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2. 模型有什么用?

高中篮球班赛,我邀请我的同桌去看我们比赛。我的同桌是一个不懂篮球也(似乎有一点点)不爱运动的女生。我至今仍然记得她说的那句话,让我改变了对于篮球的认识:“篮球有啥好看的了,不就是一堆人抢一个球?”

当时我感觉我对篮球的认知轰然倒塌:有道理啊,我们为什么要傻不拉几的在场上跑来跑去抢一个球呢?

最近读到一篇非常有趣且非常经典的文章,名字叫《生物学家可以修好收音机吗?》其中作者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思考一个科学哲学问题:我一个堂堂正正的生物学家,能不能用毕生所学把家里的收音机修好呢?作者作为科学家的第一反应是:收音机是什么呢?我们先假设收音机就是一种可以播放音乐的盒子。

大学刚开始的时候,经济学老师上来就在黑板上画两条线说,经济学呢,就是关于供给和需求。如果你教会一直鹦鹉说供给和需求,那么鹦鹉也能成为经济学家。我心想真无聊。这之后,我们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博弈论等等。直到研究生第一堂课,满心期待的坐在教室里,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说经济学嘛,就是关于供给和需求的学问。

最近选修的复杂系统课上读了一篇1945年发布在《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杂志中的《模型在科学中的地位》(The role of Models in Science)(以下简称《模型》),读来非常有启发。科学,本就是关于模型的学问。

投影还是真实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苏格拉底的口吻描述了这一样一个著名的洞穴寓言:几名囚犯被捆在一个洞穴之中,他们只能面壁看到物体在火炬光线照射下投射在墙上的影子。年复一年,他们总结墙壁上物体的规律,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可是如果给他们其中一个人松绑,让他们转过身去走出洞穴,他们会发现真正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寓言代表着柏拉图的哲学思考,那就是我们要摆脱绳索的束缚,避免只看到投影,而要追求真理。科学的目的,就是获得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掌控,就是追求真理。

有许多世界观倾向于认为,世界是数学的,或者是一个电脑程序的模拟。那么科学工作者要探求的真理,就是这背后的程序,背后的运行规律。

我们如何研究一台收音机?

开篇我举的三个例子,无论是篮球,收音机,还是供给需求,这一切都是对一个问题的抽象。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情是不经过抽象就能理解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抽象,建模。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内部运作的规律,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运作的规律,物理学研究的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所有的科学中,除了数学一门纯粹依靠逻辑和客观推导发展出来的学科,其他涉及真实世界的所有学科,虽然研究尺度不同,但几乎全部是研究一个复杂系统。人的能力有限,要想理解这个复杂系统,只能依靠模型。

 

模型是现实事物(洞穴墙壁上投影)的一种抽象,它更简单,但是描述了事物的部分本质。市场上如此复杂的演化和博弈行为,最终被描述成为了两条相互交叉的曲线。而另外一个方向,人们能创造出复杂的收音机,大飞机,和拥有十几亿个晶体管的CPU靠的是一张图纸。这张图纸也是一个模型。

科学家们用模型解释世界工程师们用模型创造头脑中的东西。模型无处不在。

什么才是模型?

要想回答是什么,先要回答什么不是。我们认为的很多模型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模型。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解释了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但是它不是模型,可以算作成语故事,相当于是一种生活经验的封装。

科学中所说的模型是严谨的,可以做逻辑推导的。同时不得不承认,模型都是主观的。

首先,模型是严谨的。如果我问你什么是理性的人,一个好的回答可能是,理性人就是这个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得到最好的。但是,博弈论中对理性的定义如下:

纳什均衡是另一个博弈论的重要概念。如果我问一个人什么是纳什均衡,得到的比较好的回答可能是,纳什均衡就是博弈双方都知道你们只能这样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而纳什均衡在博弈论中的定义是: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模型一定具有清晰的定义,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并且能够进行推导。消费者面临的对一个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可以被一条具有明确数字表达式的函数代表。在此基础上,无论是收税还是补贴,都可以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完全客观的推导。

模型是主观的,模型的推导是客观的。提出模型靠的是艺术,但是模型一旦确定,任何人都会推导出同样的结果。

模型有什么用?

前面说了,研究一个问题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模型》中说,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先提出一个最抽象的模型然后用分层的方法,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降低他的抽象性,直到这个模型可以用实验检验。

另一个方向是,先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得到很多信息,看到了很多个收音机,很多场球赛,然后对信息进行整理得到数据(万维钢老师讲数据就是结构化的信息),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知识,得到一个模型。

经济学遵循这一规则。经济学的研究一般有两条路径:第一种叫理论研究,即从抽象模型到实验,第二种叫实证分析,即从数据到模型。

无论哪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得出更好的模型,从而更好地解释世界,找到墙壁投影背后的真实世界。

 

对于模型的审美

既然模型是主观的,提出模型是一种艺术,那么就有好坏之分,有价值观的考量。

同样,要想知道什么是好的模型,先要知道什么是坏的模型。《模型》总结了坏的模型大致有三个特征:类比粗糙(不相干或者解释力太弱);不好实验验证(不可证伪或者很难验证);或者比模拟的情况更复杂

如果我们要培养对模型的审美,要知道好的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模型》总结如下:好的模型要足够简单,要形成闭环close box),仅仅包含极少的重要变量。其余的变量可以慢慢加入来增加模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是其他不过只是细节而已。大多数变量只是在功能上重要而结构上不重要。

由此可见,供给需求是一个好的模型。它足够简单,却能解释很多事情。囚徒困境的模型也足够简单,学习完之后就会发现有足够多的事情都能用囚徒困境来解决。

模型都是错的

但是一些模型是有用的

模型是对于对象的模拟,逻辑上来说模型都是错的。要想完全模拟一个事物,那只能是事物本身。《模型》中说,要想描述一只猫,最好的模型就是这只猫本身。这是模型的局限,但是,与原物相同的模型又是没用的。我们为何不直接研究原物本身呢?

