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明地名故事 | 四吉堆:民风温情拂面来

“四吉堆”,市井习称地名,在昆明华山东路与华山南路交会处的周边区域。《辞源》注释:“聚土曰堆。”

此地不是人为聚土,它位于祖遍山东南麓山脚,山坡余脉朝不同方向分岔,形成几个丘状土堆。古人习惯用自然形成地貌特征来命地名,基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取“四季吉兆,四邻吉祥”之意,定了这个地名。

1936年,政府按五华山方位重改路名,将四吉堆北面的永宁宫坡称为华山东路,将西面的书院街、红栅子定为华山南路,但市民仍习惯于原先的叫法。

清代,四吉堆西面,今省政府岔路口和东面华山南路口分别设有红色栅栏,由多根直径十几厘米的木杠排列,坚实牢固,主要用于夜间防盗,清晨卯时开栏,夜间亥时关闭。至于城中为何在此处设障?不得而知。清末,两道栅栏尚存,民间呼之“红栅子”。

民国初期,此地形成居民区,呈放射状通衢四方,向东经左家巷顺坡而行,可通报国街、兴华街和大、小绿水河;东南经如意巷至长春路;向西过马市口可达小西门;向北顺坡而上经平政街能抵圆通山。

这里另一特点是闾巷纵横,曲径通幽,分别有布珠巷、黄河巷、柿花巷、五华坊、左家巷、楚姚镇巷和咸宁巷等,如此四通八达,行走自如,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这里市井味特浓,菜市、茶馆、中药铺、医馆和小食铺都聚于此,居民朝夕相处,民风世代难变。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南来北往,东徘西徊,大家都是熟人,见面点个头,打声招呼,习惯问候语是“你家给请啦?(您吃了吗?)民风从民间拂来,平常中透着天长地久的街坊之情。

李继昌

早先,有名的“李继昌医馆”就在此地。李继昌(1879~1982),出身中医世家,字文祯,祖籍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辖)。清“嘉定屠城”时,举家先迁到云南澄江,后定居昆明。其父在民生街宽巷口开业行医,医术高且医德好,名重当时。李继昌自幼受家父严教,13岁入正义路“衡源号”中药店为徒,勤学苦练,以身试药,博览医书典籍,遍识中药之性,又得祖上秘传真功绝技,18岁时持官方颁发“行医执照”,在四吉堆挂牌应诊,独立行医。黑漆木板上赫然写上自己名号,是为招牌。

他不为家学桎梏,不存门户之心,不怀轻视之念,深究中医各派学说,融会贯通,且对西医不抵制不偏见。1907年,入法国医院附属医学专科学校研习西医,上午读书,研读医疗理论,下午行医,实践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历时五年,黄卷青灯,穷研苦索,成绩优异,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以补岐黄所不足,成为云南中西医结合先驱之一

李继昌医术精湛,临床诊治一丝不苟,耐心接待求诊患者,娴熟运用望、闻、问、切,审证确切后才写出脉案、病因、治法,并按“君臣佐使”原则开出药方。

他也会接受街坊请求,到病家出诊。某家若有急重病人,只要敲门去叫,哪怕深更半夜,刮风下雨,都会马上赶去。时日一长,深得居民信赖与尊重。特别是他态度和蔼,责任心强,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情和注意事项;给患者看病时,声音并不大,显得很柔和,让人听后感觉是与邻家好朋友在聊天,完全没有医患间的隔阂。令人惊奇的是,并不算大的声音能清晰传入患者耳里,听见话语的人竟会有病痛减轻之感,加之笑容里透着真诚,且不说手到病除,光是无微不至和细致认真的诊疗,对患者来说,精神上就是很大的安慰。

“仁爱救人”是中国传统医德的指导思想,医术与医德融为一体是中医特色,这一点他做得尤为突出,其座右铭曰:“人无贫富,求无不诊。”他以仁心济世,以仁术救人,对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旧时,社会福利保障差,不管何种职业,看病吃药自掏腰包,一般家庭不敢乱花钱,若得小病很少进医院,往往是“拖好”的,直到病重了,去大医院看不起,多半会到私家诊所看病。李继昌对患者顾忌了如指掌,释疑解惑往往一语中的,言简意赅,令病人心悦诚服。他收费合理,甚至免费看病,对贫穷患者慷慨“义诊”,馈赠药物,全然真心诚意去亲近和对待病人,因此患者也积极配合,从而迅速见效。但凡疫病流行,他会率徒弟巡回医疗,为百姓施医送药,治愈患者。云南“重九起义”期间,他率家人和徒弟积极救护革命军伤员。抗战期间,他又慷慨解囊,捐款支援前线。

市井称私人诊所为“街医馆”,医者为“医倌”,对于德艺双馨且受人敬重者,称其为“先生”。昆明人盛赞李继昌“医道通神”,发自内心地尊敬和认可。他排行第三,时人尊称“李三先生”

李三先生有“三不”:不喝水、不抽烟、不饮酒。原因是看病时喝水易小便而耽误就诊时间;抽烟好坏且不谈,他怕口臭而对病人不礼貌;酒虽有一定好处,但他深知人命关天,患者至上。这些都让人想起一对联:“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万姓之苦。”

他擅长妇科和儿科,在治病救人的实践中,注重人体本身的正邪消长,总结出“有邪必先祛邪,祛邪不可手软;邪去然后扶正,正虚特者时,亦当扶正祛邪并用”的主治原则。他亲制治疗小儿疳积的“鸡肝散”、用于跌打损伤的“英雄独一丹”及专制妇科的特效药,疗效极佳,深受市民追捧,由此昆明人家几乎没人不知道李三先生的。

1982年11月28日,李继昌先生病逝于昆明,享年103岁。

人是可以老的,房子是可以老的,街巷也是可以老的,至于整个四吉堆已经真正地“老”了(昆明方言中“老”也是死的讳称)但一直不老的应该是人的心灵,还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记忆,一直不变的肯定还有那纯纯的民风。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可老中医
为“可乐药方”点赞
淡写北门书屋(昆明老房子之二)
五言二首听民风
老人病危4次求救医生坦然照相 医生同仁:没见过扔下病人不管的
读中医 | 020《我的大学》· 梦里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