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至山水相依处 千年古村入画来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行至山水相依处 千年古村入画来
李培军 李翠薇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南社古村中水塘横贯东西,仿佛一条玉带系于腰间,所谓“玉带环腰”
■穿过青石小巷,穿越千年岁月
南社古村,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有着农耕和侨乡双重文化特点的古村,自宋代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中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宗祠、书院、围墙、古树,在这座拥有数百间古民居的村落中,门楼、石巷、古井……茂林修竹,依山傍水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堪称一座岭南建筑的百科大全博物馆。
南社村以谢姓为主。《谢氏族谱》载:始祖(谢尚仁)以只身插居,草舍茅檐,仅避风雨,与戚、席、麦、陈、王、钟诸姓集处……
明代以后,其他姓氏或衰落或外迁,南社几乎只剩谢氏一姓,从此瓜瓞延绵,历经800年,枝传28代,子姓8000多人。谢姓终于成为村中大族,并逐步形成南社谢氏血缘村落。
南社村,地形自东向西伸延,分南北两部分,西南地势较高,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远处有梧桐山脉环抱。东北地势较低,濒临南畲蓢湖。远远望去有罗浮叠峰,蜿蜒拥抱其前。山水相依,得天独厚,环境幽美。南社村自然景观独特,加之千百年来南社人的改造,使南社成为宜适的村落。
走进南社村西门,立于南社市场顶楼,鸟瞰这座红瓦绿树、青山碧水的画卷般美丽的古村,惊奇地发现南社古村落的范围以古围墙为界,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村内从东南向西北走向的连串水塘构成村落中心,南北两边是山冈,南为樟冈岭,北为马头山,村中住宅都沿两侧山势错落建造,类型多样,既有岭南地区典型的住宅,又有中西合璧式的洋楼,高低错落于水塘两岸。中央有一棵530多年古老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村正东有座鹤园山,高高翘起,为九世祖谢东园之墓。
历代谢氏族人,把整条村形容如一艘大帆船,村中伞形大树为桅,樟岗岭犹如瞭望台,扬帆昂首,奋勇向前。
居高临下,俯视南社古村落,但见山青水秀,古朴宁静,景色优美,果然极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而中国各地均有村落似船之说。例如中国安徽黔县西递村、绩溪县龙川村。故而南社绝对是称得上岭南古村落的极佳代表,深刻体现了中国先民择居“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是追求理想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村中有东西走向的四口相连的水塘,被庆丰桥、四通桥、丰收桥三座小桥所分隔,从西到东为西门塘、百岁塘、祠堂塘、肚蔗塘。据村中的老人说,这四口鱼塘就像船上的四个船舱,两边的民居就是船上的船篷。若泛舟水塘中,轻波荡漾,如置身于东方水城威尼斯。
南社村中水塘横贯东西,仿佛一条玉带系于腰间,此乃所谓“玉带环腰”。因为狭长的水塘犹如古代高级官员的腰带,与房屋、祠堂、书院、牌坊相绕,所以传说这是居者非贵则富的风水宝地。
村中水塘随两岸地势,高低起伏,且迂回曲折,犹如“S”字形。古人有“九曲入明堂,当朝出宰相”的说法。
东莞立村多种榕树,因为榕树能结籽。一棵榕树上的榕籽千千万万,数也数不清,寓意着子孙兴旺繁荣,有“风水树”之称。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曾经说,广东人常常把榕树种来做风水树,“墟落间榕树多者地必兴”。南社村中央的大榕树被村民称为“谢家宝树”,虽历经五百余载,依然郁郁葱葱。古村的早晨总是从榕树上“啾啾”的鸟鸣声开始,而每一天的傍晚亦是在百鸟归巢榕树梢结束。
据《谢氏族谱》载:村中水塘原为流水坑,一有大雨,自西面高岭一泻而下……南社人在北门口利用鹤园岭与马头山之地势建壆,有效扼守出水口,仅在北门下留一窄狭水道。中国古代以水为财,留住了满塘的水,无疑积蓄了财富。
不仅如此,因为南社地处两山之间,每年秋冬,风从北面吹来,顺着中间塘面呼啸而过,村人多受其害。南社人又于北门坑外坡积土成壆,又植树其上,从而在南社北面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有效阻挡了北面来风,也使南社形成了内在的宜居小环境。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前,南社村民有“打竹跤(打竹架)”习俗,而且也是村中一景。
谢氏大宗祠前祠堂塘底有两块不贴合的红砂石,当地人称为“石爆”,意思是说这石头是从地底下自然冒出来的,并非从别处冲过来的。据说这是“双龙抢珠”地势,珠从何来?南社村的龙脉上有座小山叫樟冈岭,樟冈岭像一颗镶嵌的明珠,双龙抢珠争斗,要用竹杆挠开,才能免致两败俱伤,从此而发起“打竹跤”的风俗。
南社村落对人居与自然关系的充分考虑,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建筑以群山为背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以水为前景,取得开阔的视野;建筑因山而气派,因水而生动,呈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中国山水画卷。
李培军 李翠薇  /图
南社 古村落
南社村明清古村落位于茶山镇东南面,是我市乃至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具有鲜明广府农耕文化特色的古村落,是全国现存最大的较为真实和完整的明清古村落之一。近年来,南社古村落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广东最美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东莞市文物八景之一。
南社村始建于宋朝,历明、清近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11万平方米的古村落。明清时期初显繁荣,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11位进士、举人,32位秀才。明清古村落现存祠堂达30间,古民居达250多间、庙宇旧址和遗址5座、古井40多口以及古墓36座、古水塘7口,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莞十大古村落
大江埔
东莞——南社明清古村落(三)绞寮、櫵谷公祠
古韵清悠 南社古村 (旅游览胜)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28)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隐藏东莞的九个最美古村落,简直世外桃源,你去过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