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逐渐被历史淡忘的北宋武将

正文共4900字阅读时间约 13分钟

本周未能及时完成新文章,发一篇之前留存的北宋文章,请大家见谅!


大宋有个大标签:重文轻武

关于“重文”,杜衡记很多文章都已讲过,这个标签很厚实。但对于“轻武”二字,许多人还是会有一些误解。

大宋的轻武,主要体现在政治上和外交上。

政治上,武将的擢升空间“先天的”不如文官,比如国家最高的军事长官枢密使,惯例上都是由文官担任。

外交上,宋庭主和派的势力和话语权往往大于主战派。整个大宋最有名的武将岳飞,也没能“战胜”主和派(后世称投降派)的秦桧。

而在军事上,大宋的武备其实并不弱,特别是北宋。

首先数量上就非常不弱,北宋军队规模平均在百万以上,仅次于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排第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八十万”不是夸张式的虚指,而是真实数字。也就是中央军有八十万,再加上各地厢军有三四十万,就轻松过百万了。

电视剧《水浒传》

其次是战斗力,这个相比辽、金、西夏,确实稍弱。但前期并不弱,否则凭什么一统中原。另外,这个“弱”往往反映的不是士兵的军事素质,而是士气,说到底这还是受制于整个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最后,北宋其实也是名将如云。但因为“轻武”和“弱宋”的标签,北宋武将的名气远不如群星璀璨的文人集团。大宋最有名的武将,北南两朝各一个,杨业和岳飞,但两人都是悲情英雄。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有时候时势也会“遮”英雄,北宋一代的武将们,多少都有点“生不逢时”。

今天要讲五位北宋的名将,且称他们为“北宋五虎将”,分别是前期的曹彬、潘美,中期的狄青,末期的宗泽、种师道。

01

北宋第一良将:曹彬



曹彬这个名字,在电视剧《清平乐》里出现过,因为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是他的嫡亲孙女。

电视剧《清平乐》

曹彬还有个孙子,也就是曹皇后的弟弟,叫曹佾(yì),他是“八仙过海”中曹国舅的原型。曹国舅和曹皇后,名气都比爷爷曹彬大。

北宋开国时,可谓名将如云。赵匡胤自己就是难得一见的,以武将身份开国的皇帝。虽然他通过“杯酒释兵权”把一帮“老兄弟”送回家享清福了,但当时国家尚未统一,还有很多仗要打,赵匡胤需要扶植一批新生代武将来协助他,而其中成就最高的,便是曹彬。

曹彬有多厉害?我们需要先来回顾一下建宋的历史。

宋以前的历史阶段叫“五代十国”,北宋在960年建立后,“五代”就终结了,但“十国”这个时代还在延续。

十国就是十个割据政权,在中原以北有一个:北汉;西面有两个:前蜀、后蜀;南面最多,有七个: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

在北宋建立前,十国中已经被灭掉了四个,分别是:
925年,前蜀被五代中的后唐所灭。
937年,南吴灭亡,政权和平交接,南唐建立。
945年,南唐灭闽国。
951年,南唐灭南楚。
所以,960年北宋建立时,十国还剩六个: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南平、北汉。

这六个里面,又有两个是“和平解放”。

一个是著名的“纳土归宋”,指的是978年,吴越国王钱弘俶主动放弃王位,并入北宋,使得老百姓免遭战乱伤害。这起事件被称为“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

北宋初期地图

另一个是南平。南平的地理位置在湖北,是赵匡胤第一个想灭的国家,但一直没有特别好的出兵理由。到了962年,湖南的一个割据势力发生了内乱,于是向宋庭求援,赵匡胤果断出兵,以“假道之计”顺路降服了南平,基本上属于兵不血刃。

好了,需要正儿八经出兵打一下的国家还剩四个:后蜀、南唐、南汉、北汉

回到前面的问题,曹彬有多厉害?答案就是:四国里有三个是他灭的。

964年平灭后蜀,曹彬是参与者之一。虽然不是主帅,但曹彬的名气从西征后蜀开始。因为宋军拿下后蜀后,军纪涣散,将官昼夜宴饮,士兵鱼肉百姓,只有曹彬下令整顿部下,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后来,西征将领都被赵匡胤治罪,唯有曹彬获得了提升。

