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色辽东——兵不厌诈的大凌河围城战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王振宇

字数:3112,阅读时间:约5分钟

一六三一年七月,辽东,大凌河。

郁郁葱葱的山岭中冒出一支大约三万人的队伍,他们有的全副武装,严阵以待,有的肩扛铁具,满脸疲惫。正常来说,一支军队为了保障战斗力是不会有这么复杂的成员的。原来,祖大寿不久前接到命令,带一万四千多关宁军和一万多民夫前往大凌河建城,这也是孙承宗老先生的理念之一,通过不断的修建堡垒来压缩满清的领土。修建大凌河城是为了掩护锦州,而锦州是辽西走廊的门户,所以孙承宗认为大凌河城对整个辽东战局至关重要,但这个策略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大凌河城是锦州的门户

通过一万多民夫的辛苦劳动,大凌河城已经基本完工了,除了城墙上部分垛口没有来得及修建,大部分的城防工事基本都顺利完成。所以这些民夫还是很高兴的,因为眼看回家的日子就要到了,可此时哨兵却突然传来后金进攻的消息,这下别说回家了,能不能活命都是问题,祖大寿更是大惊失色,急忙关闭城门,整军备战。

皇太极并没有放祖大寿鸽子,没多久就带兵包围了大凌河城,开始扎营盘,挖壕沟,准备围城工作。祖大寿也是身经百战,知道现在必须出兵袭扰,一旦对方准备就绪,自己就更没有机会了。于是先后组织了几次突围,但是由于明军的野战能力和后金军差距太大,没多久就被打回来了,还损失了不少人马,这下祖大寿更不敢出战了,只能坚守待援。

▲挖壕沟围城是清军攻城的惯用战术

这种僵持状态考验的就是作战双方谁更有耐心,而耐心就来自于粮食。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祖大寿这次是来修城墙的,干的是工程,所以带的粮食并不多。不仅如此,随行而来的一万多干活的民夫,他们也要吃饭,这下城里的粮食就更紧张了。但幸运的是祖大寿派出的信使成功冲出了后金军的包围圈,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明军立刻组织军队前来救援,但因为行动仓促,援军实力不足,很快就被清军击溃了。在此期间。皇太极还来了个以假乱真,他让一部分人换上明军的旗帜装束,假装从城外袭击清军,祖大寿看“援军”来了,立即带兵出城夹击清军,但冲到跟前一看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明军猝不及防,被打的伤亡惨重,若不是护卫拼死相救,祖大寿早就成清军的俘虏了,明军不得不再次退回城中。

九月底,孙承宗组织了号称多达四万的部队,由太仆寺卿张春为监军,山海总兵官吴襄、宋伟为主帅负责救援,大军自锦州而出,前往大凌河城。皇太极得到消息后,立即带兵前往大凌河城十五里外的长山列阵迎敌。两军数万人对垒,刀剑林立,枪炮密布,兵马列阵,彻地连天。八旗军的近战格斗能力相当强悍,所以率先发起冲锋,明军则将步兵安排在中间,依靠着自己的火枪火炮列阵抵抗,骑兵分列两翼,掩护步兵的同时也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包抄后金军。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密布,炮声震天,铅子如电,矢如雨霰。冲在前排的八旗军士兵身穿重甲,依靠盾车的掩护向明军放箭,缓慢前进(最原始的步坦协同)。但明军火力凶猛,后金军不但没能突破防线,反而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眼见强攻不成,皇太极立刻改变战术,只见他令旗一挥,将主攻目标改为侧翼的明军骑兵,明军的骑兵数量不足,很快就被打垮了,吴襄带着骑兵狼狈而逃。他这一逃直接让张春的步兵陷入两面夹击的处境。张春虽然是个文人,但军事素养和胆识十分出色,他立即收拢溃乱的步兵,继续用火器抵抗清军。

▲双方局势图

忽然,一阵大风从明军背后刮过,吹起的漫天尘土让八旗军睁不开眼。张春仿佛感受到了上天的眷顾,急忙下令火攻。火仗风势越烧越旺,明军也趁势反击,八旗军伤亡很大。就在明军准备收割胜利的时候,风向掉头了……剧本互换,明军败的更惨,张春等将领被俘,全军覆没。一个文官能在逆境之中打出这样的表现已经实属不易。但事实已经如此,短时间内明军再也无力救援大凌河城了。

皇太极这面始终没有放弃对祖大寿的劝降,一是为了减少自己的伤亡,二是因为祖大寿是当时明朝关宁军数得上号的将领,如果招降了他就是竖起了自己的招牌,可以吸引更多的明军来投,起到瓦解敌人的效果,但是祖大寿对他的劝降始终置之不理。十月九日,祖大寿再次拒绝招降后,皇太极亲自写信给祖大寿劝降,但祖大寿对他说的每个字都不信,信中的大意我们可以用无间道中的经典对话来解释:

皇太极:给我一个机会!

