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整合资源 因地制宜 打造新安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一)

编者按:2015年7月8日下午3:00,在新安县人民会堂一楼多功能会议厅,由时任中共新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于晓惠主持召开了新安县第一届传统历史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稿,结集为《新安县传统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本人有幸忝列会议,作了重点发言;本文忝列论文集中。“以文化城”是当下“百城提质”工程重要工作原则之一,现将此文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一、为什么要提出“整合资源”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安县的旅游开发工作,各级领导不可谓不重视,步子迈得不可谓不大,投入不可谓不多,但截至目前,虽然3A、4A、5A级的著名景区也有几家,旅游旺季接待的游客应该也不算少,但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新安旅游存在的致命问题是:留不住人,经济效益不太理想!无论哪个景区,无论是组团还是散客,绝大多数游客是早上坐车来,下午坐车走,甚至是上午来,下午走,自带干粮自驾车,不吃饭,不住宿!为什么?我们的景区开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只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景区,却没有较为成熟的旅游路线!龙潭峡、黛眉山、荆紫山、万山湖、青要山、有生工矿、鹰嘴山、千唐志斋、烂柯山……等等,景区不可谓不多,但就是缺少一根有机联系这诸多知名景区的红线,不能将这些散落各地的明珠一颗颗的串连起来,对游客形成足够强大的吸引力,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走不了,就得吃,就得住,就得花钱消费!正是基于对我县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这种现状的认识,笔者特意提出全面系统地整合我县涧川杰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新安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的设想。

二、新安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的内涵

新安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是指涧河流域新安段,以涧河两岸为中心区域(部分文化遗存适度扩展至南、北两山上),东起汉函谷关(适度延展至关东城关、磁涧、五头三镇部分文化遗存),西至铁门古镇,以修复区域内杰出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历史人文景观观光长廊。具体包括“一关一城两址一镇”:

一关:即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申遗项目遗址点,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已成功申遗的汉函谷关遗址为中心,打造汉函谷关历史文化产业园,实施新安县委、县政府的既定规划;

一城:即新安古城。以复原明、清时期的古城原貌为中心,再现有着2200余年建置史的新安县的古城胜景,彰显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新安古城和汉函谷关历史文化产业园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两址:即高平寨文化遗址(新石器)和南岗文化遗址(商代)(同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用和汉函谷关基本相同的保护开发措施,打造两大考古遗址主题公园,让深埋地下的古老历史文明重见天日,展现新安河洛文化乃至华夏文化发祥地的恒久魅力,尽显辉煌灿烂的河洛文明成果;

一镇:即铁门古镇。在整个豫西地区,铁门古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拥有最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豫西名镇。复原铁门古镇盛况,再现古镇昔日辉煌,有助于提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唐志斋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有利于开发自然延伸至烂柯山的洞真观元代系列建筑群,从而整体提升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软实力。

打造新安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就可以将新安境内涧河流域灿若群星的杰出历史文化胜迹,如红线串珠一般,纵贯东西,融合南北,形成可以与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媲美的汉函谷关世界文化遗产杰出人文景观观光走廊,真正叫响“新安旅游强县”这个品牌,促进新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增辉河洛大地,造福新安人民。

三、新安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文化遗存清单

(一)一关——以汉函谷关遗址公园为中心:

打造新安汉函谷关文化产业园。依托汉函谷关四面环山、三面环水的区位环境优势,在核心区内,科学保护古城墙、古道路等历史遗存,保护汉函谷关遗址本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遗存的延续性。同时,依托汉关文化,打造汉关话剧影院、汉关考古遗址主题公园、汉关文化演艺广场、汉关文房四宝长廊、汉关艺术创作基地、汉关饮食文化长廊,将汉函谷关打造成集遗址考古展示、艺术创作、人文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此外,整合汉函谷关周围有杰出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修旧如旧,建成涧川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1、关东:

1)旧谷城:在县东北20里。《汉书》记高帝析新安之东为谷城,即此。隋谷州为谷城,今县东北20里有养马川,又名谷川,川多瓦砾。清光绪末,农民掘土,见废垣石基,长约1.5公里,并有石础,高1米余。近年还发现有城墙遗址,疑此为隋谷州城遗址。

