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竞争无处不在的北大,是怎样“残酷”的体验?


之所以说北大竞争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学生们的成绩会被人为正态分布,而且绩点异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统计学的核心,是数据科学的支柱。

比如,据说人类智商就是呈正态分布的。智商高达130+的只占2.1%,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在85到115之间。

(仅供参考。智商这事儿,太过复杂。

当然,拥有高一点的智商,成绩也不一定更好。学业成绩,和智商、环境、努力、习惯、心态都密不可分。

但在任何一个小团体内,大家的整体表现还是大致如上分布,普通人占绝大多数。

01

开学伊始,学霸们集体堕入凡间

我在文章《北大毕业,我带着孩子开启了普娃成长之路中自我剖析,大学前我都比较好强。

但是,人不可能总是第一。

我也非常有自知之明。拿到PKU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已经把心态放的很低了,但求能跟上大部队就行。人类真是适应力极强的物种。

因为心态低,反而偶尔有惊喜。

刚入学报道,我们全体新生听完学校精心准备的、高雅的、让我昏昏欲睡的迎新交响乐,第二天就一齐堕入凡间,因为要进行英语分级考试了。

忐忑不安啊,这么快,就要高手过招了吗?

英语考试难度略高于高考。根据成绩,将给全体新生定级,分别是3/2/1级,学习英语的时长则分别为3/2/1学期。成绩越好的,需要学习的时间越短。 

就是这么个考试,我考了二级,差点儿一级。按理这个成绩就是中间位置罢了,但我们院三百多号人,极少有一级的,二级就算比较优秀了。

难道,大家的精力都放在数理化上?我们信科虽贵为“四大疯人院”之一,但录取分数线总体比个别状元系(光华、元培)略低。或者,是因为这个?

我不清楚这三个级别在全校范围内是平均分布,还是呈金字塔型分布。无论是哪种,或许都是来自学校的警醒:同学们,摘掉你们身上曾有的任何光环,到这里来了,一切都得重新出发、奋力拼搏。

不过,这个定级也只代表了入学时点的水平。后来,拉开英语成绩差距的主要因素是日后的规划,出国or不出国。我们学院出国深造比例名列前茅,英语水平的优秀比例也大幅增加。

(好好考试,天天向上)

02

更需要智慧和统筹,更受打击的还在后面

用英语分级考试小小热身后,我们才开始真正的较量。

扑面而来的,是n多门课程。

第一学期,数学类有高数(B)、线性代数(A),物理类有力学,计算机类也有有计算概论和程序语言设计等,还有大学英语、政治和体育等。

A、B、C代表教材难度,我们很多数学类课程和数院难度接近。后面若干学期,还要继续学好多门这类课程,如离散数学、电磁学、微电子与电路基础等等。

我们院数学、物理类都学的挺多,仅次于数院和物院。很多其他院系的同学们,都可以从这些多数人的“高中噩梦”中解脱出来,要么不用再学,要么浅尝辄止,我们却“越陷越深”。

甚至,当辅导老师前来慰问我们,关心学习上是否有困难时,我们纷纷表示“学不懂线性代数……”。老师也只能深感无奈却又饱含同情的安慰:“学不懂没关系,考试能通过就行……”

有木有酣畅淋漓的快感,曾经的学霸秒变学渣的既视感。

(不是学不懂,实在是太难。图片来自?你猜。

更让我们快乐而不能自禁的,是这些课程的考试成绩,要被人为正态分布!

换句话说,经过一学期的艰苦奋战最终的考试成绩,体现的不是卷面上的绝对分数,而是在所有人中的相对位置。

刺激吗?

有可能好不容易考了90分整,但上90的太多,成绩会被人为调节成89分,依次类推。当然,也有可能大家都考得极差,而向上调整。

就一分而已,有区别吗?区别极大。

当年,90分及以上,按照绩点是4.0(满分);85分~89分,则是3.7;82分~84分,则是3.3……每次考了89、84,我们都会怀疑,到底发生了什么。

按照学分加权平均后的最终绩点和排名,关系到能否去个常春藤、能否拿到奖学金、能否本校保研、研究生时能否去个好的实验室、能否拿到超级大厂或顶级金融机构的offer,等等。

大家怎能不为之“疯狂”?这样说,也稍显夸张。

但是,因为有绩点和正态分布,有人选择不去完成和绩点直接关系不大的任务。比如,第一学期结束,某门课程要求用数组编程实现几百位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些同学直接没做或者提交了一堆根本跑不通的代码。

耽误时间啊,吭哧吭哧完成之后,除了带来点成就感外,却失去了复习一大堆课程的宝贵时间。都是聪明人,怎会不权衡下性价比?

