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锐评丨地铁成了“快递员”?这样的资源挖潜不妨再多些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一千公里,居全国第一,重点功能区基本实现轨道全覆盖,发展地铁物流有着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北京常住人口逾2000万,每日收寄投递快递量约1500万件,对城市交通、环境等都形成不小的压力。着眼于现实,运用地铁的“闲时流量”开展快递运输,变“拉椅子”为“拉箱子”,实现运力的“削峰平谷”,既可极大提高快递的配送和周转效率,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提升地铁效益,更为城市挖掘公共资源潜力、提高城市治理质量形成了示范。地铁网、物流网、生活网的“三网融合”,可谓多赢之举。

对于许多大城市而言,市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公共资源供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城市发展不能是“摊大饼”,公共资源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做加法,尤其是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全力挖掘现有城市资源的潜力,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就成了城市治理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从整治背街小巷点缀口袋公园,到星罗棋布的文物古建被活化利用实现“开门见文化”,再到忙时送人、闲时送货,利用轨道交通实现“人货共享”……一系列生动实践,充分说明治理部门主动换位思考,积极向前一步,就很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资源大有潜力可挖是城市治理的共识,但很多时候“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窘境,限制了不少资源盘活的效率。就拿各种桥梁下的闲置空间来说,立交桥、匝道桥、跨线桥、线性桥等空间形态各有不同;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空间面积差距很大,单靠相关部门挨个勘察、一桥一策,显然力有不逮。而依靠周围居民的提意见、谈诉求,天宁寺立交桥下很快实现了从封闭昏暗“灰空间”向运动场等城市“活力空间”的转变。事实上,盘活旧厂房成为文创空间、一部分公交专用道周末放行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双向奔赴,都离不开“接诉即办”“吹哨报到”等城市治理制度创新的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度挖掘公共资源潜力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事,更需要人人参与、共商共治,用制度创新培厚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汲取“无穷的群众智慧”,才会有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挖潜之举”在城市中不断涌现。

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以人为本、将心比心、积极行动,以精细化人性化的举措盘活城市资源赋能城市治理,让更多人有获得感,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锁乱象凸显城市治理困境
【规划管理】面向整体性空间治理的土地整备机制探索——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黄浦江、苏州河岸线正创下这三“最”:连续贯通最长、功能最丰富、更新区最大
智库视点|中国特大城市更新的经验及启示(...
推进健身场地建设 助力新型城镇化
在地下空间资源中邂逅日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