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北京@山西,中国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

全真道亦称全真教、全真派,是王重阳于北宋末年建立的钟吕丹鼎道派。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教为全真。其弟子丘处机受到元太祖的器重,经丘处机的推动而壮大了全真道,在北方愈益兴盛。现为世界道教主流宗派,有龙门派、华山派、清静派、三丰派、老华山派(陈氏堪舆派)、金丹南宗等支派。

道教全真派有三大祖庭:陕西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重阳宫是全真派三大祖庭之首,是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白云观、永乐宫也号称祖庭,其实不过是王重阳弟子所建。



扫二维码,大道行


全真传妙道,祖庵重阳宫


重阳宫,又称为重阳万寿宫、祖庵,距今800余年。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自焚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处机、刘处玄、谭长真、马钰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钰(丹阳)袭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丘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乃更名重阳万寿宫。重阳宫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响最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辩。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多有艺术化描述。

元代清和真人尹志平掌教期间,全真道达到鼎盛,当时的重阳宫有建筑5000多间,南至终南山下,北临渭水之畔,东西两端至东西甘河,主殿高达六十米,其规模如同一个小城市,号称“大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

但随着朝代的更替,沧桑的变迁,如今只能从东墙边散落的那些巨大的殿柱基石,依稀看出当年那宏伟磅礴的气势!大概,来路上那些零星的庙宇就是当年的遗迹吧~~~


如今的重阳宫占地面积不大,是标准的道观三院落式格局,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规模远非元代可比。

来到重阳宫,几千年来植根于中国大地,土生土长的传统道教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游走其间,感受学习一番道教文化。

第一院落“灵官殿”两侧的偏门之上,右书“致虚极”,左书“守静笃”,当是取于《道德经》的经文,看来是告诉人们,此地虽处闹市,亦是仙家清静之所,进得宫来,如果你还没有来得及放下名利之心、躁动之心、烦恼之心、世俗之心等等一切有违清虚之心,那就请随着穿过这两道门把它们放下吧。

与其他道观不同的是,重阳宫二三院落并非是玉皇殿与三清殿,而是供奉全真北派七真(金庸笔下的全真七子)的七真殿和供奉重阳真人的祖师殿。

后园是重阳祖师羽化埋骨之地,仙茔周围栽种四梨八海棠,左前方有一株几百年的古银杏树,是马钰等四位真人在给师傅守灵期间栽种。在十年浩劫之中,重阳宫遭遇灭顶之灾,祖师仙茔被毁,历代真人安寝之地被掘,灵骨曝与日下,殿宇尽砸,被毁之珍贵文物不计其数。碑林以及东墙下千疮百孔的石碑,西墙下历代真人残破的石椁,七真殿内两侧堆放的旧殿残存的屋脊与石像,灵官殿内那块不知是元朝哪一代皇帝赐的残破匾额,都是那时的'杰作’。

然,颇有灵性的是,茔前那株银杏在仙茔被毁之后便无故枯死了,而在后来仙茔修复之后,这株百年老树又重新焕发生机,如今已枝繁叶茂。它似乎在告诉世人,一切的黑暗与罪恶必将化为泥土,玄门慈悲,宽恕那些负罪之人。

这里虽然是全真祖庭,但由于镇上交通不便,香火并不是很盛,游人甚少,十分清静。


重阳成道宫活死人墓


若说起重阳成道宫,那定然无几人知晓,但如提起成道宫中最玄妙之处,便天下皆知了。活死人墓!

重阳成道宫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修真成道的地方。金世宗大定元年四十九岁时,重阳祖师为了与世隔绝,闭关修炼悟道,自掘一地穴,以“活死人墓”名之,并手植四梨八海棠于四周,在“墓”中诚心修持二年悟彻玄机。王重阳在地穴中修炼,与达摩面壁九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是修炼进入一种境界的表现。当然,这都是一种苦修法,起码能耐得下寂寞,做到心死如灰,一念不起,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据说早些时候有专家考察时,曾将活死人墓挖开,见下面是一深不见底的地穴,安全起见未让人下去便重新封起。

如今成道宫的所在,竟然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院墙上是两扇闭合着的大铁门,从外面根本瞧不出来。

穿过小院走到里边,微微愣住,成道宫竟然只有两间破败的小庙,庙内井井有条地散放着咸菜缸、鸡蛋筐、水桶以及其他用具。神像前的桌案上放着几个水果,算是庙主人家上的贡品,只有从小庙房梁上那些几乎看不清的精美图案能辨出,这里也曾经辉煌过。

