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麒麟收藏】第四章 晴耕雨读的书香南社(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五)

第四章 晴耕雨读的书香南社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五)



总策划:舞者   作者:巨野子木  醉红颜


资政第——保存完好的清代进士谢元俊书房




    南社村,是一座标准的农耕时代的岭南古村落,千百年来一直秉持着晴耕雨读的传统生活,故而历朝历代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仕途者比比皆是。


   一问:南社谢氏自定居以来,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有几人?

   《南社村志》载:
     进士7名:(其中宋朝1名、连州东坡1名);举人11名(其中连州东陂2名);蓝翎守备1名;将军2名;封荫9名;处士3名;士大夫郡庠国学生43名;秀才30名;冠带寿官9名;百岁赐金建坊6名;

……


费孝通题字“古代进士村”





    中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民俗专家费孝通亲切地称南社为“古代进士村”,并欣然题词,在中国古村落保护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所著《南社村》:“一个家族的存在和兴旺除了在物质生活上能够抵御天灾人祸之外,还需要能够维系家族秩序,增强族人聚合力,引导族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与道德规范。”揭示了南社村人才辈出的背后的秘密——宗族和教育。

清华大学楼庆西教授著《南社村》.jpg




    我们走过南社村沿村中心塘两岸数十座祠堂,可以透过数百年的光阴,触摸到宗族传承的脉络,这也是维持千百年来中国村落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也深入人心,谢氏家族对后人的教育可谓不惜余力,我们可以从祠堂外林立的旗杆石和谢氏大宗祠梁上的牌匾窥其一斑……


    二问:南社村科举兴盛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首先,国家的重视。以明代为例。明朝朱元璋颁发诏书,明文规定政府要倡办社学,为民间子弟受教育服务,并对塾师中品学兼优的,推举为学官。

    崇桢《东莞志》卷三《学校志》载明朝皇帝兴学诏书:

      洪武八年(1375年),诏有司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其教读有经明行修者,许推择署儒学教事。

    民 国《东莞县志》卷十七《建略二》载:

      十六年(1383年),诏民间立社学,有司不得干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朝廷明文规定社学可以民办,各级政府官员不得阻挡。这应该是中国民办教育首次获得朝廷正式认可。

    另外,皇帝还严令各级负责教育的官员对社学加强管理,学生中优秀者保送为生员,并对教育官员每年实施考核一次,免除塾师徭役的优惠政策。

    民 国《东莞县志》卷十七《建略二》载:

    正统元年(1436年),令各处社学提学官,及司府、州、县官,严督劝课。其有俊秀,得补生员。仍敕提学官岁一考,校责聚勤效,仍免为师之人差徭。
……



    通过以上朝廷诏书,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其次,历朝历代东莞县府的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信社会人士大力支持。

   

民 国《东莞县志》





    民 国《东莞县志》卷十七《学宫》:

       邑之学宫旧在县东南二里许。

     宋淳熙十三年,县令王中行卜迁县学,邑人黎晦献地,始改建于东城外。嘉熙四年,知县许巨川修建学宫,创宝书阁,即旧经史阁也……

    元至元二十八年,宋校书黎友龙重建。大德五年,谦访使赵兴祖檄县彭振修葺。

    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越八年,知县詹勖重修……天顺七年知县吴中重修明伦堂、号房、堂后复建会馔堂……

     国朝(清)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郭文炳捐俸修戟门、棂星门,重建启圣祠……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谕城乡遍设蒙小学堂。逾年,改明伦堂为高等小学校,教谕宅旧址建为学舍。宣统初,训导缺,奉裁复将训导宅改为学舍。

   综上所述,东莞县府自宋到清,历朝均以修建学宫推行教育为已任,且以尊师重教育为风尚,博得百姓之美誉,并载之于史册。

    最后,数百年来谢氏家族的鼓励子弟走科举之路,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

    自谢氏始祖尚仁到南社定居后,克服多种困难,治理居住环境,修建围墙,保卫家园,又通过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兴家创业,买田置地。


谢氏大宗祠崇恩堂




    《谢氏族谱》载:谢东山(尚仁)向原居地南畬陈巨祖,购得土名渡船沥,水田三顷七十二亩六分,折合一百七十七亩六分。二世祖谢康岐,向陈永泰购得土名米塔湖,水田七十一亩。全部列为归谢氏大宗祠崇恩堂名下蒸尝(储备)产业。其收入款项,用于建设社学、义祠、赈济、奖学等公共福利。


