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麒麟合创】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一)

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

总策划:舞者
作者:巨野子木  醉红颜






走进南社,眼前展现的是一轴小楼深巷的画卷



第一章之谜

2008年10月18日拍摄的南社村门楼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镇南社村,曾经多次行走,但鲜有文字涉及。其一因南社遗存极为丰富,一时间难以把握,不敢贸然下笔;其二因有关南社村的报道文章长篇累牍,难出新意。今深入行走南社,既有收获亦有困惑,愿与朋友们一起探讨关于南社古村落的兴趣话题。






南社本名南畲,何时缘何更名南社




     《茶山镇志》载:南社于南宋初年立村,原名南畲,因在南畲塱边。后因“畲”与“蛇”同音,村人以为不祥,而以近音的“社”代替,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改为南社。


     《茶山镇志》告诉我们南社村因讳“畲”与“蛇”同音,以为不详而更名,有一定的道理,何况东莞的确有因“蛇”字而更名的村落。

茶山镇志


       《东坑镇志》载:角社村……宋朝立村,原有上围、下围、丁字路围仔,遍地低洼荒埔,五个荒野山冈,四面环水,是蛇鼠栖身之地,初称恶蛇。至元朝中期,改称角蛇。……到清代中期,因民间团体称“社”,而“社”又与“蛇”谐音,故改为今名角社。


       我们初看两村更名原因一致,而细细思量,发现并非如此。东坑角社,因原村名有“蛇”,因避讳而更名“社”可以理解,但茶山南社,原村名中并无“蛇”字,而仅仅是谐音“畲”字,缘何而更名“社”字呢?近三百年来,一直成为未解之谜。


东坑的角社村原名“角蛇”

`





字背后究竟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畲”字,有两个读音:shē和yú。


     “畲”字读shē时,一作为动词,意思是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刘柴桑》有“新畴复应畲”的诗句。一作为名词,意思是火耕地。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畲”字读时,仅作为名词,指开垦了二、三年的熟田。“田……二岁曰新田
,三岁曰畲。《尔雅·释地》


       我们对“畲”字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是一种古代粗放的耕种方式,其实“畲”字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个民族的渊源。


美丽的畲族姑娘




关于“畲人”、“畲民”、“畲族”历史源流究竟是什么样发展的呢?


      畲人,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畲客开山种树,掘烧乱草,乘土暖种之,是人惯用的一种生产技术,叫做种畲畲田


       唐代诗人刘禹锡一系列歌咏湖南和广东连山地区猺”、獠”的诗歌中多有描述,如《畲田行》写道:何处好畲田?团团缉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下种暖灰中,乘阳拆芽萦。苍苍一雨后,若颖如云发。巴人拱手吟,耕褥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余金。这正是畲民利用地力,烧山种畲,地力一衰,即行弃去,故尔迁徙不定的典型生产和生活方式。


[local]1[/local]

唐代诗人刘禹锡



     “畲民一词最早见于南宋莆田人刘克庄《漳州谕畲》
载:“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畲,刀耕火耘”。


      “作为族称,是由于当时畲民到处开荒种的游耕经济生活特点而被命名的。因此《龙泉县志》说:“(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


南宋莆田人刘克庄




       “字被用于称乎一个民族群体开始于公元12世纪中期。宋朝、明朝、清朝及建国前对他们都以“畲民
“畲客称乎。畲人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


      “輋民名称也出现在十三世纪,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说: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shē),古同畲族,古书上又写作


      1956经中央统 战部确认并公布其族称为“畲族”,成为中国第56个民族。





畲族是如何起源的?




          盘瓠为畲族人的始祖,《盘瓠歌》为畲族人的史诗,其中记载畲族人的起源说:上古高辛帝患耳疾,从中取出一条虫,弃之篱门外,即成一条龙犬。时番王入侵,无能抵挡,遂出榜文:凡能取番王首级者,与第三女为妻。


       悬榜数日,无人敢揭。龙犬后揭之,潜入番营,趁番王醉酒,咬断其首,献于帝。帝以犬变人身后许婚。经九日九夜遂成人身犬首。帝女践约,与之成婚,远避山林。生三子一女,子分别姓盘、兰(蓝)、雷,招婿姓钟。



人身犬首的盘瓠被封为“忠勇王”据说是畲族的祖先



      此段诗歌虽然有了神话的色彩,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两条关于畲族的有效信息:畲族人的始祖盘瓠,为高辛帝喾的女婿;畲族人的姓氏有四:盘、兰、雷、钟;


      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龙郎公主),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
,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祀奉甚虔。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畲族居民现在仍以盘、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畲族人将连环式画像——《盘瓠传说》称为“组图”




     2013年3月14日,我们到东莞茶山南社采访的时候,南社古村落保护服务所的谢所长对我们说:“我们南社的谢姓来南社定居不到八百年,但是在我们始祖来南社之前已经有了麦、陈、王、钟等姓氏居住了。


     翻开《南社谢氏村志》,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始祖(谢氏)定居之前,已有戚、席、麥、陈、王、钟诸姓集居,零星分散,各处一方。”由此可知,南社(畲)创村之初曾存在姓,此钟姓之人是否为畲族呢?我们不能断定,但至少可以推测有这种可能性。(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麒麟合创】系列皆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敬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下期提示:


畲族人是如何迁移呢?与东莞有何关联?东莞有畲人吗?如果有,东莞的畲族人哪儿去呢?

敬请关注下周一【麒麟合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畲族服饰文化特色
东莞南社古村
谢氏村落-茶山镇南社村
【实拍】福建 · 勤劳善良的畲族人家
畲乡豆腐娘
原汁原味原生态,畲乡畲语畲风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