前后殿之间的院落里,有一个大封土堆,封土堆前是几块年代不一的石碑,它们都隐于竹丛荒草之间,这就是活死人墓。

我心中隐隐飘荡着这样几行字:“山河破碎,朝野昏乱,天下皆假,唯我全真”。

守活死人墓的叶道长祖籍天津,在此已守候三十年,生活清贫。它擅长中医,平日以中医救助百姓获取微薄的资金积少成多等待有朝一日能重振成道宫。

2014.4

2016.10


白云观,北京会神仙的地方


白云观其前身为唐代“天长观”,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修建了此观。几经废兴,至金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重修,命名“十方大天长观”。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毁于火,次年重建,改名 “太极宫”。

说起白云观,不得不先了解丘处机。丘处机又名邱长春,字通密,号长春子,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山东登州栖霞县。19岁时,拜全真教祖王重阳为师,出家为全真道士。于元太祖十七年四月,在今天阿富汗境内见太祖成吉思汗,太祖问道与丘处机。

元太祖十九年(公元1224年),邱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主掌全国道教,遂改名为“长春宫”。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九日丘处机归真,寿八十岁。此后丘处机弟子尹志平买长春宫东下院,以葬丘处机,从此称此下院为“白云观”。元末,长春宫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燕王朱棣命中官进行修复,因其遭破坏严重,乃就白云观基址进行重建,易名“白云观”。

清代白云观得到多次加葺,即此香火长盛。 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多次重修。

北京白云观被誉为道教全真派“天下第一丛林”。如今的白云观座落于北京城繁华闹市之中,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白云观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游人如鲫,热闹非凡。

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

from 2015

 

to 2020


2015.11

“全真天下第一丛林”

悠悠千载  历经兴废

仙才云集  高道辈出

天籁仙乐  清心寡欲

居尘出世  脱凡入圣

白云观中观雨雪

邱祖殿内礼真人

2016.7


学太极之理

悟道家文化

练太极拳法

修身心健康


2016.10

你是什么“东西”?揭秘千古修真之术,诠释人体修炼结构,听得云里雾里的……玄之又玄在云端!你是什么“东西”?揭秘千古修真之术,诠释人体修炼结构,听得云里雾里的……玄之又玄在云端!

借假修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心不动,炁自固;意不动,神自宁;身不动,精自固;顺则凡,逆则圣……

2017.3


问道,喝茶,顺便蹭了顿饭~~

和光同尘,道法自然……


观瞻永乐宫


大凡神仙都是从凡人做起。吕洞宾,史有其人,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唐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人。吕岩,乃宦门之后,祖辈数世皆为朝廷显宦,唐末著名的道学家、医学家、养生学家、书法家和丹经诗人,宋金以来道教各派特别是全真道尊其为师祖。

吕洞宾自幼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但仕途不畅,弃官从道,闲云野鹤,逍遥自在,“抛却行囊踏碎琴,飘然拂袖出儒林”,但不忘救世之志,欲度尽天下众生, 施医治病,惩恶扬善,行侠布道,留下了众多富有人情味和传奇色彩的典故:“狗咬洞宾不识好人心”、“钟离权十试吕洞宾”、“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纯阳子飞剑斩黄龙”……

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诞生于此。吕氏死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扩充为道观,这就是永乐宫的前身。蒙元乃马真后三年(公元1244年)毁于火,其时新道教全真派丘处机等人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更受尊崇,次年敕令升观为宫,封真人号曰“天尊”,并派河东南北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永乐宫。永乐宫的兴建,主要归功于邱处机的两位弟子,宋德芳和潘德冲。

永乐宫因永乐镇而命名,现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历时111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永乐宫坐北朝南,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皆为元代遗物,宛若天人合一的道法典髓,徐徐展开。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通过长长的宽阔甬路,宏阔的殿宇显露眼前。拾级踏过清代重建的山门,缓步漫揽,流连惊叹之间,已浑然无我。这依偎着古魏遗址迁徙而至的道观,七百多年的建筑群氤氲于一方天地间的神秘气氛。

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原为永乐宫大门。殿基高峙,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六椽,单檐庑殿顶。内部梁架简洁,为典型的元代山门形制。殿内壁画为二十六个守卫仙界的天神,不过损坏严重,正在被修葺。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永乐宫的主殿,是供奉“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

建在高大平坦的台基上,巍峨壮观,冠于全宫,气势壮丽。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脊兽全为黄绿蓝三色琉璃制成。高大的两个孔雀蓝盘龙鸱吻,是元代琉璃吻中唯一的形制,色泽和形态尤为引人注目。