    成立南社公益福利事业理事会,管好用好集体资金。由村中德高望重耆老议事,公开推选三至五名,热心公益又亷洁有信誉之人,担任理事成员。每年租项收支,累编造册,张贴于大祠内,公诸于众。遇有特大自然灾害,扶贫济困,赈灾救济。

    而最为重要的是利用公尝收大兴文化教育,奖贤学士,鼓励子弟求学上进。同时为鼓励谢氏子弟读书,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次(1762年)崇恩堂众设,制订谢氏大宗祠崇恩堂花红条例:

      1、文武俊秀院试五钱。2、科考壹两。3、遗才壹两。4、入围贰两。5、文鼎甲贰百两。6、武鼎甲壹佰伍拾两。7、文庠生陆两。8、武庠生四两。9、会试叁拾两。10、考选壹拾两。11、诰封壹拾两。12、捐封诰伍两。13、国学生贰两。14、竖桅在众。15、建坊伍两。16、例贡生四两。17、进庠报子壹钱。18、举人报子伍钱。19、拔恩副岁贰拾两。20、文举人叁拾两。21、武举人贰拾两。22、文进士陆拾两。23、武进士肆拾两。24、点侍卫柒拾两。25、点翰林壹佰两。26、捐八品叁两。27、捐七品伍两。28、捐六品八两。29、捐五品壹拾两。30、捐四品拾伍两。31、捐三品贰拾两。32、进士报子贰两。33、鼎甲报子四两。34、寿七十岁贰两。35、寿八十岁叁两。36、寿九十岁五两。37、寿一百岁拾两。38、百岁旌表贰两。

     以上俱纹银司马,每两补水陆分。




崇恩堂梁上匾额彰显着科举时代的辉煌




     由谢氏大宗祠花红条例我们可以看出谢氏家族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并列出细目,重金奖赏。但仔细研究,发现条例颇有意思,同样高中进士(举人),文进士(举人)奖六十两(三十两),武进士(举人)奖四十两(二十两),明显重文轻武的儒家思想;同时对所有参考学生给予补贴,让族中子弟均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最后还特别注意尊老敬老,对长寿者给予补助,使其老有所养。

    我们分析了奖金、福利、补贴的使用情况,这属于谢氏族人通过物质奖励鼓励族中子弟勤学苦练,走“学而优则仕”的精英教育之路。而第二方面的奖励则属于荣誉一类。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谢所长口述:

       古代考中举人以上者,朝廷政府都会派来有关部门,敲锣打鼓,放鞭炮,登门报喜,送光荣牌匾,礼仪隆重,此项报喜费用均由公尝支付。族人则在所属祠堂前面,竖立围杆,用麻石刻功名碑铭记。竖围杆,立石碑,有规格标准,严格要求。按官职学位大小而定,以杉木为杆,桅杆竖得越高,加上石碑头镶嵌狮子的,证明官职越大。




一字摆开的夹杆石铸就书香南社之名



      据说南社谢氏竖桅杆最多时有十三枝,石碑有三十多块。由于久历沧桑,经受几百年风霜烈日折磨,桅杆已腐烂无存。现存有的二十二块碑石,是由村民在路边水渠旁找回来的。仍有部分埋藏地底,未见天日。

     南社谢氏家族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子弟博取功名,数百年来成绩显赫,文武兼备,人才辈出,光宗耀祖,不可忘记先祖之初衷。

     三问:南社教育的发展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鼓励措施?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谢所长口述:

      南社过去没有小学校,只有零星的私垫学堂。为振兴教育,谢毓生出资兴办南社小学,校址在晚翠公祠,自任董事长,以当时文人谢荆山、谢固宸、谢觉民为副董事,并到广州请文化教师和体育教师,派谢觉民到广州买琴,所带资金刚好买完,所以当时有“觉民买琴淡杏”即恰恰好笑话。南社小学由此时开始兴办。打破旧私垫。

    南社小学创办于民 国25年(19364月)当时为茶山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校址在晚翠公祠和应洛公祠,有老师5人学生45人。



南社小学旧址晚翠公祠



    武帝庙庙祝谢先生回忆:

       当年的老师有谢林康、谢文仔、谢泽霖、谢少球等。我当年只上到二年级就退学了。

     曾经当过老师的谢先生回忆:

       伯爷当年退学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家里穷,农活多,加之年幼无知,比较俏皮吧。解放后,谢少球仍然在南社小学任小学教师。

        如今,伯爷的侄子侄女都在南社小学任教,他弟弟还曾经担任过南社小学的校长。



2013年5月1日,曾经当过老师的谢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





      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初,南社都利用祠堂庙宇做课室,设备简陋,设施落后。改革开放后,南社小学从校园校舍以及配套设施都不断完善。

