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唐朝讲给你听——走向盛世(49)
[49]
未有的边将
众所周知,因为国力的强盛和频繁的战争,盛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如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等,都是那时家喻户晓的国之大将,也为国家立下了数不清的赫赫战功。但是假如有人在他们面前提到了王忠嗣,我们也只能对这些人说一句:大boss在此,诸神退位。
因为这些人不管老也好、少也好,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长得帅也好、长得丑也好,都曾经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王忠嗣的下属。
 
王忠嗣,华州郑县人(陕西渭南),是开元年间著名战斗英雄王海宾的儿子。在开元二年(714年)七月薛讷将军指挥的那场武街之战中,王海宾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面对吐蕃人凶悍的阻击,他以一当十,身先士卒,冲向了敌军,身后的战友也被他的勇气所鼓舞,大家一起冲杀过去,最终击溃了这股敌人,也成了唐军取胜的关键。
此战之中,唐军斩首吐蕃军一万七千人,取得了巨大胜利。然而战争结束之后,这位勇猛的将领却没有从战场上返回。这是因为一帮将领妒忌他的功劳,眼看他杀入敌阵,却故意按兵不救,坐视他被敌人包围,最终死在了乱军之中。
当时李隆基曾一度准备去亲征,所以对这场战争印象深刻,听说王海宾的事迹之后,他感到十分触动,于是下诏追赠了官爵。
 
有这样一个父亲,王忠嗣可以说出生在一个地道的烈士家庭,根正苗红,基因纯正,老子英雄儿好汉,十分光荣,参加科举考试没准还得加分录取的那种。
不过古人优待烈属的政策更加直接,一般都是直接给官儿做,九岁那年,他享受了政府的优待政策,被授予了一个小官,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遇,说起来这可真像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如果王海宾泉下有知,估计在九泉之下都会含笑。因为这份礼遇叫做——进宫面圣。
啥也别说了,好好收拾收拾,赶紧去吧。
九岁的王忠嗣到了偌大的朝堂上,见到了皇帝和满朝文武,举目望去,都是一群神色严肃的陌生人。他并不像寻常孩子那样紧张,沉着稳重,行为举止十分老成,可当想起自己战死的父亲的时候,他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悲痛,趴在地上,大哭起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这时,一双大手捧住了他的脸,用衣袖给他擦了眼泪,同时伴着一个慈爱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这是霍去病一样的孩子啊,等长大了,我会让你做将军的。
小王忠嗣抬头一看,说这话的人正是皇帝,此刻他正俯在自己面前,满含爱意地凝视着自己。
 
李隆基果然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没有食言,事后不久就让孩子搬来了宫里,由自己亲自抚养,那架势好像真是往将军上培养去了。忠嗣这个名字就是他给孩子取的。顾名思义,就是忠良之后的意思。可是这样说养就养在宫里,好像也不是那回事儿,于是王忠嗣很快得到了一个新的身份......
如果王海宾再次泉下有知,我觉得他可能会笑醒。因为这个身份,是皇帝的假子(养子)。
海宾同志,皇帝都成你哥们儿了,恭喜恭喜,你这辈子虽然短暂,却也不算白活。
李隆基这个养父当的是比较称职的,从不拿这个养子当外人,而是视若己出,教育得很不错,请人教他读书、习武、学习知识,享受的都是跟皇子差不多的待遇,而且他还特意叮嘱自己的亲儿子,要多跟养儿子一起玩,于是王忠嗣不久有了一个年龄相仿的玩伴,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关系好得比亲兄弟还亲。这个玩伴的名字,叫做李亨(独与肃宗同卧起)。而王忠嗣的养母,就是李亨的亲生母亲(元献皇后降家人之慈)。
总拿王海宾说事儿好像也不太好,但我还是想说一句,赶快派人去看看王家的祖坟,我怀疑那里冒的不是青烟,而是蘑菇云。
王忠嗣就这样在皇宫里长大了,他是皇帝的养子,是太子的好兄弟,还是太子的亲妈一手带大的,幼年丧父的他得到了很多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东西,这是他的幸运,也是大唐的幸运。
可他却从没有因为这些光环沾沾自喜,个性还是一如既往的朴实,沉默寡言,不太喜欢说话,与此同时,胸中却很有些韬略,而且尤其擅长兵法。李隆基很喜欢他,没事儿经常叫他过来侃大山,爷儿俩一起谈论军事。一谈起这个王忠嗣就不困了,他就像换了个人,精神也来了,话也多了,侃侃而谈,很有见地,每次都能对答如流。
 
