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花钱上的民间宗教文化

花钱,历朝历代均有铸造,形状各异,纹饰多样。花钱并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从考古文献来看,花钱属于非正用品,被称为“厌胜钱”和“压胜钱”,现今简称“花钱”,有一些爱好者称之为“民俗钱”。

清末—长命富贵—花卉纹—正面

最初的花钱,以驱灾辟邪、镇魔压鬼为主,币面通常刻有文字、星斗、宝剑等图案,其用意显然名副其实。明清之际,花钱的用途被逐渐放大,为了满足各阶层人士的需求,衍生出大量符合官与民审美情趣的品种。这些花钱上的内容更加丰富,覆盖范围更广,反映出当时以书法、民俗、文化、工艺美术为主,故以“花钱”来命名更符合实际性质。清代花钱上的内容涉及到的宗教人物、神话传说,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潮流。

清末—长命富贵—花卉纹—背面

清代的花钱,根据文字、纹饰、图案的不同,共分为吉语类、吉语文图类、生肖类、异形类、钱文类等五大类。

接下来我会分享几枚反映民间宗教信仰,并具有代表性的花钱加以介绍,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领略其灿烂的宗教文化。

一、天官赐福

此枚花钱的面文为“天官赐福”,背文为“指日高升”,直径为47.2毫米,厚度为2.7毫米,圆穿孔,属吉语类花钱。

天官赐福—指日高升—左正右背

天官的信仰,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传教布道时,极力宣扬对天官、地官、水官的信仰。由于三官中天官具有赐福的作用,其形象逐渐受到了民间追捧,最终“三官”体系在民间脱离,变成了一个可以单独供奉的神祗。时至今日,一些有着喜庆色彩的民俗画中,天官身着红袍常以朝廷官员的形象出现。

“指日高升”是官场祝福之词,而在清代也是民间流行的重要题材之一。由此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渴望得到官位。此枚花钱上的吉语,虽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体现更多的是人们世俗化的心理状态。

二、文星高照

此枚花钱的面文为“文星高照”,背文为“独占鳌头”,直径为53毫米,厚度为2.6毫米,方穿孔,属吉语类花钱。

文星高照—独占鰲头—左正右背

文星即文曲星,为道教神祗。最初是四川梓潼的地方神,掌管着人间禄籍。自唐代以来,深受历代帝王尊崇,因此他得到了许多封号。如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即文昌帝君。明清时期,文昌帝司文运的思想在士子之间广为流传,因此各地都建有文昌阁或文昌祠用来祭祀,并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定为文昌帝君的诞辰日。

“独占鳌头”为应试考中状元士子的象征。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在皇宫正殿的台阶上雕有龙和鳌的图案。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大海里的神龟。凡科举中考的进士,要在官殿台阶下迎榜,而状元按规定需站在鳌头那里,因此而得名。如果唐宋时期独占鳌头是一种形式,那么此枚钱币体现了清代士子们渴望能够科举中第的心理,以及对功名禄位的追求。

三、连中三元

此枚花钱的面文为“连中三元”,背面为“魁星点斗图”,直径为51.3毫米,厚度为2.7毫米,方穿孔,属吉语文图类花钱。

连中三元—左正右背—左正右背

“三元”,通常指解元、会元、状元。即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乡试、会试、而殿试第一名则称状元。体现了人们对仕途步步高升的期望。

“魁星鬼脸”身披曲形飘带,绕肘部翻卷于脑后。右手握斗,左手高举持笔,预示用笔点中的士子可得状元。左腿腾空并向后伸展,呈后踢姿态。右腿独立鳌头之上,象征“独占鳌头”。穿孔左下方刻有水波纹,左上方刻有北斗星纹。

自汉代以来,“奎主文章”的思想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对奎星只停留在星宿崇拜的阶段,并未出现魁星神格化的态势。明清时期,人们根据北斗的排列状态,逐渐以神祗的形式表现出魁星手握斗、脚呈踢姿等独特造型。虽然魁星在道教中的神职并不高,但民间对其信仰却根深蒂固。

四、连中三元早生贵子

此枚花钱的面文为“连中三元早生贵子”,背面为“和合二仙图”,直径为45毫米,厚度为2.2毫米,圆穿孔,属吉语文图类花钱。

连中三元早生贵子—左正右背

从面文“连中三元早生责子”吉语中可以看出,当时民间百姓不仅把官位看得很重,同时多子多福也是人们极力追求的目标,不仅希望婚姻和谐美满,而且兼具早生贵子兴旺家族的祈盼。其正面刻有喜蛛(蜘蛛)、莲花、蝙蝠、石榴、蝴蝶等吉祥图案。