975年,赵匡胤去世的前一年,北宋灭南唐。南唐是五代十国里最有名的一国,一是因为它地盘大,十国里的南吴、南楚、闽国都是南唐灭的,二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大词人。南唐是被灭的倒数第三国,实力也很雄厚,所以这是关键一步。完成这个任务的便是曹彬,而且是以主帅身份。

979年,北宋灭了十国中最后一个:北汉。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曹彬随行,他当时已升任枢密使,这是北宋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武将殊荣。而征伐北汉的决策,也是赵光义和曹彬一起做出的。

拿下北汉后,赵光义计划一鼓作气征伐辽国,以夺回燕云十六州。初期,曾一度收复河北二州,但在围攻燕京的时候,赵光义在高粱河之役中箭受伤,北伐失败。

986年,赵光义发起了针对辽国的第二次北伐,史称“雍熙北伐”。就是这次,曹彬栽了跟头。他是东路军主帅,结果因为冒进,十日粮尽,在岐沟关之战中大败。


雍熙北伐失败后,曹彬被贬为右骁卫上将军。997年宋真宗即位,曹彬被起复,并且再次担任了枢密使一职。

两年后,曹彬去世。宋真宗曾亲自探望病中的曹彬,还询问了后事。曹彬说他有两个儿子曹璨和曹玮可用,并且曹玮强过曹璨。

曹玮后来一直戍边西北,因为他的存在,西夏在那段时间并没在北宋身上占到什么便宜。曹玮去世后谥号“武穆”。得此谥号的,还有后来的岳飞。

最后提一句,曹彬一共七个儿子,曹皇后和曹国舅的爹是另一个儿子曹玘(qǐ )

02

北宋最冤的武将:潘美




北宋开国后的新生代武将,曹彬排第一的话,潘美就是第二。

前面讲了四国中曹彬灭了三个,潘美也是三个。

曹彬没有参与的南汉(广东、广西、海南),是潘美作为主帅,在971年灭的。灭南唐,曹彬是主帅,潘美是副帅。灭北汉,潘美是赵光义派出的先头部队,是他围攻了北汉首都太原。

潘美的后代也出了皇后,宋真宗赵恒的潘皇后是潘美的女儿,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曹玮。

但就是这样一位功勋武将,却因为明代小说《杨家将》,被黑化成了大奸臣潘仁美。


小说中,太师潘仁美公报私仇,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然后,杨七郎在争帅印的擂台上打死了潘仁美之子潘豹,于是被潘仁美灌醉后用箭射死。后来潘仁美被杨六郎所除。

杨继业的原型是杨业,他的长子叫杨延昭,小说中变成了杨六郎,他儿子是杨宗保,儿媳妇是穆桂英。

潘美被黑化,以及他和杨业之间的“恩怨”,也是因为雍熙北伐。

如前所述,雍熙北伐的东路军,因为主帅曹彬的冒进,在岐沟关大败。而西路军在主帅潘美副帅杨业的指挥下,虽然已经拿下了燕云十六州的西面四州,但在东线失利后,西路已无法单独应对辽军的反扑,只能选择向中原撤退。

西路军撤退的时候带上了四州的百姓,所以行动缓慢。杨业力主分兵在石竭谷口设伏,阻击辽军。但监军王侁(shēn)不仅没有采纳杨业的建议,还用话语激怒对方,逼迫杨业出雁门直接与辽军对战。

监军和副帅出现矛盾,那主帅潘美在干啥呢?他选择了沉默…即没有同意王侁的方案,也没有阻止杨业负气出兵。原因不难猜,因为所谓的监军其实代表的是皇帝,这是宋朝用兵的一大特点。

杨业出发前,曾向潘美哭诉,并建议潘美在陈家谷口设伏,如果他战败了,就撤到这里。

杨业真的败了,但撤到谷口时却发现,没有人接应。因为杨业在打仗的时候,王侁登高瞭望,以为辽军兵败,于是为了抢功,就带着部队离开了谷口。潘美对此无能为力,于是也带着部队撤了。

