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系端午 | 诗韵飘香
userphoto

2024.06.10 辽宁

关注

  情系端午,诗韵飘香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随着夏日微风的轻轻吹过,我们迎来了充满传统韵味和文化气息的端午节。

在这个节日里,龙舟竞渡、粽子飘香、艾草驱邪……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通过诗歌这一形式,将节日的欢乐、思念与祈福融入字里行间,让我们来一起感受端午节的美好与独特。

本期作者

(排名不分先后)

张春晓(湖北) 

许良才(福建) 

陆映文(广西)

廖诗林(重庆) 

盛   阳(天津)   

刘卫东(山东) 

田树先(湖北)

璐   瑶(黑龙江)

舒连军(安徽)

杨彩芬(云南)

山   立(陕西)

曾毓琳(浙江)

陈义明(福建) 

李迎春(四川)

彭郁青(湖南)

喊   月(江苏)  

占卫兰(浙江) 

黄   澜(江苏)

林钊勤(北京)

倪美群(湖南)

胡东伟(河南)

李   平(黑龙江)

席素山(黑龙江)

叶   舟(辽宁)

大   雄(重庆)

霍凤爽(河北)

露   海(青海)

张   鹏(黑龙江)

刘振洋(山西)

姜稳根(江苏)

祝瑞彩(新疆)

耿建文(陕西)

杨志广(辽宁)

王文炳(四川)

蒋炳炫(浙江)

叶邦阳(河南)

叶小荣(福建)

韩景生(吉林)

歌   悦(浙江)

李培竹(湖北)

张建刚(河北)

瞿绍斌(湖南)

赵   凯(安徽)

商芮珩(天津)

金波子(云南)

郭秀英(辽宁)

董   哲(广东)

李茂奎(贵州)

张凯博(黑龙江)

王振策(天津)

杨留碗(江苏)

柯良才(江西)

黄   野(陕西)

李健鹰(甘肃)

武庆兵(湖北)

刘松伟(河南)

胡世远(沈阳)

袁才友(贵州)

王宏宇(辽宁)

雪   域(广东)

孔庆艳(内蒙古)

葛宴君(黑龙江)

陈永明(山东)

傅海清(湖南)

冯振虎(陕西)

王华明(四川)

秦仲濂(江苏)

李献宗(江西)

姬广良(山东)

温小兵(陕西)

张建华(山东)

韩红军(河北)

李   斌(江苏)

张朝金(陕西)

杨旭彪(甘肃)

程连华(山东)

股砺人生(湖南)

王蜚声(山东)

现 代 诗

1.端午,江河夜祭

张春晓(湖北)

月光是一艘小船,落在江面上

装载了——

千古的疑问,忧思和梦想

在一个月白风清的

夜晚,轻轻荡漾

苇叶化成短笛,被风吹响的月色

包裹起所有的心事

迫不及待地

在眺望的眼神里思念

在香案袅袅的烟火中祈福

从姊归江边,到汨罗江岸

时光,洞穿千年

风在流浪,你在流浪

那个离骚的诗人,弹起九歌

正在问天

用岁月书写的诗句,那个名字

在艾香中独舞,叹息

此刻,云朵在山巅流泪

鸟儿将翅膀伸入静默的江水

捞起一段疼痛的记忆

2.端午旁白

许良才(福建)

我的心虔诚地

恪守着古老的风俗

在五月怀念一位老人

我用目光和颂歌呼唤他

滔滔的汨罗江啊

你漫过时代的围墙

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

不知疲倦地走过千年

唱着忧国忧民的《离骚》

那洁白的月光,是屈子的目光

抚慰着一颗颗不屈的灵魂

3.一粒粒米

陆映文(广西)

一粒粒米

种在母亲眼里

长出的爱,暖暖的

糯糯的,香香的

儿女就像一粒粒米

始终种在母亲的心里

长得再高

也高不过母亲的眼光

4.端午的雨

廖诗林(重庆)

端午的雨像汗水

也像泪水,滴落在汨罗江

伴随着粽子的香

诗句、楚辞借两千多年的光

直射在诗人灵魂深处

那龙舟,船桨划过的江水

摇曳出长长的影子

让我去揣想,让我去打捞

时光冲刷了岁月

此时雨过天晴,一片蔚蓝

5.五月初五,怀念一个人

盛阳(天津)

这一天

艾叶为谁热泪低垂

河流为谁向同一地点汇集

五月的雨

是痴情的鱼儿

游进一个叫端午的节日里

这一天

山水为谁合二为一

日月为谁竞相交辉

五月的风

是悠长的乐音

荡进龙舟号子的筋骨里

这一天

谁把《离骚》打湿了

谁把汨罗江变窄了

五月的景致

是民心民碑

坚贞在粽子飘香的气节里

6.叫一声:屈大夫

刘卫东(山东)