“和合二仙”均穿有右衽长袍,披发,呈孩童模样。二仙双目对视,左侧人物手捧宝盒,右侧人物手持荷花,穿孔正下方刻有灵芝草,象征福寿绵长。

和合二仙即寒山、拾得,虽属佛教人物,但道教也有崇拜。时至今日,其形象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并有着广泛的信仰群体。后人根据二人说唱的诗歌,整理出《寒山子诗集》流传于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佛教中,莲花有童子化生的寓意。一手持荷花,有和谐送子的意思,一手捧盒,代表着和好。在清代瓷器、玉器、民俗画中都能见到寒山、拾得的形象。

五、福寿双全喜生贵子

此枚花钱的面文为“福寿双全喜生贵子”,背面为“寿星图”,直径为44.6毫米,厚度为2毫米,方穿孔,属吉语文图类花钱。

福寿双全喜生贵子—左正右背

正面内缘刻有一周云气纹饰,背面穿孔下方则刻有象征幸福的蝙蝠,梅花鹿则代表着禄位,而蜘蛛则有“喜蛛”之意,预示着喜庆。背面左侧刻有司主长寿的寿星。寿星即南极仙翁,脑门凸显,长髯及胸,身着长袍,腰裙系带,双足饰翘头履,手拄拐杖。

由此可知,人们对寿星的崇拜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虽然道教封其为南极长生大帝,但在民间器物上的形象已趋于非正式化,通常是以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具有亲和力,从而使得百姓更容易接受。清代花钱中出现其形象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六、一本万利招财进宝

此枚花钱的面文为“一本万利招财进宝”,背面为“刘海戏金蟾图”,直径为42毫米,厚度为2毫米,圆穿孔,属吉语文图类花钱。

一本万利招财进宝—左正右背

正背内缘刻有葵花形纹饰。正面外区刻有点珠和元宝纹。背面圆穿孔上方刻有蝙蝠,左侧刻有仙桃。右侧人物为刘海,其身着右衽宽袍大袖,下摆似裙飘逸,双手持串连着的铜钱抛向空中,呈嬉戏状,左下方刻有一只三足金蟾。

刘海名叫刘操,字宗成,又字昭远。 为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信奉的准财神。因号“海蟾子”较为特殊,加之在民间流传较广,索性将其附会为“刘海戏金蟾”,并由此穿插了许多神化故事。如金蟾为灵物,有三条腿,并且可吞吐金钱等。刘海的家喻户晓不囿于其道教的神格,而此枚花钱面文“一本万利招财进宝”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七、同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此枚花钱的面文为“同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背文为“空明置—唵嘛呢叭咪吽”,直径为70毫米,厚度为2毫米,方穿孔,属吉语类花钱。

同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左正右背

“同心念佛”即怀着共同的心愿念佛。“空明置”即以洞澈而灵明的心性。由此可以推断,此枚花钱原本存放于某个寺院,经开光后请回去供养。

“阿弥陀佛”即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信佛的人口头诵念佛号,表示析祷或感激神灵的意思。

“唵嘛呢叭咪畔”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称大明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佛教认为经常念诵可以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大智慧、大慈悲。

总体来看,清代的花钱种类繁多。但涉及民间宗教信仰题材的则以吉语类、吉语图案类居多、异形类并不多见。花钱的质地多以黄铜为主,但也有一部分青白铜。花钱上所展示的文字及图案,均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信仰,其中多以道教题材为主,并且配以吉语以及一些民间的传统图案,从而充分适应民间百姓的各种心理诉求。

清代,虽然民间多以佛教为主,但佛教题材的花钱已居于次要地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这类钱方便佩戴有关。当人们面对佛像之时,通常心怀虔诚,认为供奉是一种神圣的事情,因此不会轻易地做成类似符牌信物的花钱使用。道教造像在清代存世并不多见,很大程度上与花钱的性质以及适应中国本土人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的思想意识有关。

通过对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发掘出花钱背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体现出它们应有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中三元早生贵子花钱
清代连中三元早生贵子花钱
“福”吉祥图案
中华吉祥图案及寓意解说
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大全
《师传制伏天官符口诀》清代道教民间抄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