2)宝真观:在县东北20里养马村,唐贞观3年建。

3)马谷城:在县东。

4)古圈城:县东四十里,孝水铺后,周围五里。元至正三年,义军刘奉屯军此地,内有少城,故址尚存。

5)洪教寺:在县东30里磁涧镇,元泰定5年建。

6)涧阳方先生庄:在县东15里,今磁涧杨镇村是先生故里。先生名泰,号涧阳。

7)太清观:在县东10里,元延佑四年建。

8)安乐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在城关镇安乐村西台地,面积200米×300米。

9)甘罗墓(含甘上卿庙):在县东八陡山上,明正德、清嘉庆间县令均为立石。甘罗故里,相传在县北白墙。墓在县东,甘上卿庙或立于其墓前。

10)八陡山古战场:在县东八陡山西北麓,是著名的古战场遗址。晋时,前赵大将刘黑大破石聪于此;唐初,尉迟敬德与单雄信在此大战;明末,李自成也曾在这里杀人无数。

2、关西:

1)紫霞园:吕都宪公建,在县城东门外,汉函谷关西。南引金水为池,与函谷关南紫霞关遥相呼应。(见“明、清新安古城”图)

由于汉函谷关建设控制地带西至东关街,东关街属新安古城开发范围,下文详述。

3、关南:

1)紫霞关:在汉关正南,介于汉关和奎楼山之间。紫霞关和紫霞园皆源于老子骑青牛过关,紫气东来而设;

2)豫西农专旧址(原中央农业科学研究所旧址):位于县东2里柳湾村。

3)文峰楼:位于县城东南奎楼山。明嘉靖40年,知县王州建铁塔于山巅,题曰“文兴宝塔”。万历间移塔于北山(慕容山),此地改建重楼,名曰望天楼。康熙18年,知县张绥远,改名为“魁楼”,今称奎楼山缘此。此山在同治元年(1862)以后重修城墙时被包于城内,城内有学道街连接学宫、川上书院和文峰楼。文峰楼,两侧有天仙殿和郭贞烈祠。宣统二年(1910)修陇海铁路时凿断奎楼山,城垣北移。

4、关北:

1)老子阁:在函谷关北,因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过关,著道德经5千言而设。 

2)玄武宫、五龙庙、子孙殿:均位于汉关北凤山,山巅为子孙殿,其下东为玄武宫,西为五龙庙。

3)刘猛将军庙:在函谷关东。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年年春秋祭祀,在民间刘猛将军又被称为虫王神。雍正三年知县王元蘅奉文建,乾隆33年知县邱峨重修。

4)窑场村东千家岭古窑场遗址:汉函谷关遗址申遗调查钻探发现,窑场村东千家岭6000平方米范围内有烧窑19座,由窑道、窑室组成,见红烧土及大量的板瓦、筒瓦残片,与建汉函谷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继盐东汉代仓库遗址之后又一重要发现,证明汉函谷关历史记载“北属于河,南抵散关”的可靠性。

(二)一城——以新安古城(见下图1、图2)为中心:

1、以明清新安古城楼、城墙和城壕为代表的古城池文化建筑群:

新安故城始建于秦代,遗址在今义马市与渑池县之间,后约于晋初东徙至今新安老城。原为土城,旧志称始建于汉初,明洪武间重建。原仅有东、西二门,成化十一年(1473)增修南北二门。嘉靖间增修东、西月城及墩台、铺舍。万历四十六年(1618)始修砖城。崇祯九年(1636),移北城墙之西半跨慕容山上,使城区扩大,城墙增高,名为“新城”。明末战乱中,城破。清顺治、康熙间修复旧城。乾隆二十六年(1761),淫雨坏城40余段,数年后始修复。同治元年(1862),捻军、太平军三破县城,为对付农民义军,统治者再次将北城墙筑于慕容山顶,更于东南方将文峰山(今奎楼山)包于城内,并用石起基,增设城上水道、墩台、更房等。宣统二年(1910),修陇海铁路时,凿断奎楼山,城垣北移。1930-1933年间,数有修建,并重修东南奎楼山石垣,接续旧城。1939年抗战中,为减少轰炸目标,国民党县政府下令扒掉县城墙、奎星楼和铁塔(在城北慕容山上,并非今铁塔山)。至解放时,原城墙已残缺不全。西北有一炮台。学道门及文峰山上各有一望楼。

1)城墙:

旧志载:民国时的县城,周长6里5丈4尺,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城墙:东、南、西三面均高2.5丈,惟北跨慕容山脊段稍低。顶宽1丈或6-7尺不等,底宽3丈,墙皆用石起基,高4尺,以上用砖。其中东南方新易石墙150丈。

