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唐朝讲给你听——安史之乱(36)
[36]
考虑到安庆绪此时垂死挣扎的状态,很多人都把这视为对叛军的最后一战,李亨对这一战,也拿出了几乎是朝廷的全部家当。
因为此战围攻的邺城属于相州,所以称为相州之战,又因为参加战争的有唐军中的九位节度使,所以又称九节度之战。
所有有名有姓的大将,包括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等,几乎都来了,九路大军,共计二十万人,合兵一处,会击邺城。
(朔方郭子仪,河东李光弼,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崔光远,关内泽潞王思礼,此外还有一位平卢兵马使董秦)。
我们可见皇帝对此战重视到了什么程度,搁现在的话,就是开国十大元帅一起出马,共同指挥一场大战。
可与此同时,皇帝给人感觉却又似乎没那么重视。
如果大家细品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战争部署之中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九位节度使中,竟然没有一位名正言顺的领导(如大元帅,副元帅等等),不管是郭子仪,还是李光弼,统统都不是这场战斗中的总指挥。
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没有总指挥也就得了,在军中说的算的竟是朝廷派来的一个狗屁不通,对军事一无所知的太监——鱼朝恩。
他的职务叫做——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简称观军容使”,是李亨不久前刚刚发明的
如果能请李亨来讲一下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估计他会这么跟大家讲。
各位朋友,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朕非常倚重的心腹大将,两人的功劳和威望,都是有目共睹的,让他们指挥别人,本来顺理成章,可是朕考虑到,两人功劳相当,级别也相当,指定任何一个人当领导,都是对另一个的不公平。所以朕这么做,并没有别的意思,是为了大家能够团结一心,是为了爱护功臣,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此文根据史料转译,基本无删改)
乍一听,似乎还挺有道理,但如果您真的这样想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个安排根本没有就那么冠冕堂皇,而是隐藏着李亨一个不可为人言说的心机——猜忌。
李亨知道,安庆绪已经快完了,九位节度使一起出马,几乎可以确定会彻底消灭他,于是在这时候,他作为皇帝考虑的事情就已经包括到了战后的安排,而对李亨来说,任何一个人有了灭掉安庆绪的功劳,都会产生一种极为可怕的后果——功高震主。
这是包括李亨在内的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看到的。
皇帝对武将的防范,从来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尤其拜安禄山闹出来的大乱所赐,这种防范的心理只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扭曲,在长安收复之前,李亨就曾忧心忡忡地跟李泌吐槽过,说郭子仪和李光弼早就是宰相了,要是收复两京,到时候该怎么赏赐他们?
无论从哪方面看,李亨都不是一个心胸狭窄,刻薄寡恩的昏庸之主,但是谁变蝎子谁蜇人,只要坐上这个位子,想法就不可能再跟普通人一样了。
作为皇帝的贴身家奴,鱼朝恩就是皇帝派来压制两位大将的角色,就是来充当皇帝代言人的。
二十万大军,一定可以消灭安庆绪,而在鱼朝恩的监视之下,九位节度、二十万大军一旦胜利,功劳将会属于自己,而不可能属于军人,更不可能属于一个奴才。大家的胜利,就是我的胜利。所有的一切荣耀和赞美,都将归于皇帝!这就是鱼朝恩肩负的秘密使命。
 