祖大寿:怎么给你机会?

皇太极:过去屠城不是我干的,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祖大寿:好啊,那你退兵,看你的手下让不让你做好人!

皇太极:那就是在开玩笑喽?

祖大寿:对不起,是你先开玩笑的!

在此之前,清军在战争中曾多次杀害汉人百姓,尤其是贝勒阿敏曾经在攻克永平成后下令屠城,这个影响很坏,所以被皇太极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皇太极担心这么做会断了明军的后路,和清军死战到底。但名声是做出来的,一时间祖大寿不相信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僵持的局势一直没有被打破。

哲学中有一个理论: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每一个决定和思想都是依赖于现实中存在的事物而产生的。同理,你祖大寿不投降可以,但是要有物质保障才行啊,援兵打没了,粮食也没了,就算战斗意志再坚强你又能怎么坚持?于是,古代战争中最残忍的一幕又发生了。那就是吃人!最先被害的就是无辜的民夫,然后就是士兵中的老弱病残,其实这种违背人性的事谁也不愿意做,但为了生存,为了守城,这种痛心事情还是发生了,即使活下来的人,内心也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和良心上的煎熬。

伴随着清军不断地劝降,祖大寿扛不住了,打算接受劝降,但何可纲坚决不同意。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在大凌河城西门外放着后金士兵的面杀死了何可纲,率领军队开城投降。但祖大寿并不是真心投降,只是为了手下士兵的性命才出此下策。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主观猜测,也不是对祖大寿的洗白。我们来举个例子:

第一,二人都是袁崇焕的手下,多年来一直并肩作战。五年前的宁远比现在的情况还要凶险,所有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拼死作战才打伤了努尔哈赤,击退了后金军。同为生死之交,也没有其他冲突,怎么会因为一个反对意见就痛下杀手。第二,祖大寿投降也没有好处,因为自己的家人还在锦州城中,如果投降,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家族势力都可能会灰飞烟灭。但此时已陷入绝境,他已经没有多余的选择。况且皇太极对自己的投降本来就心存怀疑,杀了何可纲这个反对派,也是自己投降的投名状!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何可纲上刑场之时没有一点畏惧,一言不发,最后含笑而死。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荆轲,为了刺杀秦王就必须有见面礼,而秦王想要的,正是叛将樊於期的项上人头。当荆轲把自己的想法和樊於期袒露后,樊於期没有任何的犹豫,想起被秦王杀害的家人和自己多年来受到的委屈,毫不犹豫的拔剑自刎,并拜托荆轲一定要成功。何可纲的死,既是自己坚贞不屈的风骨,也是对将士们求生的成全。纵观历朝历代,始终有秦桧这样的奸臣,但一样,忠臣也有。

投降后,祖大寿受到了皇太极的热情迎接。皇太极不仅信守承诺,一人不杀。还和祖大寿一起盟誓祭天,设宴庆祝!但祖大寿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趁机像皇太极提出自己返回锦州,协同清军行动的建议。皇太极非常高兴,而且认为祖大寿已经投降,祖大寿的儿子祖可法也在自己的手中当人质,谅他也不敢耍花招,所以给了他一支军队返回锦州。但祖大寿逃回锦州后立即组织兵力打退了清军。但皇太极并没有撕票,仍然对人质以礼相待。可祖大寿和皇太极在锦州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王振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个正确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亡清兴关键十场战争,大凌河之战为何令人痛心?
辽东大地上的冰与火之歌——明与清最后的较量!(上)
明末辽东军人的心理变化:祖大寿投降前经历了什么?
松锦之战[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
祖大寿为什么多次降清?真实的祖大寿是怎样的?
“关宁铁骑”的真相:并非明朝头号王牌军,而且还是家族式的武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