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结“自我”之惑

说明:本文是通过网络文章剪辑得来,只有“为什么需要自我”属于原创。

什么是自我

所谓的自我,指的就是各种的概念、记忆、结论、经验、可以被道出或不能被道出的意图、想要或不想要的状态或无意识里所累积的各种记忆-包括种族的、团体的、个人的或宗族的历史。

自我也是个体在社会成长经历中,搭建的各种形象、标贴的总和。自我是个体在各个维度上属性的集合。比如身高,比如肤色黄种人,比如学历低。

我们的身心中并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自我不是真正存在的实体。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自主或不自主的把自己界分成不同的国家、种族、阶层、职业、角色、兴趣、爱好、价值观、意识形态种群,并在反复的关系碰撞、伤害中不停调整,找寻着最佳的安全感角度,精心构建着自我。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在为自我填充这一个个意象。财富,权位,知识,还有你执着的任何东西,如果它没有伤害到他人,我想这些都是好东西,但是只要你没有认清这些东西和你的本质是完全无关的,只要你还在这些事物上建立认同感,那你所得到的一切不过是加强我执而已,而当那个意象破灭,则痛苦就将来临。

自我体现在生活中并且随着实践经历而发展

作为一个终极目标,“真实自我”可能是虚幻的,但在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我们的成长却是绝对真实的。也就是说,所谓“真实的自我”,并非一个我们能够把它放在思想中观察、剖析的东西,而是当我们投入地生活,认真地行动时,自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

“真实的自我”不是跑道上的终点线,而是流动不拘的。它不在我们臆望中理想的远方,而在于切实生活的当下。想要“追寻真实的自我”,首要任务并非追问,而是真诚地进入生活,进行体验,做出选择,承担后果。

为什么需要自我

自我是个体在社会成长经历中,搭建的各种形象、标贴的总和。自我是个体在各个维度上属性的集合。人需要对自己对他人一个相对稳定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认识自己或者他人呢?那不就是给人贴标签,在各个维度的属性上给人打分嘛。别人对你的形象,你的评分,决定了别人怎么对待你。是不是因此,我们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如此在意自我?因为关系到生存资源!

什么是自我执着

我执即是对构成自我的这些形象、标贴的执着和坚守,比如自己是中国人,见不得别人说中国人的不好,自己信仰基督教,不能忍受别人对基督教有任何微词,自己是回族,不能接受别人对回族人习俗的指指点点,等等等等。

当你执着于自己这些标贴、形象、价值观、道德规范、意识形态、行为习惯时,任何的反对意见很容易就会引起你各种各样的烦扰。

但是我们要考虑清楚,我们执着的这些东西,有意义吗?它们的根源从何而来?

今时今日你继续维护它、坚守它的理由和根基还存在吗?比如道德规范,以前国人好留长辫,不剪指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今时今日,你如果留个长辫,岂不被人笑掉大牙?以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但杨贵妃的时代又以肥为美,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价值观、意识形态、道德规范俱是如此。

任何想要永恒的东西,都会发馊变臭,遭人耻笑,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认知范围也在不停扩大,执着于旧的知识、思想、观念没有太大的意义,只会徒增内心的各种钩子,不断引来不尽的烦恼、担心与恐惧。

我执就是在外在事物上所建立的那个虚假的自我感( 这里的外在事物还包括你的情绪和念头)。无论你执着什么,你就是在把它当成自我的一部分,而那个东西就是你「我执」的体现。在根本上,并无一个实体的,不变的「我」存在。

不要自我执着,不要自我美化,不要虚假幻想,因为此类行为都属于精神内耗,浪费精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人领导力提升快
“伦理”和“道德”的区别是什么?
论文:浅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
穆吉:你非你,真正的你没有这个“你”
试论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时代的注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