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榆林市城市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2014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三期叠加带来的不利因素,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自主创新为抓手,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年经济呈现低开稳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榆林全市辖111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96平方公里。

(一)人口与就业稳步增长

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373.84万人,出生8.34万人,死亡3.87万人, 338.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2.26万人,城镇化率为53.86%,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

2014年末全市城镇年末单位从业人员42.1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0.28万人,增长16.7%,第二产业18.1万人,增长2.5%,第三产业23.72万人,增长2.5%。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5.43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增长6.9%

(二)综合经济平稳运行

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20.58亿元,比上年增长9.0%,经济总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省第二,经济增速超全国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0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966.78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808.76亿元,增长7.2%。人均生产总值86482元,是全省平均水平近2倍。

财政收入小幅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677.5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地方财政收入达267.84亿元,增长13.6%。全市财政支出423.54亿元,增长0.3%

金融保险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18.24亿元,比年初增加189.54亿元,增长7.8%;各项贷款余额1935.71亿元,增加131.91亿元,下降48.4%。全年保费收入29.36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财产险17.40亿元,增长7.4%,人身险11.96亿元,增长29.6%;保险赔款、给付11.42亿元,下降4.7%,其中财产10.25亿元,下降5.1%,人身1.17亿元,下降0.9%

(三)工业生产稳步回升

截至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710户,其中内资企业706户,港澳台企业1户,外商投资企业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完成产值3327.10亿元,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8%;轻工业完成产值66.75亿元,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22.57万人,比上年增加6.52万人,企业利润总额96.07亿元,比上年增加49.39亿元,企业效益逐步好转。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保持平稳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9777公里,比上年增加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38公里铁路运输中,货运量16073万吨,客运量538万人次;公路运输中,货运量15108万吨,货物周转量5220045万吨公里,客运量328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82066.29万人公里;民航运输中,货邮量3112.3吨,增长8.2% ,吞吐量139万人次,增长16.4%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90855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89982辆。轿车保有量393601辆,增长7.0%,其中私人轿车368313辆,增长8.5%。进口车辆32084辆,增长3.0%,其中进口轿车31846 辆,增长3.0%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8.80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 2.43 亿元,增长5.3%;电信业务收入36.37亿元,下降4.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37.6万件(其中包括贺卡60.58万件),订销报刊累计4206.21万份,订销杂志累计185.83万份,邮路长度达到26477.8公里,其中农村投递线路25913.3公里。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21.1万部,其中固定电话52万部,3G移动电话294.32万部。

(五)贸易与旅游业较快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31.05亿元,下降2.9%。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03亿元,增长3.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90.63亿元,比上年增长8.0%;餐饮收入30.58亿元,增长3.9%。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实现商品零售额2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0.6%。 其中,吃类商品10.98亿元,增长9.9%;穿类商品9.23亿元,下降1.5%;用类商品185.16亿元,下降0.4%

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总社50家,分社28家,服务网点18家,星级以上饭店29家,AAA以上景区1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旅游收入95.25亿元,增长27.0%

(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7.04亿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本市固定资产投资1396.50亿元,下降12.4%;跨区投资217.57亿元,增长8.3%;农户投资32.97亿元,增长0.3%。在本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8.25亿元,下降1.3%,其中,农业投资9.58亿元,下降30.6%。第二产业投资748.95亿元,下降28.8%,其中,采矿业投资342.58亿元,下降22.6%;制造业投资230.04亿元,下降49.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2.04亿元,增长30.0%;建筑业投资5.87亿元,下降74.4%。第三产业投资619.30亿元,增长20.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25.53亿元,增长12.0%;批发和零售业投资49.07亿元,增长114.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投资12.64亿元,增长715.1%

(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24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215所;职业中学20所;小学438所;幼儿园933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累计招生190194人,毕业172156人,在校学生数609011人。在校学生中,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4631人、中专6923人、高中77426人、职中20105人、初中97238人、小学228562人、幼儿园163702人、特殊教育424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6735人,代课教师1564人。学前、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5.18%99.82%99.75%

全市组织评议登记科技成果61项,其中科技成果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11项,获“陕西省年度科学技术奖” 7项。申请专利1177件,申请发明专利524,授权专利475件,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5.07亿元。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影剧院13个,文化艺术馆13个,艺术学校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站226个,博物馆、纪念馆16处。全市广播、电视转播台1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4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41%。经初步核算,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39个,其中,医院105家,社区服务中心(站)38家,卫生院231家,村卫生室3855个。共有床位17248张,其中医院病床13448张,卫生院病床346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245人。已建成三级综合医院3个,二级综合医院15个。共有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中医医院15个,专科医院20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3.6万人,参合率达97.45%

