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见人重度抑郁至休学半年,我发现养娃必须躲过这三个“大坑”
 

 
前几天,我偶然在短视频网站上,刷到某初二学生家长录的系列视频,不禁连着看了好几条。
 
他们家那正在青春期的孩子曾患有重度抑郁症,一度只能休学在家,还天天关上卧室的门,完全拒绝和父母沟通。
 
通过耗时半年多、艰辛曲折的过程,比如修正家庭氛围、给孩子写亲笔检讨书、用心赞扬孩子的进步等等,她终于带着孩子一步步走出了抑郁,可以正常上学了。
 
对其他孩子来说,这充其量只算正常;对他们来说,却已经是重大胜利了。
 
像他们那种情况还不是个例,她成功带孩子走出抑郁后,还建了群,一下就有几百名家长。

 
我莫名想到了美剧《绝望主妇》中的Bree,感觉她之前就是这种类型的妈妈。哎,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所以,些是错误的做法?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甚至还早,就会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马上就是国庆佳节了,我不想举太多负面的案例。
 
不过,科学研究表明,至少有两类因素,我们应当留意。
 
第一,严重或慢性的压力,对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有极度负面的影响,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重要原因。
 
严重的压力,就比如亲眼目睹重要的亲朋好友出事儿,这类孩子一般都不会遇到。
 
但慢性的压力,也许每天都围绕在孩子身边,比如: 

上了一天学,还没来得及放松一下,立马被要求回家练琴、做题;
 
做事稍微分神或者磨蹭,就会迎来一连串唠叨甚至大喊大叫;
 
对孩子要求过高,哪怕考第二名都会被数落或批评……

偶尔,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妈妈并不是完美的圣人,但起码这类情形不能经常性上演。

 
第二,过低的控制感,是最大的压力来源。
 
这涉及到生活很多方面。仅以学习为例,除了孩子必须完成的事情,如上幼儿园、上学,他们还有没有能够说了算的地方?
 
先有一份成年人看了都会感到窒息的作息表。

 
 
后有被逼着每天跳3000个跳绳,向妈妈反复申诉“膝盖痛”无果,最终被诊断出胫骨结节骨骺炎的13岁女孩。

 
他们初衷当然都是为了孩子好,要么希望利用暑假时光弯道超车,要么希望孩子能抓紧最后的机会长高。
 
我也会给孩子做计划表,我也希望他快快长高,并鼓励小朋友每天跳500~800个跳绳(还经常不小心打折),究竟有何不同?
 
我想,最重要的是得把握“度”,既要符合科学原理和孩子生理心理特征,还得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否则恐怕就不合适。
 
深究起来,无论学习还是其他任何事情,本来都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仅仅是我们“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肯定不对,得让孩子自己意识到“我应该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破坏孩子的控制感。

良好的自我激励,其实都植根于健康的控制感和自主感。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带来健康的身心、充分的内部动机、优异的学业成绩,以及更高的职业成就。
 
话说,我要不是担心破坏果果的自主动机,才不一定会支持他学围棋呢……

“自驱型报恩娃”怎么来的?


所谓“自驱型报恩娃”,通常指的是自驱力强,能自觉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及时预习复习的那类好孩子。
 
这类孩子,按正常轨道发展下去,考个好大学并不难。
 
我们都怀有这样的期许,希望能轻松生出来“报恩娃”。
 
那么,除了避免犯前文提到的错误做法外,我们还得分析下,这类“报恩娃”的学习动机到底来自于哪里。
 

强烈的兴趣


有的孩子真会对某些课程特别感兴趣,一接触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惊喜。
 
不过,除了先天因素外,兴趣也受环境影响。
 
居里夫人的父亲是教物理和数学的高中老师,她从小就对父亲的各种实验器材感兴趣,自然而然爱上了科学。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强烈的兴趣,是自驱力中最顶级的动机。它不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能让人在某些学科上不断钻研。
 
当他们取得一定成绩后,又会形成正反馈。
 
如何引发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带着小朋友多体验,比如,看一些有趣的历史纪录片、带他们参观科学博物馆、看有趣的英文动画片或杂志、玩一些机械拼搭积木……

 
假以时日,总会有效果。

不甘落后

 
还有很多人的学习动机就显得简单粗暴了,就是不服输、为了考上好学校,就喜欢当第一。
 
就我观察,大部分好学生都是这种类型。
 
这种动力,严格来说,算是“外驱力”。往往需要在和同伴相比更有优势的情况下,才有学习动力。
 
对新入学的孩子来说,这种优势可能来自于比同龄人多学了一点,或者更守规矩,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
 
残酷的是,没有人可以永远名列前茅,总会遇到挫折。这时候,就显示出逆商,或者说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了。
 
越挫越勇型的孩子,经过不断追赶,很有可能再次获得优势。反之,他们就有可能叛逆甚至厌学。
 
说到这,我突然反思起来背后的原因。
 
因为成绩不如人,就叛逆厌学,估计来源于历来的错误认知?

只有成绩好,才能上好的初高中,才能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

为了保持第一,必须不断PK掉其他同伴。

这显然不对,因为通往成功的途径并不是一座独木桥。

同学之间,除了相互竞争,还得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别就在那一亩三分地里,斗来斗去,对吧? 
 

改变现状

 
现实就是,很多存在一定问题的原生家庭,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能够激发出孩子极强的斗志。

(没错,我想到了樊胜美)
 
他们可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靠自己改变现状,走出这片土地这个家。
 
这样得来的学习动机,可能并不是我们做父母愿意看到的。

其他因素


在学校,如果碰到特别喜欢的老师,也会让孩子们产生“不学好这门课程,都对不起这么好的老师”的心思,从而取得较大进步。
 
反之,碰到不喜欢的老师,就可能不愿意学这门课。
 
还有极少数人,当遭遇了人生重大的变化,比如家庭重要成员去世等,也会产生“顿悟”般的效果。

都知道培养好习惯,但是?


说实话,除了个别早熟的孩子,有几个孩子从小就有力争第一的动力呢?
 
前几天,果果还特别开心的告诉我: 

按照优秀程度,我在班里排名大概第8名,或者第11名。第1名到第35名分别是xx、xx……xx……

如果班里选班长,肯定是xxx或者xxx啊!他们两个得的贴画最多了。我可比不上。

开学才一个月,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得到第一条结论的,但我看他真的挺满足;也佩服能一口气说出那么多名字来。
 
娃高兴就好;我要贯彻自己所说的“不和别人比”。
 
如果孩子自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成绩不拔尖,也绝对不会差。
 
我们倒想给孩子们立规矩,从小培养各种正确的行为习惯,可他们如何才能听我们的?
 
正确答案是,行为要温柔/非暴力沟通,但态度坚定/保有底线和原则,两者缺一不可。
 
大家想一想,如果不是这俩的组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果呢?大胆推测如下:

温柔+不坚定 ≈ 无法无天的孩子;

暴力+不坚定 ≈ 熟练运用哭闹、自残威胁大人; 

暴力  + 坚定 ≈ 亲子关系堪忧,孩子或懦弱或乖张暴戾。

为人父母,真是一门需要终身精进的学问。
 
关于如何养娃,我们都是资深的。相信各位爸妈们一定有很多看法和理解。欢迎来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重点高中工作十几年,我终于知道了“高中学习好”的原因了
金钱不是万能,想要激发孩子内在学习的驱动力,实践三个方法
中学老师爸爸漫谈:如何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孩子没有内驱力,才是真的无从管教
如何让孩子有内驱力?看看您有没有做到这些……
建议家长收藏!如何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