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都要懂点政策相关

这几天在看这本书👇🏻👇🏻👇🏻

还没看完,但的确是一本讲中国政府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好书,视野宏大,但不虚,很务实,也让我对政府在推动中国经济,工业化进程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有了比较全面和宏观的认识,欢迎大家来读。

今天挑几点感触比较深的来聊聊,等整书读完再写个书评吧。

先看看这本书的引言里,我觉得比较精彩的几段:

1.对读者来说,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对于普通人而言,政策,我们是无力改变,也无法左右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学会接受它。就如当下疫情,动态清零这个大方针在当下是不可能动摇的,我们必须接受,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我们觉得,我们认为应该如何如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想要更好的去利用政策,首先就得接受政策,读懂政策,

2.我们生活在这个机体中,我们的发展有赖于对这个机体的认知。要避免把舶来的理论化成先入为主的判断——看到现实与理论不符,便直斥现实之非,进而把要了解的现象变成了讥讽的对象——否则就丧失了“同情的理解”的机会。

这段我觉得写的也很好大家也可以结合​当下疫情期间出现的两种声音思考该问题,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3.缺少社会阅历的学生容易把博弈结果错当成博弈过程。其实即使在今天,中央重大政策出台的背后,也要经过很多轮的征求意见、协商、修改,否则很难落地。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所以理解利益冲突,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础。

这段话真的是深有感触,其实企业管理当中也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公司推出一项新制度,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是背后出于多少考虑,经过了多少讨论,协商,平衡,与妥协,很多人是不知道,不清楚,不会明白的。不管是公司,还是国家,政策的出台都是这样来的,如果你总是错把博弈的结果当做博弈的过程,你就永远没法理解政策,没法通过理解而去吃透背后的协调和解决机制。

好,接下来,就谈一两点今天看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对企业的推动作用的感受吧,和前文一样,做企业的不要“我”认为怎样怎样,而是换个角度,政府的视角是怎样怎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政策之手的推动下,顺势而行:

1.从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东亚产业政策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强调出口。当国内市场有限时,海外市场可以促进竞争,迫使企业创新。补贴和优惠政策难免会产生一些低效率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在面对挑剔的海外客户时,是无法过关的。而出口量大的公司,往往是效率相对高的公司,它们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吸纳更多的行业资源,压缩国内低效率同行的生存空间,淘汰一些落后产能。

​我们用新的视角看对于企业来说的两件事:一是补贴,二是出口。以往我们可能会觉得,补贴肯定是好事,出口客户那么挑剔可以不做。而实际上,当然,对于各类补贴扶持,我们自然要充分利用,但不可过度依赖,避免因怠懒而降低生产和经营效率;对于出口,其实不仅仅是出口,还有大客户们(不管国内国外),我们都应勇于争取,勇敢挑战,他们越是挑剔,才会倒逼我们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升品质,和效率。补贴和扶持政策最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一些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政府不能帮助企业克服最大的不确定性,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发展出足够的能力和竞争优势。
2.有时我们会腹诽,为何政府要出台这么多优惠政策,降低产业进入门槛,带来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呢?这不是加剧了市场竞争,让很多企业陷入价格战之中吗?好的,我们的这些疑问,仍然可以回到第一个问题去,就是政策的制定,是政府要怎样,而不是你我会怎样。重复投资,在国家层面来看,未必都是坏事。首先,当地工厂不仅提供了就业,也为当地农民转变为工人提供了学习场所和途径。“工业化”最核心的一环是把农民变成工人,这不仅仅是工作的转变,也是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彻底转变;第二个好处,就是加剧竞争。很多国产货都经历了所谓“山寨+价格战”的阶段。但行业正是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迅速洗牌,将资源和技术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质量迅速提高。


这两点,都是对国家来说大有好处的。对国家来说,不会去过度关注一两个企业的生死,而且企业不是“人”,不会在“死”后一了百了,积累的技术、人才、行业知识和经验,并不会随企业破产而消失。一旦需求回暖,这些资源就又可以重新整合。所以不管有没有政府扶持,要害都不是“重复建设”,而是保持竞争。市场经济的根本优势不是决策优势。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谁也看不清,自由市场上,失败也比成功多得多。市场经济的根本优势是可以不断试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了解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做的,就是挺过价格战,该打就打,在激烈的竞争中先活下来,活下来就已经熬赢了一多半的对手。才会慢慢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

关于目前上海疫情导致的一批中小企业陷入危机,甚至濒临死亡,等待政府拯救是比较天真的想法。对于系统来说,它本来就是鼓励竞争,鼓励那些更有抗打击能力的企业存活。如果有幸在本次疫情中活下来,大家要做的是更好的复盘,譬如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譬如如何降低对上下游的过度依赖性,譬如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业及产业的生命力,譬如如何更好的优化现金流。
对于目前中国很多出口贸易向东南亚转移这件事,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也未必客观,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是这样的:从最初美国到欧洲,再到日本韩国,再到中国,以及最近逐渐到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转移路径来看,我们虽然还自称为发展中国家,但已经逐渐摆脱了低端产业链的命运,向着更高端更先进而去,就像光伏在我国的发展一样,在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之下,光伏组件的价格在过去十年(2010—2019)下降了85%,同期的全球装机总量上升了16倍。我国国内市场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装机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光伏已经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而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我国已从2010年的世界第89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31位。
今天就先谈这么多吧,最后放一张美图,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争辩与教训
“稳住,我们能赢!”——疫情下的文旅企业如何重启、自救?
政府补助和补贴的区别是什么
拿什么拯救你:风暴中的东莞
家电下乡”到底惠了谁???
王骏:新能源发展探讨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