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与朱安名存实亡的婚姻——读乔丽华著《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上)

一、写作背景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又被新中国定性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历来被推崇和研究。然而对于他的婚姻感情经历,人们往往只知道恋人许广平,而不知他的原配夫人朱安。

作者在史料匮乏的情况下,多方收集材料,并加以一定的推理,完成这部《朱安传》。该书不仅为鲁迅研究补上了一块空白,也帮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和同情旧体制下的女性。

二、主要人物关系

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大致为:鲁迅与朱安、朱安与鲁母、朱安与许广平。

(一)鲁迅与朱安

1. 奉母命成婚

鲁迅是反对包办婚姻的。虽然家中屡次催他回国结婚,可他偏偏一直在日本留学。直到鲁母谎称自己病危,由于他是个大孝子,只得回国,接受与母亲指定的朱安结婚。

和我们想象的冷峻勇猛形象不同,鲁迅在这过程中也有相当柔软厚道的一面。虽然是遵循母命结婚,他表示要娶朱安姑娘也行,但有两个条件:一要放足,二要进学堂。这也是在与未婚妻建立沟通的可能性,试图在以后的生活中减少隔阂。

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理想。不仅学堂没有进,在婚礼上,朱家只是让新娘穿上了大一号的鞋子,假装大脚而已。连鲁迅也不得不遵循传统,接上了假辫子。

2. 缺乏交流

这对新人的感情受到新旧思想的严重影响。尽管鲁迅尝试跟朱安交流,但朱安没读过什么书,又对外界的事物知之甚少,实在难以找到共同语言。有一次,鲁迅对朱安提到一种日本的美食,朱安称自己也吃过。其实,这东西不但在绍兴没有,在中国也没有,她如何可能吃得到?所以此后多年,鲁迅都不愿与朱安说话,二人也是聚少离多。

在鲁迅面前,朱安非常自卑 ,只能唯唯诺诺。在闲着的时候,她常常默默地一个人抽着水烟袋。婚后有一段时间,朱安频频回娘家,不能不让人感到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名存实亡,两人的交流极为有限。日常对话不过以下的三句:朱安喊鲁迅起床,吃饭以及询问晚上是否关门。鲁迅的回答也极简单,只是哼一声罢了。只有在朱安要家用钱时,鲁迅才会多说几句,问是否需要添置某物,需用钱多少等等。这样的对话在一个月中,也不过一两次而已。为了省得开口,鲁迅甚至把要换洗的衣服放在床底的柳条箱底里,把箱盖放在朱安的屋门边,用来装洗净的衣服。箱底、箱盖上面各盖着一块白布,外人就不知其中的奥秘了。哪怕是朱安入院检查,鲁迅也只是对她尽义务,不愿多说一句安慰温存的话。

3. 身份认同

在书信或文章中,鲁迅曾用过“贱内”“内子”、“太太”、“大太太”等称谓指代朱安。而在日记中,鲁迅仅有两次直接提到了朱安,也只是称她为常指一般妇女的“妇”。这表明,尽管他不得不在世人面前承认这桩婚姻,但内心始终排斥这个事实。对于鲁迅而言,“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句话不仅表明了他对朱安确实毫无感情,只有供养的义务,更揭示了女性在旧制度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曾有不少人劝说过鲁迅放弃朱安,不如送她回娘家,负担她的生活费,这是很客气也很合理的办法。鲁迅为人忠厚,也碍于母亲的情面,始终不忍把他名义上的太太逐出周氏之门。他明白,如果把这个自己不喜欢的太太留在绍兴,她将不容于家族和社会,被人看不起,结局比守节还要悲惨。在不得已离开八道湾时,他也说过“凡归我负责的人,全随我走”,就是要带老母亲和朱安一起走。

朱安则始终认为,鲁迅是她名正言顺的丈夫,也是她生活的唯一归宿。不管生活如何颠沛流离,她也要从一而终,决不离开周家。不管是鲁迅卖掉旧屋,居家迁往北平,还是周家兄弟反目,鲁迅反而要离开自己买下的八道湾,她也都一直跟随。哪怕两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她也要支持鲁迅,随之搬到砖塔胡同,替他烧饭、缝补、洗衣、扫地。

在照顾鲁迅的生活上,朱安是无可挑剔的。鲁迅迁入砖塔胡同不久,就病倒了。朱安把米粒弄碎,烧出容易消化的米粥,再专门买来鲁迅平时喜欢的火腿、肉松等开胃菜,自己却从来不吃。鲁迅白天在案头工作时,她就自在厨房张罗饭菜,轻易不去打扰。有时同院的俞家姐妹有些吵闹,朱安也提醒他们不要吵大先生,有时甚至是恳求她们:“大先生回来时,你们不要吵他,让他安安静静写文章……”由于两人的交流甚少,她也只得通过鲁迅吃剩的饭菜来推测他的喜好,再调整菜谱。

每逢家里有客人来访,朱安也是尽心尽力地招待,有时就会弄巧成拙。在一个热天,鲁迅的学生常维钧来到,朱安除泡了两杯热茶外,还送去两碗热气腾腾的藕粉当点心。看到客人很尴尬。鲁迅苦笑着说:“既然拿来了,就吃吧,无非是再出一身汗而已。”

(二)朱安与鲁母

1924年5月25日,鲁迅携母亲、朱安迁居到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宅,这也是之后他们的长期住所。朱安总抱着一丝幻想,以为只要好好地服侍好丈夫,孝敬婆婆,终有一天对方能幡然悔悟。应该说,支持她这一想法的重要因素就是鲁迅的母亲,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 鲁迅与母亲的感情非同一般。

在绍兴教书时,鲁迅一回到家,总是先到母亲的房内,亲切地问候和交谈。在北京,鲁迅也是一样,常陪母亲聊天。在周家遭遇家道中落时,全凭母亲独自一人苦苦支撑,抚养三个儿子长大成人。身为长子的鲁迅最体谅母亲所受的苦,自然最关心和尊重母亲。所以,即便母亲为他包办的婚姻很不幸,他也从没有对母亲有任何埋怨。

2. 朱安与婆婆相处融洽。

朱安平时的服侍最贴心,做的绍兴菜很地道,鲁老太太也喜欢吃。所以,婆媳二人生活在一起,感觉非常舒适。在家庭事务上,鲁老太太和朱安往往立场更接近,鲁迅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思,也只能委曲求全。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朱安也会借着鲁迅的母亲来抗争一下。在一次鲁老太太的寿诞上,朱安穿戴整齐,向亲友们下跪,当众宣称自己虽然无法让丈夫回心转意,但“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后半生将一直侍奉鲁母。她这一番的激烈行动,博得了大家的完全同情,连鲁迅都不得不叹服旧制度下的妇女真厉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安:鲁迅一生亏欠的女人
最悲苦的原配夫人,结婚40年没有和丈夫同房,临死身边一个人没有!
朱安:嫁进周家37年,与其说是鲁迅的妻子,不如说是周家的保姆
鲁迅与朱安的无爱婚姻,处理感情称不上典范,但仍然令人敬佩
1944年朱安要卖鲁迅遗物,许广平托人劝阻,朱安:我也是鲁迅遗物
【鲁迅的婚姻】朱安:由来只有新人笑 有谁听到旧人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