用长铗,划破了时空的阻碍

你站到我的面前,凝视着

尽管《离骚》煮沸了好多遍

在你我之间,又续上薪火

把唏嘘、寂寞、孤独和伤痛

这些元素,用文火收起

还原了那个习惯的称呼

屈大夫,听起来依然亲切

你站在空间的高度,俯视着

而时间的纬度,已忽略了高低

在这个交叉的节点上

郢都的废墟,早已固化

汨罗江的涛声,依然在回响

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

你我的会面,没有了距离

此刻,似乎成了两个人的端午

拿掉了,叫了千百遍的“安康”

只想叫一声:

屈大夫

7.端午艾香

田树先(湖北)

一个叫李时珍的千岁老人

用灵魂和肢体

为后人寻一笔财富

担心失传

把根据写进书

一棵小草

怕被丛林淹没

老人给它起了一个贫贱的名字

连同居住地,还有功效,脾气

打包成佛

选良辰吉日收获

这个吉日叫端午

这天收割的艾草特别管事

治病驱瘟

提神造福

孩子们的爹和娘

遵循祖辈的教诲,点燃艾草

艾香,如祖辈的祝福

笼盖着千家万户

8.悼屈原

璐瑶(黑龙江)

五月初五,这天

米遇见了水,就如

汨罗江吞下的愁,被一片叶子

喊醒,赋予时代

一种使命,我也

背满诗词,祭给《天问》

那不灭的灯,亮了

来的路上,还

满是艾香

9.端午思怀

舒连军(安徽)

我站在古黄河岸边

另一个我已伫立在江南水乡

正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

用鲜血涂抹着龙的故乡

汨罗江流淌着

千年的正气,波浪

朗诵着《离骚》的诗章

永不消失的粽影,向后人

诉说着屈原的悲壮

爱国忧民的浩气

在神州时空长存

一曲豪壮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华夏大地回荡

他的英灵将永远

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热土

他的凛然正气将永远

在炎黄子孙血脉里流淌

10.遥寄粽香情

杨彩芬(云南)

一层又一层

盘绕着你的忠肝义胆

一层又一层,剥落青绿

褪下屈辱,悲愤

悠远的记忆,摇醒汨罗江的波涛

迟暮的夕阳在回望

一位伟人的风姿依旧

伫立在潺潺的江畔

岁月的云锦把故事传唱

携着求索的衣袂

挥舞在端午的晴空

热腾腾的糯香,拭去两行露珠

一曲《离骚》酝酿的厚重

扣响颗颗炽热的心跳

艾香狠狠地驱散邪魔

龙舟轻歌,划向一场场丰收

荷间清影,挠醒满江碧波

渡回的,是两袖清风

将爱国化诗行,行行流经千秋

一次次仰望,历史的天空

11.端午情怀

山立(陕西)

清晨,时光屏蔽其它信号

思绪开启端午模式

这是人生最感叹而稍显遗憾的节日

当然,想起屈原

投江后的情景

是粽子一投千年的壮举

还有被龙舟承载的情思

我想哭,那种五味杂陈之泪

混沌出,不一样的味道

今天唤起的历史人文节奏

明天或许就在文件夹里再次静候

只有普世的家国情怀

在穿越世纪的目光里

像繁星之中的一颗

愈发闪烁

12.端午的怀念

曾毓琳(浙江)

这丝丝缕缕的粽香

怎能抒发尽我们心底的怀念

浩荡奔流的汨罗江水

又岂可流尽端午的泪

绿得滴翠的昌蒲和艾叶

寄予着黎民百姓的安康

疾速前行的龙舟上

传来的锣鼓声响彻云霄

屈原先生不灭的灵魂

伟岸而悲壮,忠诚而坚贞

13.端午之恋

陈义明(福建)

终把心事与端午放歌

爱情也是一束羞涩的栀子花

你让世界满怀心雨,飘飘洒洒

道一声何须介意

从此呀,溪斜山遮又天涯

梅子落单看邻家嫁娶

号子是悠远古事,粽叶飘香

你窥探美丽似弄里小娘

躲一程,望一眼

情真,意难切

14.端午

李迎春(四川)

借一叶碧翠

裹着日子的香甜

把一缕思念

酿成甘芳

飘过岁月的心窗

艾叶,菖蒲

结伴美酒雄黄

叫毒蛇害虫闻风遁形

病魔疫疠从根涤荡

滔滔江水,千帆竞流

声声鼓点,意志昂扬

走向辽阔远方

一曲《离骚》千古流淌

15.端午,记住屈原

彭郁青(湖南)

屈原,你那求索的一跳

换来人们惊世的目光

自身虽然下沉

中国的豪气却冉冉升起

之后的五月都是闷人的雨季

一首《离骚》漂流而来

以雄性之心

找回一个民族之魂

从此,诗歌有了纪念的时辰

中国所有的江河

注定要穿过五月初五日

喷香的粽子和龙船

16.你的名字

喊月(江苏)

