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 气体无组织有纪律 《小双叨化学30讲》

   今天这一讲的模型是气体,看似平常的物事最为难讲,因为太习以为常,反而不知从何讲起。翻了许多资料,要么就是讲物理模型,要么就是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唉,真是难讲。

   首先,气体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先看宏观,它是物质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流体,可以任意流动,体积却不像液体一般受到限制。它可以向外扩散,也可以向内压缩。比起固体和液体,它最为自由自在。

   那微观层面来看呢,它是由一群群相隔距离很远的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超过了液体分子的十倍,所以它才有这么大的自由度。也正是这种远距离,才导致气体与液体的性质之间有很大差异。

   我们说化学里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的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认清事物本质,连接理想与现实,从而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与抓手。刘润在商业洞察力中有一句话讲的特别好:不抽象,就没法深入思考;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气体中有四个关键参数可以描述其宏观属性,分别是压强,温度,粒子数目和体积。压强描述的是气体分子动量的变化,温度描述的是储存在气体分子中的平均动能,体积描述的是气体分子可以被压缩的能力。这就像一个人,我们可以从身高,体重,围度来描述他。

   气体的理想状态方程就是由以上四个关键参数组成的一个方程(理想化模型现实是不存在的):①不考虑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②忽略分子本身的大小 ③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容器壁之间产生的碰撞不造成能量损失。

   我不想揪着定义和公式讲个不停,不然就变成高中化学课了。我们说这个公式简洁而优美,巧妙连接了宏观与微观,说明了气体是如何区分于凝聚态(固体+液体)的,即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而不是气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这个实际当中不存在的理想模型,其实也是有实际用途的:1.可以计算谱线强度(如下图);2.可以计算表面化学的沉积量。感兴趣的可以自查资料。

   想想人体本身,是血液裹夹着空气输送至一个个器官,形成了气液固的完美融合。而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我们居住在“固态”的大地上,喝着“液态”的水,呼吸着“气态”的氧,缺一而不可生存,可见物质的三态模型对我们有多么重要。而在我们身边,也是处处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充斥着各类酸性和碱性物质。回溯至物质本源和微观层面,我们都是由一个个分子和原子所组成。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

   今天这一讲结束,物质的基本三态模型(没讲等离子体因为不常见)就讲完了,化学的模型8讲也全部讲完了。自我感觉,这8讲里讲的比较好的是:原子与元素,元素周期表背后的意义,酸性和碱性,晶体这四讲,这几讲做的功课比较多,思路和逻辑更加清晰严密,其他几讲因为时间,能力和疲劳的关系,讲的比较普通。还请大家原谅。

   明天就要进入化学方法的3讲啦,大家明天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程流体力学
高一化学计量·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学案
热学复习与例析
黑洞也是由分子组成的?
选修3-3 第一讲 分子动理论 气体
2018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笔试《气体》备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