2)城门:

东曰“瞻洛”,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修,易名“迎熙”;

西曰“通陕”,明隆庆元年知县陆书重修,,易名“庆成”;

正南曰“浴涧”,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殷铨重建,易名“通济”;

正北曰“风怀”,一名“拱辰”,乾隆二十八年知县陈宗溥重建,易名“望阙”;

东南曰“聚奎”,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刘登创建,门上并建楼三楹,曰“聚奎楼”;清雍正2年知县王元蘅改建,易名“璧联”;又建月城两门,东曰“山晖”,西曰“川媚”;

西北曰“超云”,一名“市巷门”,明万历四十年知县邵纯谦重修;

新城之北斗门:在超云、风怀二门之间,东向;

小水门:在城南墙浴涧、聚奎二门之间;

芝泉入泮水口:在城北墙北斗、风怀二门之间。

3)城垛:

据《新安县志》(韩、邱版)记载:当时查城上周围女墙681丈,共垛头1271堵,系乾隆二十七年上任知县周埙、知县陈宗溥先后修筑。

4)城楼:

新、旧城门楼共七座,加上新城之望楼共八座。除聚奎楼及新城二楼外,其余五楼均为崇祯末署知县颜日愉重修;东、西月城旧亦各有楼三楹,明嘉靖三十七年知县卢大经创建,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修,清顺治十三年知县俞逊又修,乾隆二十九年知县邱峨捐建增为重楼。

5)城壕:

西门外壕深七尺,引泥河水由壕入涧,壕上旧有石桥;城东、城北负山,城南临涧水,俱无壕。

(图1:明代新安县城图)

(图2:清康熙年间新安县城图)

2、以明、清新安县衙为中心的新安古县衙建筑群(如下图1、图2)

(图1: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建新安县衙之示意图)

(图2:乾隆二十九年,知县邱峨捐资重修之新安县衙原貌图)

新安古县衙:中为县堂,元至大四年,河涧李恭自彰德录事来新安创建;明洪武三年,知县丁廷举重修;嘉靖四十四年,知县王训重建;乾隆二十九年,知县邱峨捐资重修,共有大小厅堂馆所各类房屋200余间:左楹为官库,右楹为仪仗库,堂后为知县宅。东为幕厅,厅东为典史廨厅;南为吏、户、礼三房;又南为观涧楼;又南为预备仓。西为承发司,司南为架阁库;又南为兵、刑、工三房;又南为映山楼,又南为官库甬。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东为土地祠;祠南为申明亭,西为狱墙,南为旌节亭。南为谯楼,即县大门,旧临街市。府馆二,在县门东、西各一,后西府馆改为常平仓。布政司、按察司均在县治东;函关驿,在县治西;又浴涧门西有函关驿小厅,即驿丞廨;新安递运所,在七里站;石斧涧递运所,在县东三十里;僧会司,即宝云寺;道会司,即烂柯山洞真观;演武亭在西门外(今校场大街);迎候亭,在县东关内;官马厂,在县治西南城内。

3、以儒学学宫为中心的新安古代书院建筑群:

1)儒学(俗称学宫,如下图):位于县城东门内,即今新安二高和北关小学校址。原在县治东南,元至元癸巳年,知县张臣泽徙建于此;成化十四年,知县许钟重建:中为文庙,左为东庑,右为西庑,南为戟门,外为泮池,又南为棂星门。文庙后为敬一亭,亭后为明伦堂。东为进德斋,又东为启圣祠;西为修业斋,又西为射圃。堂之后为爽堂,堂之东为馔堂。嘉靖三十六年,新安知县卢大经在泮池以北的戟门东、西两侧,创建名宦、乡贤二祠;又在馔堂东北修建了号房。

2)川上书院:创办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设在新安县城南的奎楼山西麓,涧河岸边,是著名理学家孟化鲤的讲学处,前来求学之士涉及陕西、河南、山西等数省。前为两贤祠,祀尤西川、丘方山二先生;祠后为宗贤楼,会学讲贯于此。尤先生殁,即祀先生于楼中,以郭士悫、黄道、杨道醇、孟化鲸配。