我却是个笨人。我花了好多时间,调试了很久bug,将它独立完成了。

第一学期,大部分课程成绩其实出乎我的意料。高数、线性代数等难啃的硬骨头,都在85分以上。在最后一门课程出分之前,我的绩点大概在3.6~3.7,排名应该能在前15%~30%。最后一门出分,我只有七十分左右(还是光顾着做大作业的那门课),绩点也稀里哗啦地往下掉了不少,如同我那欲哭无泪的沮丧心情。要知道,一门课程造成的坑,至少需要七八门才能填平。

原本,我也有机会排名比较靠前(想对于低期望值)——如果把做大作业的时间,用来好好复习的话。

后来,历经残酷洗礼的小白们,迅速成长为江湖老手。大家小心翼翼地平衡着:

  • 选修课,基本不考虑兴趣和技能需要,而去选择更容易拿高分的“水课”;

  • 期末复习,不会踏实复习每个知识点,而是直击要害,搞定前几届考卷中的题型;

  • 和绩点直接关系不大的大作业和其它任务,有更多人选择马虎应对;

  •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或超高智商、或挑灯夜读,或投机取巧,本来就擅长考试的我们,都让绩点达到了最佳水平。

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逃不开正态分布定律的魔咒,只能停留在中央,面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

03

所以,高考制度、绩点和正态分布不好吗?

对于大学生,最重要的是绩点;对于高中生,最重要的是高考;还有初中和小学阶段。每一步都环环相扣、险象环生,似乎容不得我们任何闪失,我们和孩子不得不谨小慎微、加倍努力的活着。

那么,高考制度不好吗?

高考确实有很多不足,让大家“唯分数论”,忽视了其他品质的培养,舍弃了其他兴趣和可能性。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没有什么比高考更加公平了。无论贫富,不论出生,统一考试,只要努力过的人,都能收获相应的结果。虽然有些人自嘲为“小镇做题家”,但其实他们也是凭着这尽力一搏,才换取了更为广阔的天空。

绩点制度呢?

凡事分两面,都是各有利弊。

我们在原本应该付出一百分努力,扎实学习知识技能、提高水平、拓宽视野的年纪,的确在绩点作用下,略微被带歪和跑偏了。

所以,当年明明我也挺努力的,却仍会感到遗憾,没有更用力一点、更纯粹一点。

但如果没有绩点比拼,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更随心所欲,或许能够在感兴趣的学科和更有利于技能培养的“硬课”上深入探索,而不用担心选了它,会拖累整体成绩;或许,自由的都不用去上课,整日刷剧或玩游戏……

两种可能性各占多少?

至于正态分布,其实也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人的地方,就有各式比拼和竞争。从古至今,任何群体内,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多数人竭尽全力也只能做个普通人。

04

竞争无处不在,必须从小竭尽全力?

现在,每个家庭都拼尽所有,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开花、一路领先。但大环境所致,被“正态分布”的可能性,其实远远超过出类拔萃的机会,可参考十几年后的北京高考,是新“地狱模式”吗?

经历过那样略显残酷的竞争,我认为作为父母,的确有必要教会孩子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因为哪怕去了名校,都没有喘息的机会,面临的竞争仍然是无休无止的。

对孩子们来说,未来的路很长很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实在需要终其一生的力量。

所以,我们不应该过早、过重的给孩子们施加压力,弓满易折,弦紧易断保护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给予适度的自由,他们才能收获满满的自驱力。最终,他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最佳方式。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不知道属于孩子们的未来世界到底如何。但是,我们可以陪他们一起,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

我那有奋斗、有希望、有失望、也有尘埃落定般坦然的大学生活,和大家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欢迎积极的点在看-留言-转发,一起聊一聊吧。

 

点在看!不失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4个“高智商”专业!数学成绩差不要报!容易挂科!
家校共演一场美丽的双簧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不是每个小孩都能成学霸 但可以让您孩子更优秀
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总学不好
高考到底是不是考智商?他用12次高考成绩,给大家一个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