进攻
无论如何,对相州的进攻还是开始了,相信九位节度使早已看出了军事部署的奇怪之处,但身为朝廷的大臣,又怎能不为了国家,奋勇杀敌。
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郭子仪的军队先行突击,渡过黄河,击败叛军安太清部(安禄山的亲戚),包围了卫州(河南淇县)。这里正是邺城的门户。安庆绪这时也急了,调集七万大军,自己亲自出马,以崔乾祐、田承嗣为助手,前来阻击。
郭子仪十分清楚,敌人来势汹汹,必然求战心切,于是战争开始之前,他做出了一个巧妙的安排。
次日,郭子仪与安庆绪的大军交战,官军的战斗力似乎还是没有大的提升,很快就被叛军击退,安庆绪大喜,急忙率军追赶,追到了官军的营垒之下。就在这时,一支官军的伏兵突然闪现出来,三千弓弩手,一跃而出,站到了营垒上,用手中的武器瞄准了敌人,顷刻之间万箭齐发,如雨的箭射倒了一片叛军。
安庆绪大吃一惊,急忙指挥军队撤退,郭子仪穷追不舍,将叛军杀得大败,还俘虏了他的弟弟安庆和,当场诛杀。
安庆绪就这样吃了一个大败仗,此后还是没有地方可去,只能退回邺城,龟缩在城内。之后,其他八位节度使各自指挥大军赶来,不断向邺城合围,越围越紧,安庆绪咬紧牙关,发起几次反攻,却都被打退。
 
眼看自己末日将近,安庆绪快要绝望了,他知道,在大军压境之下,他的灭亡只是个早晚问题,之所以硬撑着,无非是他已经得知了,投降也不会落到好果子吃。
要知道当时朝廷对叛贼的处置是很严厉的,不说那些手上沾过人命的,就是许多当过伪官的人,也遭到了人身羞辱和肉体消灭,开元年间当过宰相的陈希烈,地位够高了吧?投降之后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不久前,也被朝廷赐死了。消息传到河北,安庆绪和他的手下们都一片恐慌,没希望了,自己横竖都是要一死的,所以宁死也不能屈服,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今降亦死,抵抗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与此同时,徘徊在临近绝望边缘的安庆绪,内心深处也仍旧抱着一丝最后的希望。
这个希望就是他的老叔——史思明,虽然俩人之前曾经互相拆台,闹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毕竟都属于叛贼队伍,在官军的压力下,唇亡齿寒,两只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是不能不报团取暖的。安庆绪相信,史叔叔这么精明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应该不会袖手旁观。
安庆绪派人去了范阳,向史思明求救,他开出了相当大方的条件,表示只要你答应来救援,我宁可把帝位让给你。
 
看来史思明对这个皇位还是动心的,即便这是倒了二手的山寨货,也抵挡不住他深深的热情。不久之后,史思明就点起三路大军,十三万人,从范阳呼啸南下,来到邺城了附近,然后攻陷魏州(河北邯郸),杀死好几万官民,解了安庆绪的燃眉之急。
不过奇怪的是,之后史思明便在魏州停了下来,按兵不动,并没有往前推进一步的意思。
此时的史思明,就像一只饥饿的老虎,虎视眈眈盯着邺城,却纹丝不动,似乎是想要抓住一个空档,再猛扑出自己那致命的一击。
 
最先察觉到危险的是李光弼,根据战场上多年拼杀的经验以及对老对手的了解,李光弼判断,史思明这一次必然来者不善,是想要坐山观虎斗,等官军和安庆绪鹬蚌相争,打得筋疲力尽之后,自己再出来摘桃子。
李光弼找到了大领导观军容使鱼朝恩,说史思明按兵不动,是想要麻痹我们,等抓住机会,再突然袭击。派我去进攻魏州吧,他在嘉山输给过我,一定不敢轻举妄动。
关于鱼朝恩对李光弼的态度,史书上只有两个字,非常遗憾,叫做——不听。
要说皇帝让你当观军容使,是有压制武将的意思,可也不是让你延误军机,起反作用吧?鱼朝恩用他的行为向大家展示了他的看家本领——只要我想,就没有搞不砸的事情。

把唐朝讲给你听——安史之乱(34)
把唐朝讲给你听——安史之乱(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唐」史思明与安禄山的异同,安史如何改变唐朝命运?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0
安史之乱(8)本该两年就结束的“安氏之乱”,最终被李亨指导成了“安史之乱”(九千篇)
安史之乱(9)藩镇的军阀气质觉醒(万字篇)
大唐最惨的一场败仗,六十万大军被“飓风”吹跑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65唐朝—— 唐肃宗李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