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断超越,飞向南冥 | “庄子的世界”课程作品三


飞向南冥
路子轩(九年级)

人是万物中特殊的一种,人被赋予的思考的能力。也正因于此,人类对世间万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即有了成心。人总是凭借自己的立场与价值观来理解与判断事物。而社会是人类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的体现。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在接受教化的同时,思想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被社会所影响,失去了自我的清醒的判断力,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世界,被功名利禄所牵绊。许多人穷尽一生,每一刻都在为金钱而担忧,无一丝安宁与自由。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人们的所知所能必然是有限的,我们应如何脱离成心的牵绊,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呢?

《逍遥游》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鲲,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都有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的机会,只是被现实困住了手脚。那我们能否通过《知北游》中描述的方法,不思不虑,停止一切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返回像婴儿一样的初始状态,远离尘世与喧嚣,脱离现实与社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万物都有所凭借,游动的雾气、飞扬的尘埃,都是生物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就算“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也需要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每个人也必须在社会生活。

既然无法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那就要从自我超越做起。

要做到自我超越,就要先从认识自我做起。“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同的人的出身不同,能力不同,对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人的境界就有了区分。

我们不能像蜩与学鸠一样见识短浅,对自己不理解的行为随意否定与嘲讽,应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桎梏,从外部去审视自我,了解自己的境界高低。同时保有谦虚的态度,认识到有更高的境界存在。即使是池沼中的小鸟,也应该有一颗大鹏的心。

其次,要消除成心。人们的语言与思想是有限的,时常带有主观意识去审视事物,被成心所困,很容易只专注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从而导致了对事物不全面不彻底的理解。惠子家有一棵葫芦,因葫芦无所用而心生烦恼,他只关注到事物得实际用处,却忽略了生命以自身实现完成为目的的实质。更全面更辩证的看待事物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了解生物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帮助我们认清功名利禄的本质,逐渐消减固有认知带给我们的影响。

最后,保持一颗本心,专注于事物本身。人们超越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世俗所沾染,仅仅为了超越而超越,或只是为了某个外界事物而展现自己的价值。“自我超越”的关键点在于“忘我”。生命存在于世上,就是要探究事物内在的含义,在“忘我之境”中达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进而达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南冥者,天池也”,“无己”是一种终极的理想境界。处在社会中的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成心,屏蔽社会的干扰,获得心灵上的自由,那么《庄子》一书意义何在?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让我们知道有这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激励着我们踏上自我超越的路程,从而修炼自身,实现人生的意义。

鹏展翅高飞,向着南冥飞去,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我们知道,在鹏不断飞翔的过程中,它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不断超越——《逍遥游》有感
刘沐尘(七年级)


2020年,对我说是一个转折,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一个初中生,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来到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也让我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在寒假学习了《逍遥游》,我走进了庄子的内心,去寻找答案。


提到《逍遥游》,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庄子的一篇著作,整篇用寓言的手法,开篇写鲲,顺便带出了主要情节北冥,之后再进化为鹏带出南冥,其中也暗含哲理。


鲲、鹏、南冥和北冥,其实都是象征。鲲所在的是北冥,而鹏所在的是南冥,从北冥南冥中不难看出所包含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其中南冥是一个能够远望的境界,“磅礴万物而为一”;北冥是一个起始点,一个开始的境界。鹏在文章中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角色,不断超越自我,“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鲲象征我们幼小的时候,这个阶段也很美丽,令人回忆,但我们却不能停留在这里,而必须向前不断超越。


《逍遥游》其实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理解的也不同,这就是认知的局限性。蜩与学鸠本是小虫、小鸟。他们安于现状,就用自己的想法来看待别人,嘲笑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荒诞。而它们自以为是的“而止”“而已”体现出它们的可笑,也体现出它们境界的狭隘与低级。


在文章最后,出现了一个小故事来讲解至人无己。从前有一个宋人向越国卖帽子,可没人买,因为两地环境不同,宋人认为自己需要帽子,就向他人卖帽子,他没做到至人无己。如果他超越自我,换位思考,可能就避免了这一误会的发生。

宋人去越国卖帽子也是如此。两地环境不同,宋人认为自己需要帽子,就去根本不需要帽子的越过卖帽子。如果他能超越自我,换位思考,突破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可能就避免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这篇文章说明我们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的思想。文章还不断强调超越,这样所有的一结合,才能实现逍遥游。


再联想到我们自身,何尝不是要不断努力,不断超越,不断进取,从而获得成功呢?


而人认知的最大局限,就是时间和空间了。我们的一生是有限的,一生之中所能抵达的地方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精神却是自由的无限的,我们可以谈论超出我们肉体生命长度和宽度的东西。这也就意味着,人的认知是可以不断超越的,无限地朝向自由的。


那你呢?是选择蜩与学鸠的狭隘,还是选择像鲲鹏一样不断超越?

大葫芦

王韬宇(七年级)

某天,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葫芦,它就在路边,深埋在枯草堆里,不过我还是看见了它,因为这葫芦实在是太大了。

我向两边偷瞄几眼,“嗖”地一下冲过去,将葫芦拖到路上。 这葫芦可真重!我卯足了劲儿,才挪动一点儿。

我看看路两头,没人,太好了,这么大一葫芦,可以……想着,我咧嘴傻笑起来。

我卖力地拖着葫芦走着,慢慢地,到了一个树桩旁。一个老樵夫坐在树桩上,地上插着他的斧子。我停下来,喝了几口水。老樵夫看见我身后的大葫芦,不免惊讶。他说:“年轻人,哪来这么大一个葫芦,我看着,这至少要有五石重呀!”

我心道:怪不得这么重,便回答:“老人家,这是我无意中在路边发现的。我想将它破开,您看可否借用下您的斧头?”

老樵夫将斧子递给我,我道谢,便立刻仔细地将葫芦平分为两半,而后又将葫芦籽挖出。

老樵夫看见葫芦里边的样子,皱了皱眉头,道:“你这葫芦,太大,怕是不好装水,葫芦承受不了那重量 ;做成瓢,可是又太平 ,我看啊,你不如砸了。

我满意地抱着两片葫芦,听到老樵夫的话,我笑笑说:“老人家,待我给您看看。”

我和老樵夫来到一条河流边,我将两片葫芦系在腰间,纵身跳入河中,两片大葫芦如同小舟,稳稳将我托浮于水面之上 。

“老人家,您看我这船咋样?”我说,“你别看这个葫芦装水不行,那是没用对地方。您虽然经验丰富,但您的经验呀,恰好限制了您。您看,像我这样,多点想象力,不被经验束缚,这葫芦不就有用啦?”

我又跳回岸上,砍了一根树枝,当作蒿,撑着我的葫芦船晃晃悠悠地走了。走了很远,回头看去,老樵夫还站在岸边,若有所思。


深度语文网课纲领
经典课⽂重上 核⼼知识提点
核⼼能⼒训练 整本书籍研读
重⼤事件审辨 ⽂化典籍补充


2021春季网课正在报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庄子读书笔记《逍遥游之一》​
庄子哲学中人之存在的双重维度
施仲贞:《齐物论》中“吾丧我 ”之新论
庄子:《逍遥游》(四)事物的有用无用
暴庆刚:境界形态与实然形态的双重涵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