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内亚湾的潜龙-尼日利亚

因为机缘巧合到非洲一些国家也呆过一些时间,倘若同欧洲的游历相比,非洲似乎更加令人好奇,遇到周围的人们问我非洲的情况,叫介绍一下非洲的情况,每次看到这个问题,有点犯怵,叫我如何三言两语介绍非洲?

更何况非洲不是一个国家。对我有限的词汇而言,似乎有些难度,总不能说两条胳膊、两条腿、鼻子眼睛耳朵,肤色有黑色,有棕色、有白色还有看似像中国人的纯正当地人,这些外貌形态上的差异从照片或视频上我们随处可见。

被冠以非洲“社会良心”象征之称的索因卡,是尼国首个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在当年的奖颁奖的演讲辞中曾这样告诉欧洲人和世界:“哥比诺这个名字已经臭名昭著,但今天欧洲的学生、甚至包括我们非洲人,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些在欧洲哲学中所受人最崇敬的名人——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休谟……名字不胜枚举,而他们这些人也是不折不扣持种族优越论的家伙,也是对非洲历史和非洲人民不折不扣的诋毁者。”

尼国,这个异乡人要真正的适应当地环境也需要时间,倒时差算是小事,带当地口音的英语也不是问题,一个主要问题是文化的了解和融入问题,这包括对当地人们的宗教习俗、生活方式、道德和价值观、认知能力等方面理解和学习

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和视角不同,带来的也是不同的画面,如同非洲、尼日利亚或者拉各斯,如果我们抛开内心的文化围墙,用一种一无所知的态度来观察这里,在日常的看似平常的每个片断,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来,点点滴滴的画面,一个个的串在一起,一幅清晰的画面会慢慢地呈现出来,也会折射出这个国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慢慢的影响着自己那些潜在的偏见和无知。

对许至今多没到过非洲任何一个角落的人来讲,非洲大地仍是一块陌生而神秘的大陆,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放弃了非洲,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而正是那个时候,中国人开始逐渐涌入非洲,随着2000年首次中非论坛开始后,在随后这10多年中,中非经贸往来的持续升温非洲大地一共54国家,人口众多、已经12亿有余,提到这些国家,自然少不了尼日利亚,人口1.8亿左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仅次于南非的第二大经济体,其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占西非国家的比重分别达到47%和41%左右。 

在尼国当地日常生活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人们有礼貌、懂得排队,见面认识不认识的,都会向你Say Hello(从Morning到GoodNight),你打个喷嚏,旁边的人会和你讲“I’m Sorry, God Bless you”, 之类的话语。这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看似平常的东西,在国内似乎是久违得如同一件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它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走在国内街道,早晨出门,你对不认识的人打招呼,不认为你神经病也会认为你别有用心吧。当然了,在尼国当地呆久了,也知道如何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和他们过分热情,从my friend, my brother/sister 等发展后,他们会做什么,相信有类似经历的也不少。

在尼国有这样一种说法,“金钱是在美国的,但上帝却是在尼日利亚的”。尼日利亚人大多是宗教信徒,大约50%的信奉回教、40%左右信奉基督教、10%信奉本地原始宗教以及其他宗教。北部以回教为主,拉各斯等西南部地区主要是基督教。北部豪撒族人多数信奉回教为主;耶鲁巴族有50%的人已经信了基督;伊博族几乎都信奉基督。在南部信奉基督教为主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受欧美文化影响很大。

第一次到尼国,担心没有大米吃,发现是多余的担心。尼国人们日常的饮食,可以类似中国的南方北方来分,如同北方主要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类似的,尼日利亚豪萨为主的北部,日常主食来自木薯制作的食品,拉各斯西南部这些地方有米饭、也有木薯,早晨菜市场或路边小贩,有专门出售米饭之类的早餐给菜市场的摊贩或上班一族。面包房或马路边的面包切片,折合人民币大约8块钱,那一袋比国内超市的实在多了,分量足足多了一倍。对于老百姓基本食物方面,这是目前发现唯一比国内划算的食品,就是那种长条形切片面包(白吐司片一整袋),蘸着“老干妈”更好吃。

顶上功夫,这个不是尼国人独有的,但是尼国人也一定是具备最多的可能性把智慧发挥到极致的,煤气瓶、建筑工地建筑砂石、混凝土的搬运,水泥的搬运都离不开这在外人看来堪称一绝的顶上功夫,头顶宝塔形的水果、面包等等那些日常物品,更是不在话下,材料除了省事,这样拿的东西比我们多,除了双手,头顶上还有一份! 