孤军应敌的杨业,在陈家谷口力战而死。


宋军回朝后,潘美被削秩三级,王侁遭流放。

杨业之死,潘美有责任吗?当然是有的。副帅孤军战死,主帅被追责而连降三级,这个处罚不冤。但若说杨业死于大奸臣潘美的故意陷害,显然是没有多少证据的。

历史上没证据,但架不住虚构小说的影响力。一方面,或许大家都知道潘仁美是虚构的,但另一方面,大家都只记住了潘仁美是大奸臣,而原型潘美是忠是奸已经“不重要”。

悲情英雄都需要一个大反派来衬托,秦桧不冤,但潘美确实很冤。

潘美在雍熙北伐后不久就去世了,谥号武惠,和曹彬一样。

对此二人,《宋史》是这样评价的:
潘美素厚太祖,信任于得位之初,遂受征讨之托。刘鋹遣使乞降,观美所喻,辞义严正,得奉辞伐罪之体;则其威名之重,岂待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而后见哉?二人(潘美、曹彬)皆谥武惠,皆与配飨,两家子孙,皆能树立,享富贵。而光献、章怀皆称贤后,非偶然也。君子谓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岂无意哉?

曹彬和潘美都栽在了雍熙北伐上,但也别忘了,雍熙北伐是整个北宋167年里,离收复燕云最近的一次。

至少,那时的北宋,敢打。

03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




狄青的名气很大。因为在传说中,他是武曲星下凡。配享这个传说的,还有关羽和周武王姬发。

看过电视剧《清平乐》的都知道,狄青是宋仁宗年代的武将。

那是一个以和平为主旋律的年代,所以狄青的战功其实并没有前两位那么显赫。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和西夏的战争,另一个是平定了邕州(今广西南宁)叛乱。

某种程度上,狄青的成名是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北宋仁宗朝是文人治国的巅峰时期,狄青仿佛一颗耀眼的孤星。


狄青成名的第二个“优势”是出身寒门,年轻时还因为打架而坐过牢,所以脸上被刺了字,发配京师充军。他最后成为了北宋最高的军事长官“枢密使”。这样的故事,放到今天的网文界也是有市场的题材。

第三个优势,提拔狄青的是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思想界领袖,提携或关照了整整一代北宋思想家(详见:)。而在他戍边西北的三年军事生涯中,又提携了两位武将:狄青和种世衡。真的,把范仲淹称为“北宋第一伯乐”,绝对不过分。

范仲淹和狄青之间最有名的故事,在《清平乐》里出现过,就是范仲淹教狄青读《左氏春秋》。一个读了书的狄青,就不再是个只会打仗的狄青了,而是未来能够成为枢密使的狄青。

电视剧《清平乐》

有趣的是,在中国传统传说里,范仲淹正是文曲星下凡。

狄青最后的结局也是悲剧式的。他在这个“好时代”里成为了耀眼的那颗星,但“好时代”又孤立了他。他以武将身份擢升为本该文官担任的枢密使,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成谏官攻击他的素材。甚至传言他家的狗头上长角,眼里放光,而这个传言也能成为建议把他调离京师的理由。

人言可畏,何况一波又一波,宋仁宗最终对谏官们妥协了,狄青在1056年被罢免了枢密使之职,离京出知陈州。第二年忧愤而亡。

狄青被贬,岳飞被杀,背后的逻辑都一样:谁都不能触碰文人治国这个北宋的基本法则。

04

文武双全:种师道




种师道的文武两种“基因”都非常强大。

他爷爷就是前面提到的种世衡。范仲淹主政西北军事的时候,采用的策略可以总结为“积极防御”四个字。简单来说就是筑城修寨,层层推进,并在这个基础上和西夏打“贸易战”。而被他提拔的种世衡,就是执行这一军事策略的第一人。种世衡最有名的“作品”是陕西的清涧城

以上是种师道的“武基因”,而“文基因”也和范仲淹有关。种师道幼年曾拜大思想家张载为师,而张载又是范仲淹一手扶持起来的。

所以种师道初入政坛的时候是文官,后来改任武职,并因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种家三代都为北宋紧守住了西北门户,但“种家将”远没有岳家军和杨家将那样被大家所熟知。

有一部很不错的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开篇讲的就是西北军主帅种师道迫于皇命仓促出征,去完成“海上之盟”的联金抗辽任务。

