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印丨参观郭守敬纪念馆小记

闲暇时光,总是喜欢一个人去什刹海走走,春也好,秋也好,看湖光滟潋,杨柳依依,流连于周边景色的同时,也曾走近西海边的郭守敬纪念馆,只不过,每次都是大门紧闭,无功而返。

如今,佳讯传来,经过重新整修布展之后,郭守敬纪念馆又重新开馆了,我便抓住机会,再一次走近他,弥补曾经的失之交臂。

出德胜门西公交场站,过马路向西不远,便是汇通祠北门。

据记载,汇通祠建于明永乐年间,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年间重修,改名汇通祠。原建筑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拆除,现在看到的是八六年复建的。汇通祠由拆到建,仅仅间隔十余年的时间,拆建与否,随意的很,不禁令人讪笑。郭守敬纪念馆便是依托复建后的汇通祠成立的。

穿过汇通祠的小石牌坊,就能看到土山高处的纪念馆了。向左,沿着石阶而上,可以看到一座碑亭,亭内立有一块古碑,即清乾隆汇通祠诗碑,这是当时维修汇通祠所立的,上刻乾隆《汇通祠诗》《积水潭即景诗》,其后又于乾隆五十一年刻《瞻礼一律》,该诗碑也算是积水潭地区历史的一个见证了,现为区级文保单位。

过了碑亭向前,有两个大的天文观测的模型,一为简仪,一为浑仪,立在此处,也算是契合了郭守敬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了。

顺路转到纪念馆南面正门,进入参观,展馆不大,算是两进的小院,辟为五个展厅,以时间为轴,全面介绍了郭守敬一生的履历以及在天文,水利,测量,历法等诸多领域取得的贡献。

他领导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制造仪器仪表,创编《授时历》这与后来世界通行的公历精确度相当,但却比之早三百年之久。他最先提出“海拔”的概念,即以海平面为测量高度的标准。他治理积水潭,引白浮泉水,开凿通惠河,沟通京杭大运河,保障了当时元大都都城建设的推进以及供水和漕运的流畅,此举对如今的北京水系依旧影响深远。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一颗小行星为“郭守敬小行星”,此外我国命名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天文望远镜为“郭守敬望远镜”又发行纪念邮票、银币,兴建纪念馆,街道命名等等,以此来表彰这位为我国乃至世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巨擘。

郭守敬纪念馆在博物馆林立的京城,显的微不足道,他规模小,知名度低,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但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即使在今天,你依旧可以感知到他的存在,那遍布京城的水系桥闸。

湖边郭守敬的雕像默默地矗立着,注视着他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秋荷残败,云影无迹,湖光更显蔚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马观花汇通祠
《清心镜·积水潭谒郭守敬纪念馆》
治水观星郭守敬
12月19日|历法领先西方三百年的中国人,身后所留仪器却当铜熔掉
“我要用图片记录下汇通祠”-运河新人家8
游积水潭参观郭守敬纪念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