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脚踏实地,现实观世——《四海》观后感

Step on the ground, and be realistic

——《四海》观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呢。看完以后我一直在想。

一个原生家庭很失败的年轻人,活在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岛上,从小自己独自长大。

父亲的出现,是为了说明原生家庭的失败。奶奶的离开,是为了让他彻底成为无牵无挂所以可以为心上人奋不顾身的孤儿?

他的故事从一对兄妹走进他的生活开始。

他喜欢一个小吃店的干净女孩,却阴差阳错加入了女孩哥哥的车队。

女孩哥哥虽然仗义,却极不靠谱,到处借贷做生意、组车队,最终还没有来得及赚到本金,就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一堆债务给妹妹。

男孩没办法袖手旁观,再次参加违法车赛,最终失败还被警察通缉。面对追债的和通缉的,男孩决定带着女孩远走求助。

寻人失败以后,只能打工还债。

女孩不愿意连累男孩,决心自己独自面对。她一没有文化,二没有经验,连连遭遇找工作的失利,只能接受生活的蹂躏。

几个月而已,他们还没来得及变得世俗,女孩却被车祸夺去了生命。男孩拼了命挣来的还债钱,也换不来和女孩重新开始的幸福生活。

男孩重新回到小岛上生活,还是过着一样贫穷,自由,漫无目的的生活。

听起来是一个悲伤的凄美爱情故事,有青春悸动的情人视角,有公路赛车的惊险片段,有亡命天涯的感伤氛围。

到影片结尾处,我思考的是,经历了这一切变故的那个少年,真的还能过回原来的生活吗。

车队的不会再次找到他,逼他继续比赛吗。

警察就不会通缉他,把他抓去坐牢吗。

失去女孩以后,才20岁的他,每日在码头盘旋,内心又是有着怎样的期盼呢?

片子戛然而止的时候,我很难衔接思考下去。无论少年是回归平淡,还是颓废堕落,导演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仅仅只是讲完一个故事而已,吗?

这部电影是韩寒的风格。独行,赛车,文艺,美好,逆袭,爽剧,破碎,悲剧,他的理想主义和文艺气息都拍进去了。我们却觉得导演想讲述太多,却让人愈觉凌乱,搞不清楚片子真正想表达和凸显的是什么。

理想主义和现实打架以后,更让人觉得作品渲染了太多他的文艺少年气,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稚气。

我是潮汕人,经常去南澳。电影中的南澳,已然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南澳。我生活的潮汕,到处充满了情感的羁绊。就算是独自成长,为了活下去,阿耀也应长成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受到街坊邻居的照顾,是类似于《澳门街》中文初哥哥那样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真的完全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仿佛没有任何与过去、与他人有牵绊的孤独少年。这种设定,本身就是为了文艺而设定,只是因为创作者需要他是这样孤独的形象,那就太悬浮了。

台词有博人眼球之嫌,诸如“吴仁腾”,“吴仁耀”,“吴仁爱”的谐音梗,并不好笑,一再强调这样的主题,以凸显阿耀的孤独和可怜,却更显刻意。再如,一些对白,戏剧化的台词风格,也让人跳脱。欢歌和阿耀认识时说的那些对白,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也不会这么说话,这么爱杠又爱耍宝,每一句还都设计在普通观众的笑点上。

片中人物之间并没有紧密的关系,反而有种突兀的陌生感。万梓良客串的大叔,吴彦姝客串的奶奶,沈腾客串的父亲,虽然都是阿耀最亲近的人,但这些老戏骨做托,除了说明阿耀文艺式的孤独,其他作用并不大。就算剧中设定是阿耀自己独自长大,但是他跑过了无数次的南澳山路,翻遍了海滩上螃蟹藏身的石头缝,应该是很熟悉和热爱的,片中却看不出他对这个地方的情感。布景里,阿耀的家,房间和床,都是冷色调的灰和青,物品丢放得散乱随意,没有半分亲近感。这是韩寒作品的特色,主人公们总是潇潇洒洒,去留不定,说走就走。相较之下,我更喜欢南澳岛原有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但那大概是非当地人不能体会到的民情了。

我们本来期待人到中年的韩寒能够拍出更加接地气、更有现实感的东西,却还是看到一个,依然自我的,继续骄傲着的韩寒,仿佛他还是那个写着青春文字的少年作家。他有善良单纯的一面,他把世界上的人描绘得很美好,以至于形象过于单薄,情节总是刚好。

