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从“看见”每一个学生开始

——读马克斯·范梅南《教育的情调》随想
有两个人在沙滩上行走,他们注意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沙滩上到处是被海水冲上岸的海星,不少已经死了。烈日将它们窒息在泥泞的沙滩上。“可怕的景象,”一个人说,“但这是自然界。”这时,他的朋友已经弯下腰,小心地察看着一个海星,并把它捡起来。“你在干什么?”第一个人问,“你不觉得这样无济于事吗?只帮助一个是没有用的。”“但对这一个来说是有用的。”他的朋友说,并且不断地把海星捡起来送回大海。
这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情调》一书中所讲的一个故事,其实我们对这则故事并不陌生,在之前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曾有过一篇内容非常相似的课文,只是把海星换成了小鱼,课文的题目是《这条小鱼在乎》,从这则故事里,我们每个人读出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首先读到的是与孩子的教育相关——如果把孩子比作海滩上的海星或海边水洼里的小鱼的话,那他们需要被我们看见,并给予适时的帮助,才能带给孩子的成长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站在门口,并亲热地和这名学生打招呼,当老师注意到学生手里拿着一本书时,立刻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和这么学生就这本书的内容聊了起来。如果换一个场景,学生走进教室,老师只忙着手中的作业批改,没有理会学生,而孩子也径直从老师身边走过去,即使这名孩子在老师身边停下来,老师看到了,但也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这两个场景我们都似曾相识,两名老师确实都看到了学生,可第一名老师让学生完全体验到了被“看见”的感觉。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讲看见每一个学生,实际上是要用教育学的眼光,要让学生不仅仅是被老师认出来,更要同时体会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被承认。这样的看见,意味着孩子是一个存在着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成长中的人。对此,范梅南说,一位真正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当老师带着责任感去“看”一个孩子的时候,要用全部的身心去看,要用手势、表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被老师“看到”的感觉。
结合范梅南教授的话,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时候,虽然孩子和我们在学校里度过了一天,但也许我们并没有真正看见这个孩子。特别是一些安静的、“好相处”的孩子,老师甚至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尝试去“看见”他们。当然,这里的看见,不单单是用眼睛看到,更为重要的,是要全身心的关注,是努力接近这名孩子,是与他建立起生动的、友好的,并且也能让这名孩子感受得到的师生互动关系。仅仅是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批改完当天的作业并发回订正,这只是工作要求的达成,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表达的独特个体,不能主动去“看见”每一个孩子,我们的教育永远无法走进学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并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在这里,范梅南讲到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天的学习就要结束,学生在和老师进行道别,而老师用一句话来使这一天更加意味深长,如:“玛丽亚,你今天对肯恩帮助很大。”“珍妮,我们都很爱听你今天讲的那个精彩故事。”“杰森,你今天完成的工作量令我非常惊讶。”“大卫再见,别忘了给我们看你写的书呀。”
这样的道别简单吗?很简单。可从中我们能了解的是,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都无比关注,要时刻看见每一个学生在一天的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发现每一个学生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在道别之中,让每个孩子体会到了学校里的每个日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日子,被赋予了一种色彩、一些意义。学校里的日子因而是不会重复的,也就更加激发起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期待。因此,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哪怕是最为简单的道别,其背后包含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容小觑的,因为只有真正做到“看见”了每一名学生,我们的每一句话才会恰如其分地直指学生内心。
当然,在“看见”学生之后,我们可能还要有一些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性。在书中,范梅南举了一个学生练琴的例子。一位母亲对孩子说:“该练琴了。”而孩子的回答是:“妈妈,我累了,我能等会儿再练吗?”显然母亲生气了:“够了,我受够你的态度了,要不我们把你的小提琴卖掉吧。”你看,本来练琴可以是一种很好的音乐体验,现在却成了影响孩子和母亲之间交流的导火索。而另一位父亲呢,是自己从琴盒里拿出大提琴,兴致盎然地调着琴弦,然后一首舒缓的曲子从大提琴中传出。这不是告诉孩子该练琴了,而是一种诱人的邀请。孩子在一旁凝视着,聆听着,微笑着,然后,她也打开琴盒,随着大提琴的旋律开始了演奏。这位父亲的做法,之所以值得肯定,是他能看见孩子的内心,调动孩子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施有效的引导和启发行动。这告诉我们,看见是有温度的,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我们在看见之后,要思考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什么是适合的,什么是不适的,这时,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
一名老师,不能像一个过路人、一个警察或一个朋友那样看见孩子,必须要用教育学的眼光,这就要求我们的“看见”,一方面是全身心投入的,另一方面,也能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学习方面,运用教育者的身份,让其获得周到的、细致的帮助和影响。虽然上面的父亲只是一名家长,但他的教育方法同样值得我们教育者加以学习。教育的过程是有情感的,我们的“看见”,要满含着我们的深情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教育的情调涉及我们如何习得一种儿童立场,努力以儿童的方式走近孩子的世界。因此,我们的“看见”只是一个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发现学生生命的独特,进而根据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顺应儿童发展的内在可能性去引导儿童,发展儿童,成就儿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为您推荐范梅南教授的《教学机智》
努力做个机智的教育者
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 | 我爱写随笔
爱与机智:让教育充满情调 | 读《教育的情调》⑯
教育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