每年端午,你这

装得下天地日月,装得下

一条汨罗江的名字

都会接受,一个小女孩一家人的

一场,热乎乎的邀请

看啊,烛光里,圆桌上

一盘盘热情的香粽,早已按捺不住

此刻,你的一群名字,围了一桌

它们,从《离骚》里,从史书中

从一条星河里,从秭归的

那座墓碑上………

甚至,从小女孩歪歪斜斜的书法里

满面泪水地赶来了

小女孩合掌,轻轻地喊

爸妈,姥爷姥姥,合掌轻轻地喊

小女孩咯咯地笑了,依稀中

粽香虔诚,抚平了你名字的每个皱纹

17.草木之心

占卫兰(浙江)

你携带春兰一样的品行

怀揣着南方水土的热忱

来到我的厨房

美丽,被我捣碎再捣碎

你顺滑细腻得让人心疼

酒曲和冰糖

是说和的媒婆

奔忙在汁液和皮肉之间

一切调停妥当

发酵的时光

温暖埋入另一种风格

浅酌一小口吧

在端午节的日子里

遥想起温婉的“香草美人”

舍去几许浓烈

18.屈原

黄澜(江苏)

往昔的辉煌仍旧

诗篇散落在江畔

留存着最后的风采

风息了

墨色开始沉淀

沉默的篇章

化作龙舟

悲与愤交织出《天问》

龙舟已经准备

静待或激昂

等待平静的江面激起

完成那不朽的竞渡

19.祭水流

林钊勤(北京)

我们该赞美什么,一只粽子

或者一条活着的河流

跟着它向前奔流,止不住的哭泣

在风中吟唱悲歌

新的秩序已经开始

我们不需要太多空泛的词藻

龙舟驶过彼岸,虔诚的信徒

会与三千多年的事物对峙

迂回,或许更多水流汇聚一处

朝一个方向奔流,浮现

等待一个宽阔的词语

——承接历史的厚重

20.又是一年端午时

倪美群(湖南)

又是一年端午时

花香迷乱

一条条河流,再次

泛起波澜

艾草飘香

煮熟的粽子飘香

生活的各种滋味

被文人墨客一次次吟唱

浅浅时光里

心怀慈悲的人都在路上

古老的节日

我们举杯

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献上美酒

温暖心房

21.悲歌

胡东伟(河南)

他把一生都浸在水里。

长在水边,投身汨罗,然后

化作后世心中的大河。

彼时长江水滔滔不绝,一如后世的敬仰。

他的慷慨陈词也如河水的激情,

冲击着礁石,冲击着人心,

冲击着诗歌的殿堂,留下楚辞的余韵。

我们吃着粽子,划着龙舟,

用雄黄酒和五色线避开尘世的毒液,

在一个特定的日子拾起丢失的坚贞,

像是共同奏响了一曲悲歌。

22.端午有感

李平(黑龙江)

从一条江里打捞汉字

带韵的汉字,挂着哀思

从史籍中,拧出大把的泪水

泪水叠加泪水,压低了情绪

艾香在民间走街串巷

香荷包装着满满的期许

五月初五,思想打个结

粽叶割破了龙舟的心事

23.端午的思念

席素山(黑龙江)

江水滚滚,停不下追求的脚步

沉睡的汨罗,五月端午

龙舟争先恐后

一个人在水底静听铮铮鼓声

引领两岸青年人上下而求索

一条彩绳,缠绕学生手臂

祈福,健体安康

不忘屈原忠诚,楚辞与离骚

一曲曲唱不完的悲壮

每年端午,艾草青青

高悬于门楣,隐约再现父母

守护的背影。一颗红枣裹着

亲情,糯米的粽香

把思念深藏

24.端午节

叶舟(辽宁)

端午节,以美食为载体的节日

以龙舟的合力探寻民族古老的历史

那位长发长衫的战国诗人

随汨罗江的漩涡是否回望盛世苍龙

以粽子,龙舟追忆曾经的历史

如是端午节主题下追求美食的人一样

河水流淌冲不去留下的诗篇

端午,以美食重温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25.端午

大雄(重庆)

香囊、雄黄酒,还有一枚枚粽子

在汨罗江呐喊

艾草的苦味,被风一吹

就成了千年的叹息

那些用箬叶装起来的米和传说

被龙舟上的人一遍又一遍地传诵

而我,只愿做一条鱼

游过《离骚》,游过《九歌》

去找寻那粒,投入江中的回音

和曾经呐喊的灵魂

26.艾草吟

霍凤爽(河北)