3)芝泉书院:明朝天启二年(1622),由南京兵部尚书、理学家吕维祺创办,是名儒吕明德先生(即吕维祺)讲学处,位于城北后贯沟芝泉上。中立七贤祠,祀宋程颐、程颢、邵雍、司马光、以及明曹月川、尤西川、孟化鲤七主。该书院存续时间很长,清朝嘉庆元年(1796)被当时的知县从城北的芝泉移建到县城西街。 

4)东垣书院:知县张济世于清朝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在县察院行台(今二高印刷厂附近)改建,位于学宫东南侧;悬额一,联三:

①此间童冠如沂水,何处弦歌非武城;

②戟门泮藻通芝水,鹿洞皋比驻马陵;

③何地无才,在青要、玉斗、黄河诸奥宇之间,自多秀气;斯文未坠,至云浦、方山、豫石三先生而下,必有传人。

4、以吕公祠、孟公祠、八蜡祠、城隍庙、文昌祠、马王庙、钱宣靖公祠、观音阁、宝云寺等为代表的宗祠寺庙文化建筑群:

1)孟光禄祠:为明理学孟化鲤立,正祠前后各三楹,门二重,亦各三楹,围墙四周,在城东门内大街,南向,门外有碑,有照壁,有坊曰:伊洛源渊。

2)乡贤吕公祠:为明右都御史吕孔学立,正祠三楹,二门一楹,大门三楹,围墙四周,初在仁孝巷,开门西向;后改入东西大街,南向,街南有照壁一座,因公尝旌孝旌义,邑人请额其祠曰:仁孝。

3)曾公祠:为明知县曾唯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县城内大街,门南向;

4)邵公祠:为明知县邵纯谦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东关南向;

5)刘公祠:为明知县刘懋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西关南向;

6)解公祠:为明知县解应元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西关南向;

7)陈公祠:为明殉难知县陈显元立,其祠三楹,左右庑各三楹,门三楹,围墙四周,在函谷关内路北。康熙四十六年,知县陆师创建,邑人旧立垂芳碑一通,在东门内八蜡祠之前。

8)佟公祠:为清朝知县佟希圣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城内大街,南向,祠内有感戴碑一通。

9)王公祠:为淸知县王登魁立,其祠三楹,围墙四周,在城内义学后,南向,祠前碑一通。

10)社稷坛:在县西门外;

11)风云雷雨坛:在县南门外;

12)邑厉坛:在县北门外;

13)关帝庙:在县西门内;

14)宝云寺:在县北慕容山畔,金大定29年建,元至正8年重修。

15)斗城:在县城北慕容山后,俗称金斗城,为慕容垂屯兵处。

5、以东西大街、丁字街、城隍庙东街、学道街、十字街、里仁巷、寺巷等为代表和以大成坊、河岳钟灵坊、孟源坊、既济坊、承流坊、宣化坊、里仁巷坊等为代表的街巷坊第文化建筑群:

1)东西大街:有盐商总埠,有当商,即今魏郡大街。

2)丁字街:在县治前,又名新街。

3)城隍庙东街:在县治东。

4)水道胡同:在县治东。

5)学道街:在学宫前,即今小南门胡同。

6)学宫胡同:在学宫墙西,即今大操场胡同。

7)十字街:在县治西,即今十字街。

8)里仁巷:在县北门内。

9)寺巷:在县小北门内,即今北门胡同。

10)厂胡同:在县治西南。

11)吕尚书第:为兵部尚书吕维祺宅第,在东西大街儒学和察院正南,布政司东。

12)大成坊:在文庙外。

13)河岳钟灵坊:在儒学门外。

14)既济坊:在十字街南。

15)承流坊、宣化坊:均在县治两旁。

16)里仁巷坊:在北门南街。

17)孟源坊:亦称“伊洛渊源坊”:在城东、南门之间,祠前。为理学孟化鲤立。

附:以下坊表或在城在乡,暂不可考,列此备查:

