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践论》简读

  毛主席的《实践论》论述了认识与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即人们头脑中的思想和现实中的行动的关系。学习《实践论》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此一条,就值得普通人学习。绝大多数人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完全没有概念,建议读者反复阅读原文,完全掌握毛主席的《实践论》思想,并在生活中运用。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满足吃喝拉撒睡行等生存需求),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认识是外在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既然认识是外在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那么认识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比如太阳东升西落,有人说成西升东落,根据长期经验观察,这显然是错误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归根到底要靠实践。人依据头脑中的思想,去观察或者改造外界事物,如果头脑中的预期与外界事物的发展相符,那么认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有缺陷或者错误的。

        在实践过程中,人通过眼耳口鼻皮肤等感官接收外界事物发出的各种物理信号,然后感知到了外界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感觉和印象,这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感觉和印象(直接经验),是认识的起点,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大量的感觉和印象。所以说,想要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就必须与事物接触,就必须实践,建立起直接经验。为什么数学物理难学?因为抽象,因为不够具体,没有感觉和印象,没有直接经验,所以难以理解。并且后面的知识以之前的知识为基础,所以一旦某个环节不懂,后面就难以学好,继而失去信心,厌学。

        随着实践的继续,同一事物引起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量变),便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概念(质变。从大量的印象中归纳、抽象出概念,这就是量变产生质变在认知上的体现。没有足够的数量,是无法找规律,无法归纳抽象的。也就是没有量的积累,不会有质的改变。有了数量的积累,不主动去归纳抽象找规律,也就止步于经验而已)。概念在人脑中是事物属性的集合。比如“苹果”这个概念,在头脑中对应的是“水果,球体,外皮绿或红色内白,甜的,脆……”。人用概念来表征客观存在的事物。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有了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依照客观事物的联系,建立起头脑中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得主观世界(人脑中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统一。这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建立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认识的过程至此还没有完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重要的不是拿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解释世界,而是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却把它束之高阁,那这种理论价值为零,无意义。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如果能达到预想的目的,那么理论是正确的,如果不能,那么需要修正、发展理论。

        在实践过程中产生认识,用认识去指导实践(认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发展认识(如果实践与预期不一致,则修正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其实实践也塑造人,你的实践经历定义了你的人生轨迹,定义了你的命运。你的所作所为定义了你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实践论
【毛选】实践论 (经典语句)
《实践论》导读
实践论读后感3000字
《实践论》读书笔记
8.31学习《实践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