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在公||遥远的城墙窑窑

【第112期】

1

五寨县城很少有窑洞,临山傍水,取木之便,大概周边县无可比及。五寨祖居之人以伐木筑屋为主,建土木之屋而居,保留古代建筑之遗风。别地方的人都夸他们自己的窑洞冬暖夏凉,而我细想:恐怕是他们无取木之便,而自诩一番罢了。

木架的屋,在我的印象里总比土造的、石砌的窑要阔绰一些,因而五寨前辈们总是夸耀自己家有几座房,而不是讲自己家有几间窑。窑在五寨老辈人的心目中大概是乡下人的标志。

用现代人的说法,五寨的木架房子应是框架结构,为防震建筑史中首选。先挖地基几尺,木筑夯之,然后青石条垒基,约一米左右,有的甚至高达二米。基上放柱顶石,柱顶石上立柱、搭梁。

五寨人盖房最讲究立架,立架上梁,“太公在此”,黄道大吉,爆竹震天,油糕炸出。先祭天地,而后乡邻分享,乃人生一大伟事。

架立后才砌砖垒土,仿佛现代人盖楼,先焊接钢筋而后补砌空心砖一般。我不禁慨叹:古人的智慧依然实用于现代科技。当然,盖房子不是家家能够做到的事,于是便滋生了另一种壮观景象:没钱盖房子的人家,便寻找另一种居住方式,那就是挖城墙、筑窑洞,形成了五寨另一类名居:城墙窑窑。

在我的记忆里,五寨东西南北都有城墙窑窑。五寨城建,于明嘉靖十六年,设东南西三门,所以,到现在老五寨人也有东关家、南关家、西关家的说法。一座小小的城池也分出了不同的风俗,东关人务耕读营商,南关、西关人除耕外,一般比较闲散。五寨是没有北关的,谁知北城墙毁得最快。或许是老祖宗留下的宽九米,高十米,长四里的基业,足够人们挖一两眼窑洞吧?

我常想:嘉靖帝修城,万历帝扩城砌砖,当初肯定不是单纯地怕子孙后代过不了而让其挖墙居住,应该是屯兵防边修养生息而建。寨,即营寨,安营扎寨。干嘛扎寨?不打仗了,从偏头关、宁武关前线退守五寨修整。五寨草肥水丰,地阔易牧为其所选,即为三关之大后方。

事实上,非止明清,应该追溯到春秋战国,一个天然的牧场,应该是官家必重视之地吧。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上天早已把粮草放在这里了,后勤补给无忧,兵家能不争?赵武灵王踏燕的铁蹄,应该还深深地印在五寨这片土地上吧!残留着的赵长城的遗迹,五王城坟墓群的萤火,都在昭示着这片土地上曾浴血奋战、守卫疆土的晋地勇士。黄草梁上、杨六郎点将台,依稀看到宋长城的遗址,辽军浩浩荡荡开来,杨家将水来土掩。

在五寨这片土地上,他们养足了勇气,喂肥了战马,奔赴三关前线。历史就这样一朝一代演绎。抗日战争,为了抵御外侮,又有多少英雄的五寨儿女投入到战争前线!

望着故城,看着残留的几眼窑洞,不禁让我再度回望。城池当初虽为御敌之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仅仅是人们梦中的一点点惦念。

2

儿时的记忆里,旧城是方方整整的,东西南北十字划开,十字街最为繁华。逢阴历三、六、九赶集的民俗,说明五寨原本是周边一个农贸集市,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特别是每年的五月十三庙会,甚是隆重。周边的人们都要拥进这座小城里逛上一圈。那时物质极度匮乏,二两粮票五分钱一个三尖子,一分钱一罐糖精水,已是满足了进城的人们心理。或许人们也只是为了这简单的愿望罢了,回到村里可以炫耀一下:我过城里了,那三尖子真酥,糖精水真甜。然后咂巴咂巴自己嘴巴,让周围的小孩子们直流口水,充满了羡慕的目光。

说庙会,其实,那时已无庙了,全毁了,南禅寺也拆了,据说是盖了烈士陵园;高庙早被日本人飞机给炸了;文庙毁了;关帝庙毁了;火神庙毁了……但人们依然执着地保留着赶集、赶会的习俗,残留在灵魂深处文化烙印不灭。

三关一城,是五寨的代名词,人们托大时会说:三关一城谁不认识我。或者说:某某家三关一城谁不知道。三关的城门洞是都设有瓮圈的,瓮圈内藏粮、藏兵器、驻守军队,以防敌人攻城,故而拐弯抹角的,阻击敌人入城,在防御上是完美无缺的。但这拐弯抹角的路径,明显影响现代交通,那不拆掉它才怪呢!