1)进士坊:为李哲立。

2)鹏博万里坊:为举人陈善立。

3)云梯坊:为举人刘俊立。

4)进士坊:为刘竣立。

5)豸史坊:为李哲立。

6)大方伯坊:为王允立。

7)经元坊:为举人常真立。

8)司谏坊:为刘聪立。

9)进士坊:为张澍立。

10)兄弟齐名坊:为举人郭珏、郭瓃立。

11)世科坊:为举人方规及子方泰立。

12)凌霄坊:为举人韩昭立。

13)文魁坊:为举人韩琚立。

14)丛桂坊:为举人张澍、张澜、张溥立。

15)世科坊:为进士张澜立。

16)鸿胪坊:为序班龚兴立。

17)敕封坊:为敕封吏部主事孟秋立。

18)太守坊:为韩廷干立。

19)进士坊:为徐自省立。

20)独掌丝纶坊:为中书郭如星立。

21)天朝耳目坊:为吏部给事中郭如星立。

22)天垣都谏坊:为都给事中郭如星立。

23)龙章宠锡坊:为敕封给事中郭时安立。

24)两世铨衡坊:为吕孔学及子吕维祺立。

25)一门节孝坊:为牛氏及子吕孔学立。

26)孝子坊:为贡生郭价立。

27)贞节坊:为陈述孝妻郭氏立。

28)赈饥坊:为尚书吕维祺立。

6、以毋丘兴盛墓、钱学士墓、吕都宪墓、吕太傅墓、佟县令墓等为代表的陵墓文化建筑群:

1)毋丘兴盛墓:在县城北慕容山下。《水经注》:皂涧水南流迳魏将作大毌丘兴盛墓东。

2)钱学士墓(含其孙钱中丞墓,祖孙同茔):宋宣靖公钱若水墓,在今城关暖泉沟。其孙钱纬,仕至殿中丞,与钱学士同茔。

3)吕都宪墓:明赠左都御史吕孔学,墓在县城南玉屏山下,墓前翁仲石麟毁于大跃进年代。

4)孟光禄墓:在县城东门外一里,函谷关之北原。公讳化鲤,万历间仕至文选司员外郎。

5)吕太傅墓:在县城东门外北关岭上孟光禄墓之北,俗称吕家坟。

6)佟县令墓:名希圣,调任迁江,卒于官,邑人迎葬城东北20里王府庄。

7)王县尉墓:康熙间,典史王士禄,四十九年卒于官,贫不能归葬,邑人权厝于郭北后峪东偏,立碑志其墓。

8)王节烈墓:王萃秀妻,墓在县城东门外,文峰山下,前建节烈祠。

(三)两址——以高平寨文化遗址(新石器)和南岗文化遗址(商代)为中心:

1)高平寨文化遗址群:

1)东窑遗址(新石器时代):在铁门镇东窑村东。

2)克昌遗址(东周):在铁门镇克昌村。

3)土古洞遗址(周代):在铁门镇土古洞村。

4)暖泉沟遗址(商代):在城关镇暖泉沟村。

5)七里站遗址(周代):在城关镇王庄村七里站。

6)嶡山遗址(周代):在城关镇嶡山村。

7)城关遗址:位于县城中部,面积27万平方米,属宋元时代遗址,产品种类有碗、盘、盏、洗盆、瓶、高足杯、罐、钵、豆、瓶,花色有天蓝、天青、和豆青。

8)吕忠节公高平祠:讳维祺,兵部尚书,以理学忠节,邑人食惠感德,建祠于高平寨。

9)金斗道观、薄姬庙:在薛村南金斗山上。今人司小康已重修,不再赘述。

10)李淳风墓:在克昌村,墓主乃岐州雍人(今陕西凤翔县南),精步天历数,终太史令。

11)忽哥儿墓:元忽哥儿墓,在克昌村东北里许。民国二十三年春,村人耕田获其墓碑,文曰: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进封忠愍侯忽哥儿之茔,奉孝男监察御史帖木儿不花立,至正三年通举大夫郑立书。

2)南岗文化遗址群:

1)新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在铁门镇铁门村西北新村。

2)卫氏紫薇轩:在县西15里铁门镇省庄村。

3)华严寺:在县西15里铁门镇省庄村,金明昌六年建。

4)苏秦墓:在县西20公里铁门镇芦院村。苏秦本洛阳人,师事鬼谷子,后佩六国相印,卒葬于此。

5)韩擒虎墓:隋上柱国韩擒虎墓在庙头村,墓前有韩王庙,即今庙头学校校址,庙院早废,墓冢已平。

6)韩柱国祠:为隋柱国韩擒虎立,在县西北20里庙头村,宋乾德五年重建,太宗太平兴国六年重修。正殿三楹,拜殿三楹,前以舞楼三楹为门,南向,周以墙垣,今名为韩王庙。祠后即其墓,高丈余,树柏成林。 