足球是这个国家的全民运动,世界杯期间或重要的足球赛事比赛期间,无论是什么冲突或教派,那一刻,足球,让大家驻足,让不同的兄弟姐妹聚集到电视机前面,一起助威、呐喊,在天然形成的沙地上,或正在修建马路的空地上人工围一围的区域,也都可以是他们练习和对抗的场地。

到了尼国才知道,非洲也有松子,也有全球华人女神“老干妈”,当地人有喜爱的,企鹅在赤道上也有的了,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在几内亚湾旁的尼国,当地也有人是吃大米的,尤其富裕阶层,当地人也爱吃辣椒的,也是羊肉的,穆斯林和基督教是可以和平的相处的。住所没有柴油发电机供电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油价遇见油罐车车司机的歇工、雨季、交通拥堵,一次又一次,码头工人的歇工,街头areaboy的敲诈等等这些是常事,然而,在尼日利亚,似乎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发生,国内绝不会料到会发生的,这里都会发生。Why? This is Nigeria!

拉各斯交通拥堵是常态,所以每天缓慢的行车路上,观看得如同一幅幅活的生活舞台剧,路边小摊贩、路边吃早饭的黑人、等公交的上班族、气定神闲的开车组、横冲直撞的摩的族、手牵着手过马路的学生、整个道路也不乏棕色人种、黄色人、白人等外来肤色,交织在一起,道路拥挤、吵闹中,不乏一些生活的愉悦调侃。

穿插在车水马龙中间的小贩,会用标准汉语向你兜售香蕉片,而在菜市场上用中文叫卖的小商贩不时地此起彼伏,“冬瓜”、 “空心菜”、“白菜”。想和他侃价:“太贵”,他会用汉语回你:“不贵”,“没有关系”。 

码头周边拥堵的道路,他们一样可以清理的干干净净、顺顺畅畅的,需要紧急赶工的一些事情,他们也可以保质保量做到了,当然钱也花得令人胃痛,也让人深刻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的魔力!有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全民直选总统的民主制度。还有最前沿、最时髦的消费和奢靡的生活,国内没有的商品或报刊,这里可以跟着欧洲同步消费。

在当地生活久了,许多事情,也颠覆了以往的思维模式,并且让人明白,当地的工作和处事方式及思维也不能搬固有的国内带来的方式和习惯。来到尼国的商业首都拉各斯,有时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身处非洲大地,发现自己逐渐习惯当地人的节奏习惯了,

因为堵车吧,所以一切都慢一拍,但各种不同的事情又提醒这自己,这里是尼日利亚,是遥远的异乡;做事的方式,当地人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文化冲撞和冲突下,逐渐提升的是一个平和淡然的心,要不然,自己被自己急躁的找墙撞,墙都不够人撞的。

每天生活就像一场战斗,当然在紧张忙碌之余,也不影响放慢节奏,让心灵缓和一下,可以发现尼国也有许多令人心头一暖的地方。

尼国人的兄弟姐妹情谊

在国,发现当地人经常互称my brother, mysister, 你不能开除他/她,他/她是我的兄弟/姐妹,搞得人晕头转向。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之间即使成年了也很亲密。即使不是samefather, same mother, 他们也会亲切得如同亲生的一般相互致意、问候。在打开话匣子和不同阶层的人交流后发现,尼日利亚人的家庭观念比中国人还强。自己遇到过一个协助办理文件的人员,大约60岁左右,仍然焦心为弟弟找工作,而弟弟已经31岁了。当时看着两人在一起,以为是父子,用“长兄如父”来解释他们两的兄弟情,再恰当不过了。

家人互帮互助的观念深入人心

虽然不同地区的习俗和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但无比珍贵的家庭亲情却都是相通的,在震撼于当地人无比浓厚的亲情与友情的时候。

在早晨上班的路上,时常也可以看见牵着孩子上学的家长或者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去上学,那样的场景,很温馨。

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在一个家庭里,兄长长大了挣钱后帮助弟妹上学,弟妹长大挣钱后,帮助兄长的子女上学,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城里工作的哥哥或姐姐,帮助身处农村的弟弟妹妹的小孩在城里上学,对于他们也是一件平常事;

一位性格开朗的司机大哥,闲谈得知,他在工作之余,还在照顾姐姐孩子的上学,而拉各斯是尼国经济之都,对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城市。

再次“遇见”盗亦有道

尼国爱孩子,开始对这点自己不是很有感触,但是在一些细节和日常的观察上可见一斑。当时从报纸上得知,某次在PH的爆炸案,匪徒原定引爆3个炸弹,但正打算引爆第三个时候,看到炸弹旁有孩子在玩耍,就放弃了这一计划,这也许最好诠释盗亦有道的更深层含义了。尼国从拉各斯到阿布贾,到北部一路,还有更多惊喜或者意外的故事。

图文:吴冰/JH2 

六月瑚的微信号 :JuneHu_JuneHu

Life is living with optimist mood and great lov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洲最大的城市———拉各斯
地理赏析 | 非洲强国,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面积不到100万平方公里,为何人口超2亿?
高考地理-知识库-非洲第一人口大国
游世界[非洲41]---尼日利亚
几内亚湾,大陆漂移的“杰作”,为何被称为非洲最厉害的海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