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客家土楼建筑看河洛文化印记
    河洛地区位居天下之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相当一段时间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政治导向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河洛文化 成为一个大熔炉。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构成中华文化的各区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不断壮大自己。在走向成熟之际,又发挥了辐射四方的特性,对周围地区 产生强烈影响和巨大的吸引力。比如:对邻接的河北的燕赵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陕西的秦文化、山西的晋文化、以及长江领域的湘楚文化等,都是既吸纳、融 合,又外溢、影响。

  河洛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和辐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人员的迁徙与流动是传播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河洛地区先民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南迁,使河洛地区的文化跨越长江,深入闽台。

   在中国历史上,河洛人的大规模南迁有三次。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时。司马氏集团统一全国,建立西晋后,全国曾有一个短暂的和平安定局面,但不久便因“八 王之乱”而陷入动乱不安之中。中原板荡,干戈不息,中原士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被迫播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中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这就是历史上说的晋室衰微,“衣冠南渡”。中原地区衣冠入闽者八族,陈、林、黄、郑、詹、 丘、何、胡是也,这八族是河南固始江淮间的士族集团,他们大批迁徙到数千里之外的闽地,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了显着的促进作用。第二次,从 唐高宗时期开始直到唐末黄巢起义。前有陈政、陈元光入闽,后有王潮、王审知兄弟拥兵福建。唐朝南迁的主体均来自河南。这些南迁的河洛人为福建带去了河洛官 话,直到今天,闽南话中仍保留了一些河洛的特色。同时,伴随着移民来到福建的还有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方式。第三次,北宋末年大批的河洛人随王室南渡。玄 学、理学也随移民跨越长江来到福建,滋养这里的民众,使这里逐步成为文章锦绣之乡。河洛人到达福建之后,并没有停止迁徙的脚步,而是继续向外传播河洛文 化,虽然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的。

  从西晋永嘉之乱到宋末的漫长历史中,河洛人在大规模南迁过程中经历了沧桑巨变,播撒的河洛文化的因子随处可见,在闽台等地的民风民俗中至今还烙印深刻。如重道义、好学问、尚教育、讲伦理、尊妇道、敦亲族、敬祖先等。就连在民居建筑方面也有鲜明的表现。

  人们知道,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拢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多为世人所知,而对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闽西的部分民居——客家土楼,却较为陌生。
   以福建永定县来说,全县共有土楼二万余座,包括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建造的,客家人都是汉族人,原是中原一带的汉人。由于客 家人当初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其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许多困难都得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共度 难关,于是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建筑本身及其彰显的理念其实已经深深刻下了河洛文化的印记。

   一、建筑结构奇特,充满“易经”八卦理念。闽西土楼众多,但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叔伯兄弟合资兴建,为共同纪念上代祖宗“福成 公、丕振公”而各取一字命名),地理坐标东经116°57′,北纬24°40′,海拔358米。振成楼的外环是圆形,但它左右二边有对称的半月形馆舍相 辅,外观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图所布局,是楼中有楼的二环楼。楼作四层,高16米。内外二环包括两边耳房共有208个房间。

   外环楼建筑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第一层作厨房和吃饭间,二层作粮仓,三四层楼则为卧室。外环楼每层有房间40间,配四付楼梯,楼按八卦方位设计,干巽艮 坤卦方位为公共场所,分别为门厅,后观音厅和左右两侧门厅;坎震兑离卦方位为住房,各配门户,门开连成整体,户闭自成院落,卦与卦之间设有男女浴室和圈 舍。
[page]
  内环楼是二层建筑的砖木结构,内有石雕、木刻门面、琉璃瓦当和窗户。设有一中心大厅作为全楼重要活动场所,如议事、 宴客等。二楼走廊栏杆是用铸铁铸成的梅兰菊竹图案,观戏台上中间设计比两旁高六寸,正中间为客人座位,两旁为主人座位,意味着客人比主人高一等,这也是 “客家好客”的象征。内环天井中有两小型花圃作点缀,更觉雅致。楼内东西两侧设有两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两太极,代表日月。