清晨,露水晶莹

溜溜地沾满一种香气

艾草,叶片青青

挂在门窗飞盈

入了一场梦,以端午名义

五彩的丝绳缠绕

系在手腕,等待一场雨

瓢泼在檐角,串成一帘透明

千年背手而立的身影,在吟唱

来不及浸入大地的雨,是汨罗江的牵引

血脉的悸动总是在每年此刻震鸣

没有一场雨不会停

艾草悠悠,又缭绕着谁的思念

27.端午的思念

露海(青海)

端午节

弥漫着思念的味道

咀嚼一粒粽子

品尝到了清醒与忠诚

爱兰草的屈大夫

一心为国,一生奔劳

写的篇章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正义灵魂

住进了我们的心房

一个个故事化作了春雨

那汨罗江啊

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意象

粽飘香,一种深切的怀念

在人们的唇齿间蔓延

28.又逢五月端阳节

张鹏(黑龙江)

冰冷的汨罗江就在我的眼前

沿着汨罗江我寻找着屈大夫的足迹

我将一个个包裹时光的粽子投入江中

今日的粽香就是你精神的延续

屈大夫,当你纵身一跃时

一个民族,被你唤醒了

今夜就让我们一起同饮这杯糯米酒

再细读你的佳作

历史有时会带给我们许多的遗憾

时光使我们相约今日的汨罗江

我最终是否能发现你的足迹

山青水秀的古城里,有屈大夫你不朽的诗篇

你已经在汨罗江中孤独千年

这千年的太阳是否能温暖到你的躯体

今夜,我在汨罗江畔点上一柱清香

希望屈大夫能

魂归故里

29.粽叶情深

刘振洋(山西)

艾叶插在门上

与菖蒲一起,高挂

散的是雄黄酒香

却可:驱邪避妖魔

裹着关怀

溶入深深的粽子里

也换不来屈原

投身汨罗

那深沉的爱

缠绕的是粽叶

难舍的却是深情

像火候

恰到好处

一点一滴

在四溢的粽香中

找寻温情

30.端午

姜稳根(江苏)

战国的编钟演奏着历史的激扬与忧伤

求索者之光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悲怆

粽子五彩线都系住一个人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颗心——

爱民者,民永念之

恒爱之

31.和美端午

祝瑞彩(新疆)

日历上,端午节闪闪发亮

隐没生命的压力

潜入青青粽香的舌尖美味

饭桌上,一个个呆萌的粽子

如一个个灵动的小天使

在欢腾,在祝福生命的安康

与生活的和美

和风习习,把发闷的时光

点燃

撕开岁月的一个缝隙

以一种美好方式纪念

一种存在

粽香便有了更美的真义

美好生活,如龙舟

在水面上飞奔

32.端午

耿建文(陕西)

柔风拽一把鲜绿,站在山梁上

粽香随风弥漫

甜了山沟沟

草色弯曲了小径

求索的路上都是指缝间,抽吐岁月

摇曳风雨

阳光柔和,若水般的爱

入住窑洞的窗棂格

母亲捧起针线,艾草,雄黄香包

缀在童年的肩膀上

五彩线,系缠手腕和足跟脖

如拴在土炕头的小神兽,石狮子

好抬举,又避邪

寓意平安

一汪祝福清灵,缓缓地流进心窝子

随时光

高粱一样茁壮,火红

寻觅那些动听的成长,记忆煮沸了的童年

艾草丛寻找传承的母亲,逐渐苍老了容颜

33.端午怀古

杨志广(辽宁)

是谁把楚国屈大夫

两千多年前的纵身一跃

包成这些棱角分明的粽子

洒落在熙来攘往的民间

每年的五月初五

我们吃下这些粽子

吃下粽叶包裹的糯米和红枣

吃下硬朗而甜美的钙质

我端详着一枚枚粽子

它们是一尾尾从汨罗江底

游来的鱼

《离骚》《天问》《九歌》

是背上眩目的鳞片

屈大夫活在以食为天的民间

活在一年一度的粽香里

《离骚》的诗句珠玑般洒落

被无数的铁锅煮沸

我看见,在粽子的香味里

瘦弱的屈大夫从书页中

精神矍铄地走出来

34.端午

王文炳(四川)

从一本线装书

抵达二千多年的江边:

一个人的轻,一块石头的重

和一条江的呐喊

——五月的阴天,在历史的一个

大山的背面,发出无人应答的

《天问》

流水之上的真理,提取石块的

棱角,安装龙舟的擂击

托挥之不去的灵魂,交给

岸上的菖蒲和艾草

当这绿色的植物,退到

门楣的下方,守护的家

就有放大的角度

35.端午念屈原

蒋炳炫(浙江)

