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7.功能线的路径与功能

Part.1

功能线的路径

功能线多是浅层肌肉,与静态的的直立姿态维持无关,与动态的动作平衡关系较密切。

功能线分为背功能线、前功能线同侧功能线三种。前功能线与背功能线,分别在身体的前侧与背侧,以X形的方式螺旋交叉。

而同侧功能线则从手臂到下肢都走在身体的同一边,左右两侧各一条,没有交叉。

功能线的作用大多与旋转有关,所以也可以说功能线是螺旋线的补充线。

背功能线从背阔肌肱骨上的附着点开始。

背阔肌是人体唯一条连接手臂与下背部的肌肉,背阔肌上连手臂,下连胸腰筋膜,然后在骶椎筋膜处交叉,走到对侧臀大肌,继续往下走到外侧肌,接到髌骨肌腱,终止于胫骨粗隆

前功能线起始于胸大肌肱骨上的附着点,接着走到第五与第六肋骨处,再连接到腹直肌,走到耻骨之后,交叉走到对侧的内收长肌,终止于对侧的股骨上。

同侧功能线也是从背阔肌开始,不过同侧功能线是走在背阔肌外侧的肌纤维,连接到最下方的三根肋骨,再走到腹外斜肌的后侧纤维,然后连接到前上髂棘,往下走到缝匠肌,终止于鹅掌肌腱与内侧经骨的连接点上。

Part.2

功能线的功能

前面介绍过的所有筋膜线,只有手臂线与功能线,可以连接手臂与躯干,但是功能线不只是将手臂与躯干连接,还将这个连接延伸到下肢;而这个巧妙的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延长手臂的力臂长度,所以,一样是挥动手臂的动作,如果可以启动功能线,就能产生更大的力量让身体表现更好。

同理,当踢脚的时候,如果可以启动功能线,那么踢脚的力量也会大很多。

因为功能线将手臂连接到了躯干,再连到下肢。

其实除了螺旋线,其他躯干区筋膜线的动能,也可以借由功能线将力量延伸传递到手臂或下肢。

此外,前面介绍的浅背线、浅前线或侧线等,这些筋膜线都与站姿的调控有关,比较容易有筋膜短缩、僵硬的问题,而功能线大多是浅层的肌肉,因此与站姿的姿态维持无关,但却与动态的姿态平衡有关。

尤其是对侧的手臂与大腿的平衡,可以借由功能线来调控,例如:行走时肩膀与对侧体的抗衡,或跑步时上肢与下肢的交叉摆动。

而在动作的稳定度上,又能够借由对侧的功能线来强化与稳定个体,让力量可以准确的发挥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臂&功能线/解剖列车第28课
肌筋膜链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8.李哲 解剖列车第二十八讲 美慧整理
身体螺旋线的重要性及修复方式
动中觉醒
免费领取《解剖列车》高清解剖教学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