六十年代机关单位从旧城迁出,主要迁在城东,所以东城门(捧晖门)毁的最早,并且在四道街和小东街处的东城墙开了两个豁口,打通了城里城外的路径。

西城门洞,是有些许记忆的,我去姥姥家,或从姥姥家回来,每每要在西门洞里歇息歇息,乘乘凉。最有趣的是,在走出西门洞的街边上,有一位卖小吃的人,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个子较高,魁梧型的,但却是城里有名的厨子。姓赵,唇豁。故有谣曰:一进城门走三步,赵豁唇唇开着个饼子铺,麻花长,饼子圆,干三尖子不要钱。语中褒贬莫论,但一位卖干货的人能成为地方上的标志性人物,足见那时人们对食物的渴盼。

3

扯远了,回到城墙窑窑上。

上世五十年代开始,由于国家建设乏力,拆城砖盖机关、盖学校、盖礼堂,在五寨大地上随处可见完整的、不完整的城砖,有的人家的猪圈墙也用城砖砌。裸露了的城墙正好为土民利用,挖窑洞。这样,东南西北的城墙上就开辟出无数眼窑洞,从而呈现出一道亮丽风景线:城墙窑洞人家。

小的时候,很是羡慕那城墙窑窑,整齐划一,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东城、南城、西城、北城都贴上了对联,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洒点水,很有节日的味道,仿佛机关单位,让人爱煞了。但这一切喜悦只能藏于心内,长辈们是不屑于住城墙窑窑人家的,五寨人是以四合院金瓦房而炫富的。

走近旧城,依然能闻到它那乳汁般的气味,历久弥香。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五道街、六道街、七道街,街街牵挂,虽已有水泥硬化路可踏,但总欠一点儿儿时蹦跳在青石板路上的快活。

旧式门楼、旧式房屋依稀可见,更多的也都是油漆一新,或外加一些卷闸的院落,有点不伦不类,仿佛孔乙己穿着长袍坐在山姆大叔院里舞弄刀叉,还不时举起揣在怀里的半盏二锅头。但毕竟旧城的院落大都保持了原样,依然能勾起我的记忆。

4

南城门还是那座南城门(迎熏门),城砖依然贴着城墙。裂缝还是儿时那道裂缝,历史的沧桑谁能改变?城门上的那几间吊钟的屋依然健在,可惜钟去屋空了。那口钟,我曾摸过无数遍。

当年我九岁,和几个同学爬城墙,爬到城顶上看到了这口钟,钟上的文字清晰可辨,玩伴里没有一个人认得这个“靖"字,我告诉他们读“jing”,但大家不认为是对,争执了一番,打赌来泄气。回来问了老师后,老师查阅了新华字典才确定了读音,玩伴们都乖乖的去了。

其实,这个字在当时的五寨县城随处可见,五寨旧政府(后来的党校)就残留一匾额为:靖绥专署XXX的字样。当时,县政府搬走后,曾为西街小学,每年召开暑假教师培训大会就在这儿。父亲当时是教师培训大会的后勤参与者之一,因而有来培训的教师在空闲时无意间将这个字教会了我。长大后悟懂:靖,含有平定、安定之意,与绥近义,常和远、边、康等字组合,由此不难品出五寨本边陲偏远之地也。

南城墙窑窑是向南开的,直接面对南关大衔,是敞开式的,不必走进院落,在南城壕大街上即可直观。并且那时的院墙,插几丛圪针、木棒之类即可,所以窑洞和院落尽现眼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排连贯,整齐划一。而要观看东南西北城墙窑洞人家,你就必须登上城墙俯看。

登城墙是一件很揪心的事:一则城墙很高,要踩着坑镫往上爬,爬半腰还可以,象我这胆小鼠辈,爬到拐弯处,那小路更陡了,是万万不敢再往上攀了。可总有胆大的玩伴去完成这件光荣的攀登伟绩,来炫他们的与众不同。这就更激发了同伴的攀登欲望。

终于有一位同伴在快要登顶之际而滑落。“啪”的一声落地,一动不动了。我们围着他,大气不敢出,一扫先前“加油”的欢呼声。闯祸了,真的闯祸了,我几乎能听到周围每个同伴颤颤的心抖声。