两千多年前战乱不休

楚国都城被破已无可挽救

你经历两次二十余载流放

身心已疲惫,壮志亦难酬

你纵身一跃自沉汨罗江

洗净了对弊政的愤懑和对家国黎民的忧愁

使《离骚》《九歌》《天问》成了传世的遗留

使爱国赤忱、人民情怀、廉洁清正

求索精神及浪漫诗意铸为不朽

于是,百姓对你的怀念祭祀

顶礼膜拜便岁岁永久

龙舟竞渡不止,万里迢迢

粽香绵延不绝,千年悠悠

你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不仅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追求

你留下的《天问》

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的发问

中国科学家和航天员历经路漫漫,无畏其修远

上下而求索,潜水入海底,飞舟达月球

而今,盛世太平,中国安好,民生福祉

应是你千年之前梦中祈求

36.端午

叶邦阳(河南)

儿时的我,亲手接过

爷爷双手捧来的粽子

有竹叶、糯米、甜枣,

温情——甚至

爷爷的憨笑与粽香交融在一起

当长大成人之后,我来到江边

浣洗双手,透过汨罗江

尝试抓住屈原的踪影

37.端午打个绳结系心上

叶小荣(福建)

无法承受之重

扭成千丝万缕

化作义无反顾的一跃

浊者还是浊,清的还有谁

这是一个怎样的结啊

千百年无解

粽子跋涉在波间

丝绳系在心上

一到端午,江上擂鼓频催

心随着鼓点跳动

从汨罗江到闽江

再到别处

艾香成阵,雄黄兑酒

蒲剑挥处,苍天的泪洒个不停

38.五月,当粽香遇到艾草香

韩景生(吉林)

屈子与他的《国殇》

很悲壮

一曲挽歌,诗句铿锵

千古绝唱,淋漓爱国主义情操

荡气回肠,连同粽香与艾草香

悠长

浸入后人心扉

伴汨罗江水日月流淌

39.又到端午粽香时

歌悦(浙江)

包起五谷杂粮的味道

一圈又一圈缠绕

母亲忙碌着,用满是老茧的手

系起清贫的日子

像是赶上朝圣的仪式

小心翼翼睁大了眼睛

分一半,放进我淘气的小手

糯糯香香甜甜的

回首时已人去楼空

我以种种的羞愧,捧起切块的粽子

想弥补些什么,却只有

片片箬叶随风飘零

40.箬叶

李培竹(湖北)

箬叶,因为生长于湘楚大地

破土而出时

便承担起一份重任

每年的端午节,都要

经历一次炼狱般的洗礼

人们将其从枝干上摘下来

包裹住糯米和各种配料

在烈火沸水中煮熟

以粽子的名义,祭奠一位

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

软糯香甜,是浪漫抒情的楚韵

棱角分明,是以身殉国的烈士气节

箬叶,用四季常青的代码

遗传一个民族的优秀基因

绵延了几千年,也未变异

41.端午,我用一支响箭唤回屈原

张建刚(河北)

端午,我把一支响箭射向汨罗江

让它唤回屈原

它越过2300多年的时空

串起《离骚》《九章》《天问》……的珍珠

摇响警醒于世的呐喊

但愿这支箭,追赶上大江的流速

追赶上沉下江底的石头

给它穿上线,连同沉下去的灵魂

一起拉上芳草萋萋的岸

42.端午忆屈原

瞿绍斌(湖南)

历史的天空,乌云翻涌

苍凉悲怆的风吟

用的都是楚国的方言

你手提一只散架的灯笼

照不亮楚国

也照不亮自己痛苦的脸

在江风中行吟

不能实现的理想,民众的苦难

是一柄柄剜心的刀剑

楚王的遗像饱吸污水,笨重如山

压裂了你的心房

眼眸里最后一粒亮光

被江风吹灭

跳入江中,一幕悲剧一人上演

如今江岸,稻秧碧绿,豆荚饱满

江中龙舟上竞渡的旗标

在江风中猎猎飘扬

粽子和雄黄酒早已备好

请你笑着写下颂扬新时代的诗篇

43.与屈子书

赵凯(安徽)

先生,请原谅我的无知

童年时只知道端午吃粽子的快乐

却不知道您纵身一跳的悲痛

上小学时因为您知道了一条江

先生,您是举世浑浊中的清澈透明

您是众人麻醉中的独特清醒

您是乌鸦群里的白天鹅

您是暴雨来临前的雷电风

先生,您纵身一跳

砸疼的不只是一条江

还有源远流长的爱国情

您留下的那条弧线

化作历史天空上最美的彩虹

您激起的无数浪花

溅湿了一个民族忽然觉醒的魂灵

44.端午节

商芮珩(天津)

汨罗江是一条绸带

为着一个人

哀婉地飘荡在中华大地上

诉说着无法稀释的怀念

一只只粽子

把散乱的思绪凝聚成

绿色的清香

一颗颗红心

甜蜜着岁月的惆怅

铿锵的鼓点

豪迈着前进的步伐

一艘艘龙舟

似利剑

冲破历史的一个个关隘

艾草与雄黄酒

驱赶着毒虫与邪秽

为的是

前进的道路

不迷失方向

45.五彩线

金波子(云南)

走在粽叶飘香的街头

雨水洗亮了艾草菖蒲

一片青绿包裹着端午

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

被母亲捻在一起

一根一根虔诚地系在

年幼的儿女腕间

辟邪、祈福、防五毒

含糊不清的言语中

神秘的气息潮湿地飘荡

五彩线是时光中一道

无法破解的谜题

“记得在火把节烧掉五彩线哦!”

