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61. 说人话是一种能力

你打开课本,学习专业知识,书本上的各种专有名词让你一头雾水;你打开电视,看时事评论,专家们口中的各种概念让你不明觉厉。

但是,一旦你理解了这些概念的意思,你又会觉得,这也不难啊,明明可以用更简单的话说清楚,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说人话?

为什么不说人话?

这里的“不说人话”没有任何贬义成分,指的是说一些非常复杂,抽象的概念和专有名词,让人难以理解。不说人话,有一定的好处。

1.简化表达和精准传达

每个学科都有一大套的术语,想象一下经济学,法学,金融等等学科,这些都是典型的不说人话的学科。而且术语只能越来越多。

学术术语有时是必要的,因为可以简化表达,也可以使表达更精准。之前文章写过,术语是一组特征的集合,可以简化表达,尤其是简化同行之间,拥有一定共同语言的人之间的表达。

当你想表达“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以及类似的意思的时候,你就可以用“沉没成本”这一概念来概括类似的智慧。

相关文章

191. 名字的力量

2.人总有丰富自己表达的欲望

批改过一些学生的英语作文,全篇的形容词就只有happy和not happy。想必任何人都不愿意读只由这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文章。

英文中有很多同义替换。很多学生,包括我在内,曾经也有这样的疑惑:什么cheerful,jovial,jocund,buoyant,sanguine,lighthearted,rejoiced,还不都是happy的意思吗?

但是,人总有丰富自己的表达,让自己的表达与众不同的欲望。人有表达能力,当然就想更好地使用。

网络上的新词层出不穷。随便举一例,yyds还不就是很厉害的意思吗?但总说“厉害”就很无趣,也不能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我们就总想尝试一些新奇有趣的表达。

3.不说人话,是因为没有能力说人话

其实我觉得这种现象最普遍。不说人话,是因为说话的人压根没懂,或者没透彻理解自己在说的内容。通过故弄玄虚,来掩盖自己的不确定。

曾经一度,我也很崇拜很多张口闭口都是专有名词的人,给人不明觉厉之感。

但是看得多了我发现,真正厉害的说话者,不管是老师,专家,还是其他,都有说人话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听不懂,真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是说话者的问题。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我认为这才是应有的审美。

厉害的人都说人话

举体育解说的例子。

前一阵子冬奥会,很多项目平时没有接触,所以对项目规则不是非常了解。这时候,就很要求解说的能力。

解说的目的,就是把赛场上发生的事情,用观众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让大家看明白。我发现真正厉害的解说,都说人话。

想必很多人看过冬奥会的一些项目,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有些专业解说嘉宾,能把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名字都给你说出来。这个是goofy脚位出发,那个是捷克抓板等等。然而看完一整场比赛,仍然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他说的是啥。

 

如果说冬奥项目没有说服力,再来说说篮球。

按说看了这么多年篮球,基本的篮球术语还是知道的。偶然打开咪咕,看到一些不出名的解说来解说比赛。你猜怎么着?我居然完全听不懂。这个队打了个pindown,那个队打了个top-lock。这些都是战术名字,而且还是英文名。

你说他专业吧,是专业。但这是好的解说吗?

什么是好的体育解说?举两个例子。

之前听杨毅老师说央视评论员徐济成老师。徐老师是篮球解说的开山鼻祖,用杨毅老师的话来说,奠定了篮球评论的发展方向。

徐老师最厉害的,就是从不说专业术语,而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场上发生的事情讲给你听。

杨毅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当年季后赛开拓者绕前防守防姚明,徐老师解说是:防守队员拿姚明当一把太师椅坐在姚明膝盖上。

 

前一阵看苏群老师解说浙江的球,说2米23余嘉豪给队友挡拆。

挡拆打球的人都知道,但苏群老师大概是这么说的:最早的篮球运动在大厅里,有许多柱子,人们就绕着柱子跑,躲避防守。后来就演化出了挡拆这项战术,大个球员就充当柱子,小个球员绕着柱子跑。

我想,即便是从来没有打过球的人,看到场上的情况再听到这样的解说,都能理解什么是挡拆。

 

