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应对曹操高陵的质疑——读唐际根著《此处葬曹操》

一、回应质疑

一直以来,网络上对西高穴大墓是否是曹操墓存在强烈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年代和身份、地点、文字这几方面。

(一)对年代和身份的怀疑

1. 碳十四或热释光断代

碳十四和热释光是考古学中常用的两种测年方法。为什么曹操墓的年代测定没有采用这两种方法呢?

采用碳十四或热释光断代是很容易,但没有必要,因为墓葬出土文物相对丰富,已经完全能够断定为东汉末年。而且,无论是碳十四还是热释光,其测年结果并没有那么精准,只能给出大致的年代范围,难以确定墓主人是否是曹操。

2. 检测人骨DNA

不少人追问:墓葬的骨骼是否是曹操,做一下DNA分析不就可以验证了吗?还有曹姓人士自称为曹操家族后裔,自愿为研究曹操提供比较标本。实际上,DNA分析并不容易办到,至少有以下的五个原因:

A:人骨保存不佳

人死以后,他的DNA分子会降解,遗传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能否从古代骨骼标本中成功提取DNA,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骼的保存程度。

西高穴二号墓经过多次盗墓,人骨也被随意抛在地上,标本的保存状况不大好,成功提取的概率很低。

B:难清除标本污染

人骨DNA的实验,需要严防标本污染。实验过程中要清除多次盗墓产生的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

C:参考标本不确凿

即便提取DNA成功,又缺少用于比较研究的参照标本。在1 800年后的今天,已无法确凿认定谁才是真正的曹操后人。

D:考古证据充分

西高穴二号墓的其他考古证据已经足以证明其中的男性头骨属于曹操,已没有必要再做DNA检测。

E:保护文物第一

西高穴二号墓中最重要的文物,无疑是曹操的头骨。而现代的DNA测试,都是有损试验。如果对曹操头骨做DNA测试,将有悖于保护文物为第一位的考古工作准则。

3. 墓主为何不能是其他魏武王?

西高穴二号墓出土了多块刻有“魏武王”文字的石牌,即便墓主人是魏武王,但也未必就是曹操。有人遍查历史,发现“魏武王”,除了曹操,至少还有以下几位:

魏击(?—前371):魏文侯之子,死后被追尊为“武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魏武王”。

石虎(295—349):后赵皇帝,曾被封为魏王,安葬在显原陵,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

冉闵(约322—352):公元350年建“冉魏”,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姚襄(约330—357):姚苌称帝后追谥姚襄为魏王,谥号为武,即“魏武王”。

高欢(496—547):东魏权臣,一生征战,死后谥为“武王”。

其实从年龄、断代这两项,就可以很容易排除以上这些魏武王了。详见另外一篇笔记“发现曹操高陵——读唐际根著《此处葬曹操》“。

(二)对地点的疑问

1. 七十二疑冢

有人在“微博”中提出:考古队会不会只是挖了座“七十二疑冢”之一的墓呢?

曹操“疑冢”说有两个特点:一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出现是北宋以后的事,而早期极力渲染者以南宋人居多。二是“疑冢”说基本不见于正史,似乎仅见于文人的诗歌、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七十二疑冢”一说最早可能起源于北宋,并与韩琦、王安石两位名人的诗有关。

韩琦的诗《三台怀古》最先将曹操与疑冢相联系,开“疑冢”说之先河。以下为该诗的节录:

人道奸雄君似鬼,奸雄我道鬼输君。

身犹北面魏基建,骨入西陵汉鼎分。

……

僭窃一时人已往,奸雄千古史还收。

西山疑冢累累在,衰草寒烟几度秋。

而王安石的诗《将次相州》中的“八九丘”,则可能是“七十二疑冢”的数字来源。以下为该诗的节录: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垅亩,麒麟埋没几春秋。

其实,北宋以前,曹魏高陵在邺西的位置都是明确的,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将曹操高陵作为地理坐标就不奇怪了。为了保护曹操墓,北宋政府专门“置三户,岁一飨以太牢”,即设置了三户为其看护。南宋史学家王明清也在他的史学笔记《挥麈录》中,记述说:“魏武帝葬高陵,在邺县西。”

曹操“疑冢”之说,与“邺西”一带特定的地表面貌也有一定关系。原来河北南部的磁县,即古邺城或古相州的西部,分布着众多的坟冢,封土如林。不明真相的人便将这些坟冢以为是当年曹操设置的“疑冢”,而这些古墓群其实是北朝皇陵及贵族的坟冢。

现今,河北省磁县古墓群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邺城

曹操在《终令》和《遗令》中,交代后人将自己葬于“邺西”。有人或许还有疑惑:邺城不是在河北的临漳县吗?为什么曹操墓不是在河北临漳被发现,而是在河南安阳?

