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古巡幽大房山

房山是北京的西南门户。

历史房山,

从猿古走向文明。


受疫情所限,出不去北京,只好在京城内溜达。选择从房山走起,不走不知道,原来房山也有如此之多的古迹! 

战国土城遗址

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云居寺

良乡多宝佛塔

万佛堂

照塔

玉皇塔

常乐寺

姚广孝墓塔

郊劳台

......

扫描二维码 |即刻出发


寻战国土城遗址


土城遗址,当地人叫土城山,北京市文保,刚好是两省交界,南拒马河西岸,因此也就有了“才出北京界又回北京界,1分钟300米跨过拒马河,便隔了一个14天的距离“,京冀闪电互通的典故。

土城遗址为唐代所置板城县治所在地。战国时期,在拒马河岸边设置城址,唐代于此设置县城,其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

土城遗址在北京蔡庄占多半,但被围在了土城山上一个私人围起的采摘园里。算是幸运,起初不知情,跟着导航的指引进了采摘园,一路畅通。抵达导航目的地,但见土城,疑似南城墙,却发现被拦在了围墙外,红色大铁门上锁紧闭。

都还没来得及拍照,更没能看仔细,采摘园女主人和男主人便前后脚驱车赶到,不仅让我们的闭门羹吃定,还险遭放狗咬人的待遇,无耐离去。

于是,绕道去河北省的北庄,试图从土城的另一侧包抄访古。

结果趟了很远的草地,还是未能近距离得见土城真身。


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在房山大石窝镇高庄,国七,也是北京地区现仅留存较为珍贵的古代矿业遗存。大石窝镇采石早在隋代就已具规模,石料供应云居寺刻经之用,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一个个老坑就是千年来先民不断挖掘的结果。明清时期,供宫廷以及各处皇家建筑的石料,大白玉塘是其中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又名大石窝(大石窝原本就是指采石之后留下的一个个大坑)。最近一次汉白玉采集是1976年冬天为寻找毛主席纪念堂坐像的原料。

来到采石场。很多重型机械停放在这里,还有已被切割好的大块大块的石头堆积在那里。采石场里没人,估计受疫情影响,生意锐减而暂时停工。

站在采石场向南望,山崖前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湖泊”,水面呈现出神秘的墨绿-青蓝色,好像在九寨沟和喀纳斯湖的水面景观,估计多变的水体颜色多半和水下矿物质有关。

崖体上是平滑切割的岩石,露出一层层的纹理,整体是明晃晃的雪白色,中间有些区域因富含铁而呈砖红色。


云居寺


点击回顾:古刹云居寺,延续千年的永恒印记


良乡多宝佛塔


良乡多宝佛塔,又名昊天塔,隋始建,辽重建。八角五级楼阁式砖塔,是京城唯一的辽代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

塔坐落在旧时的燎石岗上坐北朝南,五级空心楼阁式,有梯可登。第一层高大,正东南西北各辟券门,其余四面均雕着具辽代风格的直棱假窗,檐下施隐作砖斗拱。

塔刹下面为一层须弥座,须弥座上置有八个砖砌的大型莲花瓣,莲花瓣正中为两层圆形叠涩式刹身,上置宝珠。据传古代宋辽交战时,此塔曾起瞭望敌情的军事作用。

昊天塔历经一千多年,在饱经荒凉与寂寞,承接风霜与历练后,依然坚强挺拔,巍然屹立。它是良乡古城的见证者,它的沧桑经历,足以承载良乡城的千年历史。

本以为闭门谢客,门外拍远景,却被“骑马打电话”开了门,能塔前端详,缘分!赏千年古塔,抚今追昔,尽兴而返,不虚此行。 


万佛堂


万佛堂,一堂、一洞、双塔,风水佳地,国宝级文物古迹。万佛堂花塔与周围的万佛堂、孔水洞、元代密檐塔共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堂


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初建于唐,原名“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三间无梁建筑,歇山顶,门窗由汉白玉石发券,券面饰有飞禽花卉浮雕。门楣上方嵌有莲花饰边的石匾,上刻楷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

可惜大门紧锁。


孔水洞


万佛堂坐落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孔水洞是一座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洞穴,洞内原有泉,是北京最大的地下水泉之一。唐代“龙泉寺”的来历与龙泉之名有关,起因就在于现在万佛堂下的这尊孔水洞。

传说洞壁有隋唐造像和刻经,现虽洞已无水,但洞门已封,也看不到洞内的景物了。孔水洞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幽深莫测。


