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县寻古

细算起来,
这竟是庚子鼠年首次地铁出行,
mark一下~

扫码,去易县寻古,现在就出摊

燕下都遗址

荆轲塔

燕子塔

紫荆关长城

龙兴观道德经幢

六郎石


燕下都:萧寒易水畔,沧桑两千年


历史上的燕国先后有过五座都城,燕的初都(西周初年始封地)、中都(战国初期为抵御齐、赵而建立)、上都(即蓟)都在今北京市范围内,而燕桓侯在位(公元前698-691年)时期因受山戎进逼迁徙的临易(今雄县辖境)和战国中后期的重要都城武阳(即燕下都)则在今河北省境内。

燕下都建于公元前4世纪,约战国中期,燕昭王为了应付南方各国而建的军事重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西依太行山,南临易水,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便于防守。

燕下都自公元前311年开始正式作为燕国都城,到燕赵王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规模最为宏大的都城之一。燕昭王招贤纳士、秦开北伐东胡、乐毅伐齐、荆轲刺秦等战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公元前226年,秦败燕于易水之西,燕下都随即陷落,至此这座延续达300余年的都城逐渐废弃。

燕下都,在易县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可见、可寻、可生长的文化记忆。

一座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在历史的风雨里静静伫立,任时光流逝,静静地诉说着往日的威严和曾经的辉煌。

从这些遗迹中,我们共同追慕昭王的励精图治,我们倾听易水河畔的高歌诀别,在这片土地上,燕国未曾远去……

根据考古发现,遗址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至6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整体格局分为东西二城,东城为内城,西城为防御的廓城。

沿乡村公路,穿过片片青纱帐,就可以见到散落在这里的十余座大大小小的土丘。这些高矮错落的土丘,便是燕下都时期的宫殿基址和陵墓的封土。高德导航“燕下都遗址”把我带到了两个大土堆。

登台望远,可以看到民居错落在远处,近处都是麦田,想来当年这些麦田都在燕下都的范围内。

两千多年来,人们在此世代繁衍,村庄、田野已和这片已知发现最大的战国都城遗址融为一体,共同见证着历史的更迭与沧桑。

驻足易水边,西望苍山如海,眼前曾经辉煌的国都早已不在,徒留断壁残垣、高台土垒,镌刻着无言的寂寞。耳畔仿佛又一次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倏忽间,穿越千年云烟回到往昔…… 

燕赵自古多义士,拜谒荆轲塔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人们尊奉荆轲为义士,太子丹在荆轲馆旁筑一衣冠冢,后又称荆轲山。

到了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又在冢上建塔,因塔建在荆轲山上,且传为纪念荆轲而建,故称荆轲塔。明中期复修。

荆轲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砖塔,通高26米,砖石结构,造型典雅。塔身下面是一个八角形砖砌台座,台上建须弥座,须弥座上以砖雕制出平座栏杆,整个须弥座雕饰极为富丽。塔身往上每层高度递减,使塔身轻盈挺秀。

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派遣,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河边,他的好友高渐离击筑送行,荆轲合着节拍歌唱,于是留下了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子塔下,忆及千秋功过


燕子塔,又称观音禅寺塔,现在塔下的观音禅寺已无存,独存此塔。

古塔始建于辽,八角十三级,为仿辽式密檐塔,后代有重修。塔下耸立一通大明重修观音禅寺碑。

燕子丹,那个一心想成就伟业的太子,那个憎恨秦王独断蛮横的太子,终于死在了自家人的手里。民间有传说此塔为纪念燕太子丹而建。

看到燕子塔,忆及千秋功过,这就是古迹的魅力。 

在紫荆关长城,感受历史的冰凉


紫荆关是从晋中盆地穿越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口,繁华的军事和商埠重镇。

可如今,这里看上去商铺简陋,街道坑洼,尘土飞扬,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完全像是一个被遗忘在太行山内的破落小镇。

没有敌楼,没有台阶,没有箭垛,没有挡马墙。紫荆关长城,完全失去原有的风貌。

唯一欣慰的是旧长城消失了,但是只有旧城门还在,石头还是老石头。

摸摸这些古老的石头,还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冰凉。

这里有古老的城池和长城,城内古建不少,具有2500多年深厚历史沉淀,又贴近京津,距离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不过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为什么不可以凭借旅游复兴呢?

龙兴观,中国唐代北方的著名道观


龙兴观是中国唐代北方的著名道观,遗址现仅存道德经幢一座、石碑三通和古柏一棵。

古柏树下有元至正十一年(1351)立石碑一通,碑额“大元易州龙兴观宗支恒产记”碑,记龙兴观房产、田产数量、四至等。碑阴额“龙兴观正一宗支图”,碑阴上部刻正一派十三代天师宗支图谱和“洪元宫园林事产各处界志”;下部记龙兴观常住土地园林数量、四至等。

另有明正统八年(1448)石碑二通对峙而立。东面一通,额篆“易州重修龙兴观碑铭”,碑文记重修经过。碑阴刻“龙兴观宗支恒产形图”,为线刻示意图。展示了龙兴观的总体建筑布局和四至范围。

西面一通,额篆“重建龙兴观功行之碑”,碑文首题“重建龙兴观悟玄纯素法师功行碑”,记述了纯素法师主持重修的功德。碑阴首行题“崇教赞成功德主员名”,记功德主名单。

中国现存唯一较完整的唐代道德经幢


找到道德经幢是要在居民区里转几个弯的,在高楼的包围中,龙兴观道德经幢孤寂独立,周边是大片的枯草还有垃圾。

龙兴观道德经幢创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八角柱体,除幢顶为青石外,宝盖、幢身与幢座均为汉白玉材质。幢顶为屋顶式,下雕八脊,脊间雕瓦垄,下雕檐板,飞檐,檐橼角梁下有斗拱承托。幢座为一仰莲石雕,座下的方形平台为后世补砌。

幢身上部三面楷书大字“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字样,楷书大字下及另2面,刻有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李隆基所颁布推行的敕文。尾题“易州刺史兼高阳军使赏紫金鱼袋上柱国田仁琬奉敕立,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十月已丑八日壬申奉敕建”字样

幢身下部各面镌刻唐玄宗李隆基御注老子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据传幢身文字系唐代书法家苏灵芝所书。

国内道德经幢存世稀少,而像这样年代较早、形体巨大、保存相对完整者,更属凤毛麟角,确是一块珍贵的石头。

六郎石,民间美好向善的传说


六郎石,在紫荆关古城往西两公里的路旁山坡下,六块巨石层叠垛起,造型别致,虽是天地造化,却似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

据传,这是杨六郎兄弟镇守紫荆关时力举而成的,民间传说总是美好向善的。

易县古遗址

还有许多未知

我还会来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县
易县这些古迹背后的故事,你都了解吗?
在嘉庆第二任皇后墓上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爱国方式有点……
探访易县燕下都遗址:易水慷慨 金台豪情
美丽中国: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及骇人听闻的“京观”墓群(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