按现代的行政区划,邯郸与安阳分属河北、河南两个不同省份。实际上,邯郸与安阳是地理上紧密相连的两个城市。而在1 800年前的东汉,邺城是包括了今天河北省邯郸的磁县、临漳县与河南的安阳县。站在邺城的铜雀台上向西眺望,西高穴一带正在其西部。所以,河南安阳仍属于东汉的邺城,曹操墓所在地与史料并无矛盾。

地图上的河北邯郸与河南安阳

(三)对文字的质疑

1. 出现简体字

网友的诸多“指控”中,有一条认为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石牌中出现了现代的简体字,必然是现代人伪造的。其实这是一个知识盲点。

曹操墓石牌出土的简体字“机”

许多人以为“机”字是今人创造,而实际上,简体的“机”字本来就是汉代文字。此字后来被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选中。

这一点无须赘述,详见另外一篇读书笔记“简化字是历史的必然——读 张书岩等著《简化字溯源》”。

2. 石牌文字是伪造的?

有人质疑刻字石牌是伪造的,认为它们都是考古队在南阳张衡街的预制品。这种质疑低估了伪造文字的难度。

文物上的文字,包含书体和内容两大部分。汉字的书体,风格因时代而变,大致按照大篆、小篆、秦隶、汉隶、楷书等“进化”。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石牌的文字,正是东汉晚期流行的书体风格,其最大的书写特征是笔画的起笔与末笔都加宽或出现“波磔”,呈现一种类似蚕头雁尾的结构,即所谓的“八分体”。

文字内容也体现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物名、语法、文化内涵上。石牌上的物名有“樗蒲床”“胡粉”“渠枕”“丹绡襜”“大戟”“短矛”等。语法为“物名+数词+量词”或者“主语+定语+定语+名称”,形成特定的“物疏”或“石楬”的汉式表达。

文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极为深厚,伪造的物品在这方面难免要露出破绽。在出土的石牌上,“粉”以“斤”论,“袜”以“量”论,以及“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中的“常所用”“挌虎”等词,都是三国时的社会常用语。

另外,西高穴二号墓中石牌的材质不是常人以为的“青石”,而是“鲕状灰岩”,取自安阳本地的太行山上。所谓张衡街造假论,实属无稽之谈。

3. 唐代的黄豆?

有人查询文献发现,石牌上的“黄豆”最早出现于唐代,怎么可能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曹操墓里?

农业考古早已证实,距今4 000年前,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或齐家文化居民便已广泛种植大豆。以黄豆指大豆,文献记录始于唐朝。

曹操墓出土“黄豆二升”石牌

然而考古发现常常可以提前某些物品的最早出现年代。1935年,山西省发现一座东汉墓葬,随葬文物中就有一件写有“黄豆、瓜子”四字的陶罐。

许多人认为考古实物必须服从文献记载,但是有时候文献却会出现矛盾、虚假、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情况。20世纪90年代,西方考古学界曾激烈批评过某些中国考古学家的“证史倾向”。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不应该使用单条证据,而应该立足考古“证据链”去检验文献中的“主流信息”,观察二者的契合程度,最终得出结论。

4. 鲁潜墓志是伪造的?

鲁潜墓志是论述西高穴二号墓是曹操墓的关键文物之一。有人发现其中记述的入葬时间前后矛盾,就质疑鲁潜墓志是现代人伪造的。

鲁潜墓志原文

墓志开始说鲁潜的入葬时间是建武十一年的“十一月丁卯朔”,随后又说鲁潜“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这不就是说鲁潜死于当年的九月二十一日,七日之后的癸酉灵柩入土吗。前面所说的“十一月丁卯朔”是鲁潜入土为安两个月以后的事,与九月的“癸酉葬”岂非前后矛盾?

作者提示,读懂这方墓志,需要一定的古代历法知识,并了解当时的丧葬习俗。这方墓志的正确解读是,鲁潜卒于该年九月廿一(这一天按干支纪年是戊子日),葬于十一月丁卯朔之后的癸酉日。“丁卯朔”的“朔”指初一,即十一月初一,这一天以干支纪年是丁卯日。“丁卯”和“癸酉”正好相差七日,故志文说“七日癸酉葬”。见下图的干支表的序号,“丁卯”为04,“癸酉”为10。

天干地支总表

人们读文章,常会跟错参照物。比如,这里的“七日”对应的不是最近的这个日期“九月廿一日”,而是开头的那个“十一月丁卯朔”。因为现代人并不熟悉干支纪年,自然不会像古人那样,从丁卯和癸酉相差七日,也能轻易看出具体的日期。

至于下葬与死亡有两个月的时间差,是因为在汉魏时期贵族亡故后有停柩两个月入葬的现象。曹操就是崩于正月,葬于二月。《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如果测算无误的话,曹操停柩28日,而鲁潜停柩46日。)

三、产生质疑的原因

这里简单分析一下,人们为什么会对发掘出的曹操墓产生如此强烈的质疑?