   全楼设三道大门,为八卦图中的“天、地、人”三才布局,大门门板厚约15公分,门面配用0.5厘米厚的钢板加固而成,门内墙中埋有20公分方形门栓,大 门一关,门栓插上,楼内妇孺老幼安全感大增。平时主人皆从左右两旁大门出入,中间正大门则常年关闭。正大门抑或要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等重大节日才会敞开。 当内外大门都敞开时,通常是七品以上要员到来。内环楼天井铺有花岗岩石板路直通大厅,好像当今的地毯,以似欢迎礼仪。一位德国游客参观后评价说:土楼“对 敌人壁垒森严,对朋友敞开心扉”。

  这种圆形的客家土楼,还有抗震的功能。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农历正月初六日,永定发生强烈地 震,当时曾倒了不少方形土楼,而圆形土楼则相对安全。原因是圆形土楼的墙体设计都是稍稍向外倾斜的,它不但不能向内倒塌,也不大会向外垮塌,因为有“向心 力”在起作用。圆形土楼的外环为弧形,遇到大风,压力不大,所以它具有防风、抗震作用。不仅如此,它还考虑到防火效能。以振成楼来说,它设计为卦与卦之间 有防火隔墙,万一失火,只能烧掉一卦,不会向两边蔓延。

  1985年振成楼的建筑模型曾同北京天坛模型一起,在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具一格的造型,被认为是客家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文化内涵丰富,重教、尚德突出。振成楼不但其建筑独特,而且楼中各处楹联的文化内涵丰富,最为突出的是重视教育、重视道德。楹联大都以“振成”为 题,又结合了“易经”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根据当时流传的儒能治世、道能治身、佛能治心的说法,吸纳了儒教、道教、佛教中的成分,立意较高、内容积 极、催人向上。如外环大门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和内环楼大门的“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勉励后人要胸怀大志,为了国家的纲纪,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 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大厅石柱上的“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教育后人要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能不为忧患挫志,自不为安乐 肆志”,教育后人假如在事业上受到挫折时不能丧失志气,必须继续努力;生活安乐富裕了,不能姿肆妄为、忘记自己的志向,要自强不息。“在官无偿来一金,居 家无浪费一金”,教育后人有能力去当官的要廉正,不得贪图份外之财;持家过日子即便富裕也不得浪费分文。也就是说:该用的钱应该用,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浪 费。“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教育人们要胸怀大志担承重任,做出贡献为后人树立榜样。为什么用“振刷”两字,而不是用“振作”呢?一位专 家解释说:“刷”较之“作”语意为更强烈,表示要放下“小我”而担承天下责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反映了一种志向、一种抱负。同时还强调,一个人来到世界 上,就要做成一点事业,能为后人树立榜样,能为后人引以为豪,能为后人留下纪念。即便大事做不来,小事总要做成点。

  还有“振作那有闲 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大丈夫不可无此气概;成一代完人,作 百代表率,士君子应有是胸怀”。“振作家声,应法蔬书鱼猪,考宝早扫八件;成就事业,须遵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一章”。当初的楼主人还引用了“金刚经”中的 “言法行则,福果善根”,并在后厅中安有“观世音”菩萨供后人拜敬,教育后人要向观世音学习做“善事”,观音座顶有“观自在”是自我反省之地,撰联写道: “振刷精神功参妙谛;成就福德果证菩提”。还有浴室顶上的“澡身”、“浴德”等词句,教育后人不但要洗净身体上的污浊,同时更要注意清洗自己的头脑。

  综观楼中的各处联句,有一个明确的宗旨,体现《易经》中以天地为法则,确立人生规范,劝勉人生应自强不息,造福社会。振成楼的联句,既可以反映当初的楼主人在教育方面的远见卓识和良苦用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河洛文化的深刻影响。(作者:常巧章、王援朝)
    谱志中国   网址:http://www.pzzg.cn/xungen/690.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土楼,围起起来的生生世世
土楼随想
【分享我的最美旅行】中华文化瑰宝客家土楼
厦门欢乐游(三)------ 感受福建客家土楼风情
福建永定土楼
土楼归来不看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