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待《雍正王朝》里面,年羹尧后期骄横死不悔改的场景?

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掌握了方法论,但却没有构建起价值观,叫做有才无德。

掌握了方法论,他们便可以通过“学而时习”不断迭代自己的技能,使得自身能力日新月异。

当他们能力还不足够强的时候,醉心于钻研,事上磨练遇到的也都是“小事”,不论善恶,无非都是些小善小恶,出了点问题也无伤大雅,毕竟人才难得,瑕不掩瑜。

可他们掌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提升方法,其提升速度是相当可观的,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当他们的能力达到了一定高度,那时再想实践的话,便需要去做一些“大事”。而一旦涉及到了“大事”,那就不再是小善小恶的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越是大是大非问题,需要的就越是“德”,而不是“才”。所谓德,便是价值观,是用来做价值判断、指导我们进行决策取舍的那个东西。可能由于“才”成长的太快,价值观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也可能是过于专注于“才”,而认知出现了漏洞,压根不知道还有价值观的存在。总之这些人在被迫进行大是大非判断之时,还没有具备支撑其决策的价值观,也就是古人说的“德不配位”。

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常见的悲情英雄,古往今来,比比皆是,尤以名将居多。乐毅、白起、韩信……跟这些人比起来,年羹尧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这类人里面也有两位全身而退的典型,张良和姚广孝。他们的一生,也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人尽其才,不过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知道亢龙有悔,能够适可而止罢了。

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知止不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笃行录43」用人之道:先德后才,先己后人
苕木匠读《尧典》(68):接班人应具备的条件:释“ 忝”
简述底层逻辑
抱怨是天性,能落地才是本事
识人之术:ABC方法
克勤于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