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边界的爱,就是伤害


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 安妮宝贝

2020年8月,于小彤和陈小纭这对姐弟恋分手了。

早在综艺《我家那小子》里,两人性格的天差地别就表现出来了。

在《我家那小子》第二节第3期里,于小彤和陈小纭,在镜头前爆发了第一次激烈争吵。

车里,陈小纭为了放松,播起了自己手机的歌单。

一首歌曲前奏响起。

气氛突然变得紧张。

于小彤瞥了瞥陈小纭手机屏幕,问了句:这是什么?

陈小纭笑得有点尴尬:这是手机以前的歌。

这个回答,显然没让于小彤满意。

他压着不满,连着逼问了5个:这是什么?

陈小纭多次尝试解释,然而没有一次把话说完整。

一连串发问后,于小彤自顾自下了一个结论:

你全都是他的歌。

还不解气,于小彤再次陷入新的纠结。

他要看陈小纭的手机。

他一边说:“你手机给我看。”

一边双手抢夺陈小纭的手机。

陈小纭很委屈,赌气不让看。

于小彤再次爆发连环逼问:

“我看一眼。”

“我真的看一眼,好吗?”

“那你能让我看一眼吗?”

“我看一眼,行不行?”

多轮逼问无果,于小彤脾气到达顶点。

他把车随意停靠,生气地走到街道边。

他认为于小彤的举动,是在挑战他的脾气底线。

“你这么逼我,我受不了了。”

陈小纭没辙,只能再次让步,劝说于小彤回车里,给手机给他看。

然而,于小彤又一次爆发新的纠结点。

他质疑陈小纭:

“你为什么在车里不给我看呢?”

“你给我看完就没事了。”

“为什么要绕着圈,让我们俩吵架呢?”

言下之意,千错万错,都是陈小纭的错。

节目播出后,于小彤的行为,引发了大量网友的不满。

“个人觉得于小彤脾气太差,谈恋爱不应该谈到让对方害怕你。”

“我觉得最后讲开了就行,但是女方说了好几次对不起,男方也应该意识到自己表达上是有错的,那句'是他的歌治愈你,还是人治愈你’有点过分吧。”


“小纭脾气太好了,要我我肯定当场就火了,为什么要那么凶,我听什么歌还得由你来决定?”

在爱情里,几乎每个人,都做过和于小彤类似的举动。

因为恋人破坏了约定的规矩,大动干戈,甚至怒而分手。

陈小纭跟于小彤曾经约定,不再听某位歌手的歌,却被当场发现还有听。

这个打击,对于小彤来说,是巨大的。

他的第一个感受,是被欺骗。

所以,他才多次纠结,不依不饶。

这样看来,于小彤似乎没有任何错误。

但是,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人骂于小彤呢?

因为,更多人在这个事件中,看到了亲密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核心。

那就是,边界感。

《爱情保卫战》里,一个女孩坚决要和男友分手。

原因是,她承受不了男友的“亲密无间”。

“每天必须和他视频语音两个小时以上,一旦有一天没做到,他就会不停地责怪。”

“我的微信绑定了他的手机号,一开始只是一两天登一次,到后来天天登,还时不时删我的好友。”

“限制我的交友,规定我必须和某些朋友绝交。”

“甚至连我吃什么,都要管。”

“吵架时,就爱跟你讲道理,必须讲到你服气,道歉,说'对不起,我错了’才作罢。”

……

最后,连女生想要分手,男友都不允许。

“这么长时间了,我希望她负点责任呀。”

在男友眼中,自己全身心付出了两年,女生没理由,也没权利,说分手就分手。

他十分委屈:

“我真的太爱她了,她凭什么说走就走……”

一段无边界感的亲密关系,通常都有一个漂亮的理由。

——因为我太爱你了。

大部分人,都会被这种逻辑驯服。

施加方总认为,因为太爱,所以我才忍不住诟病每个细节。

承受方也以为,因为太爱,所以他才会紧张我的一举一动。

然而,这真的是爱吗?

情感专家阎品红,当场撕碎这种逻辑的谎言。

“你爱她吗?”

“我爱她。”

“你希望她快乐吗?”

“希望。”

“你觉得她如果没有那么多热热闹闹的朋友,男生女生一起的聚会,彼此的关系,她会快乐吗?”

“我觉得可能不会。”

这时,阎品红提出,什么才叫做真的爱情。

“爱一个人就是让她快乐,爱一个人就是让她去成为,她自己认为最好的样子。”

到这,你可以发现,无边界感的爱,和真的爱情,存在本质的区别。

真的爱情,是让对方变成他想成为的样子。

受益方,是对方。

而无边界感的爱情,是让对方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受益方,是你。

既然无边界感的爱,不是真的爱情,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人,深陷其中呢?

有2个原因。

一是中国式人际关系的错误传递。

武志红曾说:

“无边界的关系,是中国特色关系。”

也就是说,无边界的爱,在中国特别普遍。

这跟中国传统的社会模式有很大的关联。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用两个比喻,深刻说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差异。

他说,西方社会好像是一捆柴。

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

而中国社会,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

石头的四周被推出一圈圈的波纹,波纹内的每个人,都是他的管制范围。

代代相传的“波纹”法则,使大多数中国人,在关系中,缺乏边界感。

亲密关系,尤其是。

二是承受方的默许。

一段没有边界感的亲密关系,除了需要一个控制狂,还需要一个耐受精。

比如,前面想要和男友分手的女生,就是一个行走的例子。

当她面对男友一再施加的规矩时,她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但她,从来不说。

男友规定她按时汇报行踪,她就汇报;

规定她要共通微信通讯录,她就共通;

规定她不能做什么,她就不做。

她的想法是:“我希望让他放心。”

她以为,只要一再降低底线,能换来男友多一份信任。

然而,换来的,只是男友更加嚣张的管制。

她越来越无法承受,开始抵抗。

可是,男友已经失去控制,无法刹车。

最终,爱情车毁人亡,两败俱伤。

叔本华曾说:

“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吧,幸福将会变得非常简单。”

这个“意愿”,放在亲密关系中,就是边界。

这条边界,不仅是要求对方尊重你,同时也需要你坚持把握住底线。

当边界确立,一段稳固的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这时,你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

对方亦然。

这样,两个人才能在这段关系中,都获得幸福的感受。


 闲话时刻 

哈喽女神们,中午好。

央视的主持人,

你们喜欢谁?

我觉得康辉很好。

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

世界不再是单纯的黑白。

有人蝇营狗苟。

有人历经沧桑。

但当你经历这些后,

眼里依旧有一份清澈,

那么你才是真正的成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国边界,开眼。
又到一年最美时
《寂寞边界》
消逝的边界(4)
为什么不能无边界地帮助别人?
别人不把你当回事,那是你不懂得拒绝,拒绝才是成熟的标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