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时间在慢慢地推移,那同伴竟然蠕动了起来,慢慢地坐了起来,满身的土,满脸的土,胳膊腿上流着血,惨不忍睹。

他挥挥衣袖,擦了擦脸上的尘土,微微睁着眼说:“没事,就是有点疼。”大家回过神来,七手八脚地用衣袖去帮他擦拭那泥土。

这一幕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有时甚至演化为身在屋顶下不来、身在半山腰面临沟壑而无去处的惊悸,直到在绝望中惊醒,醒来后心犹跳跳,汗沁额头。恐高症或许从那时生根,现在,即便站在二楼的窗前,向远看还行,若向下看,马上目眩,心背凉嗖嗖的。

同时,登城墙是要遭到城墙窑窑居民的赶骂和追打的。你想:站在人家窑头上,不等于站在人家的头上嘛!不打骂才怪呢!

5

北城墙窑洞住有一位叫“金科”老汉的,孤寡一人,时不时蒸两笼水晶包子,也叫水煎包子,叫卖。那时,普通人家是不敢做买卖的,因为这叫“资本主义尾巴”,必须割掉,但“金科大爷”例外。印象中这人虽个儿不大,但脾气特别暴躁,是没人敢惹的主。

从北城墙背面攀爬有点艰难危险,但从正面,由“金科大爷”家院子旁侧登墙,是安全的。墙体修有小路,所以,小家伙们象似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趁老人不在家,偷偷穿过小柴门,顺小路而登顶,也是一件极自豪的事。可小侦察员也有失误的时侯,守在巷口,看着老人上街了,一个信号,同伴出发。谁知老人杀了个回马,正中下怀。同伴们四散奔逃,终还是被逮住了一个。找到家长门上,老人不依不饶,说:给他堵烟囱的就是这个坏小子。后事如何,估计也不了了之了。因为母亲说“金科”老人挺苦挺可怜的,是善人,受人欺负的那一类。可我们小孩子们不那么认为。

而今,北城墙已荡然无存,北城墙窑洞人家拆迁换取了多少好处,不知道,但“金科大爷”在八十年代初就殁了,他老人家是没有赶上这“好的政策”,即便赶上了,一个鳏寡老人要那楼房有何用呢?城墙窑窑是他的安乐窝,哪怕简陋,但陪伴了他半生,是为他送终的地方。老人家用尽心思全力保护二十多平米的生存空间,周旋于一代一代小孩童之间,也够艰难的了。

殊不知,孩子的破坏力远比不上现代工具的破坏力。孩子们仅仅是毁坏了他的柴门,堵过他的烟囱,打扰了他寂寞而枯燥的生活。而在他逝世后,一只无形的巨手,一只有形的铁爪,霎那间,会让他的居室无影。

北城墙是我童年的见证,我亦是北城墙被毁灭的亲见人。最先破墙口的是东门小学和五寨师范,因为校址规模的需要,必须打开豁口,让学校前院后院沟通,这也是我在儿时读书时见证的校内有城墙的状态。

钱钟书说: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可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是从城里的门进去,到城外的教室读书;后来从城里的门进去,迎接你的是大槐树,然后驻扎在城外的小平房里,再然后到城里的五寨师范。每天往返城里城外无数次。

北城墙啊,你是否记住了这个身影,从他会走路的那一天,直到十八岁才离开了你的视野,因为我不能再在城里城外忙碌了,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已不是一位单纯的学生了。

当我再次回眸的时候,你不在了,在你的灵魂的躯干上已矗起了高楼大厦,但逝去的你也可能让贫穷的城墙窑窑人家翻了身,也算母亲滴尽最后一滴血对孩子的回报吧!我想倾一杯酒,洒在你的根基上,但你在哪儿?面对高楼,斟满盅,抬起手,仰起脖,一饮尽。让这沸腾的酒液化作一行行文字作为对你的祭奠吧!

6

旧城,你真的太小啦,方方正正,东西长一里,南北长一里,在现代人眼里最多够个小区。

别了,城墙窑窑,你已换装,变成了高楼大厦,挡不住的潮流,淹没了你的形体,但魂依在。

我的五寨,我的旧城,遥遥的梦……




欢迎交流 主编微信 

  XU156986671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城池史——江苏 扬州篇
北京将复建6座建国后被拆毁城楼 年内有望开工
寻得淮安老城墙
【记忆】成都城墙是怎么消失的?
陈家堡长城的走马观花(二)城墙
诗歌||远眺(外一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