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有分量的文字

此心安处是吾乡

2201班 曾瑞都

指导老师 梁江泳

在欧美人对末世的猜想中,传承人类文明,要做得更多的是找寻新的宜居地,开辟新的疆域。
因此,在英美联合制作的电影《星际穿越》中,当地球因资源枯竭走向衰败,人们就将目光投向有着更多机遇与可能的银河系。在他们看来,地球既然注定灭亡,又何必去意彷徨,在它身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与感情呢,进入宇宙,另起炉灶,人类文明才能延续。
可是,在遇到相同的挑战时,中国人提出了与之大相径庭的猜想,带上地球去宇宙中流浪。在同是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中,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情结:中国人对于故土的依恋,在末世面前自然上升到了地球层面。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提到,在他远离故国,水土不服时,曾拿出母亲临走前千叮万嘱让带上的灶上黄土。身体不适时,便将它们加入水中,看着那承载家人之思与故士之念的黄土屑一点点消散在水中,慢慢喝下,一股暖流如电光火石一般传遍全身,顿觉神清气爽,病痛就会不治而愈。
故乡的那撮黄土有没有治疗水土不服的功效,不得而知,但它的确能令远离家乡的游子,弥漫在心头的愁绪一扫而空,让那些无处安放的灵魂酣然入睡。
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对家乡的一往情深,就像植物扎根于泥土一般,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假如情非得已,无奈分离,就会千般不舍,怅然若失。所以有离乡时的流连,有近乡时的情怯;有北上时的惆怅,有南渡时的悲怆。连杜鹃鸟在春天里的欢鸣,也被幻听成“哥哥,去不得也”,或者“不如归去”。
从此以后,对故土的思念,就化作滔滔江水,无论身处何方,离家多久,都会奔腾不息,连绵不绝。偏有多事的文人墨客,把这种感受转换成汉字,于是,“乡愁”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最为抢眼的席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多愁善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热切期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满心迷茫;“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范仲淹的心酸无奈;“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是李覯的深深失望;“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张籍的惴惴不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爱屋及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自我宽慰……
苏轼貌似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竟然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顿悟,其实恰恰反映了他较他人格外深挚的乡土之思。看似超脱放诞的表达,却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家乡能够使自己内心安宁,二是“反认他乡是故乡”不过是自我救赎。因此,假如较起真来,苏轼的这句话就必须改成,“此心安处唯吾乡”。
文人如此,武夫也不例外。譬如刘邦、项羽,两人除了“不读书”臭味相投外,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是草根出身,一个有贵族血统;一个功成,登基称帝,一个落败,自刎乌江。但刘邦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他们在史书里留下的内心告白,让人毫不怀疑,两人有着相同的血脉,一样的心结。
中国人的乡土之思深入骨髓,任凭千年岁月的雨打风吹,至今没有流失。外出是生计所迫,回家是必由之路。年轻时离开自己的家乡,去闯荡,去游历,最好的结局当然是风风光光地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但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往往梦想成空,甚至狼狈不堪。即便如此,也要千方百计迈上回家的路,不管严寒酷暑,风刀霜剑;哪怕山高路远,兵荒马乱。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落叶归根,不离故土。”在中国人的脑子里早早就根植下这样的思想:从家乡这片土地里生养,最后也要终老是乡,实在不行,葬在祖坟就是最后的诉求。所以有扶灵而归,狐死首丘的说法。
我们的祖先曾经过着“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恬淡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脚踏实地,生生不息。于是,小家变成大家,大家聚成部落,最后汇入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传承数千年,虽有起落,却没有衰亡,很大程度可以归因于乡土情结。道理很简单,乡与土相连,家与国一体,对家乡与土地的眷恋顺理成章地延伸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时至今日,随着交通、通讯的飞速发展,古人思乡、返乡的人文环境已不复存在,但国人的乡土情结并未因此褪色。无数人离开桑梓,进入城市工作,享受着现代生活的舒适和繁华,但每逢佳节,人们总是不顾舟车劳顿,不惜千里奔袭,也要回到家乡,去触摸那养育了自己和祖先的土地,向故土上的山与水,草与木倾吐自己的思念。看看每年春运的壮观场面,你就相信此言不虚:数以亿计的人们,无论贵贱,不分贫富,拖家带口,伛偻提携,汇聚成浩浩荡荡的人流,奔赴不同的方向,指向同一个目的。那是半个中国在迁徙,那是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见到的奇观!
五千年光辉的华夏文明史,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是和土地黏在一起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有人民的地方才有阿斯加德,这是外国人的人文心理;故乡所在的地方才是人生的皈依,这是中国人永远的乡土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明月,乡(散文诗)
故乡,是一首流泪的诗
【对联赏析】联题故乡
明月青山故乡情
文安古洼乡土文学社同题诗词《乡愁》集锦
【此间风雅】徐玲玲|明月何曾是两乡—《我和我的家乡》影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