话虽如此,如前所述,模型的作用非常大。

如何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如何在淘宝购物买到心仪的东西?如何做选择?关于选择,有一个著名的最优停止理论(optimal stopping theory.

37%

著名的最优停止理论是一个数学问题。这个理论关于如何找心仪的对象时是这么说的:(这里采用万维钢老师讲过的一个例子)

假如一个女生从18岁开始打算找男朋友,设定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最优停止理论,她的最优停止点应该是26.1岁。在26.1岁之前,她应该广泛的和男生交往,扩展自己的选项,记住在这么多男生中哪一个她最喜欢;26.1岁之后是决策期,再交男朋友的时候,只要遇到一个比之前最好的人还好的,就立刻结婚。

这个模型其实有很多的限制条件。比如说,这个模型假设第一阶段错过一个人就不能再吃回头草,遇到的人都是随机的等等。37%这个精确数字虽然是严格推导出来的,但是总让人觉得太过刻板。

然而,模型在生活中的用处不是给我们一个精确到数字的答案,而是给我们提供一种不错的答案

我们打算双十一买一双鞋,在淘宝上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比来比去,还是犹豫不决要买哪双。最优停止理论告诉我们,等待时间太长,我们就会错过,后悔没有早买,而出手太早,我们也会后悔没有买那双更好的。但是在大约总时间的37%时候出手,我们会得到一个非常不错的选项。

刚刚说了世界是数学的和世界是计算机程序的两种世界观,事实上在提出模型之后进行数学推导,我们发现人和物的很多行为冥冥之中都受制于一些规律。

虽然,前已言之,模型都是错的,每一个模型都有看似荒唐的假设和前提条件,但是模型真的可以对我们的决策带来帮助。我们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但是学过模型的人至少会做出一个受过教育的猜测(educated guess),得到一个不错的答案。

如何使用模型?

最近万维钢老师也恰好在讲我们学校政治系一位著名教授斯科特·佩奇Scott Page)的书《模型思考者》。里面讲了运用模型的两种重要方法。

一对多:当我们想解释一个现象的时候,最好提出一个足够简单的模型,前已言之要包含足够少的最重要的变量和形成一个闭环。这个模型要能很好的解释很多事情。

多对一:当我们想要解决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的时候,比如对未来做出预测,明天的天气是怎样,或者做出决策,我应该如何进行投资,这时候我们就要找到尽可能多的模型来共同解决。

我记得费曼说过一句话:真实世界是一大批定律共同起作用的一种复杂偶然结果。

 

这两天读到这篇文章,听到万老师讲这本书,才觉得这几年确实学了不少模型,而且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思考方式。

想到炒股,就会想到随机行走;想到价格就会想到供给需求曲线;逛淘宝的时候就会想到最优停止理论;看到我的支付宝理财收益率就会想到幂律分布;上课和中国人坐在一桌就会想到谢林描述种族集聚的隔离模型(segregation;和人相处的时候会想到诸多博弈论模型(囚徒困境,以牙还牙);再加上最近听到万老师解读的描述改变方向的马尔可夫模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路径依赖(偶然事件改变人生)等等。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不仅生也有涯,而且智力也有涯。人是有限的动物。理想的模型永远不可能实现。但是,尽管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有一些模型是有用的。


总结一下,

  1. 科学的目的:获得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掌控,追求真理;

  2. 科学的研究方法:抽象,建模;

  3. 模型是严谨但是主观的;

  4. 科学家生活在真理,数学的世界;工程师生活在真实,投影的世界,但是他们的工作都离不开模型;

  5. 好的模型足够简单,只包含最关键的变量;

  6. 如何使用模型:用一个简单模型解释现象,用许多模型解决难题做出预测;

  7. 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有一些模型是有用的。

参考

Rosenblueth, A. and Wiener, N., 1945. The role of models in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12(4), pp.316-321. 

Lazebnik, Y., 2002. Can a biologist fix a radio?—Or, what I learned while studying apoptosis. Cancer cell, 2(3), pp.179-182.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一季《指导生活的算法》1数学家告诉你什么时候结束单身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算法与认知1|决策的“最优停止理论”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二季《柏拉图和技术呆子》1.工程师的大道;2.硬件的大智慧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问答:受过教育的猜测》《模型思考者》所有模型都是错的,其中一些是有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哪些有关经济学的定律?
经济学原理——帕累托最优理论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了解经济学概念:成本、供需、效用理论及生产理论
【开卷有益】“一站到底”竞赛题库“政治经济”类
信息经济学的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