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剧《天道》:阐释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真谛

在电视剧《天道》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

修行以行制性,就是说:修行就是强行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让自己违反规矩;

悟道以性施行,就是说:悟道以后,做事情是依照本性去做,结果却不违反规矩。

其实,这句话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所表达的内涵不谋而合。

01

修行用行为压制本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是处于“以行制性”的阶段。

比如:我们“明知道”某件事情不对,但是我们心中还是想要去做。

我们之所以没有做,或者是因为有其他人的监督,所以克制住了自己的行为;

或者是我们用自己的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内心依然想做,却逼迫自己不去做。

在表面看来,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违背规则的事情,但是,境界上还是差了一大截。

为何呢?

所谓的“以行制性”,就是说,用自己的行为,来控制住自己的本性。

虽然行为没有违背规矩,但是本性,还不够“纯粹”。

浑浊的本性,只不过是被自己的行为压制住了,没有显露出来罢了。

如果本性真的发生了改变,是不需要用自己的行为来控制的。

所谓的修,不仅仅是修行为,行为只不过是表象罢了,真正的修,修的是内心。

只有内心改变了,行为才会自然改变。

02

悟道依照本性来做事

一个人,如果真的对某一个道理悟透了,了然于心,那么,他的行为自然会表现出来。

比如;一个人说他懂得孝顺,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孝顺的行为。那么,只能说明,他还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再比如:当我们知道了辣条好吃,这个知,不是别人告诉我们好吃,而是我们已经尝过了辣条好吃,这个知,才是真知。

当我们知道了辣条好吃,自然就会有花钱买他的欲望,然后去买了,这便是“以性施行”。

所谓的“助人为乐”,这也是“以性施行”。

有的人,帮助别人,或者为了名声,或者为了利益,这都不算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必然是“助人为乐”。

因为在他们看来,别人受苦,如同他们受苦,所以,他们见不得别人受苦,于是出于心中的“做善事的纯粹的冲动”去帮助别人,而不为名利。

他们用自己“善良的本性”来表现“善行”,一切是那么自然,没有丝毫勉强。这就是所谓的“以性施行”。

是啊,依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怎么会感觉到丝毫的“勉强”呢?

所以,导人向善最好的方式,不是诱之以利益,也不是强行逼迫其行为,而是让其明心见性,认识本心。

03

知与行,是一体的

我们往往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了,就要去做。

这是忽略了“合一”这个词。

为什么叫“合一”呢?

因为知与行,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的关系。

也可以这样说,如果做到了真正的“知”,那么,就不必提这个“行”了。

因为一个人如果真正的知道了,即使没有人提醒他去“行”,他也会自然依照所“知”去做的;

同样,如果一个人真正的“行”了,那么,他的“行”,必然要“知”。

没有了“知”的“行”,不能算是真正的“行”,只能是妄为罢了。

济公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就是因为他对于“知”有极高的“体悟”,所以不会拘泥于“行”。

拘泥于行为,而不探究知,只能是“有行为却没有知“罢了,所以最终不得涅槃。

《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圣人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所以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

这个“觉”,就是所谓的“知”。

有真知,必有真行;

有真知,也就不会刻意地标新立异去“行”了。

关注石头,与你一起读书、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第二章 客观
一部电视剧《天道》尽然改变了我的“三观”,吐血推荐
悟道 天道为公
参禅的先决条件
庄子:孔子51岁时仍未得道,老子指点3个核心,听闻而悟道
儒释道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