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机械论生命观与动态平衡的生命观——读 [日]福冈伸一著《最后的讲义:为何生命如此可贵》

一、作者简介 

(一)最后的一课

本书的作者是生物学家福冈伸一。以《最后一课》为题,也是引用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的名篇为典故,假设作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之前,最想分享的生物知识。

(二)热爱昆虫的少年

小时候,福冈伸一就着迷于蝴蝶美丽的外表,喜欢养育蝴蝶的幼虫和蛹。

父母很支持福冈伸一的兴趣,等他上小学后,就送给他了一个超级棒的礼物——显微镜。在显微镜下,福冈伸一发现原来蝴蝶翅膀上的颜色不是涂上去的,而是铺满了美丽的鳞片。

于是,他更加沉溺于昆虫的世界,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昆虫宅男”,因此也没有什么人类朋友。

当时既没有网络,也没有像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每当遇到不明白的昆虫问题,他就会前往附近的公立图书馆找寻答案。在频繁查阅之中,还是小孩子的福冈伸一就已经熟悉了图书馆的“日本十进分类法”,甚至记住了图书编号类别。比如,自然科学的编号是400,而昆虫类图书则是从编号486开始的。

二、机械论生命观与动态平衡的生命观

在本书中,作者重点对比了两种生命观:机械论生命观与动态平衡的生命观。

(一)机械论生命观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被称为“生命的设计图”的遗传基因。2003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对DNA携带的信息,以及约2.3万种蛋白质的构造进行了研究。

如果将细胞或者身体视为由微观部分组成的“精密机械”,就会形成机械论生命观,这也是现代科学的主流思想。在机械论生命观的指引下,出现了基因治疗、转基因农作物,甚至希望“返老还童”的逆转基因序列。

在研究的初期,福冈伸一对机械论生命观深信不疑,认为将生命分解才是真正的生命研究。当研究到达一定高度时,他才明白机械论生命观的谬误。

生物的生存并非只是像机器那样由许多微观的“零部件”构成而已,身体的“零部件”还会与食物的原子、分子等进行替换、合成及分解。舍恩海默通过追踪同位素的实验,就发现食物会成为生物身体的一部分。生物的身体在不间断地重复着“合成与分解”这个过程,所以人每天必须吃东西,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大有不同。这一观点有别于机械论生命观,即作者所倡导的动态生命观。

(二)动态平衡的生命观

所谓“动态平衡”是指,在不间断的流动中,能够维持合成与分解的平衡,是我们的身体最为重要的特性。正是因为有动态平衡,生命才能称为生命。

生物学家发现,相比产生新器官,细胞更多的是在努力“搞破坏”。2016年,大隅良典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题目就是《细胞的“自噬作用”》。细胞的“自噬作用”完美地展现了“比起创造新的,破坏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也包含了“动态平衡的生命观”。

作者特地解释了,尽管去年的我和今年的我已经在物质层面完全不同,可我依然能够保持“我是我”的自我同一性,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各个部分之间会互相补充和支撑。

(三)两种生命观的争议

1. 人体各部位的关系

从机械论生命观来看,生命可以划分成各个部分。但从动态平衡的观点来看,身体所有的部分都是互补且相互关联的,无法仅取出其中一部分。

一旦陷入机械论式的思考,就很容易认为:哪里出了问题,只要替换哪里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膝盖疼,就应该去换个新的膝盖。但是,即便换了新的膝盖,膝盖还是会继续疼的。根本原因并非是膝盖这个“零部件”损坏了,而身体各处的平衡紊乱,导致膝盖承受了过度的身体负担。

作者还认为,毕竟生命处于动态平衡且具有互补性,按身体部位划分医院科室的方式并不恰当。

2. 脑始与脑死

以前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主要通过三点:一是“心脏停止跳动”;二是“呼吸停止”;三是“瞳孔反射消失”。最近人们将死亡的时间提前,认为脑死亡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死亡。那么,一个人的身体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还活着,按脑死亡的标准已死,从其体内取出脏器等也不会被视为杀人。如果脑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脑始”就意味着生命的开始,从“真正的生日”——受精卵形成那一天到大脑开始运转的这段时间也可以用于医疗或生物学了。

通过“脑死亡”这个新的概念,脏器移植成为可能。通过“脑始”,可使用胎儿的细胞制造新的再生细胞。这些当然都有利于医疗产业。但无论是“脑死亡”还是“脑始”,都是人为的划分,基于机械论生命观所得到的结论,并非由医疗的进步或其他因素造成的。

在该如何思考生命的价值这一点上,机械论生命观和动态平衡的生命观完全不同。从动态平衡的生命观来看,生命就没有时间的分节点。

3. 如何治疗花粉症?