绵绵细雨的路上

电话中母亲的叮嘱如

软糯香甜的米粒

一粒一粒落在

中年的碗里

46.手腕上的小粽子

郭秀英(辽宁)

五彩线编织的春光

托起一架彩虹

马莲系成蝴蝶

手腕上的小粽子摇起风铃

那时,青涩年少的我

不懂时间跋涉的针脚

母亲,把路过的光阴捏紧

严丝合缝的缝补

千丝万缕,祈盼叮嘱

陪伴我无忧的童年

今昔,小粽子依然湛绿

有着山峦葱郁的蒿香

不失五谷甘怡滋味

五彩线绑不住母亲的年华

她的温柔早已追随

赤、橙、红、绿、蓝

折叠在时光深处

小粽子煮着依依不舍

燎起一捧思念的火

47.端午寄怀

董哲(广东)

汨罗江上飘起熟悉的粽香

江畔疯长的艾草含笑低吟

那个守护江底两千三百年的诗人

此刻在想些什么呢

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个时代

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或数个时代

这位宁愿与江水日夜作伴的爱国者

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活着

还创造了一个传承至今的节日

插在千家万户门头的艾草

撒向江里的粽子

龙舟竞渡的激越

玉笥山上飘下来的泪滴

和这位诗人留下的不朽诗篇

泛滥着某种精神或情怀的斑斓

古时明月今犹在

今时再不见古人

唯有他静静地端坐在屈子祠里

日复一日地注视着

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尘世间

48.屈原

李茂奎(贵州)

抱着一腔思想

苦闷地投入汨罗江

河上,舟楫竞渡

人们以一种运动的方式

寻你,救你

挥汗如雨,挥泪如雨

但战国时期

楚国的风太急

舟仍然

载不动,许多愁

人们仍一如既往地

打捞你

打捞你的爱国之情

人们把思念

捆成个个粽子

竹筒贮米

点亮《天问》的星星

49.端午情思

张凯博(黑龙江)

端午,采几株艾草

摘下数朵黄花

我于江边,读您的《离骚》

您忧国忧民的情思在汨罗江里

流淌千年,灌溉了中国的历史

灌溉了人民的心田

月光轻敲我的书窗

如您忧思的目光,落到了

我翻开的《天问》上

50.以一种纪念的名义

王振策(天津)

一种普通的草药,却被赋予了

神圣的职责。有幸走进了一个节日

以其特定的意义,让人们记住了,这一株草

端午的艾草。辟邪、养生的记录

艾草的端午,一种气味点染了记忆

没有绚丽的颜色,以普通的存在

可让人们请进了家家户户

纪念一个人,还是祈祷今天的平安

我们都收下

有本草里的图样,也有阡陌里的成长

除了汤剂,还可能是一味药。走心的药

51.昨夜,又梦见屈原

杨留碗(江苏)

峨冠博带,长衣飘飘

你腰挂长剑,手执剑柄

乘着一叶扁舟从历史长河泅渡而来

你心里装得下楚国

忠心为楚呕心沥血

而楚国却装不下你

两代昏聩楚王把你放逐

世人皆醉,唯你独醒

你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

国破家亡时你仰天长叹

汨罗江畔抱石一跃以身殉国

米粽抛进江中,雄黄酒倒进江里

保护你,保护楚国唯一的脊梁

江水呜咽,百姓痛哭

打捞你,打捞你不屈的忠魂

浩浩江水却盛不下你满腹的《离骚》

戚戚楚人再也听不到你深情的《天问》

湘水激荡,龙舟飞扬

你的忠魂热血

流遍中华的大江大河浩瀚成诗

52.在岸边,朗诵

柯良才(江西)

岸边投粽子的人,说他爱国

倒酒的人,说他忠君

两千多年前,他

为了人民的苦难

投江而求索

浪花,荡着孤寂

等艾叶的注解

阳光,点燃三支香烟

煮熟大碗里的忧愁

在楚辞的韵脚里

找到回家的路

站在岸边,我

弱小的灵魂

牵不住这条江的悲壮

只能将风雅颂

再大声朗诵

53.端午遥想

黄野(陕西)

