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印丨在浦口看曾经的烟雨蒙蒙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需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 朱自清《背影》

此时此刻,我就站在了浦口,那个朱自清与父亲分别的火车站。卢鑫向我推荐这里,他说我会喜欢,我只能说,他说对了。

浦口火车站,位于今天南京市的浦口区,建于清朝末年,是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民国时期,这条铁路名气非常大,客运货运繁荣,是一条沟通南北的干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现在在某些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里还能听到“要保证津浦线的畅通”的话语。

浦口火车站便在那时繁荣了起来,建国后又改为南京北站,办理客运,不过随着时光流逝,如今的浦口火车站已经封闭了,窗棂上落满了灰尘。其实在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之后,他的命运仿佛就已经注定了。属于他的时代,落幕了,他的使命也完成了。

但值得庆幸的是,浦口火车站以及周边的附属建筑基本保留了下来,比如候车大楼,月台,雨廊,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属建筑,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凝固的历史语言,能够留存,是不容易的,也因此公布为国保单位,加以保护。

保留完整的建筑,充满了浓浓的民国风情,使得众多影视剧在这里取景,也让这里成为了文艺青年的打卡地,成为了古都南京的一张名片。

无声的车站,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人们在这里分别又重逢,啜泣又欢笑,你挥手的样子,仿佛就在昨天。一位老人在檐下走过,那沧桑的背影,就如大楼墙面一样斑驳。

小草旁的铁轨,虽然还是伸向远方,但再也没有发出声响。“父亲”爬上爬下站台的画面,也早已定格在了书本里,我循着雨廊张望着,却没有发现曾经的背影。路边的梧桐,有些清索,似也在感叹岁月的轮回。

火车站对面就是浦口码头,昔日,大桥地铁还没有修建的时候,码头的轮渡是人车过江的主要方式。就算在交通相对完备的今天,这也是周边人们出行的首选。说白了,轮渡,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存在方式。

轮渡航线横跨长江,由江北的浦口码头,到江南的中山码头。1929年,总理奉安大典举行,灵柩经浦口过长江,停于现在的中山码头,而这也正是码头名称的来源。

刷卡之后,就上了码头,等船到来。就像是坐火车,上了站台之后,等待火车的到来。我是第一次坐,所以显得很新奇,而旁边的卢鑫对此早已熟悉,给我普及之余,看我的眼神就如同看一个未经世面的孩子。不过碍于旁人,我也假装深沉起来,但兴奋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

对于长在关外的我来说,第一次看到长江,第一次乘坐轮渡,是很兴奋,很激动的。虽然葫芦岛海域广阔,但是,对于长江还是有一种期待,脱离江水本身,那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情怀。

在码头等的时间不长,“中山8号”渡轮缓缓而来,船有两层,底层供人们放置货物和电动车,自行车等等,二层坐人,木质长条椅,人不多,不一会儿,船便离岸,向对面驶去。

倚窗而坐,看舱外斜雨微风,船只穿梭,薄霭陈江,钟山缥缈。阴郁的天空,总是惹人多愁,忆古追今,也只剩下怅然嗟叹。金陵皇图,建康霸业,彰显气宇轩昂的精神,兵火焚烧,伤痕累累,留下断壁残垣的荒芜。

只不过,沧海桑田,那些人和事,或化作游鱼,沉于长江之底,或化作飞鸟,立在紫金之巅。轮渡飘摇,让我们去凭吊。

思绪纷纷之际,忽然汽笛声响,才发现,船已过江,缓缓靠在了中山码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浦口轮渡码头,风雨中已渡过百年
去浦口火车站寻旧
坐着轮渡看风景,中山码头到浦口码头
走遍南京|从中山码头到浦口车站
南京中山码头
南京下关码头长江轮渡去浦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