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建军:牛角岭关城访古道


说起古道来,自然会想起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来。谷雨后,我游览了京西门头沟区牛角岭关城,一段最古老的古道:牛角岭——韭园村段。

从京城白纸坊开车出发,上高速,直达门头沟城,沿石担路一个多小时到达妙峰镇水峪嘴村,到达山脚扫码,购票。同行者乘车沿弯弯山道上山,我独自沿着满是古石和小草的缓坡前行。

时令正值暮春,京西山谷的花海进入盛开期,满山遍野的晚桃花,梨花竞相开放,把山谷晕染成一团团,一片片,一簇簇粉红色,纯白色,或粉白色。远观,那半山腰里粉的像霞,白的似雪的花把山紧紧裹住;近看,那颜色浓的像要流下来,把人的脸映衬的粉里透白,白中泛粉。沿山涧石块拾级而上,山脚野花遍地,五颜六色,缕缕花香,沁人肺腑。山涧小溪随处可见,潺潺流水,叮咚悦耳,如奏仙乐,心旷神怡。草丛间不时一只野兔立在那里,朝人挤眉弄眼,蹦跳而去;冷不丁一只松鼠拖着丰满的尾巴从人前“嗖”地窜到树上,发出“吱吱”尖细叫声。随着人的缓缓移动,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而至,看了养眼,心神愉悦。

走到青山白云间,经过铁匠铺,又走了大约二十多分钟便看见一块巨石蹲在石阶古道右前方,五个赤红行楷大字赫然醒目:牛角岭关城。它是京西古道自东向西第一关隘,俗有“京西古道笫一关”之称。牛角岭作为京西军事通行,商旅来往,民众进香之关隘,皆由此通过。古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数百年骡马来往踩踏,风霜雨雪侵蚀,形成了古道上这一独特的蹄窝风貌。牛角岭石坡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窝蹄印,深浅不一,光滑圆润。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被震惊了。石头上凹凸起伏,原来是驮队马队一遍又一遍走出来的。头脑里一下闪现出京西古道过往的画面,深深的蹄印看到了历史印证。京西物产丰富,明清时期甚至更远的时期,很好的保障了京城的物资供应,见证过那时的繁华和繁忙。仿佛是将那逝去的百年沧桑烙刻于此,记载着曾经的辉煌和艰难。铭于石上的历史,终成不朽的丰碑,供后人遥思遐想。

站在古道上,我思绪万千——

想当年,一条古道沟通了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甚至还能由山西晋北一带,河北涞源,张家口“草原丝绸之路”通达内家,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真令人感叹。


