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卡片式的历史讲义、郑天挺的治史态度、如何进行国史教学——读郑天挺著《郑天挺明史讲义》(上)

郑天挺以研究明清史而著名,曾任北大历史系主任。他概括明清历史的特点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最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阶级矛盾尖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抗拒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时期等。

《郑天挺明史讲义》是根据郑天挺教授20世纪30—70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系开设“中国史下·元明清部分”、“明史专题”、“明清史讲座”等课程时的卡片、讲稿等资料整理而成的。

一、卡片式的历史讲义

(一)分类卡片

《郑天挺明史讲义》是一本卡片式的历史讲义,涵盖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具有分类简明,史料详实,点评扼要等特点。既可方便查阅,抓住重点,理清脉络,也可作为考题参考和论文大纲。除了改正原卡上的错字讹字,本书尽量保持原貌,包括旧式标点、数字的用法,以及抄录时的民国纪元等等。

原卡片是按照类似图书馆藏书卡的方式进行分类,以“书”、“事”、“人”等大专题为第一级,“元”、“明”、“清”等朝代为第二级,“政”、“军”、“经”等具体内容为第三级。如“事·明·政·教·制 明国子监一”,即指“史事·明代·政治·教育·制度”类目下关于明代国子监的第一张卡片。

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仿司马光作《资治通鉴》之史料长编法,按照时间顺序,列表说明,梳理出相关史事的发展脉络,如“太祖事迹略表”。

(三)讲义的时代变化

1. 时代背景

抗战期间,北大与清华、南开,先迁长沙,再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条件极为艰苦,郑天挺一面承担繁杂的行政事务,一面始终坚持研究和教学。对这些明史卡片上的抄录时间和地点稍作梳理,即可洞察郑天挺研究明史的时代背景及艰辛过程。

由于平时事务繁忙,他往往是见缝插针地阅读明史材料,见卡片“明中叶人民赋税之繁”,录于“二十九年四月一日上午联大总务长室”新年元旦之际,他仍倾心于读书、做卡片中,哪怕有日机的随时轰炸,见卡片“明太祖不诋诮元代”,注有“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一月一日上午十二时,读于昆明北部宝台山弥陀古刹观音殿,时警钟鸣,飞机翔空,试枪有声”。

在《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中,有许多他读书治史的生活记录。

2. 学术观点

从《明史讲义》卡片,可以看出郑天挺的学术观点随时代而变化的痕迹。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转折点,卡片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和历史评论的不同。

1949年以前,主要以客观史实为基本依据,加以考证、说明、论述。1950年以后,更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的理论去解释历史问题。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前后也有明显的变化。比如,在明代农民起义的用词及评价上。1949年之前,基本上沿袭史书的评价观点,多加贬斥,用“贼”、“流寇”之类的词指代农民起义军;而1949年以后,则大体上予以褒扬。

这部历经几十年积累的《明史讲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变化。

二、郑天挺的治史态度

纵观郑天挺研究明史的过程,大致有博览群书、严谨考证、紧跟最新动态的特点。

(一)博览群书

在郑天挺的书目中,不仅有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明史、明代实录、明代政治书籍、明人传记,还包括明代的诗文集、奏议、私家记载和笔记小说、国外记载,总共约七十余部。以下是原书所列书名的节略。

1. 纪传体明史:庄廷鑨版《明史》《明史钞略》《罪惟录》《明书》张廷玉版《明史》等。

2. 编年体明史:《国榷》《宪章录》《资治通鉴后编》《明鉴》《纲目三编》《明纪》《明通鉴》等。

3. 纪事本末体明史:《明史纪事本末》《鸿猷录》等。

4. 明代实录:《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明实录》、《明季实录》等。

5. 明代政书、典章、宫史、典故:《明会典》、《明会要》《明集礼》《明宫史》《诸司职掌》《礼部志稿》《弇山堂别集》《太常续考》《春明梦余录》《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等。

