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莱博维兹的赞歌》

 小沃尔特·M·米勒创作的《莱博维兹的赞歌》展示了未来长达一千八百年的人类文明兴衰历史,对宗教、科学、文明出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思考,荣获1961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

  内容简介


全书的情节以600年为间隔展开:

20世纪后半叶,全球核大战爆发,知识被毁灭。伊萨克·爱德华·莱博维兹建立一个保存人类科技的修道院。
26世纪的一天,修士弗朗西斯偶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辐射隐蔽所,发现了莱博维兹的资料。

32世纪开始文明复兴士重新发明了发电机和电灯。

38世纪,核大战再次爆发,少量修士乘坐一艘星际飞船逃离地球。

 全书的三个章节名都与宗教有关:
1,  Fiat Homo(要有人)

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一个朝圣者,就是他引导弗朗西斯发现隐蔽所,并感召这位修士说出里面的真相。

 2,  Fiat Lux (要有光)

这里的光直接对应的就是发电机所点亮的灯光,当然也意味着文明的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章节名称引自《创世纪》,却与原作中先有光,再有人的顺序不同。

3,Fiat Voluntas Tua (只要成就您的意思)

该名称来自马太福音》: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暗示了修士们乘坐飞船离开地球,保存人类文明的结局。

观点思考

以下对书中的几个观点作引用和讨论:

1,科学与宗教

作者让一个修道院保存了人类科技的火种,可谓用心良苦。

书中写到,修道院里有许多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强调怀疑历史和传说,反思今人不如古人的原因。他们不受盲目的信仰和无理的教条束缚,积极推动科学的发展。

为了支持图书馆里的研究,院长甚至把耶稣受难像拿下,挂上了灯。

历史上,科学与宗教似乎一直对立,两者却联系密切,有时并不相悖。

比如,道教炼丹发明了火药。西方传教士不仅在传播宗教,客观上也传播了科技和知识。

布努诺捍卫日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巧合的是,在本书中保存人类文明火种的莱博维茨也被暴徒烧死。

遗憾的是,书中写道“时代的变迁很少侵袭到古代修道院的建筑物和场地”,而作者却执行了炸毁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空袭任务。

2,东方与西方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书中核大战的交战双方是:大西洋联盟、亚洲联盟,即东西方文明。

一般而言,东方认为历史在循环更替中发展,追求天人合一,对自然怀有敬畏感。

西方秉持仗剑经商、丛林法则,引发对环境和资源的贪婪,暴力及战争的滥用。

作者描述的人类未来是一个毁灭---重生---再毁灭的循环,更接近东方的观念。

3,人类的宿命

书中探源人类的危机,引发对人类宿命的深入思考。

“我们大声疾呼国家也要像普通人一样,服从上帝。各国的恺撒们将成为上帝的警察,但却不是上帝的接班人,也不是他的继承人。恺撒找到摧垮世界的方法后,不是被人们奉为神明了吗?人们大声欢呼:“除了恺撒,我们别无君王。”同样的人们在面对上帝的化身耶稣基督时却嘲笑他、唾弃他。同样是这些暴民处死了莱博维茨……”

“这世界处在危机中五十年了,这一切是为什么呢?根本的原因、紧张局面的本质是什么?政治观点?经济?人口压力?文化和信仰的差异?问不同的专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现在撒旦又回来了。难道人类天生就没有理智吗,修士?假如我们生来就疯狂,那上天的希望又在哪里呢?光凭信念?难道没有吗?“

“过去并不好,将来也不会。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悲伤的人更悲伤,贤明的人更贤明,直到末日来临。”

在强烈的辐射下,出现了长着六条腿的狗、两个脑袋的人。

4,融合共存

“然而,亚洲统治者还是发射了第一艘移民飞船。然后,西方高呼:“难道我们让那些'低等’民族抢先占领那些星系吗?”于是出现了发射星际飞船的短暂热潮,黑种人、棕色人、白种人、黄种人,纷纷升人太空,奔向人马座。后来,遗传学家得出古怪的结论……由于每个种族派出去的人为数不多,除非他们的后代相互通婚,否则都会由于近亲结婚而发生恶性基因突变……为了生存,就连种族主义者也提倡相互通婚。”

鼓吹种族优越的人也难以抗拒自然法则的惩罚,而历史上有关血缘、种族不平等的骗局和惨剧依然层出不穷。

5,生命的尊严

泽尔基遇到遭受严重辐射的格拉莱斯夫人和她的孩子,劝她不可自杀。

格拉莱斯夫人提到,她不愿打死拖着残腿的猫,希望它能带着尊严死去。

“它被卡车撞了,压坏了后腿。那以后,它大多数的时间则静静地躺着,等待着。他们说,让它活着太残酷了。最后我决定,由我来解除他的痛苦。我挖坑,让它躺在地上,随后朝它的头上开了一枪。齐克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然后爬起来,拖着身子朝树丛爬过去。我又开了一枪,哪知它又起来了,又朝着树丛跑去。我只能用铲子锋利的边缘砍死了它。我砍下去的时候,它还在不断挣扎。后来别人告诉我这只是脊髓反射,但我不信。我懂那只猫,我知道,它想逃回丛林,躺在那里,等待死神的降临,带着尊严死去。齐克只是一只猫,可……”

尽管这一段院长的劝说相当感人,米勒本人最后却不堪年老多病而自杀。

也许这才是更加人性的做法,类似《三体》中的云天明选择安乐死一样。

对后来科幻的影响

从书中的一些细节,可以发现其对后来科幻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

1,黑暗森林法则

“有东西碰了碰他的手腕。他吓得尖叫一声,跳起来,从玫瑰丛跑开了。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投向花丛。声音响得出乎意料。他挠挠胡须,感到局促不安,等了一阵,但花丛里没东西出来,也没有沙沙声了。他又扔了块鹅卵石,在黑暗中也只是砰的一声。他继续等着,还是没动静。乞求征兆,但当征兆真正降临时,人却用石头砸它这就是人的本质。”

原文的这段描写和《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几乎一样,对于黑暗中的未知危险,直接回击显然是本能反应。

2,星舰文明

书末写到,核战再次爆发,修道院的27名修士带着藏着人类已知的全部知识的缩微胶片,登上太空船,飞向人马座。

“你们将在太空待上几年,这艘太空船就是你们的修道院。太空船和《大事记》将掌握在你们自己手里。让我们永远记住地球和我们的由来。记住地球,永不忘记,但……永远别回来。以后太空就是你们的家。比起地球,那里是更加寂寞的荒原。”

这和《三体》中地球文明被毁前,程心乘坐光速飞船逃离类似。

以此推测,大刘应该和作者一样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持悲观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反复遭受苦难,是因为反复忘记苦难
聊聊那本给我勇气的“反三体”科幻圣经
让高墙倒下吧
希腊东正教山顶修道院的建筑奇迹——空中之城
​周立人:古代阿拉伯人的文明观
梅黛奥拉:原来世界上真有一座遗世独立的天空之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