但就是这次伐辽,种师道被迫退休。原因不复杂,因为他和监军童贯在作战思路上有矛盾,所以被弹劾了。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南下,首都汴京被围。已归隐山林的种师道被朝廷起复,并给了他可以自行征兵征粮的权力。年过七旬的种师道从陕西起兵,赴京勤王。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中,种师道甚至有可能改写历史。因为他准确地抓住了金兵的最大弱点:孤军深入,粮草不支。

在种师道和主战派副宰相李纲的谋划下,宋军定于春分日出兵,在金人北归时,半渡而击之。这是一个非常稳妥的作战方案,一旦成功,宋庭的“恐金症”就会大大缓解,主战派的“声音”将变得更有力量。而且,金人的第二次南下或许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来得那么快。

结果,另一位武将姚平仲为了抢功,冒然出兵偷袭金营,遭遇惨败。一次败仗本不会彻底颠覆战局,但主和派因此再次得势,而李刚和种师道成了替罪羊。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以北宋议和赔款收场,金兵撤走后不到十天,种师道便被安排了闲职,失去了兵权。

金兵第二次南下,种师道在河北担任“光杆司令”,而他弟弟种师中战死在了太原。

几个月后,1126年10月,种师道病逝。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一个月后汴京被破,“靖康之难”这个北宋文臣武将们的集体耻辱,已和种师道无关。

如果说北宋在灭亡前,还有什么救命稻草可以抓,那一定就是种师道了。

05

北宋最后的希望:宗泽




北宋最后一根“稻草”是种师道,而“起死回生”的最后希望是宗泽。

宗泽没有种师道的“运气”,他亲历了靖康之耻,然后在忧愤中死于第二年。

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只有宗泽率军勤王,打算联合各路人马渡河阻截金人的归途,救回二帝。但最终来到河边的,却只有宗泽一支孤军。北宋“起死回生”的最后希望破灭。

1128年7月,宗泽忧愤成疾,临终前什么都没交代,三呼“渡河”而卒。

宗泽没能挽救北宋,但却“救”了南宋。

按史书记载,金人第二次南侵时,当时的康王,即后来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奉命出使金营议和。路过宗泽防区时,宗泽拜迎劝说赵构不要去,以免中了金人的诡计。于是赵构回了头,但没有回京,而是去了山东。

因为这次“中途变卦”,赵构免于靖康之难,南渡后建立了南宋。

不过,从后来赵构的表现来看,宗泽的劝说最多只是个台阶,他本人不想去的成分居多。第二次汴京之围,宗泽孤军勤王,曾几次写信劝赵构会兵京城,但赵构无动于衷。

第一次汴京之围,勤王部队多达20万,而第二次,却寥寥无几。宗泽以一人之力根本挽救不了这个危局。

为什么第二次人少?因为在苟安求和的外交策略下,人心没了,军心也没了。第一次围城的时候大家同仇敌忾地赶过来,而6万金兵已快弹尽粮绝,结果朝廷还是议和、赔钱、贬黜主战派,所以,没意思了,爱谁谁吧。

北宋不是亡于“武弱”。宗泽带领一支孤军,在大厦将倾之际,从河北杀到开封,面对凶悍的金兵,取得了十三连胜。宋军弱吗?不弱。所以北宋亡于人心


宗泽连胜金兵十三场的军中,有一位士兵屡立战功,战后被提拔成了低阶武将:修武郎。

但这个年轻人是个刺儿头,一次犯了军规,按律要严惩。宗泽发现他谈吐不凡,恰逢金兵来犯,于是给了他500骑兵让他戴罪立功。

年轻人在汜水关击败金军,一战成名,凯旋后被宗泽提升为统制。

这个年轻人当时25岁,名字叫岳飞。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朝开国名将录:各个用兵如神,一生鲜有败绩
杨家将三代之后,为什么就再没出过什么大将?有一个致命原因
唐宋名将悲情三人组——在民间他们都从名将变成了奸臣
宋朝有个昭勋阁24功臣,潘美榜上有名为何岳飞杨家将却名落孙山?
远观近鉴宋朝人•95•宋朝“良将第一”:曹彬
胡爸爸讲中国历史:宋朝—富有的弱国(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