(一)丑化曹操

首先自然是与墓主人曹操在历史上的丑化有关。

1. 丑化形象

北宋时,曹操的负面形象进入民间。据苏东坡说,东京(今河南开封)街头的听书百姓,每当听到曹操大败,即欢天喜地,而听到刘备失败时,甚至有人痛哭流涕。

南宋时,曹操的形象进一步跌入深渊。视曹为贼,已成人们的共识。元、明、清时期,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

明清两代,曹操疑冢之说也甚嚣尘上,甚至演变成绘声绘色的志怪故事。《聊斋志异》卷一〇就有《曹操冢》,蒲松龄还自评道:曹操的坟墓竟会在七十二疑冢之外!真奸诈啊,但他终究尸骨不保。他愚蠢就愚蠢在太聪明了。

2. 爱国情绪的影响

曹操从英雄沦为“奸贼”的千余年间,东晋、南朝和南宋是关键阶段。

东晋、南朝时,中国的北方陷于异族手中。站在地缘政治的立场,曹操无异于就是雄踞北方的军事对手。骂曹操,也就等同于骂当时的北方异族。于是,在特定政治形势下的政治决断和道德选择,使曹操无意中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从而也就有了《三国演义》这部“曹操的谤书”。

3. 《三国演义》的影响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流传极广,使曹操的奸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曹操疑冢之事,也经罗贯中发力渲染,很快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很多人不相信发掘到了真正的曹操墓。

其实小说和史实明显有差异,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吕布使用的武器是方天画戟,还秀了一把辕门射戟的精彩武艺,见“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这边纪灵不忿,那边张飞只要厮杀。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来,布提画戟在手,纪灵、玄德尽皆失色。布曰:“我劝你两家不要厮杀,尽在天命。”令左右接过画戟,去辕门外远远插定。乃回顾纪灵、玄德曰:“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从吾言者,并力拒之。”

实际上,吕布的武器并不是方天画戟,而是矛,见《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

辕门射戟确实发生过,但射的是一只短戟,而不是方天画戟,注意文中的“举一只戟”: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二)网络的发达与民智的不足

网络的发达让更多人能够关注曹操墓的考古,并能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考古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非专业人士往往不得其解,更兼受文学作品、影视剧、戏剧等传媒的长期影响,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除了之前的干支纪年等例子以外,这里举两个例子作为说明。有的网友发帖说:鲁潜墓志一定是假的,因为整块志文长达126字,居然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这位网友的中学语文课肯定没有学好,显然也没有看过博物馆那些早期碑刻或者文书。

西高穴二号墓中出土了1件“陶圈厕”,有的网友嘲讽:这座墓要么不是曹操的,要么曹操是个养猪的。而考古发掘证明,东汉陶猪圈不仅不是身份低下的标志,反而是身份高贵的标志。在已经正式发掘的东汉王陵中,除一座被盗外,几乎都出土了陶圈厕。

也许,网络争议本身也掺杂了民众对“专家”的不信任。其中一个网友看了作者的专题节目,直接跟帖骂他:“考古狗官,明明在造假还不承认。你看石牌上居然有简体字……”。把观点之争上升到人身攻击,也能说明不少问题了。

(三)利益之争

曹操墓的真假之争显然也裹挟进了各方的利益争夺,包含且不限于知名学者、普通网民、乃至地方GDP的受益方。

官方认定

随着社会上质疑声音渐起,官方也开始作出回应。

2010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前往安阳,对墓葬结构以及出土文物进行了详细观察。经过内部讨论,专家组达成基本意见:同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结论,认为西高穴二号墓可以认定为曹操墓。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曹操墓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曹操高陵博物馆开始修建,质疑之声也逐渐淡去。2023年,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人们有机会亲自去了解一个历史上的真实曹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震云:“曹操墓”中主要证据是有计划伪造
话说曹操高陵 | 城视
《寻找曹操墓》
为什么说这座曹操墓是真的
安阳曹操墓:真实性可考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曹操高陵考古再添三块墓志佐证(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