龄公和尚舍利塔


万佛堂两侧各有塔一座。西侧是小龛密布的辽代花塔,东侧为元代“龄公和尚舍利塔”,为八角形七级密檐墓塔,塔刹已毁。

此塔已倾斜,堪称中国斜塔。 


万佛堂花塔


万佛堂花塔在山坡下的一处高台上,坐北朝南,八角形,砖结构,建于辽代咸雍6年(1070年),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

花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个部分组成。塔基是典型的辽塔形制,即由须弥座及仿木构的平座组成。八角形塔身的四个正面砌出券门,南门可入塔心室。其馀三面是假门,塔外壁有浮雕菩萨、力士像。塔身四个斜面上砌出直棂窗。塔身之上有腰檐和平坐各一层,平坐以上即为华美的大塔刹,塔刹外形如一根竹笋,轮廓是弧线状,其表面用砖砌成八层相叠的龛室,最下一层仿城墙,并具有城门和城楼。

上七层都是单层佛龛,龛内有佛像,龛下托以圆雕的狮、象等形式的龛座,上下层龛位互相叠错,具有渐变的、有韵律的图案组合。由若干个佛龛组成的塔身上部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去如同巨大的花束。最上即是刹顶,已毁。

万佛堂花塔高大,历史悠久,砖雕精美,内涵深厚,图案虽小,内有乾坤。


照塔和玉皇塔,山野中的七级浮屠


照塔和玉皇塔,都是七檐砖塔,可以说是典型的七级浮屠。两座塔都屹立在各自的小山顶。


照塔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照塔建于辽代,坐北朝南,八角形七级密檐砖塔,传说为风水塔。

塔基为须弥座,塔身正面有券门。

照塔的视野比较广,山顶上的照塔,如灯塔一样照耀着拒马河流淌的平原……


玉皇塔


玉皇塔很好认,就建在高庄村西北小山的山顶上。在采石区的中心,见证大石窝露天地下矿藏被开启的历史。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建在山上的玉皇庙早已毁灭,只剩玉皇庙山南坡的玉皇塔,充分记录着它的历史。历代的开采已经挖尽了山上的岩层,只剩塔下的一块汉白玉。

厚厚的灰土铺在路面上,一踩一个窝,尘土四溅,到处都是扬尘,一遭走下来,已成“土猴”。

时光在静静的流动,年复一年。这座古塔默默无闻、伤痕累累,周围很是荒凉,偶尔有车驶过,卷起一路的石粉……


常乐寺不一般

一座“城池”,只为一座寺庙而建


常乐寺,始建于辽代寿昌年间(1095—1100年),后废弃,现存的寺庙是明万历年间太监修建的。

常乐寺坐北朝南。山门为三间歇山顶无梁殿,汉白玉拱券门窗,明间做穿堂。

有两进殿宇。

殿前的石碑,赑屃的头是新配的。碑是明朝成华年间重修常乐寺碑记。还有几块石碑躺地,没有立起来。

这座寺院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东西北三面,都由高大的鹅卵石筑成的围墙圈起,依山势建,随高就低,各长一里多。

这圈围墙使整个常乐寺村如同一座城池,村民房舍散落在城池外,古刹位于城池的中央。寺后围墙内为坡地,种植果树。

常乐寺村的东西两头各有过街楼似的拱形石门,相距一里。

门楣有匾,两侧也保留了石刻对联,历史意义深藏不漏。

村、寺、高墙、过街楼式建筑、远处的姚广孝塔,寺北大面积的院墙圈起的高地,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恐怕这些都是迷。


拜谒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号独庵老人,长洲(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编剧,历史上最牛叉的黑衣宰相。

牛叉到什么程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他是第一人也是唯一,盖过刘伯温;在明末思想家顾炎武眼里,他不输于王守仁(王阳明)。


郊劳台


郊劳台,俗称接将台,皇帝迎接出征将士归来之地。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台亭八角形,有汉白玉碑亭一座。

亭分两层,每层8根石柱,碑上刻有乾隆郊劳记事诗。

尾声

出去溜达容易,

回来难呀~~~

足足排队三个小时,

才得以从郊区

回到大北京的城区!


待在家里太久,

有没有想去房山走一走?

疫情结束后,

相约继续房山访古寻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塔的信仰——中国佛塔建筑(二)[组图]
北京房山万佛堂花塔(辽·国保)
房山万佛堂花塔
20120708房山寻游之云居寺北塔(二)
北京房山玉皇塔
微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