一条古道年代久远,分布如何?据资料记载:古道贯穿于京西群山,马致远是元朝人还称古道,元朝至今七百多年,又是七百多年过去了,马致远小令《秋思》已经在这条古道上响彻了近千年。据今人考证溯源,称其在春秋战国时已开凿,据今大约也有二千多年了。
一段古道,时间雕刻了,名句不朽了,来往于此的商旅也醉倒在“古道西风瘦马”下了。
过去走在这古道上的人们,都是驮煤,驮矿石,运货;上香的,打仗的,商旅们;现在呢,来往于此者大都为当地人,如健身的,探险的;也有京畿旅游的,外地寻古探今的。
回望那古道,那蹄窝,想到两句诗:青石蹄印何处寻,京西古道藏嶙嶙。
古道蹄窝一侧有一亭二碑。一块是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所立“永远免夫交界碑”,是康乾“盛世滋丁,永不加税”政策的具体体现。还有一块是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所立“重修西山大路碑”。碑文中记载了同治十年,暴雨成灾,冲毁道路,民间举善修复道路的情况。这两块石碑于古,一是安民告示,二是昭示朝廷恩泽百姓,惠泽于民;于今,是研究京西古道历史重要史料。
沿古道向东走,便来到关城城门洞口,城门洞高约二丈,深有三丈,宽有一丈四五,为砖石结构,在山石上直接用石块垒砌,青砖券边,青石做脚。穿过拱门,右侧山坡一座庙宇,庙门匾额上三个镏金大字“老爷庙”,也就是关帝庙,关帝庙民间称之为“老爷庙”。商道往来经商的人多,大都喜欢拜关公,保佑大家平安;门口有两只狗,正在闭目养神,也许是神犬吧。走进庙内,关公丹凤眼,卧蚕眉,英气逼人,周仓,关平各立于一例,也威风凛凛,还摆放了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院内南北还各有一侧殿,忠义殿,供奉杨六郎,杨八姐,杨九妹,杨家将抗辽时曾在北京一带打过仗;灵感宫,供奉灵感大王,圣母娘娘,圣娘娘民间传说是女娲。
关公和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我国影响巨大,它是传统文化中一种典范道德伦理,道德理想,道德修养的思想精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绝伦逸群的历史地位。
杨家将是爱国主义的典范,英雄主义的典范,集体主义的典范。
新时期我们需要关公的忠义仁勇和诚信精神,更需要杨家将担当天下,忠于民族的精神。
站在老爷庙门口,东南一座亭子居高临下很吸引人。沿栈道走过去方知是观景亭。
亭子飞檐凌空,鸟瞰群山,登上亭子,望西北,那老爷庙,那停车场,那牛角岭关城,那石碑,那灰濛濛蹄窝尽收眼底;向东看,星星点点的村庄点缀在白茫茫的花海中。山涧云气飘荡,氤氲弥漫,朦朦胧胧,好似仙境。
听说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故里就在山下的韭园,不妨下山顺路去探访一下。
行驶不到十分钟便来到韭园村,向村里老者询问,原来韭园不是一个村,而是由韭园村和桥耳涧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组成,马致远故居在西落坡村。


四个村子按地势依山而建,最底下的是西落坡村。
刚进村口,如同踏进了花海,我们被梨花包围了。山坡上,村里房前屋后,街道两旁,墙里墙外全是梨花,白的耀眼,白的迷人,白的心醉。忙掏出手机,把这梨树装回去慢慢观赏。
边拍照边欣赏村里迷人风景。
透过梨花,首先看到的是环绕村子的那股四季流淌的天然泉水,掬一口,水质甘甜可口。当地人自古以来的饮用水源,种植的蔬菜果品也用它来浇了。
再往前走一古堡稳稳当当立在路旁,顶端围墙大部分已坍塌,地基仍在。向一位老者询问,他告诉我们,古堡是古代一座军事设施,相传北宋“靖康之变”后,金兵掳走宋朝徽、钦二帝北归的途中可能路过此,并将两位皇帝关押在此。
这个村子的确不一般,毫不夸张的说,步步皆景,处处为画。再往前走又一景观,一座高大的雕楼蹲在村里,走到其下看,这座雕楼高大约八米,里面有三层,层层相通,楼身建有用于瞭望的砖质方孔。据说是留存至今的唯一的金代建筑,其作用大概是金国时期士兵用来站岗放哨的设施。
最后兴致勃勃来到马致远故居,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一座古色古香四合院。门前有座拱挤,上面的石雕已经被参观游览者摸的黝黑光滑;门两侧的老树很高大,仰头望才看出枝上稀疏的椭圆型叶子,估计树龄也不小了。正要推门,一工作人员过来告诉我们,疫情期间暂停开放。这话就像一瓢冷水劈头盖脸浇来,热情变得一片冰凉。
应观看的全观看了,最想看的没看上,这大概就是美中不足吧。遗憾!
猛抬头,远山之上那神秘的京西古道又一次闯入眼帘;耳畔再次响起马致远流传千古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16〗

声明: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不代表平台观点,如有文责,作者自负。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注明文章来源。



【作者简介】张建军,山西省五寨县人,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在《清涟》《忻州文化》《五台山》《星河》《青年文学家》《辽宁青年》《神州》《现代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行走系列京西(二)邂逅古道
京西古道百词典(完全版)
门头沟区的寺庙(韭园村)
去走走京西古道
京郊古村落
门头沟牛角岭关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