与一位诗人隔空相望,在五月

一条江河在心底呜咽

五月的表情,横亘成一种习俗

雨斜风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铿锵

一条条河湖大江

载着龙舟和艾草的香

任五月的杜鹃啼碎忧伤

任五月初五的眼泪将柔情穿肠

遥想那个比《离骚》还要清澈的采薇的姑娘

千年的月光泊在肩上

滚滚河流将《九章》隐藏

华夏大地,广袤的域疆

久久为功化作华彩乐章

慰藉爱国情怀,疗养千年的心伤

54.端午辞

李健鹰(甘肃)

昨夜的一场大雨

将闷热的夏天擦拭得清新、锃亮

含在晶莹剔透的雨珠里的端午

显得越发葱郁

而在一页素洁的诗笺上

我一边吟诵,一边工工整整地写下

关于这个节令的欢乐与忧思

又是一年端午节

行走在夏日的斑斓里

感受着节日悲凉的气息

记忆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那时,总喜欢用清晨的露水洗脸

将折来的柳枝插遍门窗

编织五彩的花绳

把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牢牢地系在手腕和脚腕上

诗人的不了情

顺着雨水的方向

渗入香囊和粽子中

成为我一生的牵挂和怀念

55.端午

武庆兵(湖北)

故乡的山川原野

乳雾久久不肯散去

那是一种熟悉的植物

盼白了头发

月亮也变得憔悴、消瘦

手抖的母亲包好了粽子

驼背父亲挂好了菖蒲艾草

他们倚门远望

板栗花熏醉了村庄

家家户户忙着插秧

白鹭在水田上悠闲飞翔

远隔万水千山

端起一碗烈酒

对着家的方向

仿佛看到我那父老乡亲

也端起了酒杯同我对饮

听到了他们深情的呼唤

56.端午情

刘松伟(河南)

母亲去年插的艾草还在

依旧散发着芳香

母亲走了

庭院里多了一种孤独

岗坡上的艾草更加葳蕤

风吹动着旧时的光阴

梦与回忆

隐藏在艾叶深处

露珠闪烁

月亮与星辰悄悄走过

57.一切明亮着

胡世远(沈阳)

粽叶包裹的记忆里

生活的雨水,轻轻地落在

平静的田野上

每每此时,想起母亲

千里之外的顾虑,是面前的一道栅栏

我必须变成一匹骏马

跃过去

这些年,我乐于抚摸肚脐

那个深陷的部位。手轻轻一碰

就能触摸到

剪刀、血液、纱布、红药水

在这端午的夜晚,我不用

抬头去看星星,一切都明亮着

58.端午祭

袁才友(贵州)

“他从未离去。”历史厚重

会在五月五这天拉拽出哭腔

汨罗江的怒吼,漂泊成忧郁的曲调

我在江畔放逐脚步,通往

屈子醉倒的归处,楚辞悠悠

九歌里再燃起千年的炊烟

念想要捣碎一些,才不容易

被后人垂钓。尘世浩荡

依然让一块怀揣抱负的石头

砸出了缺口,疼痛沦为旁白

“他如期归来。”在人们记忆里活着

龙舟划过血脉时,诗意澎湃

沸腾的暮色,在此刻反复回响

59.端午,一条河流的时光

王宏宇(辽宁)

只有此时才是真的永恒

河水奔流,山川壮丽

端午的粽叶是禅

经年累月幻化为洁净的莲

沁着菩提的芳香

梵音几许惊世骇俗

屈子楚辞的芬芳

经久不息的一抹阳光照射幸福

年复一年的风雨

大地疲惫不堪

事实定格为一块骨骼

锋芒毕露

端午溢满一条河流如血的时光

走入千门万户

风追逐着风

偶尔躲在被窝里或者山后说着凉话

端午像鲜活的旗帜

掩饰一颗不染的莲心

去探寻精神的故乡

60.端午

雪域(广东)

两千多年前的雨,下到今天

猎德村祠堂还是旧模样

老龙舟重刷清漆

木质的历史散发出新气息

擂鼓者率领执桨汉子

举香、三叩,念一个人

之后龙舟入水,整条珠江沸腾

千里之外的汨罗江立刻回应

也百舸争渡,也喊一个人

一个为香草、橘子写诗的人

一个心怀五谷、江山和城池的人

一个苦谏不得的人

一个把肉身与精神沉于寂静的人

拴牢他的,不是一块石头

而是无数次失望,夹带一声叹息

百姓记得这个日子

流水以船影擦拭眼睛

两千多年前的雨,一直下到今天

61.江水的思念

孔庆艳(内蒙古)