推开三清殿滞重的木门,斜斜的阳光抢先涌了进来。环目四壁,《朝元图》的浩大画卷轰然铺开,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形成我国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

这是一段传说,故事已经如这壁画上的人物,成为了历史的语言,成为艺术的舞蹈。场面开阔,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及290位人神,酣畅云集,情态万方。铁线画,兰叶描,重彩勾填,沥粉贴金,疏密有致,刚柔并济,盛唐的“吴带当风”,绘成一组朝圣的洪流。

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真之颜,儒贤的高识之风,逸者的遁世之节,武士的英烈之貌,玉女的端严之态,神鬼的威慑之状,形态各异,变化迥别,淋漓尽致。

是谁的妙笔赋予他们这神采,这气韵,这情感?辉煌,却不张扬;宏伟,则不艳丽,使得这座道家殿堂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呼之欲出。柔和的圣光,穿越历史的风烟,散发出慈晖普照的吉祥来……无需说教,只是熏染,不禁让人生发“在我上者,群星森森;在我心者,义命岩岩”的感叹。我似乎听到了抑扬顿挫的颂扬,听到了心律激荡的脉搏,听到了朝元大典的礼乐……

回眸一下,难忘终身。天下道观无数,这一座注定不朽,因为壁画,因为艺术。有诗为赞:“永乐三清铁画勾,曹衣吴带兼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


纯阳殿亦称吕祖殿,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仅用四根金柱,大梁跨越四间,空间异常宽阔。

殿内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四壁和扇面墙壁上满绘吕洞宾生平事迹的“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计五十二幅,相互间用山水、云雾、树石自然景色相隔、相系,每幅画自成构图,画面上的亭台楼阁、酒肆茶馆、园林私塾,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贵官、学士、商贾、平民、农夫、乞儿等各类人物神态动人,表情迥异,是研究元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殿的神龛背面,还绘有吕纯阳向钟离问道的壁画,画面开阔,景色秀丽,用笔简练,技法精湛,具有元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此殿壁画为了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好古门人张遵礼等人所绘。不过由于纯阳殿和重阳殿曾用于学堂之故,破坏程度严重。可以看见墙面上留下非常清晰的切割痕迹。

重阳殿,奉祀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也有壁画,以连环画的笔法描绘了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计四十九幅,刻画细腻,与纯阳殿同属一畴。不过由于光线不足,且破坏最为严重,无甚可看。


不寻常的乔迁经历


难以想象,现在的永乐宫如此完整的建筑群和精彩的壁画,其实并非坐落的原址上,竟是几十年前才离乡背井迁移而来的。

永乐宫原建在芮城西南40华里的永乐镇招贤村,北倚中条山,南临黄河。建国初期,兴建三门峡水库,原址处于淹没区,国家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于1959年至1964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整体搬迁到现址芮城县龙泉村保存,距离原址有20公里许。搬迁的最头疼问题是如何处理壁画,最后的方案是花了三年的时间将壁画切割剥离再重新组装。后因水库无法解决泥沙问题,国家耗巨资对三门峡水库进行改造,才有现在的低坝方案。永乐镇没有被淹,可永乐宫永远也回不了原址了。

永乐宫的搬迁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永乐宫内,专门辟出一间展览室,记录这项工程的全过程。

殿内严禁摄影且真正严防死守,也没有灯光,根本就没有拍摄内景的想法,只好遵守规定,用眼睛和心去记录。故此本文奉图不多,还请各位看官见谅。


在后花园有吕洞宾的墓、墓的新碑和古碑。

古碑被用青砖碑座护起, 碑文是“大唐吕纯阳祖墓”,上方有书匾“无争”二字。

吕洞宾墓的附近有元代永乐宫主持潘德冲墓。就是他当年朝谒吕祖祠时,见祠荒芜简陋,于是策划重修成如今的永乐宫。


在东西园内分别有玄帝庙、财神庙和王母殿。

在宫内还有碑廊、影壁、石牌坊等古建筑。在清心园中有石雕龙柱。

碧湖、拱桥,石幢、石马,无语无声,静默在一片微妙玄通的大化自然之中,似乎在思索:“大道煌煌,道亦何为?”


看着这一个个古建群落,自然山水与道经故事巧妙融合,构成了琼楼玉宇的仙人意境,每一个单元都采用皇家建筑方法,统一设计布局,因此各宫观都恰到好处的融汇其中。你会情不自禁的感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永济:八仙之首故里永乐宫,吕洞宾及其祖墓游客稀少香火不旺
全真三大祖庭
穿越时空七百年不变的古典艺术美
永乐宫是怎样建成的?
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
芮城永乐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