6. 诗文集及奏议:《明文在》《明诗综》《明诗纪事》《名臣经济录》《明臣奏议》等。

7. 私家记载:《嘉隆两朝书目》《汗青余语》《广阳杂记》《山中闻见录》等。

8. 国外著述:《朝鲜实录》。

以上可见,郑天挺阅览明清史籍相当广泛,光这些书目都可以单独列为一个研究的题目了。

(二)考证严谨

收集的史料虽多,也需要严谨考证。卡片上诸多考订、说明、评论方面的案语,就是证明。在以上的史料中,郑天挺读《明史》的时间最长,相关的考证勘误也最多

1. 明太祖本纪年代之错误 

《明史·太祖本纪》中涉及年龄的记录有以下三条:

(1)“至正四年(1344),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一,1页)

(2)“(至正)十二年(1352)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起兵濠州……太祖时年二十四……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一、1—2页)

(3)“(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癸末,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三,15页)

按照第一条记录,明太祖应生于1328年;而由第二条记录计算出的出生年份却是1329年。注意:中国记岁法以出生年为一岁。

第三条记录与第一条的出生年份相合,推测第二条错误的可能性较大。错误可能发生在两处:

(1)至正十二年(1352)的年代错误;(2)年二十四的岁数错误。用常识判断,在印刷、书写上,十一错为十二年很容易,而二十五错为二十四较难,因为字形不同。

再从历法上看,十一年不是连闰,十二年有闰三月。原书有:

《元史》卷四十二《顺帝纪》,至正十二年“三月乙巳朔”。(12页)又“闰三月”。(14页)

由此确认这里的年份确实为十二年,记录无误。再看生年的记录:

太祖卷一:“上生,红光满室,时天历元年(1328)戊辰九月二十八日丁丑也。”

以上可知,第二条中的“二十四”为“二十五”之误。但也不能贸然修改,还需探究错误的原因。再考证《明史稿》之《太祖本纪》,情况就很清楚了:

“居久之,太祖年二十四矣。是时元政昏浊,民思乱……天下大乱。十二年壬辰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聚濠州……太祖大喜,遂入濠。”

郑天挺判断,应该是《明史》抄录《明史稿》时,太过于删减文字,把前一句里的二十四岁时天下大乱,延续到了下一句的至正十二年,此时实际已是二十五岁了。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年龄考证,就可见郑天挺对史料的严谨态度,不轻易下判断,经过多种方式考证无误,才得出结论。

(原书编者注:所示例在今通行本中已改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校勘记:“太祖时年二十五,原作'二十四’。”)

2. 所谓的客观史书

郑天挺发现,在官修的《明史》中,依据纪传主体的不同,对于同样一件事情就有不同的态度和写法。例如,对明成祖夺位的记录,在《恭闵纪》和《成祖纪》中就明显不一样:

《明史》四《恭闵纪》:“(建文元年)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

《明史》四:“(七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帅师讨燕。”

《明史》四:“八月己酉,耿炳文兵次真定,……壬子燕兵陷雄县。”

《明史》五《成祖纪》:“(建文元年)秋七月,癸酉……上书天子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

《明史》五:“(建文元年七月)称其师曰靖难,拔居庸关,破怀来,执宋忠,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二旬众至数万。”

《明史》五:“(八月)己酉,师至真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

以上可见,《明史》的纂修用语大都基于本纪主人。在建文帝的传记里,自然写燕王之“反”与“陷”。而在成祖纪中,永乐帝就是举兵,尽是“克”与“拔”了。作者评论道,针对同一历史事件而立场不同,这就是官修史书的所谓客观吧。

3.《明史》校点问题 

除了前面提到的《明史》与《明史稿》的差异之外,《明史》还存在一些明言有传而实无传的情况,如《明史·王洽传》说“详见《(王)象乾(张)宗衡传》(8页下),而《明史》并无《王象乾传》,亦无《张宗衡传》。

鉴于古文的特殊性,郑天挺提到断句须慎重,一旦把逗号放在了不同的位置,含义就大有不同。例如:

《明史》一九六《方献夫传》:“家居十年卒。”(20页下)

《周书》十五《于谨传附子寔传》:“太祖刻石于陇山之上,录功臣位,以次镌勒,预以寔为开府仪同三司。至十五年,方授之”。

4. 勘误的做法

当时的中学教科书称,李自成围北京,想与明崇祯帝见面洽降。郑天挺分析,这在情理上实在说不通,岂有乘胜围城而打算投降的道理?哪怕真要见面,不妨在俘虏对方之后,何必急于一时。而且见面的目的很迷茫,是劝对方降还是自己想降。要对方降使人传语就可以了,何必亲自见面?归根到底,这是不肯割舍明朝遗老所留下的史料,像这样根本不靠谱的说法就应该从教科书中删除。

关于李自成之死,也有三种不同的记载:一说被农民所害,一说出家,一说病死。同样从情理推导,其他的可以做演义小说,唯有病死说是最可信的。

当然,如果只是存疑,那也不急于给出论断。只需记录下来,留待未来进一步考证即可。在郑天挺的卡片中,多有类似的例子:

三、关于李自成的“均田”主张(《罪惟录》),是否是平均土地,还待研究。(还是均田赋?)

四、张献忠与李自成有无隶属关系,尚待研究。李自成失败以后,张献忠才称帝是事实,但张是否臣属于李无记载,不能乱说(如王守义)。相反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有记载的。

与研究生谈,待正。1958.5.12

(三)最新动态

郑天挺认为,只是大量阅读和考证是不够的,还应该同时关注历史的最新研究动态。在他的历史卡片中,也有海外学者的学术动态,以下就是一例:

37.十九世纪中国绅士

The Chinese Gentry:Studies on their rol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ese Society. By Chung-li Chan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55 $5.75

Shen-Shih

张氏曾分析5473人小传。这样研究我们欢迎。这一定是一位青年学者,我们欢迎他回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在最后一章《明代皇陵》,大多数卡片都录于五十年代。当时学术界的大事正是开挖明神宗皇陵定陵,这说明郑天挺对时局热点也保持着一定的敏感性。

三、如何进行国史教学

郑天挺一生以教学为己任,并没有由于行政负担太重而有所减免。

(一)爱国

郑天挺的明史教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说明“国史教学之目的”乃是:

一、说明中国历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之变迁及现状造成之由来,以激发爱国爱民族之意识;

二、说明前贤往哲之丰功伟烈、嘉言懿行,以培养青年之品格与志趣——人格之修养;

三、说明中华民族之演进与拓展,对世界文化之贡献,以养成民族振兴之信念;

四、说明历史上中国所遭遇之困厄(经济的、文化的、异族侵略),及所以冲破消弥之经过,以养成其自信、自强、自负、自爱之精神。

对于一些混淆历史的说法,他专门予以驳斥,比如所谓的异族说:

近日史家或以为“从汉到唐,中国是征服异族的;从宋到清,中国是给异族征服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427页)其意或在激扬民气;然对我国有野心者——如日本,遂谓中国是久被外族征服之国家,不能自立之民族。此点不能不正。尤其在坚民族信念一方面不能不纠正,所谓同一民族必有其共同点(另见),满洲人虽似异族,但在七种共同点上不能谓为外族,今日与中国无共同点之野心国家欲以侵略中国,分化中国民族,尤不能不纠正。

(二)教学与研究结合

郑天挺发表明史方面的论文极少,他把明史研究寓于明史教学之中,是《明史讲义》的最大特点。

总之,这样一本卡片式的讲义,提纲挈领,涵盖广泛,见解独到,必将对中国的明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卫国| 郑天挺的明史卡片
常建华:《郑天挺清史讲义》中的清修《明史》与清代考据学
郑天挺先生与中华书局 | 徐俊
郑天挺:漫谈治史
民国学者郑天挺为何不愿做官
解缙与《明太祖实录》三修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