成长
眼看王忠嗣一天天长大,李隆基渐渐意识到,自己多年前下的论断是正确的,这孩子是个少年英才,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绝世名将。于是在王忠嗣成人之后,李隆基亲自把他送到了边境战场,学习用兵打仗,积累实战经验。不过让王忠嗣感到纳闷的是,他参军过去了很久,不论自己多么热情要求、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想要出战,军队的领导却就是不批准。就这样过了好几年,王忠嗣也没捞到什么仗打,心里憋得那叫一个难受。
义父当年的评价和赞许时常回响在耳边,可这些人为啥就是不识货呢?
后来,王忠嗣到了河西军区参加锻炼,一直待了三年,情况也依然是这个样子,这个疑问也渐渐在他心里拧成了一个心结。某一天,在得知节度使萧嵩不久要入京汇报工作的前夜,王忠嗣不想再等下去了,他暗下决心,在这晚独自去领导的办公室拜访了一趟。
我都跟了您三年了,也没做什么事情,明天就让我出去打一仗吧。
看着王忠嗣那极度渴望的眼神,萧嵩知道自己无法再拒绝,于是认真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王忠嗣起了个大早,难掩心中的兴奋,他挑选了几百名骑兵,一起来到了吐蕃边境,打算砍几个敌人的脑袋带回去,发泄一下几年来的闷气。
可谁想这运气却忒差了点。
王忠嗣估计是出门忘了翻黄历了,他竟然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吐蕃军队练兵的日子。用现在话说,就相当于军事演习,而且负责指挥的还是赞普的亲信大将,总之那阵势就是奔着打架去的,大军云集,兵强马壮,刀枪如林,一眼望去黑压压看不到边。你敢上去比划?去吧,想找死没人拦着你!
见此情形,一起过来的战友都准备放弃了,顺便也劝王忠嗣一起回去,走吧王哥,你也看见了,今天不宜出战。王忠嗣并不答话,一声不吭,沉默地端坐马上,目光死死注视着敌人。战友们没当回事儿,拨马就往回走,走出没多远,却突然听到身后响起了一阵战马的嘶鸣。惊讶地回头一看,王忠嗣已经挥舞着长枪,冲上去了。
我的大哥,你可真是不要命啊!
这些人都是王忠嗣精挑细选的战士,平时对他很敬佩,眼看大哥去当勇士,自己缩在后边,当然觉得过意不去。情急之下,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于是把心一横,也都跟着他冲了上去。
......
最后的战果是让人震惊的,这场战斗下来,王忠嗣和队友们一共斩杀敌军几千人,缴获牲畜上万头。而他们的总兵力也不过几百,粗略计算一下,这次战斗的人均首级占有量已经超过十个,牲畜占有量超过几百头。如果唐军都能做到这样,相信灭亡吐蕃占领高原都可以掰着指头计算日子了。
这下萧嵩的工作报告可有的说了,他十分欣喜地发现,自己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也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入朝之后,便在皇帝面前眉飞色舞地讲述了一遍王忠嗣打仗的经过。
看着萧嵩兴高采烈的样子,李隆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心里很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他知道,王忠嗣已经完全成熟了,这证明了自己的眼光是正确的,证明自己几十年的培养没有白费。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孩子就像他一件得意的作品。虽然不是亲生的,却是用自己的心血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欣慰,感动,感慨,几种交织在一起的感情,让他默默无语,感慨万千。
而王忠嗣之前捞不到仗打的原因也可以揭晓了,因为亲生父亲战死沙场,李隆基总怕这孩子着急报杀父之仇,一旦上了战场,弄不好就杀红了眼,搞个有来无回,于是安排他到边军任职的时候,总要叮嘱辖区长官一句:别轻易让这孩子出战。
偶尔有一次皇帝忘了,李亨还哭着来提醒父亲:千万不要让哥哥上战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将战死,九岁遗孤见皇帝大哭被收养,成名将挂四颗帅印前无古人
王忠嗣9岁丧父,李隆基说:这是大唐霍去病的遗孤,我收他为义子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为何李林甫说王忠嗣支持太子,唐玄宗便杀人?
他是唐玄宗的养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还在,安禄山根本不敢反
唐玄宗时真猛将,战功赫赫威震边疆,最后却遭诬陷被贬抑郁而终
王忠嗣有何背景,竟敢违背唐玄宗的意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