7)袁天罡墓:在铁门镇南岗村。袁天罡,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令。

8)绿雨湾:吕司马建,在县西十里,植柳千株,远望青碧,因以为名。

9)九龙圣母庙:在庙头东北龙涧村。

(四)一镇——以铁门古镇为中心:

1)千唐志斋:墓志铭博物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基本开发到位,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2)张钫故居:近几年已基本开发到位,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3)铁门古镇: 

1)城门:

东门题额“拱阙”,张钫题联:百二关山严凤阙,五千道德跨龙门。东门内有“东阁”跨街而建,阁至东门长约50米,用同瓮城。

西门题额“铁门镇”,原址在今长街尽西头,向西南拐弯处,即今铁门火车站东台下西侧。于右任题额。此门接纳崤函之气,出门即为西通长安之大路。

北门题额“凤舞”,原址在今凤凰山北陇海铁路立交桥下,铁路南桥柱东侧。门外为杨老凹通向西北乡洪阳之大路。

南门题额“龙飞”,面对涧河,门外五米石台下即河道。过河有乡道通宜阳盐镇。

2)城墙:

用土夯筑,由南门向东北顺河而行,近东门南、北百余米,改由红色砂岩堆砌;向北仍为夯土墙,约百米向西,乃小北门,又向西直行至镇北门,仍夯土墙;北门向西,依凤凰山势而起,至岭上乃小西门,向西顺土崖之势西行和西门相接;而后南行约百米拐直角沿西沟而下之小溪向东,近200米乃小南门,向东直至南门,均为夯土墙。

4)烂柯山洞真观:道教圣地、元代皇家园林,在县城西南25里烂柯山下,即王乔洞,元大德年建,王志真修广云堂,凿二石洞,玄真逸人、广微天师题其额曰“清虚宫”,至大三年提点张渊勒石。

5)顺庆寺、青龙寺:一在铁门镇涧水之西凤凰山西麓,嵩岳中学旧址;一在铁门镇涧水之东,青龙山下。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继成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明成化五年(1469年)更新;嘉靖九年(1530年)修补。

6)白起城:在县西15公里凤凰山,相传秦将白起屯兵于此,故址尚存。

7)白超垒:在县西北15里,铁门东15里。垒当大道,左右有山,道从中出,垒侧旧有坞,又名白超坞,亦为故冶官所在,乃三国时冶铁遗址。汉末黄巾事起,白磊筑此垒以自固。东魏修筑为城。

8)方阳书院:清同治十一年(1871),进士怀庆府教谕韩瞻斗,因母丧归里守制,创办于庙头村韩王庙内。

9)成德书院:清末设于铁门芦院村。

10)云阳书院:设铁门高沟村,清末郭文池创办。

11)陈县令墓:邑侯讳显元,蕲州人,明朝殉难于县西30里阙门塞(今铁门),土人负土成坟。

(五)与涧川杰出历史文化观光走廊密切相关的古“新安八景”之五景:

1、汉关晓月:观景点在汉函谷关东涧河北岸,以汉关为背景,自东往西看;

2、涧水秋云:观景点在北自汉函谷关、中经奎楼山文峰塔、南至奎楼山下南湾村涧河岸边一线;

3、芝泉入泮:观景点在按原貌修复后的学宫(儒学)内外;

4、夷里温泉:观景点在县城南二里暖泉沟内;

5、烂柯仙迹:观景点在县城西南35里烂柯山下。

吟啸斋主,新安石井人,笔名沙淘金。一生坎坷,年届知命。忝入杏坛,误人子弟;酷爱文学,自娱自乐。中学高级教师,县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市业务标兵、骨干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两项省级科研课题主持人,学习周报特约撰稿人。

敬告亲爱的读者:

您好!衷心感谢您对原创文章公众号“剑鸣涛声(jianmingtaosheng)”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龙泉夜夜壁上鸣,文章高振海涛声!原创文章集散地,自由思想跑马场!第一时间,零点推文。天天有原创,日日有惊喜!平凡人物,现实生活,真情实感,感人至深!文学作品,学习宝典,高考在线,写作指导,书信日记,丰富多彩!相逢剑鸣涛声,伴您幸福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城西大门 八关之首 巍巍函谷关
我所知道的家乡新安
初游“克拉克瓷”南胜窑遗址
【黄氏文化】古代名人系列篇:岭南人文初祖——孝子黄舒
嘉庆《洪雅县志》坛庙 | 古伯良
《莱阳历史文化溯源》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