     曾经在南社小学当过音乐老师的程先生告诉我们,他来东莞二十年了,当初到东莞教书,就是在南社小学。当年学校教师以本地老师为主,他是校内三个外地老师之一。



     程先生回忆:

    当时的校长谢包稳就是南社东坊村人,是我的老校长,他为人热情好客。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对学校的事情依然热情不减,还被学校委任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组长村民们也依然尊称他谢校长。

         那时候,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大概有两至三个班。生源主要来自于南社村及周边工业园区。那时南社小学的校址就在现在的新华学校。南社小学的学生都是走读的,他们淳朴、好学,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但印象最深的是1996年,南社小学这所乡村小学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市一级学校。作为学校的老师,我们觉得自己走到哪里都非常光荣。



2013年5月11日,我们采访了曾在南社小学工作了18年的程老师  





      曾经在茶山任教的谢老师回忆:

         解放前,南社小学主要设在晚翠公祠和应洛公祠。大概1953年后搬迁到大王庙,当年我已经上六年级

          1954年,南社小学迁至上巷大王庙,占地面积2500平方,老师8名,设6个班,学生273名。

     南社村各届领导,非常重视兴办教学,培育人才,继承祖辈遗志,表示一定要把学校办好,提高文化事业,摆在议事日程,办好教育,振兴南社。


八十年代的南社小学,现为新华学校



     南社村谢美玲:

          我曾经在大王庙那边的校舍读小学,记得校园里面有玉兰树,每到玉兰花开的时候,整个学校都香了!到了四年级,学校搬迁,搬到了现在的新华学校那里。



2013年4月9日,伯爷带领我们寻访曾经的南社小学旧址,两棵玉兰树就在石栗树的后面





        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每天上午放学,老师总要领着四五个当天没有完成作业或者默写、背诵不过关的同学回家。这几个“老雇主”会被老师安置在她家门口前的高地上或写或背。老师则在自家厨房一边做饭,一边督促学生。到了吃饭的时候,要是这几个学生还没做好功课,老师就会对他们说:“快回家吃饭吧!”这时,学生们就如释重负一般收拾东西回家。

      老师的家就在南照公祠对岸,有时放学的时候看到那几个同学在那里写作业感觉他们好可怜的。但是那个熟悉的画面现在想起来就觉得亲切,清澈的池塘边中倒影着四个孩子在岸边的高地上做功课,“对影成八人”呢!






2013年5月11日,我们与一茗采访谢美兰老师


       19859月迁至西坊土名高岭,初建占地面积5000平方,建筑面积2599平方(民间捐款)。

      1990-2002年投资475万元,扩建占地面积21000平方,建筑面积7156平方,校园绿化覆盖69﹪,有电教室,电脑室等功能室55个,设11个班,老师25人,学生547人。

       2006年为贯彻联合办学,在西坊村土名八仙塘建新校,9月份落成。由南社粟边两村联合兴建,投资2200万元,占地面积56700平方,建筑面积23700平方,设36个教室,及其它多功能教室,老师36人,13个教学班,学生626名。

      2006年9月开办民办新华学校,面积23000平方,设24个班,教师155名,学生1043名。

      1996年2月办民办新华幼儿园,面积7000平方,设15个班,幼师31名,幼儿375名。



南社的民办幼儿园——新华幼儿园



      为了交通安全,方便南社学生到茶山中学读书,村委会斥资购买三辆大巴,每天早午晚接送,同时民办新华学校,和幼儿园也购置近20辆校车接送学生。

     南社村支部书记谢柱成先生口述:
          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自1995年始,村委会还制定奖励助学制度,凡是南社村户藉的学生,不分男女,考上市重点高中,每人奖励1500元,考上北大、清华每人一次性奖励每人10万元,考上重点本科或大专的,也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对于个别家庭经济有困难或低保户,可给以助学金补贴。目前本科以及大专华业生,如雨后春笋,不断着壮成长,有些已走上社会各单位工作,报效社会。




南社小学雄伟的教学楼




      四问:南社村现存的私塾或书院有哪几座?

