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砚城文苑】戴天雄:从拉沙子到买沙子

前些日子无意间刷到一则新闻,大意是大陆方面将在8月3日对台湾实行经济制裁。其中一项为限制向台出口天然沙。沙子竟然做为经济战中的“杀手锏”出场了,这种战略自然超出了我的认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觉悟我不是很高,沙子这些组合牌,能否成为让台当局者俯首听命的“王炸”,亦不是我操心范围的事。倒是沙子如今显赫的身价牵动着周围人的神经,听说一立方沙子早已在130到150元的高位上运行了,那感觉犹如有车族看着一路狂飙的油价。

如果是前几十年,沙子在五寨人眼里确实不是稀有资源。尤其是村里人,只要你有辛苦,和取土一样方便。由芦芽山深处发源的二道河一路向北,带来了大量的泥沙。从三岔到五寨,二道河流经的村落都有沙子。有人自然唾沫星子乱飞,“我们的沙子修起了一座神池县城。”这话真不算吹牛,我曾亲眼目睹,陕西省皮家沟的汽车停在村里河道内装沙。

若逢干旱,将车开入河道内,挥动铁锹开始你的表演。141,142这些当年运输工具中的天花板。肆意地停在河道内,雇几个村里的壮劳力,几十元的价格就可以装满一车。根本没有沙子钱的说法,只是资源共享,人们挥汗如雨赚几个装车费,便心满意足了。

六十年代中期,三线建设进入高潮。四飞院第六航校就在村子边开始建设。七八公里长的跑道,近一米的厚度。如此庞大的工程对沙子的需求自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就是这样的采挖,对于村里的沙子资源仍是九牛一毛。当年负责承建机场营区的是一家部管单位——六公司,公司的领导也算见过世面,可仍然惊叹村里沙子资源的丰富。没有水洗沙的时代,尽然直接拉沙用来建设国防跑道,这让现在的人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就这一点足以证明村里的沙子无论从质量到数量都有高调的资本。


在贫困的五六十年代,普通百姓对沙子的需求却极为有限。那时的老一代人甚至不知道混凝土为何物。听父亲说,村里的一位老者望着飞机场团部大楼的一根混凝土大梁,感叹道:“这么重的一根石头梁子是怎么放上去的?”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句戏谑之词。但曾经的物质匮乏也许是当下年青人无法理解的。

在当时,窑洞、土木结构的房子是五寨人的两种基本住宅。沙子实在是没有用武之地。垛几层石头,土打墙上面砌三层砖美其名曰为“底五脑三”。那绝对是高标准木料房的外墙了。也是经济实力的表现。村里至今保存着这样一处老宅。虽然房上的雕花屋脊在那个时代是以每块屋脊一块袁大头买来的,但也仅仅是用白灰膏砌筑。如今的许多老者依然固执的把水泥叫成“洋灰”,也是因为我们用水泥历史并不长。

机场的修建让村里人终于认识了水泥,也知道了村子里的沙子有大用途。胆大妄为的年青人趁着给六公司当小工的便利,开始顺手牵水泥。每天中午在工地吃完饭,将罪恶的饭盒伸入国防建设的牛皮纸水泥袋内。聚沙成塔谈不上,但集水泥抹家里炉台够用了。这也许就是当年村里人开启了用水泥沙子的先例。

贼不打三年自招,这些曾经薅社会主义羊毛的年青人,如今满脸皱纹笑谈过往,记忆里是寒酸苦涩的感受。

似乎那个年代民用建材用的最多的是泥土,最好的当然是石头,木头。用石头方便一点儿的村落,人们圈几间石窑,已经是很坚固的民宅了。据说阎锡山溃逃台湾卸职后在阳明山仍修建了一所石窑,取名“种能洞”。这是一种对家乡建筑的依恋,更是传统住宅在心目中的朱砂痣。

路遥笔下少安少平兄弟俩的最高理想,也就是给家里的土窑洞接个石口子。到后来升级为箍几孔砖窑。如若不是开放以后少安开砖厂,砖窑也不是一般村里的人能圈起的。它虽然不及石窑坚固,但以当年的社会生产能力,砖无疑是民用建筑材料中的奢侈品。人工掏泥,人工倒坯,风干后,一场大雨又冲毁不少,剩下的幸存砖坯,人背进窑内……繁琐的工序,每一步都是辛苦的汗水。因此沙子在这个时代也正处于材大难用期间。


