己不能买,虽然我常常想赠给能够对于我的书表示爱好的人们。

所以我在另纸上写给你我最近出版的书名和出版的书局(只限于最近的;若是算上从前的共有十二三种),亲爱的先生,我把这书单给你,遇机会时你任意订购好了。[13]

我愿意我的书在你的身边。

珍重!

你的: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1903423;意大利,皮萨,危阿雷觉

--------------------

雅阔布生的长篇小说《马丽·葛鲁伯夫人》(Frau Marie Grubbe)。

②理洽特·德美尔(Richard Dehmcl,18631920),德国诗人,当时享有盛名。


[1]木舟:对于人生,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引路人,因为那会让我们减少许多弯路。就像收信人被里尔克引入到这样的“诗人的温暖、和蔼而多情的关怀所为我防护的境地”,是他的幸福。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而只能依靠自己的摸索,在摸索中,寻求着出路,不在这边,就在那边,同时增加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当然,过程依然会是痛苦的,而收获的却将会是无憾。

[2]木舟:在这里,里尔克给我们描述的就是根本性书籍的寻找标准:越读越好像一切都在书中,从生命最轻妙的芬芳到它沉重的果实的厚味。……,但同时也向我们指出,根本性书籍的阅读是需要用去一生时间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生活经历,我们对于根本性书籍的理解都会不同,同时通过阅读根本性的书籍,它又会反过来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

[3]木舟:生活不是越过越复杂,而是越过越简单。因为,关注面、关注重点将会直指我们的内心,我们将会越来越注重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在为什么而生活?只有这样,我们“对于生的信仰更为深沉,在生活里也更幸福博大。”

[4]木舟:许多时候我们读书喜欢先看别人的书评,其实这是个非常错误的方式,且不说书评的质量,即使质量再好,也只是书评者的一家之言,这一家之言会先入为主,影响我们的判断。其实对于人也是这样,有些人喜欢道听途说,然后就当作了真理,真的见到其人,或未见其人时,会将这个判断先安置于头脑之中。虽然众生如此,但自己应该切记,读书就是读人生。

[5]木舟:这才是正确地对待一切“评论”的方法。

[6]木舟:成长的过程是缓慢的,即使错误的道路,也同样是具有意义的,但是关键是我们要积极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成长。

[7]木舟:时间,非常神奇的东西,我们无法苛求也不能苛求,并不是努力了一段就一定要看到效果,那么你将永远不会成功。而应该在寂静努力中,在甚至是痛苦的经历中,慢慢地体会细微的变化。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我们才是在成长。而经历,可能是一时,甚至是一世,只要努力地学习、体会,也就会无憾。

[8]木舟:没有被世俗化的性当然是纯洁而美好的,可是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没有被世俗化的人。所以,痛苦来自……,快乐来自……。

[9]木舟:弗洛伊德将这样的追求给定义化了。

[10]木舟:这个也应该非常的重要,纯洁的东西是需要和那个同样和你合适的人的。但如果找不到,只有堕落吗?

[11]木舟:歪曲了的性,同样会导致歪曲掉的爱。

[12]木舟:其实在这里里尔克提醒我们,虽然不存在完美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但我们不要被它所吓倒,而应该更加努力去探求人生之伟大。

[13]木舟:诚实而可爱的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切只是开始,一个新的开始
缺少深度阅读能力,读多少书都是无用功,如何引导孩子深度阅读?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精华都在这,拿走不谢 | 想法
掌握这10种读书方法,一年读300本书并不难。
推荐10种读书方法,包你一看就会,一学就废
学会看书,让知识为我所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