      我们先后来南社参观考察至今已有十数次,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南社没有一间私塾、家塾,唯一的谢膺书院还是私人书房。而仅隔一水的石排塘尾古村落的私塾、家塾竟然达到二十余座。那么南社的教育是如何完成了呢?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谢所长口述:
           南社虽然没有专门的私塾、家塾,但南社三十余间祠堂承担了文化教育功能。其中有记录的晚翠公祠、应洛公祠、谢膺书院、资政第、大书房、大振埔文庙、大王庙(后叙)社学等。

       晚翠公祠
      晚翠公祠,是为纪念七世祖松英公而建。座落于南社村东坊村,位于肚蔗塘南岸,正对丰收桥,与东园公祠,隔塘相望。

晚翠公祠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管理员谢先生口述:

           谢松英,号晚翠。生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卒于弘治十年(1497年),享年71岁。生两子:长子樵谷、次子一山,是南社谢氏繁衍兴旺之大族。

     晚翠公祠外与肚蔗塘间较开阔,立有四块夹杆石。第一块为“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谢遇奇立”,夹杆石上镶嵌石狮毁去;第二块为“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进士钦加礼部郎中祠祭司行走谢元俊立”;第三块为“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乡试中式第十四名武举谢彪奇立”;第四块为“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乡试中式第二十八名武举谢朝章立”。这两位进士两位武举均为晚翠公后人,可谓门庭光耀。

     晚翠公祠面阔三间,整个立面采用红麻石基础、门框、柱廊,凹斗式大门,门脸高大,门额上红砂石刻“晚翠公祠”四个大字门匾,上有题款“民 国廿六年重建”,落款为“谢绍唐书”,两侧悬有金漆对联“泽由七世,衍派千枝”。

     廊下彩绘虽为新作,却也古意盎然,且有两幅山乡行舟图仿佛是古村南社的写照,着实难得。月梁上隔架科斗拱“渭水垂钓”、“三顾茅庐”的木刻略显粗糙。屋脊上灰塑、山墙侧面夔纹亦是粗陋,应为重修后非专业修缮所至。



`

`

`

晚翠公祠廊下彩绘




     两两尊长方形红粉石门趸颇为精致,雕有“麒麟吐玉书”、夔龙、缠枝花纹等图案,可惜被红泥修补过,有点美中不足了。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办公室主任谢树森口述:


     晚翠公祠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岁(1610年);民 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年)维修过一次;1998年,再次维修,其中地面及部分木结构使用了新材料,希望再次修缮时使用传统材料,保持祠堂原有建筑风格。



晚翠公祠天井和灰塑屋脊




    我们迈进入大门,有一扇屏风门,平时不开,要到清明、重阳节祭祀时才打开,同时起到阻挡北风侵袭的作用。祠堂内有“南社神韵”古村落的展览,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南社的历史、风俗、生活等方方面面。



长塘丰韵图(卢汝均作)




      屏门后为天井,再登两级为“仰徽堂”正厅。祠堂采用枱梁式木架结构,两侧廊屋用木架构成金字形,把屋顶檀木直接搁在砖墙上。四根红石立柱,支撑构成屋顶,使厅堂空间显得通畅明亮。后墙设神龛神台,供奉着历代祖先绿色牌位。整座祠堂以红砂石为墙基,墙体全部采用青灰砖,后厅东侧开一个横门,方便出入外边巷道。



晚翠公祠仰微堂



    南社古村落导游李冬平女士口述:

       晚翠公祠历来为村里学校,1945年9月2日,中国新四军杨连长捷足先登。进入南社晚翠公祠,命令驻札步狗岭碉楼日军,及驻札在南社麻石小祠(应洛公祠)之日军缴械,交出所有武器装备,解除武装,无条件接受投降。

     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南社酿酒厂,因使用不当,加上久沥风雨,瓦面及部份檀木腐烂,再加之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十年浩劫,已是满目疮痍。

    村民及港澳同胞,不愿古建筑倒塌,纷纷自愿伸出援手,捐得港币65800元,人民币172530元,按原貌于1998年重修完好。(未完,待续)


走进如画的东莞茶山南社村,书香气息扑面而至,深巷中的书室人才辈出,南社的书室建筑到底有多雅致?当中的名人又有怎样的故事?敬请继续关注下周一【麒麟合创】系列!





温馨提示
     【麒麟合创】系列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相关链接:

      1、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一)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0957&extra=page%3D1


            2、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二)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2921&extra=page%3D1

     3、 解秘南社千年古村——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三)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4925&extra=page%3D1

4、  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7477&extra=page%3D1


5、第三章 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下)——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8468&extra=page%3D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东莞探秘八百年的古村落你一定有收获
中华民居•视野 ‖ 南社村:穿越时光的岭南故园
东莞南社古村落随拍
东莞探秘,茶山镇南社古村
东莞十大古村落
给活人立牌位,还供奉先祖配偶, 这座大祠堂的族人为何有独特之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