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 亲情 童心
——浅谈《一匹出色的马》一课的教学重点
《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选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课文内容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 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随后快乐回家的故事。全文加上标题一共357个字,非常短小,却富有生活气息,充满儿童情趣,读来令人齿颊生香。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以为,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展开学习。
一、品味自然之美
课文在开篇便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傍晚”,在接下来的字里行间,也时时能让我们发现大自然在春天所独有的美。你看,“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在这里作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碧绿碧绿”“葱葱绿绿”“柔软的绿毯”这样简单却又充满生机的词语,完全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进行描写,铺展出一幅美丽的“盎然春景图”。细读课文,我们时时感受着春天在河水的碧绿里,在田野的可爱里,也在枝头的喧闹里。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能够引导学生来想象和品味课文中所写的大自然的春天之美。比如在学习课文中对春天河水的描写这一句时,一位老师这样进行教学:
师:我想让你来挑战一下,你把“河水碧绿碧绿的”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人都把眼睛闭上。如果能够让他们通过你的朗读看到这句话描写的景色,那你就是朗读高手了。敢接受挑战吗?
生:好!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师:(询问另一名学生)睁开你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河水碧绿碧绿的,好像一面镜子,微风拂过,泛起来一些波纹。
师:那波纹是粗粗的还是细细的呀?
生:细细的。
师:为什么会是细细的呢?
生:因为是“微风吹过”。
师:微风是很小很小的风,这风是那么温柔,所以是“泛”起层层波纹。来,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遍。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抓住相关的句子在读中想,在读中品,让课堂节奏慢下来,让学生真正能够用心来感受在陈伯吹笔下春天的美。
二、体会亲情之美
在课文的开头,作者写道:“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散步。” 大手牵着小手,小手牵着大手,四人同行,“牵”字中可以看见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看到柳叶拂过爸爸妈妈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为何而笑?是因看到爸爸妈妈头发乱了而淘气地笑?还是因为能够在春光明媚时与爸爸妈妈一起踏春而快乐地笑?显然,是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陪伴和关心的幸福的笑。在后文中,还写了妹妹的两处“求”,第一次是妹妹求妈妈抱她,第二次是求妈妈不得,转而求爸爸。文中妹妹没有哭脸,也没有满地打滚,而是用语言去“求”。特别是妈妈为何“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这背后有没有对孩子的爱?这其实是在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溺爱孩子,这其中有妈妈充满理智的爱。而爸爸拾起柳树的枝条给妹妹,让妹妹骑着它回家,体现了爸爸爱的智慧。在课堂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弥漫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对课文中亲情加以体会,其中的一个片段如下:
(一名学生朗读第 4—5 自然段。)
师:为什么这幅画也美呢?妈妈都不抱妹妹。
生:因为妈妈可能觉得妹妹需要多锻炼,想要她自己走。
师:妈妈的爱也了不起,不溺爱妹妹,让妹妹自己克服困难!
师:有爸爸的爱,有妈妈的爱。这幅美景里还有谁的爱呢?
生: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这句话里也有爸爸妈妈的爱。
师:你很会观察,也很会想,从平凡的事中发现了父母之爱。老师想问,爸爸后面为了妹妹松开了“我”的手,“我”心情如何?会不会失落?从文章里找出证据来回答。
生:我觉得不会失落。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怎么写的,一起来读读吧。
(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我”在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尤其在写妹妹那可爱的样子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生:开心的。
师:“我”始终都表现得非常开心,非常幸福!
生:我知道了,“我”也是爱妹妹的。
春天郊外的景色异常美丽,其实,课文中一家人之间的亲情也如风景,同样是异常美丽的。把自然的风景之美和亲情之美融合到一起,故事就更加打动人心了。
三、发现童心之美
陈伯吹先生提倡的儿童教育要由“童心”出发的教育理念,他认为“童心是天真的、纯洁的、公正而坦率的、诚实又美好的,热衷于好奇,殷切地求知,富有勇敢冒险的精神”。《一匹出色的马》 便是将这种童心之美蕴藏在简单的词语和简洁的句子之中。
在妹妹求爸爸时,爸爸没有作声,只递给她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一句“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于是,妹妹骑上“马”回家,在爸爸精巧的设计中完全忘记了疲劳,甚至“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高兴地跨”“蹦蹦跳跳地奔”“笑”着“迎接”的情态, 生动地呈现了妹妹前后情绪及心理上的变化, 实在是天真可爱、孩子气十足。如陈伯吹所言:“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儿童充满着想象的热情,哪怕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树条,当它变成了“一匹出色的马”,依然会令孩子欢喜雀跃,这匹“马” 的出色之处正在于儿童为之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这其中的快乐或许只有拥有一颗纯粹简单的“童心”才能体味。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一同感受这份童心,体验童心的快乐与美好。
围绕课题“一匹出色的马”,要让学生明白这“马”表面上是那根“又细又长的枝条”,妹妹以枝条为马,才会跨“马”而去,实际也暗含着妹妹以想象为“马”,这想象中有儿童的快乐,有童心的纯真,更有童年美好生活的再现。这里需指出的是,有老师认为“一匹出色的马”还指妹妹,妹妹自己是具有马儿能量的,她本身就是一匹出色的马,她跑在了前面,在家门口“迎接我们”。笔者以为,这种解读对于文本想象中体现的童心快乐和童心之美没有真正把握,反倒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而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就以“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为主问题,理解在想象之中体现出来的童心之美,进而让学生学会用“美”的目光来看待童年,这同样是教学这一课的重点所在。
紧扣这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一匹出色的马》中感受陈伯吹笔下的自然之美,亲情之美、童心之美,在多元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陶冶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真正发挥这一课学习的应有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下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教学思考与流程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
《一匹出色的马》 PPT课件
小记录 ▏二下语文课文7《一匹出色的马》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一匹出色的马》同步练习(4)
教学手记|《一匹出色的马》第二课时教学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