倒是土打墙,土坯一家独大。就连典故,俗语都满是土墙的影子,“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人活脸面,树活皮,墙活的一把圪渣泥”……

八十年代以后,砖石,水泥,沙子开始了大规模的使用。小型砖厂遍地开花。于是乎沙子一下成为建筑必需品,但村里人几乎都叫拉沙子,因为你如果需要,找车去拉就行。没沙子的地方即使花钱买,其实也只是付了装卸费和运费,沙子几乎没有附加值。

九十年代后期,全国修建如火如荼,沙子这种资源逐渐走俏。圈地开沙场蔚然成风,大型设备踊跃介入,几年时间,沙子的采挖超过了历史极值。

县城的面积不知道扩展了几倍,原来种茴子白的菜地都被林立的楼房占据。村村通工程将村里的道路也都硬化了。美化工程将城乡道路两边,都用各式砖墙遮挡。有专家坦言,此为政府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总之这种振兴经济的方式,让我们从那一端走到这一端。当年很多人家屋子里的地,因为砖头都缺乏,只能用红胶泥涂抹;如今村东头的垃圾堆都倾倒着成堆仍能利用的砖头。“穷汉乍有钱,忘了那几年”俗语果然能道尽真谛。

国内资源领域仿佛有一种魔咒,由无序发展到强硬管理。如同当年的小煤窑,一台卷扬机,几个小平车就可以连夜开采。当政府意识到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是以巨大的环境牺牲为代价的,浪费的也是全社会的资源时,杀鸡取卵的行为才会被叫停。有一个新名词出现了,制止私挖滥采,接着整治力度加大起来,采沙行业亦然。

一方面是建筑行业仍在高速发展,对沙子的刚性需求没有减弱。另一面却是河沙已经逐渐枯竭,无人再敢毁田采沙。只能寻求新的替代品,于是石粉,机制沙如同六耳猕猴取代孙悟空一般,粉墨登场。

当村里的年青人拥入城里,商品混凝土一统建筑行业时,沙子的紧俏与否对普通百姓来讲,好象已经无关紧要了。可是一个月的大雨却又一次让许多人倍感沙子的紧缺。


从七月中旬开始,十年九旱的家乡竟遭遇了自五四年以来的强降雨。五四年连阴雨七天七夜,其中三天三夜未停。三岔附近的很多土坯窑被淋塌,人们无奈的取名“传窑雨”,而壬寅年的这场雨,虽然时断时续,却创造了323.1毫米的新高,而历年同期只有111.0毫米,气象台公布偏多212.1毫米。这才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父母曾经居住的老屋本就满目苍夷,几场雨过后,后墙坍塌,紧接着院墙也相继坍塌,院子里顿时断壁残垣。无奈之下只能重砌。一通电话打过后,沙子却始终没有着落。终于联系到有一户乡邻有闲置的沙子想出售,等到我将砖拉好后,沙子却被别人拉去了几方。原来村里六七户人家也和我境况相同。随处可拉的沙子却变的如此紧俏。一位村里的朋友竟然以150的高价从附近的村子购买。
这些宏观的眼光在我们普通百姓眼里也许并没有多少概念,但我们向巴西进口铁矿,从新西兰进口原木,我们的石油70%依赖进口,却是不争的事实。物以稀为贵,哪怕是沙土这样的东西,旦夕间也身价不菲起来。昨天加油回来,柴油价格又一次突破7.5元了。市场决定价格,这大约就是经济规律吧。(图片摄影潘晓华)

 


戴天雄

REMEMBER
山西省五寨县旧寨村人,只希望用笨拙的文字记录最美的时光,将最真挚的情感用文字定格。
支持 
编审:徐茂(15698667183) 图片:网络(侵删) 
YAN CHENG WEN YUAN · 20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隔步村风探寻
春娥
监理日记(三十六)地面找平的质量问题
67岁大叔一个人住悬崖边上,房子漏了自己修,曾住仨月精神病院,有女儿为啥不靠
沙漠里的沙子能用来盖房子吗?
混凝土一立方多少钱成本?(农地圈的回答,1030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