全年共举办各类大型体育活动244次,其中市级举办23次。全年共派出596名运动员参加省运会的所有18个比赛项目,共获得金牌188.5枚,银牌82枚,铜牌70枚。完成了年度国家、省级各项体育惠民工程,实施了13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个社区路径配送工程,14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入675万元市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市12个县区实施市级全民健身亮点工程、社区器材更换工程、农垦系统健身工程和“三访五促”器材配送工程。年末拥有综合档案馆13个,专业档案馆3个,馆藏案卷86177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57902件,馆藏资料11032册。

(八)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65元,比上年增加2845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730元,比上年增加1043元,增长12.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1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97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8%。年末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7.06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5.4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5.61万人,工伤保险人数37.5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8.58万人。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5个,拥有床位6114张。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83万人,城市居民人均月低保标准400元,农村居民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2320元。

(九)安全和社会治安逐步好转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30起,比上年下降5.6%。死亡213人,下降5.3%;受伤293人;直接经济损失4483.55万元。发生一次死亡3人较大事故3起,死亡10人。发生死亡10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未发生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十)能源电力消费稳步增长

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265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8.3%,全社会用电量266.09亿千瓦时,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220.92亿千瓦时,增长12.7%,居民生活用电130.08亿千瓦时,下降0.7%

(十一)环境保护显著提高

全年榆林城区二级以上天数336天,比上年增加14天,其中达到一级标准天数为93天。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0.08万吨,比上年下降1.2%,工业废水排放量6254.68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公共设施服务相对滞后

近年来,榆林城区道路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2014年,榆林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稳步推进,榆阳河大桥和东山大道激活了东沙片区发展,长安路、滨河路的新建扩大了老城区的范围。但同时相对应的公共设施服务没有跟上,公交路网布局、公交场站及相配套的公共设施服务建设滞后,局部城区的排水管道、公共卫生设施还没有进行改造,公园绿地绿化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城市的社会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榆林经济的跨越发展,带来城市扩容,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就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诸如:住房、医疗、子女上学、就业、治安、棚户区改造、城市扩容及新规划涉及的拆迁安置,工业化进程涉及的土地产权出让等问题不断云集,需要城市综合管理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三)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

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行业、职业、资源占有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加之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群体,使得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6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9730元,城乡收入比为3.04:1,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但远高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2.8:1的标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还很艰巨。

(四)消费缺乏活力,重点消费领域动力不足

煤炭产能过剩,增速下滑;榆林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下游行业不振,抑制了消费的增长。其中,煤炭运销持续下滑是直接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不振的重要因素。

随着公务用车标准的出台,对我市乘务车消费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公务用车消费本身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受煤炭市场大幅萎缩影响,商用车市场需求降低,导致运输市场运量下降,载货车库存上升,商用车市场出现严重低迷的态势。          

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我市高档餐饮住宿受到较大冲击,门庭冷落,营业出现负增长。

三、加强我市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交交通线网,加快城市公交场站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卫生、医疗、警务室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可。

(二)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社会和谐度

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将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服务管理的重点,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当前要协调处理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如:土地纠纷,就业安置,房价下跌造成市场动荡,环境污染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合理的解决,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维持社会稳定,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管理的方法和制度,一方面构建良好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社会综合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综合管理服务。

(三)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目前低收入群体中,农村居民占居主导地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首先要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实行财政对农业企业的技改贴息扶持政策,实施好“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增收渠道。在挖掘农业产业本身潜力的同时,积极做好二三产业的文章,加强农民素质的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完善劳务输出的服务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范化、系列化程度,加大劳动力转移的数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农民进城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线。重视乡村公共产品提供明显不足的问题,在规划上、理念上、政策上予以倾斜。

(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激活重点领域消费市场活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电子信息、通信产品、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休闲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增长迅速,要不断关注消费市场的趋势变化,积极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我市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活我市重点领域消费市场活力。煤炭、汽车、住宿餐饮等是我市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特别是煤炭消费。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加大煤炭外销力度,改变营销理念,走出去积极拓展全国市场。通过政府搭建销售平台,广泛宣传推广“榆林煤”的品牌效益,不断提高“榆林煤”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榆林市统计局综合科

20157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峪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佛山全市GDP破8000亿 第三产业增幅居首
2010年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原来你是这样的“商丘”!
拉萨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灵武市社会事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