杨毅老师说,这种能力,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厚积薄发。

说人话的依据

1.理论依据:注意力有限

之前看到过一本书叫《超聚焦》,里面提到一个事实:

大脑每接收1100万比特的信息,平均下来能够聚焦的只有其中的40比特,不到万分之0.04。而短时间内能够记住的,更是只有其中的4比特。

 

还有一本书叫《有序》,其中提出了一个大脑注意力的跷跷板模型

这个跷跷板的两端分别是专注状态和白日梦状态。在高度专注的时候,大脑需要消耗氧化葡萄糖;但在白日梦状态不会消耗太多能量。专注很难,发呆却很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打游戏,刷手机不是好的休息,反而是更大的消耗。因为打游戏就是高度专注的过程。往往打完游戏刷玩手机,要想学习或者工作,发现自己更累了,更加不能进入状态)

从进化角度来说,人类在两百万年的狩猎采集时期,只需要短时间专注于狩猎,不需要太专注,这样能节省能量。所以,人其实相当不容易专注,尤其是长时间专注。

 

总之,注意力资源非常有限,大脑能聚焦的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

所以,和别人说人话,或者在阅读的时候把抽象的内容转换成人话,就是降低大脑的内存占用,有利于传达信息和吸收信息。

 

2.说人话是一种能力,而且是高阶技能

我觉得有必要培养一种审美,让人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东西。

什么是好的教师?什么是好的解说?什么是好的专家?他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能说出专业的名词其实并不难,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然而,真正厉害的教师,解说和专家,是会说人话的人。

很多人看不起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小学数学,小学英语,谁不会教?他们只崇拜那些说一堆云山雾绕,自己听不懂的东西的人。

事实是,鸡兔同笼,一元二次方程,大人都会解。真正厉害的老师,并不是会解这些问题,而是怎么把这个客观的知识,讲得每个人都能明白。

改编一个比较著名的段子:

听普通的老师,解说,评论员或者教授讲话,听者的感受:天哪,我在听世界上最厉害的人讲话!

听真正厉害的人讲话,听者的感受:天哪,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事实是客观的,然而解释是主观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教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好的老师需要是翻译家,因为翻译即沟通。简化,翻译,解释,本来就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也是任何解释者的核心能力。

说人话的实践

其实说人话,是我在托福阅读课上强调最多的事情。

很多学生能把句子逐字翻译得不错,但是逐字翻译仍然不代表真正理解。所以,我每次在让学生做长难句的时候,都要多做一个动作,那就是用你自己最简单的话,把这个句子再解释,复述一遍。

通过看学生们的复述,你就知道他到底懂没懂这个长难句在讲啥。

比如下面的例子。很多学生是机器翻译。就算真能逐字翻译下来,也不代表他们真懂了。

所以,我会要求他们在逐字翻译过后加一句复述。我喜欢的作业是这样的:

就复述这一句话,我就知道,他真懂了。

你会发现,很多托福文章,或者学术文章,那就是不说人话的典型代表。但是你要想读懂,光逐字理解还不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而且必须是个人就能看懂,连他们的家长,爷爷奶奶都能看懂,这才叫真懂了。

再举几例。你只需要看他们的复述,你就知道他们这句话是真懂了。相反,如果复述仍然是云里雾里,说明这句话还是没明白。

 


最后这个例子我尤其记得清楚。我给复述中的“扯淡”这两个字鼓掌。看到这种程度,就说明他学明白了。

课程最后,我总会和他们说,你们以后肯定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不管你是学法律,学经济,还是其他,越往后就会接触越多的概念和专有名词。

但是,不要以自己知道了这些个说法为荣,要以你说的话能让别人听懂为荣,这才说明你真懂了。这既是对他们的告诫,也是对我自己的告诫。

说人话是一种能力,而且是高阶技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算命的人必须要懂的267条术语
不想被人欺负,就牢记这三句话,以后没人敢...
寿山石常见术语,附图文解说
图片中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你的大脑还健康吗?来试试吧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袁永:一个老中医的趣味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