比如女孩的哥哥明明是个混混,刚好就是组车队的牵头人,碰上了刚好骑摩托车很厉害的阿耀。

比如女孩的哥哥就是那么无脑,要用鞭炮不小心烧了摩托车然后让阿耀刚好在敌人的挑衅下高光出场;总在得意吹牛以后就马上拖垮,非要在喝酒后去游泳,在大家都逃得了的时候他自己刚好就溺水而亡。

比如阿耀和欢颂一上到广州塔就刚好看到修塔哥在修塔,还大讲一番人生道理。

比如阿耀下车就刚好到了南湖游乐场,碰上了会骑摩托车的老板良叔。

比如警察李队长大老远抓人,结果一坐下刚好就见到阿耀,聊了几句马上打道回府。

比如讨债的开着顺风车,刚好就接了李队同车,还很好说话地讨价还价。

在戏剧里,一切总是那么刚好,人性可以一直简单善良。为了设定而设定,为了客串而客串,痕迹太过明显。表面上说不喜欢讲大道理的韩寒,却请了这么多人刻意来讲大道理(比如修塔的黄晓明),最终没法说服观众。

故事情节过于戏剧性,容易脱离现实。他没有描绘出更多现实的一面,可能是他太关注自己内心的那个少年,那种对逝去青春的追忆和感叹,导致他没有更多精力去留意诸多现实问题。

现实是,欢歌倒下了,没有英雄会去救那个女孩。那个女孩,可能会被逼良为娼。

现实是,阿耀不会恰好就找到一份摩托车特技表演的工作,而需要经历很多曲折,做苦力或者是托人搜索,才能找到符合他特长的工作。甚至,有可能被卖猪仔一样地被卖身,被坑,拿不到完整的报酬。他也不会马上遇到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他们需要一起面对的是债主日复一日的骚扰、威胁、恐吓,日益暴躁,选择其他铤而走险的方法。

现实是,警察并不会有商有量,轻易放过阿耀,而会在见到他的第一时间就实行拘留。

现实是,女孩也不会碰巧就被良叔的车撞上,而是会在后来和阿耀漫长的相处中,出现种种现实问题,最后遗憾收场而分开。

阿耀的职业太危险,女孩常年需要担惊受怕。阿耀想给女孩最好的,就需要一直做冒险的工作。长到20岁身无特长的他,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中自处,以及,创造他想要的生活。他还不具备那样的财力,和实力。女孩也毫无特长,无可奈何。按照这样的人物设定,他们在大城市中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太低,否则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两人也许会因为现实不愿互相拖累,想各自安好、各自奋斗。两人也许好不容易决定走到一起,却需要面对大城市里更多的诱惑和压力,最终总有人初心变化、向现实妥协,坚持不住而分道扬镳。强行捆绑,彼此折磨,并不是好的选择。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既然坚守到最后的可能性太小,倒不如放过彼此,追求自己更好的一片天。

这才是现实。

更成熟的作家,和导演,不会用想象中编撰的情节来单纯宣泄他的情怀而已,而是用现实的真相刺痛人心,教育人类。人生虽苦,还没有那么极端;人生虽惨淡,也有幸福的时候;人生虽然必然面对不堪,但依然要勇敢活下去。这是很多关注现实的导演会告诉我们的,这部没有做到。这个作品,堆积了很多零散的片段(其中不乏柔软动人的细节),想要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却太过散乱,没有层层递进的顺畅,没能带领观众进入更深的思考。阿耀回到小岛上以后,还会发生些什么。他的这段经历,对他来说算什么,没有点睛和升华。

这部作品华丽的因素不少,用心的地方很多(歌很好听,镜头很美,特技很炫,人很好看),想表达的情绪太多(故乡情怀,少年心事,人生如纸),但是故事讲得太过仓促,我们本期待,韩寒应该和我们一样,一样长大了,他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好。

#虎年有娱##电影四海##四海观后感#

#春节观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海》:去爱,去热爱,去成就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春节档第一张电影票,我给了它
人死了一个又一个,没情怀金曲,无爱情金句,韩寒电影不灵了?
[说影观剧]四海,四面环海,一座孤岛,孤独
韩寒停在青春期
少年长大从此四海为家,大声告诉全世界“我很有本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