一滴江水,是思念故人的眼泪

流到心里,流到身体里

怎能忘记,一个人同一条江水

住进了我的身体里

走进五月,走进一条江

江上的水鸟,唱一曲挽歌

再回头时,一切好像都已恢复了平静

载着一船星星,他独自在江边引发的思考

出路,是一个人的,是更多人的

更是风雨中的楚国的

江上起风了

一船艾草,焚烧故国三千里的苦痛

江上落雨了,我在雨声中

听见他的吟唱

不愿写下你的名字,只因为

它早就刻进了骨子里

我怕写出来,会掀起

他早已结痂的伤口

借一条江水的汹涌之势,掩盖孤独

62.端午

葛宴君(黑龙江)

枝头坠满了青果

每片叶子都捧着自己的心事

就在这时

一股荆楚大地的风吹来

菖蒲摇曳着

一泓水域,一串鲜活的记忆

艾草已插在故乡老屋的檐下

缤纷了一串串葫芦

粽香飘满院落

举起一杯雄黄酒,对着夕阳

大声呼唤

滔滔江水翻滚着如血的时光

诗魂就醒在河流深处

却不见,归岸

古  诗  词

1.七绝·赛龙舟(新韵)

陈永明(山东)

久盼鼓声激将士,龙舟再渡大江长。

百年追梦紧摇橹,忽传前方升紫光。

2.七绝·端午辞

傅海清(湖南)

争渡飞舟擂鼓响,门前艾草佑祥和。

馅丰香粽裹尖角,又是端阳酒赋歌。

3.五绝·端阳节(新韵)

冯振虎(陕西)

吾爱端阳日,萧茅飘药香。

家家吃粽子,美酒泡雄黄。

4. 七绝·端午情

王华明(四川)

端午来临赛事忙,龙舟奋楫水花扬。

汨罗千载英魂在,屈子精神永放光。

5.江城子·端午祭屈大夫

秦仲濂(江苏)

玉河堪比汨罗江。竹临窗。稻花香。

一朵芙蓉,清雅世无双。

青艾悬门谁欲语,如有影,未开腔。

每年端午水盈缸。映云庞。迫龙降。

千载英姿,一举栋梁扛。

摇橹吱呀声鹊起,身殁浪,殉家邦。

6.五绝·端午吟

李献宗(江西)

江河端午迎,两岸喝欢声。

龙水竞标的,粽香千百城。

7.五律·端午忆屈原

姬广良(山东)

楚歌犹在耳,踽踽汨罗行。

蒲艾映堤岸,舟舸竞郢城。

问天悲愤纵,橘颂咏叹鸣。

国破难酬志,投江意未平。

8.七绝·又遇端午节(新韵)

温小兵(陕西)

又忆曾经包粽忙,年年共品米清芳。

今朝踏上回家路,亲送甜糕先母尝。

9.七律·粽吟

张建华(山东)

棱角分明锐气神,外青内白赤心贞。

清香长叶裹初夏,甜蜜方包纳几春。

千载汇融为托志,万家皆寄自强身。

汨罗民食化天意,传教炎黄承继人。

10.七绝·端午有寄(新韵)

韩红军(河北)

年年端午祭诗尊,米粽龙舟慰烈魂。

九问九歌辉日月,忠肝义胆耀昔今。

11.七律·汨罗江情思

李   斌(江苏)

汨水呜呜吊屈原,忠魂已去岂能言。

离骚愤诉胸中恨,山破河崩泪满盆。

天问穹苍曷遮眼,竞舟痛悼万年冤。

国亡身殒今何在,碧血丹心照海门。

12.五绝·端午(新韵)

张朝金(陕西)

端午佳节至,粽香溢四方。

龙舟竞渡急,锣鼓震天响。

13.浣溪沙·端午

杨旭彪(甘肃)

角黍飘香庆瑞阳,龙舟竞渡鼓声扬。

彩丝缠绕祝安康。

屈子英魂千古颂,离骚雅韵万年长。

菖蒲艾草满庭芳。

14.踏莎行·端午

程连华(山东)

艾草青青,榴花艳艳。

楚江千里雄风闪。

龙舟竞渡剪波开,又临端午怜忠胆。

遥祭先贤,粽香淡淡。

离骚一曲千年憾。

初心不改志犹存,毅魂永在人人念。

15.五律·屈子吟

股砺人生(湖南)

万古怀沙恨,千秋屈子言。

九章忧国运,一水吊诗魂。

风雨孤臣泪,江山百姓冤。

忠诚天地鉴,浩气满乾坤。

16.七绝·端午悼屈公(新韵)

王蜚声(山东)

年年端午祭诗尊,米粽龙舟慰烈魂。

九问九歌辉日月,忠肝义胆耀昔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品诗词 【98】端午情怀
端午节诗词专辑||艾香粽子又端阳,九曲离骚千古芳。
【蓝草】端午节主题特刊
万龙联璧||端午节诗词、楹联作品欣赏
端午专集之一:千载湘流清未许,伤心最怕逢渔父
端午 | 《诗人的节日》(九叶枫诗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