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996,人际关系简单,堪称理想社会,孔子赞美尧舜禹为“圣人”,这是真的吗

孔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但唯独不是考古学家。

他说古时候存在“圣人”,这不是一个考古结论,而是为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服务的。

他提到了尧舜禹汤文武的种种美德,目的无非是想说,成为“圣人”并非不可能,因为古人实现了。

所以我们不需要纠结人到底可不可以成为圣人,我们只需要奔着这几位榜样去努力就好,即便最后成不了圣人,退而求其次当个君子也很好。

那你说孔子口中所谓的“圣人”是不是编出来骗人的呢?

恐怕也不好这么说,到了孔子这个境界,他根本不需要靠说假话去达到目的,而只需要强调自己想要强调的,不去说那些不想强调的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这些圣人的事迹,如果你愿意,大可以放心去相信,毕竟历经几千年的洗礼,那么多聪明的脑袋也找不出毛病,我们至少可以说,人家是不可证伪的,放在体系中也是自洽的。

相信这些事迹,实际上也就相当于相信了“性本善”,相信人具有与生俱来的美好一面,相信人只要发挥“善”,那么社会将变成理想的“大同世界”。

你也可以选择不相信,因为这些事同样无法被证实。

你大可以说尧是被逼无奈禅让给舜,而舜只是城府极深的阴谋家,通过表演骗了君主的位子等等。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只承认人的阴暗面,不相信人可以善良,更不会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没准得出的结论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真理”。

这两种人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毕竟大家是根本假设的不同,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既然压根不是同一类人,那么彼此远离就好,大家各过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也能相安无事。

当然了,孔子并不极端,不会一味强调善的一面,从而忽视恶的一面,他的主张是“中庸”。

所谓“中”,就是直奔目标,目标就是去发挥善的一面,这叫做“仁”

可善并不会自觉自发地得到发挥,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努力使其发挥,而这种努力就叫作“庸”,其实也就是“有用”,使人发挥善的一面就是“有用”。

所以孔子其实强调的是三件事。

“仁”应该被实现。

“仁”可能被实现。

“仁”不会自己实现,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

为什么应该?

没有什么原因,这就是一个基本假设,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经过复杂演化“涌现”出的一个价值判断,背后是一个混沌系统,无法被解构。

为什么可能?

古代圣人是一个论据;见到小孩在井边爬,你会毫不犹豫去救,这也是一个论据;哪怕是坏人也不会教孩子做坏人,这又是一个论据……总之这类论据还不少。

最后,如何实现?

古代圣人的做法摆在那里,当然这里面的细节多少有孔子补充的成分。

总之大方向就是《礼记》中的那句话“天下为公”。

最典型的不就是尧舜禹的禅让嘛。

具体的过程就是《大学》中的八条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再具体到格物,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把概念定义清楚,然后才能“名正言顺”。

为什么孔子一直强调“礼”?

因为“礼”就蕴含了对社会关系的定义。

例如君有君的“礼”,君使臣以礼,君的权力不是绝对权力,而是被礼所限制的。

而这背后则是权力与责任的匹配,不论你是谁,只有履行了责任,才能获得权力。

履行不了责任,就会失去权力,决定这一规则的是“天”(混沌系统),非人力所能改变。

而这几位古时候的圣人正是履行了责任,使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才拥有君主的权力,才受万世景仰。

有人可能不爱听,说这些都是大道理,说了有什么用?

关键人家也没光讲大道理,细节和具体方法也有,光《论语》就一万多字,还有《春秋》那么多故事,都在举例子讲方法,有兴趣可以去读。

但是人家书摆在那里,你不读,闭上眼睛说人家只讲大道理,这就不好了吧。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孟子他说-130、“大同”不大,"小康"不小
孟子名言
齐鲁文化的理想人格境界与魅力(之五)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卷一百四十五
杨立华:郭象眼中的庄子
路史卷三十四 ---- 路史卷三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