机械论生命观与动态平衡生命观的不同,还可以通过“抗组胺剂对花粉症有效”这一例子来论证。

花粉症往往被人们视作一种疾病,但其实并非如此。它只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有些反应过度罢了,应对的方法是服用药物“抗组胺剂”阻断这种反应即可。抗组胺剂中的成分会先于身体中真正的组胺与组胺受体相结合,从而阻断受体的抗组胺剂向内部发送信号,免疫细胞也就不会做出反应,不再出现流鼻涕或打喷嚏了。这正是机械论生命观视角下,抗组胺剂对花粉症有效的机理。

如果以动态平衡的视角来看,细胞无论何时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对于外界施加的操作,身体会进行“反抗”。因为人害怕花粉症的症状,一直服用抗组胺剂,而体内的受体由于总是被阻断,所以免疫细胞会制造出更多的受体,试图凌驾于这种阻断之上。如果花粉进入体内,人们将不得不忍受更严重的症状折磨。

通过阻断身体内的某种功能,人们以为药物发挥了作用。如果以静态和局部的机械论观点看,症状确实有所缓解,但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生命就会开始“反抗”,体内会发生其他的变化。诸如一旦沾染上毒品,身体便会上瘾;或服用药物后,身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等,其实都是身体由于动态平衡而做出的“反抗”行为。

三、对动态平衡生命观的思考

对于动态平衡生命观,作者进一步深入思考了相关问题。

(一)为什么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

大家可能会认为,蟑螂和蚊子一向被人类视为“害虫”,即便从地球上消失了,也不会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但这个想法其实大错特错。

与人们的想象不同,大部分蟑螂是生活在亚马逊森林的杂草地里,以枯草、昆虫和动物的尸体为食。它们是地球的清洁员和垃圾处理者。如果蟑螂从生态系统里消失了,地球很快就会垃圾成堆。

很多生物都以蚊子为食。如果从生态系统中将蚊子清除的话,就会破坏整条生态链,并在连锁反应下,破坏地球的动态平衡。

这两个例子说明,对人类没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并不存在,所以也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

(二)疯牛病真正的可怕之处

“疯牛病”也是由于人类抛弃动态平衡的观点,不顾地球生命之间的相关性,仅从机械论视角出发而施行了错误的操作,最终遭到生命的集合体——环境的“复仇”。

疯牛病指牛脑受到了不明病原体的侵入,使原本温顺的牛变得行为异常,像突然疯了似的。1985年,英国首次发现疯牛病,很快就蔓延至英国全境,造成大量牛的死亡。一旦吃下患病的牛,人也会染上疯牛病,即“克雅氏病”。调查显示,被污染的饲料是疯牛病的根源所在。

患上疯牛病的牛几乎都是产奶的乳牛。为了让乳牛每天都能产出牛奶,就需要给它们吃大量有营养的饲料。养殖者选择了尽可能便宜但营养价值高的饲料——“肉骨粉”。肉骨粉是一种将收集来的牛羊尸体通过水煮、去骨、干燥,最终制成粉状的人工饲料。如果肉骨粉混入了生病的牛羊,那么病原体就会感染吃下这种饲料的牛。

为了节省燃料开支,人们开始大幅简化肉骨粉制作的过程,如缩短加热时间、干燥不彻底,在半干状态下就直接进入下一步等,大大增加了病原体留存的概率。最终的事实证明,吃下这种“偷工减料”的肉骨粉后,经过5年左右的潜伏期,牛就染上了疯牛病。正是人类擅自破坏了生物原本的动态平衡,并重新进行“人为的安排”,这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三)为何动态平衡的生命观无法成为主流?

动态平衡的生命观是如此出色的概念,却无法成为主流。现今的主流思想依然是机械论生命观。生物学、医学以及相关产业都是在机械论生命观下不断得以发展。

究其原因,其实是动态平衡的生命观让人们“无法从中获利”,不符合资本主义的规则。以应对花粉过敏为例,生产缓解花粉症的抗组胺剂能让药厂赚到钱。但从动态平衡的生命观来看,一直服用抗组胺剂早晚会遭到生命的“报复”。这种顺其自然的做法符合动态平衡的生命观,却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以偷工减料的肉骨粉为乳牛的饲料,在脑死亡下移植器官,对胚胎进行医学操作等等,无一不受利益的驱使。

尽管如此,作者依然大力宣传动态平衡的生命观,哪怕真的到了“最后的一课”:生命并非是可以人为操作、介入的,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共生的关系。不要为了一时之利,局部的私利,而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疯牛病艾滋病的真相
【读书】生命之光——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陈晨 Dr.Invisible
生命是一种动态平衡 ​ [日]福冈伸一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人堂:盖达塞克
服用抗过敏药会使过敏症状加重吗?
动态平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