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历沧桑不懂诗

秋风起兮,于是想起来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于是在朋友圈里感慨:“今日读来,颇有感觉,对镜自照,鬓发已苍。想起古人有诗'一入侯门深似海,今日路人昨同窗’,白云苍狗,恍兮惚兮。”

当然,这是有所感焉;当然,也有些无病呻吟。

古人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用在杜甫身上,这句最为确当。他所遭逢的离乱、饥寒,普通人也许有,但必然说不出;那些能写善画的也许能说出,但事非经过,必不能有这番顿挫、深沉。

我对老杜这诗,也有些似懂不懂,即使知道每个字,即使明白每句话,即使清楚诗前诗后那些事,但,仍不懂。似有所悟,还是看了齐邦媛的《巨流河》。作者早年求学于武汉大学,因抗战而颠沛至四川,毕业后在1949年去了台湾,教书育人,相夫教子,还曾经赴美留学,又曾在台湾教育部门任职,垂垂老年之际回顾平生,心底笔端,烟涛微茫里都有瀚海波澜。尤其是当年的同学少年,有的追求新思潮,要革命,要解放全人类,于是同学反目,分道扬镳。1949至1978,两岸之间彼此隔绝。大陆开放,才开始音书往来。再到同学重逢,有些人已经是四十余年重相见。人生有几个四十年?四十年要经历多少事?尤其这里有所谓的“十年探索”,在十年探索之前已经消灭了许多声音,摧残了许多脊梁。人间重逢,恍若隔世。假如放歌,歌声里有多少凄凉;于是吟诗,诗声里响起来老杜。

书中有这么一段:

一九九三年五月,我在武汉大学校友通讯《珞珈》上读到鲁巧珍肺癌已至末期的消息,如遭电击,立刻决定去上海和她见最后一面。巧珍是在通邮后最早由大陆写信给我的好友。她和我的友情也是我最美好的青春记忆,嵌在四川乐山的三江汇流之处。我怎能这样无情。不早一点去看她,竟拖到已经太迟的时候……

定了去上海的日期。我先与她的丈夫许心广学长通了电话,约好时间,电话里知道。一直住在上海的俞君已于一年前因心脏病去世。当年若嫁给他,我黑五类的身分必然是他的噩运。乐山老友姚关祖、苏渔溪、彭延德都已前后去世。我在上海可以看到的只有巧珍一人,而巧珍已至弥留阶段。

那时的上海机场还相当混乱,我没有找到接我的武大校友,将近五十年岁月。恐怕对面也不相识了。我几乎上了一辆由女子带路的假出租车,幸好到了车旁感觉不对劲,回到大厅找警察招来一辆真出租车,到了原定的希尔顿饭店,放下行李,即由在大厅等我的许学长带着到了邮政医院。巧珍被扶着坐起来,眉眼灵秀仍在,她说:“知道你要来,我一直等着。”

她从枕下拿出一张纸,隆重地,像致迎宾辞似地念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她气息微弱地坚持念下去,直到“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我俯身在她床沿,泪不能止。她断断续续在喘息之间说了些别后五十年间事,青春梦想都已被现实击破,“你到台湾这些年,可以好好读书,好好教书,真令我羡慕。”她劝我珍惜已有的一切,好好活着。我茫然走出医院时,知道这重逢便是诀别。回到台湾便接到她去世的消息。那年,她六十九岁。

老杜还有诗句“摇落深知宋玉悲”。对于诗人,也许赋到沧桑才能词工句丽;对于读者,也许同样需要阅遍青山才知道山仍是山。否则,白头翁对少年郎,一般言语意短长。

那谁,“一入侯门深似海”也是古人的一句诗,此侯非彼侯,不关他姓刘。

2018年10月1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杜甫晚年写秋天最好的一首诗,一句诗里有“悲”八种
奇文共欣赏:杜甫在等中年的你
与某(清)周亮工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读音辨
成都杜甫草堂风景描写
杜甫:迷恋的诗情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