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走进学生的心灵

——读袁卫星老师《做一个理想教师》

在袁卫星老师所著的《做一个理想教师》这本书中,引用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段话:“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挖掘一个深的答复。”也许正是对这段话的深刻共鸣,袁老师才一路在写作中成长,像他出版的《生命教育》《班会18课》《情感:像雾像雨又像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笔耕不辍的名教师走过的、留下深深浅浅足迹的路。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本书中都凝聚着袁老师对于学生教育、课堂教学、生命成长独特的思考和感悟,这些让每一位读者,当然也包括我,从中汲取很多有关教育的智慧,和一份静下来反思自己、激励自己的力量。这大概正是袁老师所找到的“写的缘由”,并因此成就属于袁老师自己的职业幸福。是的,理想的教师应当享受教育幸福,就像在《做一个理想教师》这本书中,袁卫星老师有这样的彻悟: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亦应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不过,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所关注的不单单是一名理想教师的定义,更是那些有关学生成长的文字一次次地打动着我,启发着我只有时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是一名理想教师最该拥有的模样。下面,就以书中的一些片段,谈一谈个人的阅读体会。

           01

尊重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是难以走进学生心灵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对此,袁老师认为,尊重学生要从细小处做起。例如,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却十分宝贵。可就有这样的老师,每课必拖,少则一两分钟,多则到下一节课开始。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这是为了学生好啊。可换一个角度,如果我是学生,一堂课学习下来,是不是很累?是不是想去活动一下?当我目睹窗外蹦蹦跳跳的伙伴时,我的心是不是也飞走了?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课间休息权的尊重。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是为学生好,却不知学生从内心对我们的喋喋不休是多么的反感,这时的我们,又怎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记得我上中学时的一位化学老师,只要下课铃响,无论讲到哪里,都是干脆地一声“下课”,这总能换来同学们的笑声和掌声,还有心中满满的对这位老师的喜欢。小事不小,尊重有时候正是从这样的小小的细节中体现出来。再如对学生的课余玩的游戏加以指责,只有听从老师要求的游戏才是好的、有益的;学生的阅读选择需要听从老师统一布置,如果看其他的书,甚至会被老师没收,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并不少见。说到底,以高高在上的心态,不知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也是很多老师在教育中失败的原因所在。这一点,需要我们时刻警醒,细节处的尊重,方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02

一位老师写过这样的句子: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这段文字说的都是表扬。确实,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常常用表扬来激励学生,对此,袁卫星深有体会:“我们的教育应当是扬长教育,而不是揭短教育;教师,不应当吝啬你的赞美!”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表扬的效应也有正负之分,表扬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构成挫伤”。比如,教师的表扬不是就学生的行为而言,而是将其上升为人格、品行方面,对学生的行为拔高、上纲,反而使学生产生焦虑。再比如表扬只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却对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视而不见,或者造成其他学生的内心不适。这时的表扬怎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由袁老师的文字,我想起农夫表扬耕牛的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看见农夫驾着两头牛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但农夫看看黄喜,一言不发。等地耕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才附在黄喜的耳朵旁,低声告诉黄喜边上的那头更好些。为什么要这么小声说话?农夫说:“牛也有灵性,能从我的眼神手势里分辨出我的评析。那头虽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这不也正说明表扬也要注意场合和方式吗?表扬需恰如其分,并运用得当,这时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袁老师的这一观点令人深思。

           03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多次实验后得出这样的公式:信息的总效果=10%的文字+35%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袁老师在书中援引了报纸上的一段文字,说的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面对记者关于“假如你是教育部长,你会怎样”的提问,竟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而一次袁卫星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一名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写有以下一段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春意……”不会面对学生微笑的老师少见吗?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现。试想,一个没有笑容的老师,除了让学生心生畏惧,又怎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呢?

对老师而言,微笑是一种态度,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为什么有不会微笑的老师?或者是他们信奉“严师出高徒”,或者虽然嘴上说着师生平等,但内心还写着“师道尊严”,只有板着脸,才能表现自己与学生多么的不同。对此,袁卫星说得好,微笑不是脸部肌肉在运动,而是心灵有美的情感在流动。是啊,做一个永远微笑着的老师,你才能被学生所悦纳——当你和学生促膝谈心时,微笑是一种气氛;当你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微笑是一种鼓励;当你指出学生错误时,微笑是一种谅解;当你帮助困难中的学生时,微笑是一种鼓励。微笑着的你,一定换来学生同样的微笑,此时,你能听到学生心门打开的声音。

         04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但也是最基本的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原始的、自然的,是写进人类基因的。而以养育自己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的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全国模范教师于洁在笔下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高尚。选择做老师,是需要勇气的。”但既然已经成为一名老师,我们就应像对待对自己孩子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每一个学生。袁卫星说得好:“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就像本书中所举的一个例子。当一名高中生就要毕业时,她的老师以第三人称写了一份评价,其中的一段是:“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她不接受简单的答案。她所做的是把不同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把众多概念放在一起。她不怕在解决难题时碰壁。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用性命为学生担保,我们能读出来的是这位老师对学生的赤诚和毫不掩饰的爱。这份爱学生怎能体会不到呢?相信这样的老师也一定铭记在这位学生的心中,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感动和温暖。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大概只有爱才会是永远的通行证。

教育的过程就像一首诗,只有当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时,这首诗才会变得灵动、活泼、跳跃,富有生命的韵味和情感的充盈。而我们,正行走在编织教育诗行的旅程上。从袁卫星老师《做一个理想教师》这本书中,探索心灵的入口,体验教育行走的美妙,这才是阅读的最大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安静静的教书怎么那么难
读书感悟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附耳细说”的启示
读案例感悟教育艺术之五——之十
朱永新丨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